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第九、久離恐怖的佛陀

  第九、久離恐怖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游化,住在摩鳩羅山。那時,佛陀身邊的侍者還不是尊者阿難,而是尊者那伽波羅。

  這天傍晚,天色才暗,天空飄著細雨,又有間歇的閃電,佛陀在室外的空地上經(jīng)行。

  這時,三十三天的統(tǒng)領(lǐng)釋提桓因,知道佛陀在屋外經(jīng)行,于是變化出一座毘琉璃寶塔,帶著去拜見佛陀,以表示對佛陀的崇敬。當他見過佛陀,向佛陀頂禮后,就跟隨在佛陀后面經(jīng)行。

  佛陀為了提供天帝釋多一些經(jīng)行的機會,所以經(jīng)行的時間,比平常要久。尊者那伽波羅看不到佛陀后面的天帝釋,更不知道佛陀比平常經(jīng)行的時間久,是為了天帝釋。而依據(jù)當時的慣例,侍者要等到所侍奉的老師結(jié)束禪修后,才能去睡覺,所以尊者那伽波羅一直沒辦法就寢。

  或許是因為感到太疲憊了,尊者那伽波羅開始想辦法要讓佛陀停止經(jīng)行,以便自己可以趕快去睡覺。當時,摩揭陀國人有一個習俗:當小孩子夜間哭鬧不停時,大人們便說,住在摩鳩羅山的摩鳩羅鬼來了,小孩就會害怕而停止哭鬧。尊者那伽波羅竟然異想天開,想裝成摩鳩羅鬼來嚇佛陀,以為佛陀會害怕而停止經(jīng)行。于是,尊者那伽波羅就將一件毛織物翻轉(zhuǎn)過來,披在身上,讓自己身上看起來像是長滿了長毛的摩鳩羅鬼,然后躲到佛陀經(jīng)行小路的盡頭處,準備嚇佛陀。

  當佛陀走過來時,尊者那伽波羅就跳出來,對著佛陀大喊:「摩鳩羅鬼來了!摩鳩羅鬼來了!」來嚇佛陀。

  佛陀當然不會被嚇著,于是對尊者那伽波羅說:「那伽波羅,你這個愚癡人!想以摩鳩羅鬼的樣子來嚇如來嗎?那是連一根毛發(fā)也撼動不了我的,我離恐怖已經(jīng)很久了!

  這時,跟隨在佛陀后面經(jīng)行的天帝釋對佛陀說:「世尊!僧團里也有這種人嗎?」

  佛陀回答說:「憍尸迦!僧團中廣納各類不同根性的人,他們在未來,都會成就清凈之法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一三二○經(jīng)》、《別譯雜阿含第三一九經(jīng)》。

  二、出現(xiàn)在《阿含經(jīng)》的佛陀侍者,計有尊者優(yōu)波摩、尊者羅陀、尊者彌醯、尊者那伽波羅,以及尊者阿難等五位,其中,以尊者阿難侍佛時間最久,依《中阿含第三三侍者經(jīng)》說共有二十五年,亦即在佛陀五十五歲到八十歲的這段期間。

  三、如果再依《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大正大藏經(jīng)第二三冊第六二八頁上欄),佛陀成佛后的最初十二年間,沒有制定戒律,其原因是,在這段期間來跟隨佛陀修學(xué)的比丘,程度很好,沒有人曾犯有過失,所以尊者那伽波羅加為佛陀侍者的時間,也不太可能是在最初的十二年內(nèi)。因此推斷本則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以佛陀成佛后十二到二十年的八年間最有可能。

  四、尊者那伽波羅是怎樣的一位比丘呢?在《阿含經(jīng)》中有關(guān)他的經(jīng)文并不多,僅在《增壹阿含第四品第一○經(jīng)》中說他是「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曉了星宿,預(yù)知吉兇」。這樣的描述,就佛法的律制標準來說,并不太光彩,因為那不是佛陀鼓勵比丘們應(yīng)當學(xué)的。而在《增壹阿含第四一品第二經(jīng)》中,則可以看出那時的尊者那伽波羅,已經(jīng)是證入解脫的圣者了。該段經(jīng)文描述了一段相當稀有的事件:有一位尊者那伽波羅小時候的好友來見他,向尊者述說他近來七天里,死了七個有才華的兒子,近六日來死了十二個能干的傭人,近五日來死了四個各有專長的兄弟,近四日來死了百歲年邁的雙親,近三日來死了兩位賢慧的太太,昨天,家中的財寶也被偷了,真是遭逢了人生最大的打擊,痛苦極了,然后羨慕尊者那伽波羅,贊嘆是「快樂中最快樂的人」。尊者那伽波羅就為他的朋友說了解脫之法,引導(dǎo)他也證入解脫,成為阿羅漢。

  五、經(jīng)行,是在一段距離適中的空地或小徑上,緩慢地往返步行,也有在室內(nèi)進行的。通常是在飯后,或在禪坐中感到昏沈疲倦時來做,其目的,除了有調(diào)劑作用外,還是不離「攝心」與「覺察」。

  六、天帝釋,又譯為釋提桓因、因陀羅、釋迦因陀羅,依《雜阿含第一三二○經(jīng)》、《雜阿含第五○四經(jīng)》、《雜阿含第五五二經(jīng)》、《雜阿含第一一○六經(jīng)》等經(jīng)的敘述,知道「憍尸迦」(《中阿含第一三四釋問經(jīng)》等譯為「拘翼」)是他過去世為人時的姓,因為其樂善好施,死后生天,為三十三天──忉利天的領(lǐng)袖,這相當于臺灣民間信仰中的「玉皇大帝」。

  天帝釋在佛世時經(jīng)常來人間親近佛陀與佛弟子,聽聞佛法,只是三十三天環(huán)境太好,娛樂太多,依《雜阿含第五○五經(jīng)》帝釋天自己告訴尊者大目揵連說,他們「多著放逸樂」,所聽聞的佛法也時憶時忘。

  三十三天,依印順法師《佛法概論》中說:「帝釋天與四方各八輔臣共治」(第一二四頁),即東西南北四方中,每方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直接管轄部分,合計共三十三天。

  七、在《阿含經(jīng)》中,經(jīng)常記載著天帝釋以及他所領(lǐng)導(dǎo)的三十三天天子,常來人間聽聞佛法,向佛陀及佛弟子學(xué)習,這與后來佛弟子們逐漸傾向依靠天神庇護的情形不同。

  八、遠離恐怖,這是解脫圣著的模樣。其實不只解脫的圣者,即使是剛?cè)胧フ咧鞯摹赋豕拐,就能自說「于正法中得無所畏」,所以佛陀會說他已「久離恐怖」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