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法門中,唯有念佛求生凈土最為捷要
高僧廣欽老和尚曾經開示道:“在家居士想要有修有證是較困難的,還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yè)往生西方凈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wěn)當?shù)摹?rdquo;
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乘愿再來,但這個愿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回生死之中,這是很危險的。
古德也有人曾說:“我今無力救拔一切眾生苦,為此求生西方極樂凈土,親近佛菩薩,精進修行,若證無生法忍方能于五濁惡世救度眾生。”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凈土,最為捷要。經云:“若凈佛土,當凈自心。”今修行凈業(yè),必以凈心為本。要凈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凈。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yè),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yè)清凈,則心自凈。若身不殺、盜、淫,則身業(yè)清凈?诓煌、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yè)清凈。意不貪、嗔、癡,則意業(yè)清凈。如此十惡永斷,三業(yè)冰清,是為凈心之要。
于此清凈心中,厭娑婆苦,發(fā)愿往生安養(yǎng),立念佛正行。念佛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閑忙,于一切時,不愚不昧,并無異緣。
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若念至一心不亂,則臨命終時,凈土境界現(xiàn)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則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修慧在乎觀心,修福在乎萬行,觀心以念佛為最,萬行以供養(yǎng)為先,是二者乃為總持。吾人日用一切,起心動念,皆是妄想,為生死本,故招苦果。
今以妄想之心,轉為念佛,則念念成凈土因,是為樂果。若念佛心心不斷,妄想消滅,心光發(fā)露,智慧現(xiàn)前,則成佛法身。眾生所以貧窮無;者,由生生世世未嘗一念供養(yǎng)三寶,以求福德,直為生死苦身,念念貪求五欲之樂,以資苦本。今以貪求一己之心,轉而供養(yǎng)三寶,以有限之身命,隨心量力供養(yǎng)十方,乃至一香一華,粒米莖菜,其福無窮,故感佛果華藏莊嚴,為己將來自受用地,舍此則無成佛妙行矣。念佛求生凈土,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古人云:“業(yè)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凈土。”
是知愛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xiàn)前,在家念佛,眼見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不愛,則無一事一念不是生死活計。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xiàn)前時,回光看這一聲佛,果能敵得這愛么?果能斷得這愛么?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fā)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xiàn)前,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學道無他伎倆,只是生處要熟,熟處要生,久久純熟,打成一片,自然念念彌陀,頭頭極樂矣。近見學道之士,祗知貪求玄妙,不知向根本處下死工夫,及臨榮辱禍患死生之際,便見手忙腳亂,此非人誤,乃自誤耳。生死根者:即吾人日用種種妄想,人我憎愛貪嗔癡等諸煩惱業(yè),若有一絲不斷,即是生死根本。今要參禪頓悟了生死,請自討量,果能一念頓斷歷劫煩惱,如斬亂絲否?若不能斷煩惱,縱能頓悟,亦成魔業(yè),豈可輕視?
從上諸祖頓悟,亦從多生積功漸修中來,故頓悟一著,說易實難,茍無二三十年死心工夫,如何得向熱惱中一念頓悟,要在自知根器何如耳!至若念佛一門,世人不知其妙,視為淺近,其實步步踏著實地,何也?以吾人有生以來,念念妄想攀緣,造生死業(yè),何曾一念回光返照自心,何曾一念肯斷煩惱。今果能以妄想之心,轉為念佛,則念念斷煩惱。若念念能斷煩惱,則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亂,比參禪更有下落,總之,惟在一念真切耳。
但參禪定要死盡世心,不容一念妄想,念佛是以凈想轉染想,以想除想,乃博換之法,就吾人根器易為耳。修凈土不必求悟明心性,專以念佛為正行,又以布施齋僧,修諸福田功德,以為莊嚴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雖發(fā)愿往生,要知先斷生死之根,方有速效。生死根即今貪著世間種種受用,及美色淫聲,滋味口體,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嗔怒忿恨執(zhí)著癡愛之心,與一切邪魔外道邪師所說邪教之法,俱要盡情吐卻,只篤信念佛一門,每日誦彌陀經兩卷,念佛若干,或不計數(shù),只是心心不忘佛號。佛者覺也,若念念不忘佛,即念念明覺。
心若忘佛,便是不覺,若念至夢中能念,即是常覺不昧,F(xiàn)在若此心不昧,則臨終時此心不昧,即此心不昧處便是下落。今國事萬機,決不能參禪,惟有念佛最好,不拘閑忙動靜,一切處都念得,只是一心不忘,更無別巧法。參禪要離想,念佛在專想,以眾生久沉妄想,離之實難,若即染想而變凈想,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法,即念佛時,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嗔、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中不斷,如線貫珠;
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日用動靜,不雜不亂,夢寐如一,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凈土之時也。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四要認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厭苦切,厭苦心切,則欲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訣,單持一念。修行之方,亦有節(jié)次,如僧家功課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為主。每日早起禮佛,即誦彌陀經一卷,持數(shù)珠念阿彌陀佛名號,或三五千聲,或一萬聲,完即對佛回向,發(fā)愿往生彼國。此是早課,晚亦如之,如此日日以為定課,定不可缺,此法教諸宮眷,如法同修更妙,是為常行也。
若為末后一著大事,做工夫更要親切。每日除二時功課外,于二六時中,單將一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將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舍,乃至飲食起居,行住坐臥,此一聲佛時時現(xiàn)前。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者一聲佛提起一拶,即見煩惱當下消滅。以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
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即于睡夢中作得主,若于睡夢中作得主,則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作得主,則于臨命終時,分明了了,便知去處矣。此事不難行,只要一念為生死心切,單單靠定一聲,佛再不別向尋思,久久純熟,自然得大安樂自在,得大歡喜受用,殊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舍此,更無過此直捷省事者也。
- 上一篇:成佛的20種習慣與風格,你有嗎?
- 下一篇: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壇經》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