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經(jīng)四輩品第六
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說三昧者。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聞是三昧已。當云何學。云何持。云何行。佛言。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意欲學是三昧者。誦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當清凈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發(fā)。何等為菩薩不缺戒。一切悉護禁法。出入行法。悉當護不得犯戒大如毛發(fā)。常當怖畏遠離于諛諂。悉當護禁。作是護者是為清凈持戒。何等為菩薩缺戒者。是菩薩求色。何等為求色。其人意念。持是功德。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佛言。用是比此菩薩為缺戒。其人久持是行持是戒。持是自守福欲所生處。樂于愛欲中。是為毀戒。佛告颰陀和。是菩薩比丘。欲學是三昧者。清凈持戒。完具持戒不諛諂。持戒當為智者所稱譽。為羅漢所稱譽。于經(jīng)中當布施。當精進所念強。當多信勸樂。常承事于和尚。當承事于善師。所從聞是三昧者。所可聞是三昧處。當視其人。如佛。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視師如視佛者。得三昧疾。設(shè)不恭敬于善師。輕易于善師。欺調(diào)于善師。正使久學是三昧。久持久行。設(shè)不恭敬師者疾亡之。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所。得聞是三昧當視如佛。所聞三昧處當尊敬。佛告颰陀和。菩薩所聞是三昧處。不當持諂意。向是菩薩不得諂意。常當樂獨處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有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請。不嫉妒。自守節(jié)度。如法住。所有趣足而已。經(jīng)行不得懈。不得臥出。如是颰陀和。如是經(jīng)中教其棄愛欲作比丘學是三昧者。當如是守。如是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所說法。若有后世懈怠菩薩。聞是三昧已不肯精進。其人自念。我當于后當來佛所索是三昧。耳。云何言我曹身羸極有病瘦恐不能求。聞是經(jīng)已懈怠不精進。若復(fù)有菩薩精進者。欲學是經(jīng)。當教之隨是經(jīng)中法教。用是經(jīng)故。不惜軀命。不望人有所得者。有人稱譽者不用喜。不大貪缽震越。無所愛卻。常無所欲。聞是經(jīng)不懈怠。常精進。其人不念。我當于后當來佛所乃求索。自念使我筋骨髓肉皆使枯腐。學是三昧終不懈怠。自念我終不懈怠死也聞是經(jīng)已無不歡樂。時佛言。善哉善哉颰陀和。所說者無有異。我助其歡喜。過去當來今現(xiàn)在佛悉助歡喜。佛爾時頌偈言:
如我今所說法 悉受學獨處止
行功德自守節(jié) 是三昧不難得
常乞食不受請 悉棄舍諸欲樂
所從聞是三昧 敬法師如世尊
有誦行是三昧 常精進莫懈怠
不得惜于經(jīng)法 不求供乃與經(jīng)
其有受是三昧 爾乃為是佛子
學奉行如是者 得三昧終不久
常勤力不懈怠 除睡眠心開解
當遠離惡知識 然后從是法行
去放逸不休息 常舍離眾聚會
比丘求斯三昧 隨佛教當如是
颰陀和菩薩白佛。比丘尼求菩薩道。欲學是三昧。欲守是三昧。當持何等法。住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比丘尼求摩訶衍三拔致。是三昧學守者。當謙敬。不當嫉妒。不得瞋恚。去自貢高。去自貴大。卻于懈怠。當精進棄于睡眠不得臥出。悉卻財利。悉當凈潔護。不得惜軀命。常當樂于經(jīng)。當求多學。當棄淫恚癡。出魔羅網(wǎng)去。當棄所好服飾珠環(huán)。不得惡口。不得貪愛好缽震越。當為人所稱譽不得有諛諂。學是三昧時。當敬善師視如佛。當承是經(jīng)中教守是三昧。佛爾時頌偈言:
比丘尼行恭敬 不妒嫉離瞋恚
除憍慢去自大 行是者得三昧
當精進卻睡臥 捐所欲不貪壽
一心慈于是法 求三昧當如是
無得聽貪淫心 棄瞋恚及愚癡
莫得墮魔羅網(wǎng) 求三昧當如是
設(shè)有學是三昧 無調(diào)戲舍貪身
一切捐眾狐疑 當至誠不虛飾
舍小慈常大慈 敬善師無己已
當去離于眾惡 求三昧當如是
行求法欲得者 不貪著缽震越
從人聞爾三昧 視如佛等無異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白衣菩薩。居家修道。聞是三昧已欲學者。欲守者。當云何于法中立。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白衣菩薩。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堅凈潔住。酒不得飲。亦不得飲他人。不得與女人交通。不得自為。亦不得教他人為。不得有恩愛于妻子。不得念男女。不得念財產(chǎn)。常念欲棄妻子。行作沙門。常持八關(guān)齋。齋時常當于佛寺齋。常當念布施不念我。當自得其福。當用萬民故施。常當大慈于善師。見持戒比丘不得輕易說其惡。作是行已。當學當守是三昧。佛爾時頌偈言
有居家菩薩 欲得是三昧
常當學究竟 心無所貪慕
誦是三昧時 思樂作沙門
不得貪妻子 舍離于財色
常奉持五戒 一月八關(guān)齋
齋時于佛寺 學三昧通利
不得說人惡 無形輕慢行
心無所榮冀 當行是三昧
奉敬諸經(jīng)法 常當樂于道
心無有諂偽 棄舍慳妒意
有學是三昧 常當行恭敬
舍自大放逸 奉事比丘僧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優(yōu)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行何等法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若優(yōu)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自歸于三。何等為三自歸于佛歸命于法。歸命于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調(diào)戲。不得慢恣。不得有貪心。優(yōu)婆夷常當念布施。歡樂欲聞經(jīng)。力多學問優(yōu)婆夷常當敬重于善師。心常不倦不懈。若比丘比丘尼過者。常以坐席賓主飲食待之。佛爾時頌偈言:
若有優(yōu)婆夷 誦是三昧者
當從佛法教 奉五戒完具
守是三昧時 當尊敬于佛
及法比丘眾 恭敬其善師
不得事余道 勿祠祀于天
行是三昧者 見人立迎逆
除去殺盜淫 至誠不兩舌
無得向酒家 當行是三昧
心不得懷貪 常當念施與
除去諛諂意 無得說人短
常當恭敬事 比丘比丘尼
聞法語悉受 學三昧如是
- 上一篇:般舟經(jīng)授決品第七
- 下一篇:無著品第五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