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講座

南師《瑜伽師地論》第十三講

  “復有三十二相。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粗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俱行相。染污相。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相。賢善定相。止相。舉相。觀相。舍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減相。方便相。引發(fā)相。云何自心相。謂有苾芻。先為煩惱染污心故。便于自心極善取相。如是如是心有染污;驘o染污。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便。不處沈等。言沈等者。謂沈等四。乃至令心礙著之相。或復于彼被染污心。云何外相。謂即于彼被染污心。了知自心被染污已。便取外相。謂光明相;騼裘钕;驈陀嘞唷橛仓T煩惱故;蛄畋嘶蟛滑F(xiàn)行故。云何所依相。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十一卷)

  上次有個錯字,“太舉俱行”的“太”字,現(xiàn)在查出來,是“大”,不是“太”,少一點。

  我們現(xiàn)在《瑜伽師地論》的研究,現(xiàn)在開始是講做工夫修證佛法,修定的,所謂由止觀證入清凈,四禪八定的詳細的分析指導。那么,我個人的想法,本來是想把它帶過去,你們諸位自己去研究。原因是,好像大家打坐都沒有坐好,談不到止,止沒有止好,更談不到觀,止觀沒有弄好,談不到定慧,定慧都沒有弄好,就沒有四禪八定,那就是聽了等于沒有聽,所以我想把它帶過去。我個人的看法是想先研究怎么樣學佛、出家,怎么樣由小乘到大乘的修法,那當然又要換好幾卷過去了。但是,我雖然有那么個想法,也要看你們大家諸位的意見。當然,我們這里的青年、老年,在家、出家的同學們中,也許有幾位是了解得到,或者想要,但是,將就少數(shù)的,多數(shù)聽的,在那里很痛苦的樣子,勉強裝起很熱心地在聽,聽得懂的樣子,那我覺得是虐待。所以先征求大家的意見,看怎么樣,都不要客氣的,不要說老師沒得權威。(有答:老師,還是請你講四禪八定,以后會對我們有用。)這是你一個人的,你每次的意見比較多的,其他諸位呢?……要求繼續(xù)講的舉手吧,干脆利落,1、2、3、4、5……14……超過多數(shù)了,那就講下去了啊。

  上次我們講到什么是昏沉,334頁……哪位有紅筆借我一下,我改一下“太舉俱行”的“太”字,謝謝你。

  “復有三十二相”這一段可以不講,大家可以念過去。不過,這每一個相,這個相就是說,每一個境界,每一個情形,后面整個的《瑜伽師地論》都有解釋的,并不只是這里提一段!惰べ煹卣摗返慕M織是非?茖W的,若是按現(xiàn)在的排版,其卷數(shù)就太多太多了。這里是提綱要,就是說,每個小標題下面的內容,后面都有注解。譬如這一頁最后,“云何入定相?謂由因緣所緣,應修習相故,入三摩地,或復已得而現(xiàn)在前。云何住定相?謂即于彼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故,隨其所欲,于定安住。”譬如這里,下面開始統(tǒng)統(tǒng)是解釋,其實這段重要也是蠻重要的,不過我覺得很容易看懂,很容易過去。因為我念起國語沒有你們標準,我自己也討厭我自己的聲音,念的不標準,所以不想念下去——念下去吧,再來:

  “復有三十二相: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粗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俱行相、染污相、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相、賢善定相、止相、舉相、觀相、舍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減相、方便相、引發(fā)相。”等等,所謂三十二相,不是佛身上的三十二相。其實,成了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相好光明是怎么樣來的?由于內心自修,修養(yǎng)修持的功德所成就的。此三十二相同佛的身相好像看起來沒有關系,但是有關系,這必須要配合唯識、華嚴兩方面去研究了。那么,這里提出的“心相”是心理現(xiàn)狀,就是說,你做工夫的境界有三十二個不同的境界,情形。

  “云何自心相?謂有苾芻,先為煩惱染污心故,便于自心極善取相,如是如是心有染污,或無染污。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便,不處沈等。”第一個,他先解釋怎么樣叫做“心相”,拿我們現(xiàn)在的話講:怎么樣叫做人的心理現(xiàn)狀呢?心理行為、心理思想的現(xiàn)狀呢?就是說,“謂有苾芻”,出家的,光是出家的,為什么這一部分只指比丘,不說“唯有眾生”呢?因為這一部分是屬于聲聞乘的修道,就是注重專修出家的。為什么要出家?因為出家的目的,是離開世間,離開親屬,離開外緣,是專門求道的,所以現(xiàn)比丘相;女的呢,現(xiàn)比丘尼相,是這個道理。就是說,有些比丘去“煩惱染污心”,煩惱心。

  煩惱心我們大家都有,心里很煩惱,大家心里有沒有煩惱?一天到黑都在煩惱中,不是感冒頭痛,就是心里難過,再不然鈔票不夠用,再不然趕來聽課還要受人家干涉、限制,種種都是煩惱,無一不煩惱。肚子餓了煩惱,冷了煩惱,熱了煩惱,這是煩惱相,人就在煩惱——煩惱不是痛苦哦,痛苦是粗的,痛硬是痛,苦硬是苦。煩惱,是擾亂你,很煩,就是我們講的“好討厭!”心里很煩;惱,不是頭痛,是懊惱,等于我們說:“怎么都不對。”“哎,這個地方蠻好,不過有些人不對。”“哎,這個地方蠻好,有些同學不對。”“呃,我的上鋪同學會打呼,我睡得很煩惱。”“下鋪同學有香港腳,很臭,也沒有洗,我鼻子聞得煩惱。”這叫煩惱,不是痛苦。煩惱相,眾生皆有,所以要解脫煩惱才能得道,這個煩惱怎么解脫?

  “染污” 相不是煩惱相,染污相是塊白布去染顏色一樣,染上了,染污了,染了一個污點,染黑了,染藍了。所以,我們讀書做學問,實際上,教育就是染污,把你染成好的。我們現(xiàn)在學的是佛法教育,準備成佛,就染成佛的那個三十二相,坐在上面那個又白又胖很舒服的,我們想把自己染污成這個樣子,這是善法染污;世間一切則是惡法的染污。所以,煩惱、染污,如果拿現(xiàn)在心理學寫這兩個題目,一大本書了,過去還是歸納。就是說,對于自己“煩惱”的心理現(xiàn)狀,“染污”的經過——因為一切眾生皆有“煩惱”、“染污”心,這是兩個大原則:

  “便于自心極善取相”,人的自心本來是光明坦蕩的,因為受了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教育的影響,或者看了刊物、報紙等思想的影響,看了電影的影響,染污了。染污了以后啊,戴了個有色的眼鏡,來看一切東西都變色了: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就覺著自己對。自己對了什么?鼻子對著嘴,鏡子里看自己,越看越對。鼻子很對,嘴也對,那別人都不對?因為心被染污。所以自心“極善取相”,自己非常善于——這個善并不是善惡之善,是形容詞,自己善于抓住這個煩惱染污的主觀形成的,認為這個就是對的,違犯我這個看法就不對,“善”于“取相”。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形容詞,就是說,我們講這個人字寫得好,善于書法,就是這個善。不是說善于書法的人,他做人都很善,不一定,字寫得好,做人很壞也有,但是他有一善,善于書法。所以這個善是形容詞,對中文要搞通。

  “如是如是心有染污”,為什么加兩個“如是”?“如是”就是這樣,這樣這樣,這四個字一加,就包括這個心理行為的成分多得不得了!“心有染污”,心里有染污。像我們大家“心有染污”,承認不承認啊?是不是。浚ㄓ写穑菏。)是啊。

  “或無染污”,心“無染污”,證道了,那是真的比丘證阿羅漢了,心里一無染污,干凈,光明磊落,也無煩惱。所以,“心有染污”相對的一面是心“無染污”,這兩種都是心理的現(xiàn)狀。

  “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便,不處沈等。”因為心里有染污,有煩惱,所以,這個心就沉沒了,墮落下來了。沉者沉沒,在水里沉下去了,一個道理形容。“由此方便”,什么方便呢?由于染污與煩惱的關系,此心沉墮了。“由此方便,不處沈等”,有了修行、證入的這個方法,此心不沉沒了,能夠超拔出來,跳出來,超越了,超越世間,超越一切。這一段文字很容易看懂哦,仔細念。

  “言沈等者,謂沈等四,乃至令心礙著之相,或復于彼被染污心。”怎么叫心沉沒了呢?我們的心是怎么沉下去,墮下去了呢?謂“沈等四”相,沉沒有四相沉、掉、亂、著。“乃至令心礙著之相”,心里頭有障礙,思想上有障礙,因為觀點不同嘛,主觀形成了,看一切都不對,只有我對,天大地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我越偉大,就是那個樣子。不但是心理上的行為,思想上的礙著,久而久之,胸口、胃口也有一坨。你看一個人碰到煩惱的事情,慢慢胃口就不好了,胸口硬是有一坨,消化也不良,就形成心臟病,或者精神緊張病,腸胃病。所以,幾乎很多的胃病,是思想影響的。醫(yī)學上的胃病有兩種:一種是身神經的胃病,身體衰弱了;一種是腦神經胃病,思想用過度了,也會發(fā)生腸胃病。這是“令心礙著”。“或復于彼被染污心”,或者說,我們此心本來有煩惱,本來已經被染污了,在這個上面,“彼”就是他,在這個煩惱與染污的上面,更加煩惱,更染污下去,更厲害地滾下去。

  “云何外相?謂即于彼被染污心,了知自心被染污已,便取外相,謂光明相,或凈妙相,或復余相。為欲除遣諸煩惱故,或令彼惑不現(xiàn)行故。”怎么叫做心的外相呢?講修行方面,你們注意啊,這是講正式聲聞乘的比丘,正式修道的。在佛法外的外道一切等等還不講,還不在此列,不在這一段的范圍。就是說,怎么叫做心取“外相”比丘、修道的人?“謂即于彼被染污心”,心里被染污了。譬如說,假定吧,修凈土的,現(xiàn)在有些人的理論:只有凈土宗才對,末法時代,禪宗容易落狂禪;密宗呢,那是外道、魔法,其它都靠不住,只有凈土才對。那么,這個心已經被這一不凈的凈土言論、思想所染污了,染污得對不對呢?對啊,善的,好的一面,這是好的染污,不是壞的。譬如鴨蛋教啊、雞蛋教啊,一貫道啊、道一貫啊,那些等等那就不同嘍:現(xiàn)在是三七末劫啊……彌勒下生啊……大災大難要來了啊,然后又是什么什么,又是一套。所謂打坐要守這里啊……要守哪里的竅啊……要打坐啊。也叫人吃素、行善,他沒有做壞事啊,可是全體都是邪見,可他認為其它都不對——心被染污了,被外相所染污,主觀形成了。

  譬如有些學密宗的人,像昨天有位朋友從美國回來,美國現(xiàn)在流行的就是密宗啊。禪,當然認為是最高的密宗,不過最難。因為有密宗大師馬上要來,他們先致意給我,我說:“沒有問題,他來我歡迎。”叫他來,因為大家老朋友了,幾十年前都知道的,也等于師兄弟一樣。我說:“好啊,但是有些什么,不要亂講就可以了。”都七八十歲了,說要來講凈土經,我說:“可以啊,好得很。”像美國有些人,什么法王在那里:噢,只有密宗是佛法,其它沒有……也被染污了,等等。

  “了知自心被染污已”,雖然有些人見解上知道,自己的這個觀念思想,那么就修那種法,“便取外相,謂光明相”,世界上有很多人看光的,像密宗看光的,還有*光的。當然,你們都沒有看到過,我也沒有教你們,教你們一個禮拜都會,但是我懶得教你們,教你們會容易入魔。壁頭上畫一個圓圈,或者我把袖子一放,你眼睛瞪著一看,里頭就放光。你要看東西,在哪里都找到了。有根器的練一個禮拜,差一點的三個月、一百天練下來,都成功了,然后都會看了;然后打起坐來看到前面一片光啊,然后,“噢,圓陀陀,光爍爍啊,妙光如來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道,性光圓明。”等等。你們不要搖頭啊,自己還沒有到哦,聽我講以為正知見,你們自己都在——那個正字上面加個不字,不曉得念什么字。

  “便取外相”,取了這個外相。

  “謂光明相,或凈妙相”,然后用起功來:噢,這要干凈啊……手不洗念咒子不行啊,不能上香啊,那個上香拜佛的時候,手洗了干凈,還要……在香上摸一下,啊,凈妙相啊——里頭還不是都是臭的,肉啊、血啊在滾,取這些凈妙相……多了,這個凈妙相,每一條里頭,我告訴你。社會上宗教界,包括佛教以外的宗教,加起來多……譬如天主教,“天主瑪利亞,只點蠟燭不點香。”那個蠟燭要點,香不點,天主教要點蠟燭。所以,我們小時候都曉得“天主瑪利亞,只點蠟燭不點香。”等于佛教界的“燒香不放炮,菩薩不知道。燒香不敲磬,菩薩不相信。”這是我們小孩子時受的宗教教育。這些都是“凈妙相”。

  “或復余相。”乃至種種著相的修法。那么,怎么樣叫做不被染污呢?

  “為欲除遣諸煩惱故”,他們這種光明的修法,各種修法都沒有錯啊,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使人去掉煩惱,一念不生也達得到。

  “或令彼惑不現(xiàn)行故。”或者令一切所迷惑、無知的境界變成有知,開悟,都是修道,都能成道,沒有錯,這是一套。心相,心理現(xiàn)象就是外道境界,叫外相。什么叫做外相呢?心外去求法,所以是外相。

  “云何所依相?”怎么叫心理的“所依相”呢?

  “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呃,這句話就要命了,你們又沒有學過唯識,你們的佛學基礎又不夠。怎么叫做“所依相”呢?“謂分別體相”,這些聲聞乘的比丘們,跟著佛學久了,佛法的道理都知道,如何是性、自體,如何是一切的相。譬如說般若講空,中觀講中性等等,都是講體;法相宗唯識講相,講法相。什么是體?任何一個東西都是有體、有相,譬如這個玻璃煙灰缸,這是什么為體?玻璃為體;相呢?就是這個相,現(xiàn)在做成的;用呢?放煙灰用,當然也可以當別的用。虛空是什么體?虛空是虛空為體,空為體,沒有東西為體,太虛為體;什么相呢?就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這個什么都沒有,就是相;用呢?飛機可以在里頭飛啊,人還可以在里頭跑,多了。任何東西,即使是空,都有它的體、相、用。學佛,先要把握這個,尤其學華嚴宗、唯識,先要了解這個。

  我們人什么為體?爸爸媽媽生我們,骨啊、肉啊,就是這個為體;相呢?你看,我們那么多不同的相,你的相、我的相,都不同,你也有三十二相,我也有三十二相,你那個嘴厚厚的,我那個嘴薄薄的,我的嘴不像你,你的嘴也不像我,不會一樣的,有各的相;用呢?我們大家都在這里造業(yè),就是做這個用,就是人的體、相、用。所以啊,“云何所依相?”“謂分別”,用思維分別,了解了“一切”法的體、用,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宇宙萬有,世界上的萬物、萬有,乃至我們自己此身,注意哦,自身所包含的五蘊:色、受、想、行、識。

  講到這里,你們真要研究佛學,這本書就要擺下,先讀《五蘊論》,先把《五蘊論》拿來看,嚴格地分析五蘊,色蘊是怎么樣,受蘊是怎么樣,想蘊是怎么樣……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蘊是屬于生理、物理的,地、水、火、風,我們身體的骨頭等等,地、水、火、風、空,五蘊,五色法等等。有相的、無相的,有表的、無表的,那分析起來多了。受、想、行、識,每個多的很。

  換句話說,“分別一切的體相,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這句話,人家說是中國道家的話,“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一些學佛的,學問不淵博,一聽:“哎呀,那你不要聽,那是外道的話。”外道、內道差不多哦。道家講人身就是個小天地,同一個小宇宙一樣的作用;佛家怎么講呢,“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同樣的道理。自身,生命的這個身,包括了物理世界的這個五蘊法,是同樣道理。

  “并種子相”,我們這個生命,個別的生命與共體的生命,都是一個阿賴耶識的種子所爆發(fā)的,這個是“所依相。”為什么叫所依呢?是講身,身體的身。我們這個身體是我們的所依,我們那個能依——自性像電一樣,電要通過這個電燈管才能發(fā)光,假使這個電燈管壞了,就不亮了。所以,我們今天的身體是所依,等于這個電燈是電的所依,電是個能源,能源所發(fā),到這里就發(fā)亮。我們那個自性,通過了這個沒有壞的五蘊,這個肉身存在,所以我們能夠聽話,能夠講話,能夠修行,假使我們這個五蘊壞掉了……

  “云何所行相。謂所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云何作意相。謂有能生作意故。于彼彼境界。所生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于境界轉。非無作意。此所思惟。名作意相。云何心起相。謂即次前所說是一相。第二相者。謂心緣行緣名色相。此所思惟。名心起相。云何安住相。謂四識住。即識隨色住等。如經廣說。此所思惟。名安住相。”(十一卷)

  ……你在這個世界,在欲界里的南閻浮提這個世界上,你就叫做“莫法做了”,你講話我也聽不見,我講話他聽不見。我們講話,那些非人,沒有這個肉體的,在旁邊都聽得見,站在那里,就是這個上面(師指某處),就可以站幾千萬億,幾百萬人都站在這里,非人的境界。沒有這個色陰就不行,所以啊,此身“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

  所以,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所謂求證佛法以身證,這個肉體就是這一生證果,不然佛法是空話,空話有什么用?那我們何必學佛學呢?搞了半天,吃飽了飯沒有事情干?以此生此身求證。

  所以,我們此身是我們的所依相,所依相懂了吧?換句話,此身是屬于我們的暫時的財產,不是我們的究竟;還不算是財產,暫時借來用,用了幾十年以后,沒有了。所以,趁這個房子還沒有倒以前,你要修,快修,不然來不及了。媽媽生你那一天已經開始在死亡,死亡到一百歲,最后死光。所以莊子說“即生即死”,生下來的那一天,你以為是活著啊?是不斷地在死亡,慢慢地在死亡而已。

  “云何所行相?謂所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怎么樣叫“所行相”?以古人來解釋“所行相”麻煩了,一大堆的名詞。我們現(xiàn)在科學發(fā)展了,就是心理行為,行為心理。什么是行為的心理、心理的行為呢?就是你的思想,你能夠“思”想各種“境界”。“色”,物理的,“乃至法”,精神的,意識的,“分別體相”,分別各種體,各種相,這個就是“所行相”。

  當然講講好了,我想,若你們讀啊,未必有我讀得那么仔細。

  “云何作意相?謂有能生作意故,于彼彼境界,所生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于境界轉,非無作意,此所思惟,名作意相。”我們修行不是講到要去作意嘛?現(xiàn)在是解釋。你們如果研究唯識的五遍行,什么叫“作意相”呢?你不要拿這一段去解釋了全部的作意。修止觀的作意不同,做人的、造地獄業(yè)的作意又不同,F(xiàn)在解釋這一段作意,而講比丘們修聲聞道,在自修的程度的作意相。什么叫“作意”?“謂有能生作意故”,因為我們這個生命,心的狀況,“有”一個“能”夠“生”出來“作意”,能夠使我們意識起一個境界。“于彼彼境界,所生識生”,對外界一切的“境界”,“所生”,所生出來,意“識”所變,這意識所變的是什么?“作是思維”,能夠思想。

  那么,現(xiàn)在時代又不同了,你曉得西方的哲學,乃至產生唯物思想的哲學,恩格斯這段邏輯哲學,翻譯成日文、中文就是“意識形態(tài)”,我們一個人的思想習慣性的,那個意識變成一個固定的形態(tài)相。譬如我們中國人,假如出去上街買衣服,一定想買個中國樣子的,因為我們意識形態(tài)里頭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一個中國人跟外國人站在一起,同樣看一個東西,兩個人講話都不同,中國人說:“好看吶,真好看。”外國人講:“哇!哇!”兩個意識形態(tài)不同,表情也不同,這是思維、思想的習慣。你看西方來的朋友們,或者受西方影響,歐美文化影響來的人,一講:“嗨!你了不起!哈!好偉大!”中國人:“哎呀,你真好哦——,好了不起哦——。”三哦兩哦的講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吐的。但是,你曉得為什么表情不同?他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的。你不要看西方哲學——因為你們沒有研究西方哲學,它也很迷人的,看起來幾乎接近了佛法,但是差別太遠了。這個就是作意思維所生。

  “于彼彼境界,所生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于境界轉”,這個就是研究唯物哲學,如共產黨的思想,可惜沒有真的研究佛法,不然就不會走入。共產黨認為一切心是假的,沒有什么心,一切是唯物的,唯物思想,共產主義的思想是偏向唯物哲學。有些青年反對我這個論調,我叫它還是屬于“機械心理學”。譬如拿狗來試驗,那個狗吃東西的時候,拿個盆子一敲,“叮叮叮”一響,狗就來吃飯,有東西吃,這個狗就知道了。吃了一百天或者一個月,然后,你到吃飯的時候,拿個盆子“叮叮叮” 一敲,它就來了,一看盤子里沒有東西,狗站在那里口水都滴出來了,心理作用。他說這一切心理作用,都是憑唯物的指揮,受環(huán)境影響。當然不只這一個例子了,所有人的思想,拿唯識來講,都是依他起。心,沒有這個東西,騙人的。他忘記了心能轉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能轉心。不過天理良心,唯心哲學,包括佛法,真要把唯物哲學完全打破了,那就要靠你們修行了,不靠修行,你很難破它!其實唯物哲學最高原理就與唯心哲學接頭了,也就是心物一元的道理,其中也很深奧。

  譬如說,過去我們二十幾歲在大陸上,有個名氣大,學問好,思想完全唯物的,他說,“是啊,你這個佛學我也很相信啊,唯心理論講得很好。好,一切唯心造。”然后,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拿開,“來,請你幫我,閉著眼睛,開著眼睛也可以,在桌上造一只雞,這個雞每天能生一個金蛋,你會造?你造出來我就向你投降,我就拜你為師,一切唯心造嘛,真的唯心你能為嗎?”他的理論是真的唯物:今天冷了,沒有衣服穿就凍死你;你說我不冷、不冷,我心里都是火,火也沒有用。我們說:“是啊,證道的人心能轉物。”“可以啊,你找來嘛,你把他找來!”嗨,這真要命了!所以啊,這個時代,你要看到,你們是沒有碰到,坐在這里打坐啊、念佛啊,大家都是善男子、善女人,不碰到這些,你碰到這些時怎么談?你理論上把我服氣了,我就相信,或者你事實拿出證明來我就相信。你們不要以為你們出去弘揚佛法,碰到的都是“散”男子、“散”女人——當然,我講的“善”字口音不同了,散開的“散”,馬馬虎虎散在那里,不相干啊,那當然容易啊。你碰到他們這些真學問的:“我們談談事實嘛,你求證了給我看。”暫時還不要你生個雞,每天生個金蛋,你現(xiàn)在唯心,先把鼻子想倒轉來長,把鼻了扭過來長,而且自己出門還不要……這個牙刷、筷子往里頭一插,蠻方便,你看看,你把它變一個過來嘛;你把嘴巴長歪了,把嘴巴長到頭頂上,吃飯的時候,一倒,免的麻煩。他說:“你想想看。”哎,你怎么講?(有答:詭辯。)你叫他詭辯,那是你的主觀,不是他的錯啊。怎么叫詭辯呢?他說這是你的主觀嘛,那我也可以說你是詭辯啊。是啊,兩個不同的觀念嘛,對不對?所以,你不能說:你肯定是詭辯,我的是神辯啊?沒有用啊,所以要知道。

  那么,現(xiàn)在佛法的理由,“今我此心由作意故,于境界轉”,譬如假定碰到一個唯物論者:“不錯,你認為一切唯心轉。我問你:你睡著了的時候,外面境界還在轉的時候,你會不會流口水?”這個假定的“你”一定答復說:“沒有。”可見,你所說的一切心理都是受外界的影響是作意來的;不作意,你沒有這個事。那么,既然作意,你不能認為主觀的一切是唯物的,當然了,你對唯心的證明是不夠,但是你認為一切皆是唯物所轉,在邏輯上,你這個主觀還是作意來的。那么問題要退回來,研究這個作意的作用,思想內在的這個東西,就是哲學所講的認識論也就是現(xiàn)在所講的認知論,你這個認識,確定這個主觀,這個作用是什么作用?先把這個研究清楚,再來談唯物、唯心。

  你們要出去,將來未來的時代,我告訴你,你以為還是這個時代啊?現(xiàn)在時代變起來快的很哦,二十一世紀一到,學術還要昌明。像現(xiàn)在世界上醫(yī)學的論文,每三分鐘五萬多篇就出來了,你拿電腦都看不完,知識不斷地增加。所以,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這是醫(yī)學一門。你看每個大學,各個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各個研究所,五分鐘以內,全世界的知識,馬上就增加了幾十萬份,新的意見,新的理論。你還在這里五蘊啊、十八界啊,能空啊,作意啊,所轉啊……安娜多了、安娜多了。。多了個什么,安娜不出來的。要注意,是要以身求證。

  “非無作意。”他說,一切境界,你認為唯物也好、唯心也好,比方講,這個也就是你意識作意所成,并不是說,離開意識思想境界,你找得到一個東西,沒有。這個能夠“思維”的,就叫做“作意相”。譬如我們打坐,坐起來,你說:“哎呀,我這兩天坐得很好啊,一念不生,好清凈!”你說你清凈嗎?“清凈。”你知不知道呢?“知道。”——作意,這叫好的作意,清凈作意。沒有錯,是要以清凈作意來修。

  “云何心起相?謂即次前所說是一相,第二相者,謂心緣行緣名色相,此所思惟,名心起相。”怎么樣叫心起來?這個“心起相”是古文了,你們現(xiàn)在想想看,用現(xiàn)在的名字怎么說?十二因緣就是“心起相”。你們想想看,哪個同學想出個好名稱?當然,你們現(xiàn)在出去講經說法,弘揚佛法,要跟著時代跑啊,隨時不要離開原經、原論,但是,你要拿現(xiàn)在的觀念能夠接受的,你就使他了解。什么叫“心起相”?就是前面所講的一種現(xiàn)象,作意起來的。“心起相”的第“一”個是作意,“第二”個是什么呢?就是無名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十二因緣,一個鏈鎖、連續(xù)的關系,這個就是“心起相”。你普通講佛學,這樣人家就解決了嘛,那么散男子、散女人聽了,就“好啊,好啊,這個居士/這個法師講的真好!”怎么好?“很好聽哎。”我聽到這個話啊,從心臟里頭發(fā)毛啊,原來是我講的好聽而已,起不了作用。你說拿現(xiàn)在的話應該怎么講?(有答:聯(lián)想相。)聯(lián)想相?你太學問化了,你是大學里出來的。再想想看,將來你們出去弘揚佛法,我告訴你,光只曉得佛法不行,曉得學術也不行,要變成一個演講家,要變成一個宗教演講家,演講跟上課是完全兩樣。所以,我們有許多同學、許多朋友很能上課,不一定能演講,能演講的不一定能夠講學術。一個將來真正弘揚佛法的,要能演講,能講學術,還要懂佛學,還要懂一切。這是附帶告訴你們,不要拿一行來解釋。

  你們想想看,這個想不出來?創(chuàng)造一個嘛。十二因緣就是講心路的歷程,思想的歷程、過程,經歷的“歷”,歷史的“歷”。無明過了,這一段就到了行,前面一段過了以后,無明緣行,行就……再前面……一個心路的歷程。不過,這個心路的歷程,你要說是回旋性的,現(xiàn)代人覺得:“誒喲,你說得對啊,很好聽啊。”你若說十二因緣啊,這個緣那個,那個緣那個。我口袋里摸摸,有一個打火機,有盒香煙,一點都不圓?現(xiàn)代人要用現(xiàn)代的話表達。所以,“云何心起相”就是這個。

  “云何安住相?謂四識住,即識隨色住等,如經廣說,此所思惟,名安住相。”這個比較深了,怎么叫“安住相”?譬如我們這個世界地球,今天存在不存在?存在,“安住”。這個地球將來會不會滅呢?會滅的,壞掉。可是這一段還在“安住”階段,這就是“安住”的道理,叫做“四識住”受、想、行、識住,四個識在隨色住。就是說,“識”就是精神心意識同這個物理共住。所以,你看西方哲學,像柏拉圖表達這個世界分兩層,二元:精神世界、物理世界,那么,也懂了這一點點東西。這個世界是由精神、物理兩個扭結攏來,好像油條那樣扭攏——油條還不緊,它是很緊的,等于白糖放進面粉里。

  譬如我們修行是干什么呢?我們這個身體一有了以后,我們的自性光明就在這個肉體里,你怎么樣把它們逗攏來凝結回來,把白糖從這個面粉里抽出來?所以,你的腿麻了,你就覺得痛,因為你那個白糖在里頭。如果這個肉體細胞里,沒有你那個靈知之性在里頭,你腿麻了曉不曉得痛啊?修行如何修就是如此解脫,“識隨色住,如經廣說”,這個道理,經典上佛已經說的很多了。這種思想的范圍,“此所思惟”,然后,能夠修到了定“住” ……為什么要打坐修定?定就是把你那個生命,原來散開來的,再把它凝結回來,凝結回來后,同肉體可以分化開,拉開了,解脫了,回到我自己家了,回到原來那個地方去了,這屬于小乘的修;大乘的修法,就曉得這個肉體同那個靈知之性,這兩個東西都是一個東西變的,不但要把這一個靈知之性拉出來這個肉體,回轉來,還要把這個肉體重新轉化,這是大乘的修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