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心想而事不成或有求而不應(yīng)?跟心有關(guān)

明海法師:為什么會心想而事不成或有求而不應(yīng)?跟心有關(guān)

  大家都聽過“佛滿眾生的愿”,也聽過“千處祈求千處現(xiàn)”,相信大家都想要有求必應(yīng)心想事成。那么為什么會心想而事不成或有求而不應(yīng)呢?其實說穿了,是跟我們的心有關(guān)系。

  整個佛學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華嚴經(jīng)》里面的偈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偈頌簡單來解釋:「若人欲了知」如果有人想要知道,「三世一切佛」就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諸佛。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狀態(tài)?或者說,十方三世一切佛是怎么樣成佛?「應(yīng)觀法界性」你要去縱觀整個法界它的本性,本質(zhì)是什么。那么法界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呢?「一切唯心造」!就是整個法界的本質(zhì),也就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或者是我們所抱持相信的信念。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很特別,蠻有意思的。它說整個法界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內(nèi)心所構(gòu)造而來的。如果說我們有一個信念,這個信念是由我們內(nèi)心所散發(fā)出來的,那么就如同你對電腦輸入了一個指令。假設(shè)這個指令的方向是對的,那它執(zhí)行之后當然是你想要的結(jié)果。但是,如果這個指令是錯的,當然,一開始執(zhí)行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指令是錯的。又或者是明知這個指令可能是錯的,為了某些執(zhí)著的情緒而堅持著,那么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必然不是你想要的。

  當然我們都希望過自己想要的日子,都希望過上快樂的日子。但是為什么我們會不快樂呢?不快樂是來自我們內(nèi)心有問題的信念,也就是所謂虛妄的信念。信念不一定都是好的,信念也有可能是來自錯誤的認知而產(chǎn)生錯誤的信念。比方說,我有一個仇恨的情緒,產(chǎn)生了仇恨的信念。那么顯現(xiàn)在外的言行舉止,都是由這個仇恨指令執(zhí)行之后,再回到我們身上來。于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答案;我們所希望的外在的世界,當然不會是我們想要的。

  之前,我在關(guān)懷中心,曾經(jīng)輔導(dǎo)過一個老人家,當時她已經(jīng)是臨命終矣。我跟她說:“老人家,你就放下吧,這一輩子好與不好都已經(jīng)過去了。你要是這么執(zhí)著的話,你走不了也很痛苦呀!放下吧,讓自己輕輕松松的把這一世放下來,去到極樂世界也繼續(xù)修行。你如果不想去極樂世界,那也沒有關(guān)系,就再輪回到人間繼續(xù)學習,都好過你現(xiàn)在放不下啊”!

  跟她講了這個觀念后,她就開始跟我訴苦了。她從20歲嫁給她的先生,一輩子就陪著她的先生,因為她一直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所以不管是照顧家庭,或是打理先生的事業(yè),都是盡心盡力。結(jié)果她先生愛賭博又生性風流,沒甚么錢外邊還養(yǎng)起了小三之后,就不回家也不拿錢回家了。

  她傷痛憤恨下,養(yǎng)活了三個子女長大成人,但這一輩子就懷抱這個怨恨,一直到現(xiàn)在。我說:“你先生的事情已經(jīng)這個樣子了,你是沒有辦法再改變的”。然后她就跟我講,他先生現(xiàn)在也是跟她一樣臥病在床,她一定要眼睜睜地看著她先生先死。她才愿意離開;沒有看到她先生死在她前頭,她是不會甘心,也不肯先走的。

  這個是因為愛,求不得,轉(zhuǎn)成了恨。她撐著這口氣咽不下去,就是要為了看她的先生先死,她的先生沒有死,她就不愿意斷氣。我說:“你這又是何苦呢?為了要看他先死,自己白白忍受了這些痛苦,至于嗎”?

  大家要知道,臨終臥病在床,很多時候渾身上下無一不痛,她都硬撐下來了。有時候我覺得女人好有毅力,也許因為她們生過小孩子,肉體的至痛她們都承受過了。所以那個臨終的痛苦,她寧可咬著牙忍著撐著,也要達成內(nèi)心的那個仇恨愿望。但是,她卻不知道帶著這個恨本身所蘊含的能量就已經(jīng)相當負面了。

  生命帶著這個恨去到下一個階段,這個恨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種子,隨著輪回轉(zhuǎn)世。將來它勢必還會再發(fā)芽成長,再茁壯,然后她可能還會遇到她這一世的先生。因為執(zhí)著恨,放不下,想報復(fù),在下個階段遇到她先生之后,結(jié)果可能會反過來。變成她整天花天酒地,她先生含恨撫養(yǎng)子女,然后老的時候她先生等著看她先死啊!這就是一種因果輪回。

  就因果上來說,你曾對不起人家,人家當然對你不好,這是公平的。但如果我們換另一個角度來看,今天讓你感受到痛苦和受罪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它未必是帶著復(fù)仇目的的,也就是說;他不是要刻意讓你痛苦。而是要讓你從這個痛苦當中,找到并面對你所要學習的東西。

  因果輪回來自于什么?來自于執(zhí)念,包括了“愛”和“恨”。當一個人沒有辦法去明白為什么會碰到帶給你錐心之痛的伴侶?沒辦法明白這樣的伴侶跟婚姻到底要你學會什么?或者你根本抗拒不想去學習,或根本不想去接受。那么一直到你咽下最后一口氣,你還沒有弄明白,此生何以如此。

  于是你們兩個心靈的交流可能就會達成另一個協(xié)議,約定好了下一輩子還來。角色倒換過來,換你為所欲為,換他傷痛懷恨,讓彼此感受一下,上輩子各自的遭遇是甚么感覺。如此輪流的互相折磨,也許在某一世的某一天,你(或他)突然領(lǐng)悟了,此生為何而來?需要學會什么?

  大家都知道,讀書的時候不論學習或?qū)懽鳂I(yè)都很辛苦。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學習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學會的。騎自行車也要摔,學游泳也要嗆。那怕學做菜,不是被刀切了手指,就是被油濺得起泡。

  這些學習成果都要付出勞力辛苦,付出你該付出的時間、體力或者精神(專心、用功)的成份。這都沒有不勞而獲的,那么既然你要付出才能學會。那你就要知道,前面的付出努力的辛苦,就是為了等待后面學習的成果。

  生命也是一樣,經(jīng)歷過的任何痛苦,它都不是平白無故沒有用途的。而一旦你走過痛苦,學會了該完成的生命目標,就是你專屬的。任何人也拿不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命中的「禮物」。

  我很喜歡把學習過程的痛苦形容成“拆禮物”。有時候,送到你面前來的禮物可能很難拆,因為禮物藏在功課里邊,所以你要拿到這個禮物就必須要找到拆禮物的方法。有了方法,還要有耐心,不然把禮物拆壞了,也就前功盡棄了!

  如果你沒用心,也沒耐心,很有可能禮物就沒了。如果你拆得好,愿意用心去拆,對自己有耐心,對自己有成長的方向和目標,慢慢地,禮物就會不知不覺的完好地被拆出來了。這個珍貴的禮物是你的,別人拿不走。

  但是,要是一著急把禮物拆爛了,怎么辦呀?那也沒關(guān)系,重新再來而已。沒做好、沒有學習好,把事情搞砸了也不要害怕,老天爺(其實是你自己)不會丟一個你學不會的功課給你。最怕的是你不愿意面對;或者是不用心也沒耐心,每次都把禮物拆爛。

  在我過去輔導(dǎo)的經(jīng)驗里,有些人一看到有功課,就習慣性地先逃避再說。后來找上門的功課,就會越丟越大包,大到你無處可逃的時候,你還是得硬著頭皮來面對。其實禮物都包裹在功課之下,所以來到你面前。會讓你情緒糾結(jié)是必然的,會讓你產(chǎn)生煩惱的人、事、物,那都是帶著禮物而來的。端看你愿不愿意、有沒有勇氣去拿到那個禮物,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拿到自己專屬的禮物。記住,天下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世上也沒有白走的冤枉路。只要我們愿意耐著性子,愿意鼓起勇氣來面對功課,一定可以收獲屬于我們的禮物。

  2017.8.2.于東莞清溪

  原文標題:明海心靈加油站(六十四)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明海法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