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四 古音琴禪師示眾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四 古音琴禪師示眾
坐中所見善惡,皆由坐時不起觀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靜坐,心不清采,意順境順,半夢半醒,或貪著靜境為樂,致見種種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當睡便睡一覺,一醒便起,抖擻精神,挪挲眼目,咬住牙根,揑緊拳頭,直看話頭,落在何處。切莫隨昏隨沈,絲毫外境不可采著。
圣嚴評曰此語錄中所云:“抖擻精神,挪挲眼目,咬住牙根,揑緊拳頭,直看話頭”等語,可能不適合用於所有的學人。抖擻精神參話頭,當然是對的,如果將眼睛、牙齒、拳頭都緊張起來用工夫,恐怕會引起生理上的病障,故我常教學人“身體要松,精神要緊。”工夫始易成片。
相關(guān)閱讀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相關(guān)名詞
推薦內(nèi)容
相關(guān)閱讀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九 智徹禪師凈土玄門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 師子峯天如則禪師普說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一 汝州香山無聞聰禪師普說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二 大乘山普巖斷岸和尚示眾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三 高麗普濟禪師答李相國書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四 古音琴禪師示眾
- 禪門修證指要 《禪關(guān)策進》錄要 十五 般若和尚示眾
-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一 觀心銘
-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1 如何修悟
-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2 修悟下手處
-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3 解悟與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