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下價值最大化

如瑞法師: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下價值最大化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流淚,感慨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也許我們會認為,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學佛的人幾乎都知道。然而,老和尚們說這話的時候看得出是發(fā)自肺腑,給人心靈深處被觸動的感覺。真正懂得了感恩與珍惜,所以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流出來。

  有人對我說,一位老和尚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每日誦經(jīng)念佛、學習佛法理論、寫筆記。老人家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佛書是為了明理,也會找到孜孜不倦教導自己的善知識,更能珍惜生命精進不放逸,用功修行辦道。

  《法句經(jīng)》里有首偈:“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大意是說,不放逸是趣于不死的門,放逸則是通向生死的路。不放逸的人終將了脫生死,證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放逸的人就如同一具活著的死尸,無法令人生發(fā)揮絲毫解脫的價值。從這首偈可以看出,修行必須有不放逸的心和不放逸的行。

  怎樣才能遠離放逸呢?這就需要經(jīng)常思惟六道輪回的苦。就拿人道的苦來說,老苦和死苦,是人人都得面對的。通過思惟修生起決定了生死的心,并利用人身精進地修習佛法。我們之所以會放逸,就是因為對于苦沒有相續(xù)地生起觀照,心不能常住智慧當中,沒有真正做到善用其心。

  有人說今天是生命中的生命,今天儲存著一個人所有的變化和現(xiàn)實。讓我們學會珍惜今天,把今天當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可以把它當成生命覺悟后的第一天。勤求佛道,遠離放逸,努力把生命的每一個當下價值最大化,以真學實修來供養(yǎng)三寶、利益眾生!

  可謂:

人生短暫須自警,

放逸懈怠生死徑。

一句彌陀不放逸,

九品蓮開有佳音。

原文標題:讓人生價值最大化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