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300句
201.壽光禪師:放生續(xù)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yǎng)萬重功。已赴網(wǎng)羅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沖。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爾壽隆。
202.人在牢獄,終日愁欷,是以物命,而為兒戲,聆此哀音,凄入心脾,鳥在樊籠,終日悲啼。
203.水邊垂釣,閑情逸致,是以物命,而為兒戲,刺骨穿腸,于心何忍?愿發(fā)仁慈,常起悲愍。
204.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有所得著,則非菩薩,是名凡夫。
205.買肉須要肥,買魚須要活。買衣須要美,買田須要闊。若教買命放,一毛不肯拔。黃迫途路險,失腳恐難脫。
206.明瘠梖望《戒殺詩》:一指納沸湯,渾身驚卻裂。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
207.蓮公凈語果報相尋事可哀,誰從因地識輪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殺生一念來。
208.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yè)俱生,窮未來際,以是因緣,經(jīng)千百劫,常在生死。
209.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吾心,吾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
210.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求己。如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huán)真道理。
211.彌勒菩薩《戒殺詩》:勸君勤放生,終久自長壽。若發(fā)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212.黃彼岸《慶壽戒殺》:人壽遙期到百年,到來雞犬亦歡然。忍心滿座稱觴客,飲血茹毛不一憐。
213.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214.相由心生,境隨心轉(zhuǎn),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
215.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216.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217.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后我出生,懺悔此生多業(yè)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218.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21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面上無嗔是供養(yǎng),口里無嗔出妙香,心中無嗔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220.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本名!一切諸佛的名號是他的別號,阿彌陀佛是他的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
221.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一切咒語,都是阿彌陀佛的一部分。阿彌陀佛是全體。所以「阿彌陀佛」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我過去講《心經(jīng)》,講到后面,我就知道什麼是大神咒,什麼是無上咒,什麼是無等等咒!改蠠o阿彌陀佛」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222.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護念即是守護憶念,令其安穩(wěn),無諸障難。故知: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生極樂凈土,即是生十方凈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十方諸佛名號。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觀音勢至,自然相隨;并有其他大菩薩不請自來,二六時中,歡喜擁護,令念佛人,離諸惱亂,常得安穩(wěn)。故知:但念彌陀,即已通念諸大菩薩,觀音勢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菩薩。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獲得大利,具足無上功德,當然超勝任何咒語;何況一句彌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咒語。
223.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yǎng)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224.《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235.念佛即是無上大利功德,則一切咒語即諸行門,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當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專念無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226.若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227.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jīng),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228.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jié)節(jié)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后世,人不喜見。當知嗔心,甚于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嗔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229.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230.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shù)數(shù)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231.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232.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233.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234.一切法得成于忍。
235.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236.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里嗔。
237.五念無慮福無邊,私心雜念是罪愆。
238.莫道地獄無人見,人間便是大地獄。
239.信愿念佛即是無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菩提心。
240.六度萬行,法門無量,專持名號,攝無不盡。
241.所謂的發(fā)菩提心者,正是發(fā)愿作佛之心;發(fā)愿作佛之心者,則是救度一切眾生之心。而度眾生的心者,則是攝受一切眾生,往生于諸佛國土之心也。
242.今時凈業(yè)人,終日念佛懺罪,發(fā)愿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閑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xiàn)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鑠無余。此人雖現(xiàn)處五濁之鄉(xiāng),已渾身坐在蓮華國里,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243.《七筆勾》詞曰: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后,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貴子蘭 孫一筆勾。獨占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富比王候,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gòu),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夸口,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綢,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后,可惜光陰,懡羅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244.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245.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246.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
247.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248.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于分內(nèi)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yǎng)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須以凈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己。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249.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250.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愿海。
251.大王!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yǎng)恭敬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一。大王。假使鍛金為人車馬載寶。其數(shù)各百,以用布施。不如有人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大王。假使復以象車百乘,載大秦國種種珍寶。及其女人身佩瓔珞。數(shù)亦滿百持用布施。猶故不如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復置是事。若以四事供養(yǎng)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猶亦不如發(fā)心向佛舉足一步。復置是事。若使大王供養(yǎng)、恭敬恒河沙等無量眾生。不如一往娑羅雙樹到如來所誠心聽法。”
252.若轉(zhuǎn)輪王,十萬歲中滿四天下七寶,布施十方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一彈指頃座禪,以平等心憐憫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功德。
253.說盡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無文。一句圣號老實念,密中之密禪上禪。
254.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愿生凈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圣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255.《觀經(jīng)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jié)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256.《往生禮贊》云: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257.十方如來鄰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258.持名念佛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里頭第十六觀。度什么眾生?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夠往生,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還有什么話說?圓證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圓證?我們在前面說過,小乘初果開始證「位不退」;這大乘,就是四果羅漢回小向大,如果拿圓教來講,七信位的菩薩證「行不退」,第二種不退;明心見性,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才能證得「念不退」,但是剛剛證得,沒有圓滿。圓滿的三不退是誰?是圓教的等覺菩薩,像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之流的,他們才是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功德就不可思議,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經(jīng)歷那么多階級,那么多的位次,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覺,他不用經(jīng)歷,他從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剎那之間十念一念就得到了,這不可思議。真的,菩薩都想不通,這是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在凈土三經(jīng)里頭細講,給我們講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不贊嘆的,沒有不弘揚的,諸位要知道。
259.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凈土。即是八地菩薩。何以故。為乘阿彌陀佛本愿力故。阿彌陀經(jīng)中。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
260.這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樣的因果,確實連法身大士不知道的都很多。如果法身大士都知道的話,華嚴會上又何必要勞動普賢菩薩十大愿王導歸極樂?這個因果的確很多菩薩不知道,如果菩薩知道了,他不會走很多冤枉路,他一生就成佛了,決定成佛。菩薩還要修其他的法門,就是對于這個因果還不知道,還不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他這一生還是成不了佛,還是不能到西方去。
261.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成佛了,這在極樂世界,就是現(xiàn)在的阿彌陀佛,他發(fā)心幫助我們。給我們說只要具足信,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qū)D?rdquo;,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忙就幫上了。
262.極樂世界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一個好處,無量壽!有無量的壽命,那你一生當中當然能成就,能證得佛的境界! 第二個好處,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圓證菩提,經(jīng)上講的圓證三不退。 “三不退” 是指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指初果須陀洹,見惑斷盡了,位才不退,絕對不墮三惡道。行不退是指證到阿羅漢果,思惑也斷盡了。念不退,必須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品法身。雖然證得了三種不退,但沒有圓呀!圓證三不退是誰?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已經(jīng)證得正等正覺,差一個“無上”就成為無上正等正覺!一到西方世界,那種受用,那種生活方式就如同等覺菩薩一樣,誰相信?所以說,凈土法門是難信之法!可是,這個是事實,佛決不會妄語,所以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263.《阿彌陀經(jīng)》就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最殊勝的第一法門。因為有些人不肯相信,這才教給他別的法門,說來說去到最后,還是要歸到這個法門,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報,肯相信的,那直截了當,一生就成就了!學佛人在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依照修行,那你的福報真不曉得是哪一輩子修來的?你一生絕對成就!
264.華嚴奧藏,法華秘髓,就是在念佛,這個法門為「一切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諸佛的目的,就是弘揚念佛、勸導念佛。「菩薩萬行之司南」,就是說菩薩廣行六度萬行的目標,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達到菩薩六度萬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265.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266.隨緣開妙法,教眾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267.念佛愈能熟,處事愈精詳。
268.如果我們信受彌陀的救度,我們已經(jīng)不是娑婆世界輪回的苦惱眾生,已經(jīng)是極樂世界的圣眾之一了。
269.發(fā)上等愿,享下等福。
270.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
271.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
272.地獄眾生單單聽到這句名號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273.六字洪名更能破地獄。
274.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275.不責人之過,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不僅可以養(yǎng)德,還可以遠害。
276.人若開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評人者,不惟無福且無壽。
277.《禮記》頭一句話,就是「曲禮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從哪里做起?從恭敬做起,你沒有恭敬心,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我們常講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這是對事物。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yè)沒有指望,世間事業(yè)也一事無成。你們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說在佛法里頭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們的事業(yè)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們都敬人,人會為他盡忠,會為他負責辦事。如果常常擺上一副居上位的那個架子,對底下總是命令呵斥,這個人的福報決定不久。為什么?在你有權(quán)勢的時候,大家畏懼你、怕你,不能不服從,為了討生活。你的權(quán)勢一衰的時候,不會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現(xiàn)代的社會,道義沒有了,所以這是自取失敗。
278.真正修道人不見一切眾生的過失,心才真正清凈,才不染著。眾生有沒有過失?決定沒有,造極惡業(yè)的眾生也沒有過失。我們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們尊重、贊嘆、恭敬他的本性,我們自己才能成為純善純凈。最傻、最笨的人,才把眾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里面去,把自己的心變?nèi)疚哿,自己的心壞掉了。我們心里裝一切眾生的善,眾生的不善我一絲毫都不裝進去,所以,好快樂、好自在、好歡喜,見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這方法要學。
279.什么是清凈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凈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么都沒有。每個眾生,蚊蟲螞蟻、妖魔鬼怪、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一向?qū)D,心就覺悟了。
280.不要以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們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了。一切諸佛如來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諸佛心是一個心,決定沒有分別、界限,一切諸佛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都變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個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變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業(yè)都變成我的罪業(yè)。
281.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282.清凈心現(xiàn)前,所有一切善惡業(yè)都變成功德,都變成大圓滿。憑善業(yè)你到三善道度眾生,憑惡業(yè)你到三惡道度眾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廣度一切眾生。心清凈了,無量劫來的罪業(yè)都沒有了,若得一心,罪業(yè)都消除了,起心動念,罪業(yè)又現(xiàn)行了。
283.病從哪里來的?心想生。念頭不清凈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亂想,生理組織排列發(fā)生了障礙。心要清凈,一個妄念都沒有,我們現(xiàn)在這個身體就是金剛不壞身,為什么?里面組織排列一切正常,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他怎么會生病呢?
284.我們修的是凈業(yè),修行的重點是清凈心。怎樣清凈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時一切處,心里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么念頭都沒有,用這一句佛號打掉一切妄想執(zhí)著。另一個方法是修助緣,起心動念不想自己,一切作為,為大眾。用我們的心力、一切能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一切不為自己,心就清凈了,為自己心就不清凈。
285.如何修清凈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應酬,在這里面學不著相。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zhí)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凈了。不把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只有經(jīng)典上的教誨。我們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盡心盡力,認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凡夫做了好事,總覺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凈。心地清凈、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統(tǒng)統(tǒng)放下,清凈心里生歡喜、生智慧。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nèi)心里生出來的,是真歡喜。世間不管什么事,聽到也好,見到也好,統(tǒng)統(tǒng)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聞如無聞,時時刻刻保持清凈心。
286.所以要改一切命,根源就在這個“輕賤眾生”要治這個輕賤病,就要恭敬孝順眾生——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輕賤,我還有哪一個眾生不輕賤?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不恭敬孝順,我可能孝順哪一個眾生?
287.他永遠沒有恭敬眾生的心,永遠輕賤眾生,所以永遠得不到尊得不到貴,永遠被人辱,被事辱。他永遠沒有柔順眾生的心,所以他永遠沒有順的果報,命運不會順他,眾生不會順他,工作不會順他,一切生活瑣事不會順他。
288.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289.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
290.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291.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292.諸佛大事者,所為救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
293.觀察于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xiàn)前。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
294.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圣無差。
295.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是男子。
296.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于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297.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298.女色多迷人,人惑總不見,龍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人呼為牡丹,佛說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299.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動曰因緣,非也。業(yè)境相隨,互為流轉(zhuǎn),夙生魔障未消,還來虧損其德爾。
300.日輪漸漸短,光陰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當風燭。常須慎四蛇,持心舍三毒。相見論修道,更莫著淫欲。淫欲暫時情,長劫入地獄。縱令得出來,異形人不識;驎r成四足,或是總無足?上Ш萌松,變作丑頭畜。今日預報告,行行須努力。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