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金剛經 >

《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及文化意蘊

《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及文化意蘊

佛門智慧之母

  ——《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及文化意蘊

  王月清

  佛法東傳,佛教與中國文化撞擊和交融,伴隨著印度佛教經籍的不斷譯介、闡釋的進程。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南華經》并列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宗經寶典。

  就中國佛教宗派內部而言,隋唐以后天臺、三論、法相、華嚴諸宗都十分崇奉《金剛經》,各宗領袖都結合宗義,寫下了不少有關《金剛經》的注疏。禪宗六祖慧能因聞《金剛經》得悟,從此中國禪宗與《金剛經》結下不解之緣!督饎偨洝放c中國文化、中國佛教的關系如此密切,因此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有必要了解《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為最剛硬的金屬,是金中之精堅者,百煉不銷,能斷萬物,以此比喻以大智慧斷除人的貪欲惡習和種種顛倒虛妄之見。“般若”為音譯,意思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也是音譯,是“到彼岸”的意思。該經經名的全部含義就是說,以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zhí)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金剛經》屬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相當于唐代高僧三藏法師玄奘所譯的十六會、長達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第九會“金剛能斷分”(《金剛般若》),被視為般若類經典的總綱。般若類經典的主要思想是講諸法“性空幻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假而不實,本身沒有一個恒常自在自性,所以“性空”,然而自性雖空,因緣關系卻是存在的,也就是說事物并非絕對地不存在,并非虛無,只是幻化不實而已,所以叫“幻有”。一切諸法本性空寂,非生非滅,非一非異,無取無舍,無我無所,所以只有以深廣無邊的般若智慧,洞見宇宙萬物的真實相狀、本來面目,無住無著,廣破見執(zhí),顯諸實相,才能真正契合世界的實相,得到解脫。般若類理論是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而被歷代高僧稱之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般若思想也成為大乘佛教的共通思想。

  呂澂先生認為,在所有的大乘經典中,般若類經典出現得最早,在各種各樣的般若類經典中,又以《金剛經》出現得最早。在中國,歷代僧俗各界都對《金剛經》倍加重視,所以它曾多次被譯出,現存的主要譯本有:

 。ㄒ唬┮η赜《葋砣A高僧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ǘ┍蔽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ㄈ╆愄祗萌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ㄋ模┧迥嫌《热剡_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ㄎ澹┨迫匦首g《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六)唐三藏義凈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今有清代同治十一年金陵刻經處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譯》行世。

  歷史上《金剛經》雖有以上六個譯本,但最為流行的,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需要指出的是,唐三藏玄奘的譯本,是他所譯的六百卷《大般若經》中的一部分,并非專門另譯,后來唐代長安崇福寺律宗高僧智升將其單獨分出流行。后世通常所說的《金剛經》一般是指鳩摩羅什所譯的本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