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論卷之一
西方合論卷之一
第一剎土門
夫一真法界。身土交參。十佛剎海。凈穢無別。秖因眾生行業(yè)有殊。諸佛化現(xiàn)亦異;驒(quán)或?qū);蚱驁A;驎夯虺。或漸或頓。一月千江。波波具涵凈月。萬燈一室。光光各顯全燈。理即一諦。相有千差。若非
廣引靈文。眾生何所取則。爰約諸教。略敘十門
一毗盧遮那凈土二惟心凈土
三恒真凈土四變現(xiàn)凈土
五寄報凈土六分身凈土
七依他凈土八諸方凈土
九一心四種凈土十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凈土
一毗盧遮那凈土者。即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shù)廣大剎。清凈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shù)諸小剎圍繞。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虛空;ハ鄰厝。凈穢總含。重重無盡。如法而論。一草一木。一毛一塵。各各皆具此無盡法界。佛及眾生。無二無別;蛟。此是眾生實報莊嚴。不同權(quán)教。推凈土于他方。是為實教;蛟。眾生雖具此實報。爭奈真如無性。不能自證。漫漫長夜。無見日期。波波劫海。無到岸期。雖云地獄起妙覺之心。佛果現(xiàn)泥犁之界。其如眼前鐵床銅柱何哉。辟之餓鬼渴死于海邊。貧人數(shù)錢于金窟。秖見其虛。何名為實。若非假之方便。由權(quán)入實。眾生豈有證毗盧之日也。答曰。若約諸佛化儀則可。實相土中無此戲論。夫毗盧遮那。此云遍一切處。遍一切處。即無量壽表義。豈有勝劣。只因如來為一分取相凡夫故。說有阿彌陀。在于西方。亦如大云經(jīng)中。阿彌陀佛告一菩薩言。有釋迦在于娑婆世界也。未當釋迦為生。則釋迦遍一切。而阿彌陀為所遍之一處。當阿彌為主。則阿彌遍一切。而釋迦牟尼為所遍之一處。如一人之身。當自自時。不妨為一切人之他。當他他時。不妨為一切人之自。以是義故。自他不成。自他不成。即自亦遍一切處。他亦遍一切處。豈定有他方可執(zhí)。是故西方毗盧。非自他故。何以故。毗盧無不遍故。若言權(quán)言方便。即有不遍。有不遍者。毗盧之義不成
二惟心凈土者。直下自證當體無心。即是凈土。如維摩經(jīng)云。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經(jīng)文繁多。不能廣引。大約謂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夫心是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凈土凈。法爾如故。此語豈非西方注腳。多有執(zhí)心之士。卑此法門。以為單接鈍根者。由于心外見土故也。夫念即是心。念佛豈非心凈。心本含土。蓮邦豈在心外。故知。約相非乖惟心。稱心實礙普度矣
三恒真凈土者。即靈山會上所指凈土。引三乘中權(quán)教菩薩。令知此土。即穢恒凈。諸眾信而未見。夫穢性本寂。俗相恒空。本寂故。菩薩居穢常寂。恒空故。菩薩入俗?铡U@凈義。但以眾生執(zhí)海難清。識繩易縛。言業(yè)本空。則恣情作業(yè)。言行無體。即肆意冥行。犯永嘉之所呵。墮善星之所墜。以至生遭王難。死為魔眷者。往往而是。嗟夫。使盡大地皆菩薩。則斯言誠為利益。天下之菩薩少。而凡夫多。則斯言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多矣
四變現(xiàn)凈土者。如法華經(jīng)。三變凈土。移諸人天。置于他方。維摩經(jīng)。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此是如來暫令顯現(xiàn)。亦是法爾。然智如鹙子。尚且如盲。劣根眾生。無緣復見。且人天置諸方外。全無接引之緣。神力暫現(xiàn)還無。詎是恒常之土。豈若安養(yǎng)凈邦。塵劫常住。阿彌慈父。十惡不遺者哉。國土勝劣。居然可知
五寄報凈土者。如摩醯首羅天。如來于彼成等正覺。此為實報凈土。起信論云。菩薩功德成滿。于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有不思議業(yè)。能現(xiàn)十方。利益眾生。藏和尚云。何故。受用報身在此天者。以寄報十王。顯別十地。第十地寄當此天王。即于彼身示成菩提。然彼天雖云無漏。未若蓮邦直出三界。何以故。在色究竟故
六分身凈土者。如涅槃經(jīng)。佛答高貴德王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猶如西方極樂世界。我于彼土。出現(xiàn)于世。為化眾生故。于此世界,F(xiàn)轉(zhuǎn)法輪。又央崛經(jīng)。佛謂央崛曰。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央崛云。若住無生際。何以生于此土。佛云東方有佛。汝往問之。央崛往問彼佛答言。釋迦者。即是我身。大意謂。彼凈土是佛實報。此是分身。雖彰一佛之報境。未具攝化之義。佛分上即有。眾生分上即無。未為殊勝
七依他凈土者。如梵網(wǎng)經(jīng)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花上。復現(xiàn)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等者。以初地化百佛剎。則有百葉之花。二地化千佛剎。故花有千葉。若至三地應見萬葉。四地億葉。次第倍增。為是依他受用身分示報境。入地乃見。非如蓮池會上。十念眾生。頓見凈佛國土故
八諸方凈土者。如東方藥師佛。南方日月燈佛。上方香積佛。佛佛各有凈土。諸經(jīng)所迷不可具載。皆是諸佛實報莊嚴。經(jīng)中或有以佛神力。暫令顯現(xiàn);蛑T大菩薩。詣彼供養(yǎng)。緣彼佛未言攝生故。諸眾生亦無緣生彼。即如妙喜世界。釋迦雖記有往生者。未聞無動有普引之言。且其國有鐵圍須彌諸山。及鬼神婦女。當知。嚴凈不如安養(yǎng)也。又如藥師如來。以十二大愿。度諸有情。經(jīng)中亦言有信心者。應當來生;嗽噶Α6嗍解脫一切憂苦。究竟安樂。未若阿彌如來。純以念佛。攝一切人往生彼土
九一心四種凈土者。一曰凡圣同居土。二曰方便有余土。三曰實報無障礙土。四曰。常寂光土。一凡圣同居土者。自分二類。初同居穢土。次同居凈土。穢土之中凡居圣居各二。凡居二者。一惡眾生。即四趣也。二善眾生。即人天也。圣居二者。一實圣。即四果辟支。通教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后心通惑雖盡。報身猶在。皆名實也。二權(quán)圣。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quán)也。是等與四趣共住。故名穢土。次同居凈土者。如極樂中有眾生。妙喜國中。有鐵圍男女之類。以無四惡趣。故名凈土。余接同居穢土之中。既有諸圣。亦可名同居凈土。如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第十三重。亦云華藏也。二方便有余土者。二乘三種菩薩。破見思惑。證方便道。塵沙別惑無明未斷。舍分段身。而生界外。名曰有余。故釋論云。出三界外有凈土。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也。三實報無障礙土者。無有二乘。純諸法身菩薩所居。盡塵沙惑。分破無明。得真實果。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yè)。受法性報身。亦名果報國。故仁王經(jīng)云。三賢十圣住果報。以觀實相發(fā)真無漏。感報殊勝。七寶莊嚴。且凈妙五塵。故名為實。色心不二。毛剎相容。故名無障礙。華嚴明因陀羅網(wǎng)世界是也。四常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名之為國。亦名法性土。但一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諸佛如來所游居處。妙宗曰。經(jīng)論中言寂光無相。乃是已盡染礙之相。非如大虛空無一物。良由三惑究竟清凈。則依正色心。究竟明顯。大經(jīng)曰。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仁王稱為法性五陰。是為極果。然十方剎土。隨心異見。七寶砂礫。當處差別。故霅川曰。極樂國土。四土不同。何則約人天二乘。即前二種土。約菩薩佛。即后二種土。故知。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身。不妨更有丈六之身。華藏海會無邊佛土。不妨更有尼連河土。何以故。是法爾故。非是神力變現(xiàn)故
十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凈土者。即阿彌陀佛西方凈土。其中所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愿力海。若具說者。假使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聲聞辟支。天人鬼畜。下至蜎飛蠕動。及一切無情。草木瓦礫。鄰虛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中一一具無量舌。舌中一一出無量音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間說。經(jīng)百億萬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今且略釋。一身土不思議義。二性相不思議義。三因果不思議義。四往來不思議義。五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一身土不思議義者。阿彌身中有無量眾生。眾生身中有無量阿彌。國土亦然。是故一眾生念阿彌。一阿彌見。眾眾生念阿彌。眾阿彌見。眾生念念阿彌。即念念阿彌見。若眾生身中。無阿彌者。阿彌不見。如陽燧身中。不能得水。非本有故。阿彌身中無眾生者。阿彌亦不見。如石女求生兒必不可得。以非應得故。是故身中含身。身中含身身。土中含土。土土中含土。身土交含重重無盡。是身土不思議義。二性相不思議義者。若離性言土。土即心外。是幻化故;没呒磾鄿缦。眾生不生。若即性言土。性是有形。是一定故。一定者即無變易。無變易眾生亦不生。即性即相。非性非相。存非非亡。存即即壞。是性相不思議義。三因果不思議義者有二義。一因先果后義。如念佛是因。見佛是果。見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眾生是果。二因果無前后義。即念即見。即成即度。一時具足。如人三十至四十歲。三十是因。四十是果。然三十四十無間斷相。若無四十。三十不立。無三十者。四十不成。是故當知。非離三十至四十。故若離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有分限相。而我此身。無分限故。若由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有相續(xù)相。而我此身。乃至相續(xù)不可得故。念佛因果亦復如是。是因果不思議義。四去來不思議義者。若阿彌陀佛。因念而來。此眾生因憶佛而生彼。即有去來。有去來。即有程途。有程途。即有險易。如人近京師則觀君易遠則難。果爾。念佛求生。應有難易。而阿彌仆仆道途。亦無說法之日矣。故般舟三昧經(jīng)曰。不于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又先德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天鼓鳴遠近齊聞。非去來故。如水中月。東行則東。西行則西。非去來。故是去來不思議義。五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者。如澄潭山影。如春陽百草。如眾生業(yè)力。如日月光相。如胎中根。如身中我。如齒堅舌柔。如眉橫發(fā)長。是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所以十方諸佛。吐心吐膽。亦只道得個希有難信而已。雖有遍覆三千大千舌相。詎能分疏其萬一哉。孔子曰。夫婦之愚?梢耘c知。及其至也。圣人不知。至哉言也。無量法門。一以貫之矣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