在家菩薩戒 七

  在家菩薩戒(七)

  “垢優(yōu)婆塞”“垢”就是污垢,骯臟。犯了戒以后,就是污垢之人、骯臟之人。這種臟不是身上的臟而是心里有了污垢。犯戒由起心開始,人的行動受識的支配,若不好好地極力攝伏自己的心念,就很容易放逸,很容易作惡,由于心里有了污垢,自己不舒服,別人也討厭,這就是垢優(yōu)婆塞。

  “結優(yōu)婆塞”“結”即綁住系縛意,也稱“煩惱”。破戒之人就被煩惱所系縛,因此起感、造業(yè),受報。就這樣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是名初重”。這是六重二十八輕的第一條重罪!爸亍笔瞧兴_戒的根本,六重之一的殺戒就講完了。

  第二條:不偷盜。

  “優(yōu)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竊。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yōu)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曖法。況須陀沮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yōu)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yōu)婆塞,是名二重”。

  第一條殺戒,是煩眾生的正報即色身,此罪最重,故列第一。第二條盜戒,指偷盜眾生的財物等,是損眾生的依報,除殺人罪,就數(shù)此罪了。因為財物是眾生資助其生命的根本。

  “偷盜”即“不與取”意。別人沒給,你去拿,就算盜,不與取里面有多種情況即奪取,偷取、詐取,威脅取等。

  偷盜中選包括賭博,偷渡,漏稅乃至印刷品中郵寄信,信件中夾錢等。我們寄印刷品時,里面夾信或寄信時,里面夾錢,都屬于盜。總起來講,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到。只要是非理侵損對方。即是偷盜。

  此戒是性戒,縱然佛不制戒,遵循因果律,作了偷盜的事情也是要受報的。佛為了不讓我們墮落三惡道中,又加遮止,不許我們做。此外,我們學佛就是求人道,求了生脫死。若犯盜戒,就不能入道!楞嚴經》云:“偷心不除,塵不可出”。偷盜能如此嚴重的障道,故必須加以禁止。此外,犯偷盜罪,就違背了菩薩的六度四攝。我們既然已經受了菩薩戒,就要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應該有“慈悲喜舍”四等心。六度的第一條是布施,四攝的第一條也是布施。如果犯了盜戒,就違背十六度四攝,違背了我們應懷有的慈悲喜舍心,違背了我們以度眾生為己任的誓愿。

  我們學佛的人,若犯了盜戒,就會破壞人家對三寶信心,從而破滅佛法。我們受了菩薩戒的人,就應該處處利益眾生,讓人家看到你的行動后,對三寶生起信心,F(xiàn)在你反而做偷盜之事,人家就會譏嫌,從而失去對三寶的信心。所以佛制不許偷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