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如何以科學的視野來理解佛教的世界觀

  請大家好好思維思維,我們原有的觀點都是不對的!不僅僅是量子力學,包括相對論里面的質(zhì)能關系(公式:E=mc2),也證明了這一點:

  所謂質(zhì)能關系,是指質(zhì)量和能量之間的轉(zhuǎn)換,也即所有的質(zhì)量可以完全轉(zhuǎn)變?yōu)槟芰?mdash;—所有宏大的東西,最后都可以變成沒有任何物質(zhì)的實體;能量也可以轉(zhuǎn)變?yōu)橘|(zhì)量,換言之,在我們?nèi)庋塾^察不出任何東西的空間當中,也存在著量子場,在這樣的空中,可以產(chǎn)生形形色色的物質(zhì)。當然,這是指在微觀世界當中,在宏觀世界當中,不可能天上一下子就出現(xiàn)一架飛機,然后又在空中忽然消失。

  這些觀點,跟我們的常識都是相反的,在兩個相反的觀點當中,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選擇什么觀點呢?只有選擇量子物理!無論是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還是沒有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誰都不能說這些觀點是不準確的。既然是準確的,那就必須承認我們以前的觀點是錯誤的。多年以來,大家一直以為至少有一個基本的粒子存在。通過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不僅推翻了經(jīng)典物理學,以及西方哲學的觀點,而且也幫佛教推翻了我們原有的觀念。既然如此,我們現(xiàn)在就無話可說,再也不能堅持這棟樓客觀存在的觀點。

  前面我們提到了量子力學的觀點,【量子力學并沒有認為世界完全是空性的,也沒有提到無我、空性的概念,至于修法、斷除我執(zhí)、斷除煩惱等等,就更出乎他們的預料了。雖然起初他們并沒有想過空性的意思,但通過儀器測量、科學試驗,卻讓他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接近物質(zhì)本性的境界——量子場,但他們只能走到這一步,就不能再前進了。他們至今認為,量子場是一切物質(zhì)的最終基礎,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 】

  為什么他們只能走到這一步呢?因為,在宇宙剛剛形成的時候,粒子的密度是非常大的。由于密度太大,所以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粒子碰撞器,也不能讓這種組成物質(zhì)的原始粒子粉碎、分離,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粒子不能再分離,其實它們還是可以分離的。

  當量子力學與佛教一起肩并肩地走到這里的時候,它們兩個就分手了,量子力學只有暫時停頓在這里,而佛法卻可以繼續(xù)前行。

  佛教認為,雖然量子場也是一種物質(zhì),但它卻是可以被打破的。雖然佛經(jīng)當中沒有“場”的名詞,但在《大乘阿毗達摩》當中卻有這樣的物質(zhì)概念,前面介紹色法的時候,就提到過這種無形、無色的物質(zhì)。佛教的物質(zhì)概念是很廣的——不僅僅是粗大的東西才稱為物質(zhì),包括細微的東西也可以稱為物質(zhì)。

  那么,量子場這種物質(zhì)怎么被打破呢?雖然量子場沒有顏色,不具實質(zhì),但它卻有波一般的形態(tài),既然有波一般的形態(tài),就可以分出東、西、南、北、上、下,這樣一直分解到最后,它就會在虛空中真正地消失,最終什么都不會剩下。

  為什么呢?比如說:一個有形、有色的物質(zhì),它的體積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既然是有限,就會越分越小,當小得不能再小的時候,它就會消失在虛空當中。什么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就是如果再分,它就沒有了。

  很早以前我們就認為,我們?nèi)庋鬯姷,無色透明、沒有質(zhì)礙,沒有固定形狀的空間,就叫做“虛空”;而沒有空氣成分,也即沒有氮氣、氧氣、水分等等的虛空,就叫做“真空”。在真空中,是沒有任何物質(zhì)的。后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在真空當中,也存在著一種非常細微的能量——零點能(量子場)。所有的物質(zhì),都是在零點能當中產(chǎn)生,最后又消失于零點能當中。

  佛教對此不以為然,佛教認為,即使是零點能,也可以消失在不存在任何東西的虛空或者空性當中,這樣的虛空,才叫做真正的“真空”。也就是說,所有有形、無形的東西,都會消失于空性當中;而所有的物質(zhì),又都產(chǎn)生于空性當中。

  雖然有些量子物理學家也會說“色即是空”,但他們所謂的“色”,只是很狹窄的一個范疇。量子力學的“物質(zhì)”或者“色”的概念,就是顏色、形狀、聲音、味道等等,而佛教禪定當中所出現(xiàn)的特殊色法——白骨、水、風、火、紅色的世界等等,量子物理學家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因而也不會相信這樣的結論,更不會把它們列入物質(zhì)的范圍之內(nèi)。量子物理學家所說的“色即是空”,要比佛教所說的“色即是空”的層次低得多。他們連“場”的概念都沒有打破,其他的很多特殊色法,他們就更不可能打破了。

  “場”以上的概念,已經(jīng)被量子物理打破了,佛教自己必須要做的,就是運用中觀理論打破“場”的概念,并繼而把所有的執(zhí)著都徹底推翻,最后唯一剩下的,就是空性。

  打個比方說,這棟樓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大家都很清楚,是由建筑設計師、建筑工人、建筑機械等等共同創(chuàng)造、修建的;從微觀的角度來說,量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有形、有色的物質(zhì),是由無形、無色的量子場產(chǎn)生的;而佛教卻進一步認為,包括量子場本身,也是從沒有任何物質(zhì)的空性當中,忽然間無因無緣地產(chǎn)生的。

  量子物理學家又說:當物質(zhì)消失的時候,是消失于純能量(量子場)當中的,純能量是萬事萬物的基礎;而佛教又進一步認為,包括量子場本身,也可以消失于空性當中,最后留下的不是能量,而是空性。關于這一點,通過中觀逐步分解的方法就可以證明。

  其實,【包括量子物理學家,也不敢十拿九穩(wěn)地肯定他們的答案是最究竟的;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最終的答案,離物質(zhì)的究竟本性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從研究物質(zhì)本體的角度而言,這已經(jīng)是十分難能可貴了——已經(jīng)比經(jīng)典物理學往空性的方向邁了一大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

  那么,量子場如何是空性呢?量子力學在這個時候是無能為力了,他們至今還認為這是所有物質(zhì)的基礎,但是,也沒有人敢說量子力學是最究竟的答案。因為歷史告訴他們,很多曾被認為是最究竟、最頂峰、最無可挑剔的觀點,最后都被駁得體無完膚。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就在兩百年當中都沒有被動搖過,所有人都認為它是非常準確的真理,直至相對論的出現(xiàn),所以,【很多人都堅信,將來還會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也許其中的某些理論也能推翻量子力學的觀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