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福的意義與類別,如何自求多福?

(一)福的意義與類別

  何謂福?福是指人間富貴壽考,子孫繁盛,身體健康而言。韓非子云:‘全壽富貴之謂福’。人生得意之極,該是五福臨門,所謂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但此僅人間有限的、無常的俗福,還不及天上的洪福。而天人的洪福,又不及二乘圣人無我的清福。二乘圣人的清福,又不及菩薩無相之福。因為菩薩,無相布施,內不見有能施之我,外不見有所施之物,于其中間,亦不見受施者,所謂‘三輪體空’。故其所得之福既大且勝。雖然,仍不及諸佛實相之福,因為諸佛因中,;雙修,所謂三祇修;,百劫種相好。直至福足慧足,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時,其福報之大,簡直不可思議。

  無論是人間世俗之福,抑或天上洪福,二乘清福,菩薩無相之福,諸佛實相之福,皆靠自己耕耘,自作自受;既非人與,亦非天賜。如果人能敬心布施,必然大富大貴;人能慈心不殺,必然健康長壽;人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然如意吉祥,消災免難;人能無相布施,廣修福慧,必定成佛。所以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無福之人,固然要修福,即使有福之人,更要惜福,積福,自求多福。

(二)如何自求多福

  若想自求多福,必須修福。修福就是種福,譬如農夫播種于田,努力耕耘,必有收獲。修福之人,若將福德的種子,散播福田,自當獲得福報的果實。

  何謂福田?無量壽經凈影疏說:‘生世福壽,如田生物,故名福田。’世間福田,又可分為多種:

  一是敬田與悲田兩種。對父母師長及三寶生恭敬心,供養(yǎng)侍奉,名敬田。對貧苦大眾,悲愍同情,平等救濟,解人困苦名悲田。

  二是報恩福田、功德福田、貧窮福田等三種。對父母師長,及凡有恩于我者,皆孝敬侍奉,以種種物質供養(yǎng),精神安慰,自可增長自己福報,名報恩福田。恭敬三寶,功德殊勝,必得大福,名功德福田。對世間貧困之人,同情援助,施其所需,救急扶危,積福必多,名貧窮福田。

  三是趣田,苦田,恩田,及德田等四種。對一切畜生,平等愛護,是趣田;對苦惱群眾,平等救濟是苦田;對父母師長孝順恭敬,供養(yǎng)侍奉是恩田;對三寶恭敬供養(yǎng),是德田。

  四是梵網經中所說,一佛,二圣人,三和尚(受戒本師),四師長,五僧人,六父,七母,八病人。凡對以上八種人生恭敬心,布施供養(yǎng),慈悲護念,能生無量福,故名福田。然八種田中,尤以看病福田,是為第一。佛在世時,曾親為有病比丘照顧湯藥。而唐朝悟達國師,亦因慈悲心侍候病僧,得免人面瘡之苦,以解多世之冤。所以,有意修福的人,應該注意看病福田。

  修福的人,除廣種福田,樂善好施外,還要慈悲一切。因為一切眾生,無不于我有恩;我人的衣食住行,無不倚賴眾人的供給,假如農夫不耕,工人不織,交通不發(fā)達,商人不轉運,我們就無法解決日常生活所需。假如無師長的傳授與教導,如何增長知識?如無法律的制裁,醫(yī)藥的服務,秩序的維持,以及公共事業(yè)的推展,人又如何安居樂業(yè)?所以,人不但要報答父母師長之恩,也要報答一切人的恩。所以佛說:父母恩、師長恩、三寶恩、國土恩、眾生恩都要報答。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果能抱看報恩之心,互相恭敬,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惠互助,何止是種福,而且大家都有福,簡直是造福人群,福利社會,其福報之大,之多,實不可限量。

  或有人說:貧窮布施難,我原本想修福,可惜經濟有限,教我如何種福?當知修福,并不限于金錢,金錢只是財布施之一。此外,家中所堆積的雜物,可以布施,堆積的衣服,可以布施,個人知識,可以布施,個人力量,也可以布施。

  在家中恭敬侍奉長輩,是修福;照顧愛護下輩,也是修福;到佛門頂禮三寶,是修福;協助眾人,清潔道場,亦是修福;在社會奉公守法,是修福,保持公共衛(wèi)生,也是修福;甚至勸人行善,或濟急扶危,都是修福。只要發(fā)心,只要肯做,隨時隨地,都是福田,隨時隨地皆可以種福、修福。

  修福之人,除了廣種福田,還要惜福,積福,切莫損福。俗語所謂:‘有福不可享盡’。否則,樂極生悲,福盡還墮,比無福之人更苦。所以,佛教勸人種福,培福,積福外,還要惜福。最好是由修有漏之福,進修無漏之福;由修人天小果之福,進修佛道廣大無限之福。昔日梁武帝問達摩祖師:‘吾即位以來,廣修佛寺,度人出家無數,功德如何?’師說:‘毫無功德’。原因是武帝所修,皆是有漏之福。達摩祖師認為,有漏之因,所得僅人天小果,福盡還墮,對于見性成佛,毫無補益,故有此言?上涞壑嗖际晃蚴ト酥,致使話不對機。達摩祖師,唯有面壁靜坐,等候良機矣!

  至于無漏之福,是從無漏心生。所謂無漏心,即是無我之心,以無我之心而行布施,便是無相布施。金剛經言:‘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又佛問須菩提:‘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否?須菩提言:甚多。佛言: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讀此,可知無相布施之福雖大,但仍不及修慧。因為修福,加上修慧,;垭p修,才是成佛的真因,才可以福足慧足,覺悟成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