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令止觀現(xiàn)前?

  問:如何才能令止觀現(xiàn)前?

  答:先要有所緣境,然后把心安住在所緣境上,這就是「止」。但什么是所緣境?通常多數(shù)人歡喜修阿那般那念──數(shù)息觀,即用出入息作所緣境。注意息的出、息的入,這是一個方法;如果是數(shù)數(shù)字:一、二、三,乃至十,這又是一個方法,可隨自己意。

  若不依上述兩種,也還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如出入息是風,另外也有用地作所緣境,可以先各地方走一走,選一塊你歡喜的土地,就用那塊土作修奢摩他的所緣境。 或將泥土放在一個木板上,方、圓、大、小皆不限,用一點水拌勻,放在蔭涼的地方,不要日曬,土干后,就成一個形狀,即以此為所緣境。其余如水、火(光明)等,亦可作為所緣,乃至用自己的肚臍作所緣境都可以。

  所緣境是很多的,當你決定了所緣境之后,就專心注意此所緣境,不斷地、數(shù)數(shù)地憶念這個所緣境,如此就沒有妄念進來,心逐漸明靜而住。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幾的,須要一段時間的努力,也要把世間上的事都放下,慢慢的就可以得定──欲界定、未到地定、乃至色界四禪。此即止的現(xiàn)前。

  「觀」就是如理作意,隨順圣言量的道理去思惟、觀察。修如理作意也要有一個所緣境,對象主要就是我們的身體──色、受、想、行、識,觀察它是無常、無我;是緣起有、自性空的;是似義顯現(xiàn)、唯識無義的;這就是修無常觀、無我觀、中觀、唯識觀了。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方法,你必須先從經(jīng)論上學習、通達了,然后在心里如是思惟分別,就是如理作意。這樣修觀,加上奢摩他的幫助,是能夠得圣道的!

  修唯識觀和性空觀有一點差別,經(jīng)論上也告訴我們怎么修,我們就按那方法去思惟。但是,止觀是統(tǒng)一的,就是先修止然后在止里修觀。譬如修止得到色界初禪,你就在色界初禪里修我空觀、修性空觀、修唯識觀。

  若尚未得到色界四禪、未到地定,乃至也沒得欲界定,完全是散亂的境界時,我們還是可以按照止的方法,令心寂靜住一刻鐘、三十分鐘、或一個鐘頭都好,然后修如理作意──修五分鐘、十分鐘、或一刻鐘,然后再修奢摩他的止。如是止而后觀、觀而后止,不斷地循環(huán)、重復,這樣修,止觀就能現(xiàn)前!

  然而,說到修數(shù)息可能比較單純,也比較容易;若說修唯識觀──觀遍計執(zhí)畢竟空、依他起如幻有,就難一點了;蛘铡吨杏^論》:「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樣去觀色不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也不容易。但如果能有一點前方便,也可能容易契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