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忍讓的智慧,要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靜波法師:能有忍讓的智慧,要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佛教里面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生忍跟一般的忍耐不一樣。所謂‘生忍’,生,就是生存、生命、生活,而生命、生存、生活最重要的學(xué)習(xí)就是‘忍’。忍是什意思?不是你罵我,我不開口;你打我,我不還手。在佛教里,忍的意思,第一是我能認(rèn)識;一件事情的前后因果、是非得失,我能認(rèn)識它。第二是我能接受;不論是好的、壞的,我都能接受。因為能忍,就有力量、就有智慧。第三是我能擔(dān)當(dāng);比如你只能擔(dān)當(dāng)二十斤,我能擔(dān)當(dāng)一百斤。‘忍’還有能負(fù)責(zé)、能化解、能處理、能消除的意思。”

  “比方說爸爸下班回來了,小兒子很高興,就說:‘爸爸,你回來了,趕快跪下來給我當(dāng)馬騎。’爸爸不會不高興,反而說:‘好,來騎!來騎!’因為他把兒子看成是最心愛的寶貝,所以不管什么要求都能接受、能擔(dān)當(dāng)。倘若換成不相干的人來要求,哪里可能做到呢?因此,凡事心存‘與我有關(guān)’,就不覺得丟臉,也不覺得可恥。”

  各位信徒們,或許你們覺得禪坐、念佛、持咒、禮拜儀式太隆重,不能習(xí)慣,你也可以修行忍耐,學(xué)習(xí)生忍。學(xué)習(xí)生忍有什么好處?最切身的好處就是你能了知彼此之間的深厚因緣。好比知道父母生養(yǎng)的辛苦、夫妻是因為情投意和才能結(jié)合,就會懂得珍惜、忍耐。所以生活要能美滿,要能頂天立地,要能好好與人交往,‘忍’是做人處世的第一妙方。

  有時候‘講時似悟,對境生迷’,明明知道‘我應(yīng)該要忍耐’、‘我應(yīng)該要改脾氣’、‘我應(yīng)該不要計較’,可是境界來了,對于人家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卻是放不下。好比很多上法院打官司的人,都不是為了什么嚴(yán)重的事,就在于忍不下一口氣。忍苦、忍難、忍饑餓、忍寒冷、忍熱都不要緊,但是要忍一口氣卻忍不下去。其實忍一口氣又有什么要緊呢?‘忍一口氣,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寺院里供奉的佛像,有的是木頭刻的,有的是水泥鑄的,有的是石頭雕的,甚至于是紙畫的,但是過去的佛像多數(shù)是銅鑄的。有一個信徒到寺院里拜佛,拜下去,就敲一下磬。大磬很不高興,就向佛祖抗議:‘佛祖呀!你、我同樣都是銅做的,為什么人家來拜你的時候,都是給你香花果品,不但沒有我的份,還要來敲打我,說什么‘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這太不公平了!’”

  “佛祖一聽就說:大磬!你不要難過、介意。當(dāng)初人家雕鑄我成為佛像的時候,我的耳邊上多了一塊,他就敲呀打呀;我嘴角多了一塊,他就挖呀刻呀。我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成為佛祖的,所以大家也才愿意向我禮拜呀!而你,一點忍耐力都沒有,人家才輕輕敲你一下,你就‘痛啊!痛啊!’大聲地叫,怎么能給人崇拜呢?”

  “有首詩說:‘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閑,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是描寫石灰的一生,最初‘千錘百煉出深山’,采自深山的礦脈,開礦石;‘烈火焚燒莫等閑’,運送到窯里用烈火焚燒,經(jīng)過強(qiáng)度的熬煉后,硬石變成軟灰,才能用來粉刷墻壁。石灰‘粉身碎骨都無怨’,只為‘留得清白在人間’,它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世間。”

  “忍不是吃虧,是一種力量、是生命的內(nèi)涵;忍是一種智慧,就是我能認(rèn)識、我能了解、我能明白,對于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能清楚。”

  “說到現(xiàn)在的管理學(xué),好比管理錢財,除非犯了像貪污這樣嚴(yán)重的錯誤,不然也不會有什么很大的過失,更何況錢不會講話呀!就是管理事物,好比你把桌子從這邊搬到那邊,桌子也不會跟你反抗,而任你擺布。所以管錢、管事很容易,但是管理人就麻煩了,因為人不一定會聽你的話。如果你能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管人也不難,反而是管理自己的心,比管理人還難。”

  “舉個例子說,大將軍在戰(zhàn)場上,發(fā)布一個命令,沒有人敢不服從的。但是大將軍回到家里,遇到太太河?xùn)|獅吼,倒是嚇得不敢動了。所以,有法治的權(quán)威,管理起來就容易。平時不講法、不講理,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那又怎么辦?這時候就只有忍讓了。兩個人杠起來的時候,總要有一方愿意忍讓,才能平息爭執(zhí)。所以,能有忍讓的智慧,要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原標(biāo)題:“忍”是做人處世的第一妙方——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jié)選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