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佛制安居的時代意義
略說佛制安居的時代意義
普正法師四川遂寧廣德寺住持普正
雨季安居(Varsika)是佛制戒律之一。其制定因緣如《五分律》所說:“佛在舍衛(wèi)城,爾時諸比丘春夏冬一切時游行,蹈殺蟲草擔衣物重疲弊道路。諸居士見,譏訶言:‘此諸外道沙門、婆羅門,尚知三時,夏則安居,眾鳥猶作巢窟住止其中,而諸比丘不知三時,應(yīng)行不行,常說少欲慈愍護念眾生,而今踐蹈,無仁惻心,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聞種種訶責(zé),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zé)已,告諸比丘:‘不應(yīng)一切時游行,犯者突吉羅。’從今聽夏結(jié)安居。’”
所謂“三時”,按照玄奘法師的說法,“如來圣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按照上述《五分律》的記載,佛陀制定“夏安居”的原因是,比丘們在雨季游行,容易踩殺路上爬行的蟲子,踩斷地面上的草木(印度人認為這也是有命根的),而且道路泥濘,比丘負重行走,容易破壞道路,也就是說,佛陀制定安居戒律,除了慈忍不殺之外,還有保護環(huán)境的考慮;有關(guān)制定此戒的因緣,《四分律》除了“蹈殺生草木”外,另有“夏月天暴雨水大漲,漂失衣缽、坐具、針筒”的記載,亦即比丘在這個季節(jié)出行不安全,容易損失財物甚至危害生命;《十誦律》則單純認為雨季游行會“踐蹋生草,奪諸蟲命”。總起來看,佛初制安居戒律,主要是從比丘雨季出行不合時宜的角度出發(fā)的。等到普遍實行安居戒律后,佛陀發(fā)現(xiàn)比丘集中修學(xué)三個月,不僅可以遠離世人譏嫌,更有利于弟子們的道業(yè)進步,如道宣律師所說:“坐夏離三過:一、無事游行,妨修出業(yè);二、損傷物命,違慈實深;三、所為既非,故招世謗。”(《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佛陀時代雨季安居的困難之一是安居的地方不太好找。按照《四分律》的記載,當時比丘有“露處安居”者,結(jié)果三個月下來,因為風(fēng)吹日曬而“形體黑瘦,皮膚剝裂”,還有在樹上安居者,大小便使得樹神瞋嫌,還有“在無救護處安居為賊劫奪”者,“在冢間安居為非人所惱”者,“在空樹中安居為毒蟲所困”者,“在皮覆屋中安居鼻內(nèi)生肉”者,這都為佛陀所禁止;還有在樹下、山窟、船上、小屋等處安居者,當時規(guī)定山窟、小屋只要“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就可以了,也有依隨牧牛者、壓油人、砍柴者安居者,他們移動,比丘們也只好跟著移動,固定“依聚落安居”并不是普遍實行的方法,至于建立僧伽藍集中安居更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
當時雨季安居的困難之二是飲食供養(yǎng)不易籌辦,如佛陀有安居三月食馬麥之傳言,再有一年因為鬧饑饉,前往摩竭國安居的比丘們餓得“羸瘦憔悴”,前往婆求末河的比丘們因為虛妄稱贊而較易獲得飲食,結(jié)果遭到佛陀的呵責(zé)。又因為種種原因比丘不得不外出,故有七日乃至四十日開遮之舉。
當時雨季安居,對于比丘們的“作業(yè)”佛陀并無專門規(guī)定,大體是根據(jù)自身情況繼續(xù)進行修行而已。佛陀安居期間多有為弟子說法的記載,而證得無學(xué)果位的佛弟子也有為眾人講說佛法乃至營建僧伽藍者:
尊者富樓那……至西方輸盧那人間游行,到已,夏安居,為五百優(yōu)婆塞說法,建立五百僧伽藍,繩床.臥褥.供養(yǎng)眾具悉皆備足。
——《雜阿含》311經(jīng)
有的弟子趁著安居勤修本業(yè),務(wù)使有所成就,如:
“調(diào)達未得神通,不能得去,羞恥益深,便作是念,我今當問修神通道,便往白佛,愿佛為我說修通法,佛即為說,調(diào)達受學(xué),安居之中便獲神通。”
——《五分律》卷3
“唯富那奇,結(jié)使深重,佛為說法,未能暢達,精誠困篤,始入初果,勤精修習(xí),無有休懈,時諸比丘,安居日近,佛聽各各隨意安居,時富那奇,往白佛言,弟子欲往至放缽國安居三月,唯愿見聽。……時富那奇,于彼國中,勤修不懈,盡諸結(jié)使,心忽開解,獲無漏證,安居已竟,便辭檀越。”
——《賢愚經(jīng)?富那奇緣品》
弟子們安居期間修行本業(yè),修行中遇到的問題則可等到安居結(jié)束后集中向佛陀請問:“爾時諸比丘,各處異國,隨意安居,經(jīng)九十日安居已竟,各詣佛所,諮受圣教。”
——《賢愚經(jīng)?七瓶金施品》
另有年少比丘,還未嫻熟進修道業(yè)者,則正好趁安居之時多向上座比丘學(xué)習(xí),上座比丘應(yīng)加以攝受,這是佛歡喜的“正法”:“夏安居……諸年少比丘,往詣上座比丘所,禮諸上座足已,于一面坐。時諸上座比丘作是念:我等當攝受此諸年少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一人受二三多人,作是念已,即便攝受,或一人受一人,或受二三多人,或有上座,乃至受六十人。”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jīng)》
統(tǒng)觀佛陀時代結(jié)夏安居的戒律,有一從消極遮止意義而向積極的專心修行意義的轉(zhuǎn)變。這一精神完全為漢傳佛教所繼承,其概括結(jié)夏安居的意義為“進道護生”(白云守端禪師)、“克期進修不舍寸陰,護惜生命行兼慈忍”(《百丈清規(guī)》),且“進道”的積極意義超過了“護生”,因為漢地終究不同于印度雨季之草木繁茂、蚊蟲孽生,“禁足護生”的意義甚至可以略而不提,如龍門清遠禪師所說:“故我釋迦如來在日,建立個方便門庭,亦無如許多事,每至結(jié)足安居,不相往來,各各求證道果,于九十日中,或有所得,或無所得,或有疑慮,或無疑慮,或有罪,或無罪,至休夏自恣之日,方詣佛所,各呈已見,求佛印可,故謂之自恣。”(《古尊宿語錄》卷31)
在此基礎(chǔ)上,漢地佛教的安居之戒制又有所損益:
一是冬參夏講(學(xué))制度的設(shè)立。漢地并不存在雨季不方便出行的問題,倒是冬季嚴寒,行旅頗為不便,于是漢地一些禪宗道場仿照夏季安居的辦法,制定“結(jié)冬”之制,即從陰歷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十五日集中坐禪。二是各宗派形成不同的安居模式。如上述禪宗道場施行“冬參夏講(學(xué))”制度,主要是從方便修學(xué)本宗道業(yè)的角度出發(fā)的,至于律寺,則趁安居之時,專門精研戒律,如《沙彌律儀要略述義》認為,“夏者盛也,謂萬物茂盛之時也。佛制受戒者,至于夏間,應(yīng)當加工用行,精進修持,亦如萬物茂盛。”由此形成“坐夏”、“夏臘”的觀念。而見月律師認為夏季安居中比丘當依廣誦毗尼的律師為依止,并針對不同的修學(xué)層次登記有“依處不依人,依人不依處”的規(guī)定。
三是各宗道場在安居期間都頗為看重初學(xué)戒律的學(xué)習(xí)。即便講究“冬參夏講”的禪宗道場,也有“五夏巳前,專精戒律,五夏巳后,方乃聽教參禪”的規(guī)定,因為“初受戒人,行持五年,戒品堅牢,則不為境風(fēng)搖奪,亦猶樹木培植五載,枝干粗壯,則不怕霜雪所雹也。”
漢地佛教形成的安居觀念及其戒律是一項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是寺廟及僧團的基礎(chǔ)制度,對于今天迫在眉睫的道風(fēng)建設(shè)而言,它具有如下意義:
從消極意義層面上講,嚴格遵照佛制安居,可以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盡可能地避開塵俗,從而也就可以減少社會上的譏嫌,維護僧團良好形象。佛陀時代,人們譏嫌的理由是雨季游行會“踐蹋生草,奪諸蟲命,疲弊道路”,現(xiàn)代社會人們譏嫌的理由則是“到處攀援,從世俗業(yè)”等,譏嫌理由雖然不同,但損傷僧團形象則一也。佛陀時代,比丘們在各種艱苦條件下猶能堅持安居,現(xiàn)在僧團衣食無憂、住所無闕,更沒有任何理由不按戒制進行安居了。
從積極意義層面上講,嚴格遵照佛制安居,可以進德修業(yè)。無論是佛陀時代的“安居”,還是漢傳佛教的“坐夏”,都有一個原則,即根據(jù)個人不同情況,因病予藥,集中修行,以期提高僧格、促進個人道業(yè),F(xiàn)在大陸很多寺院大都借鑒過去禪宗道場“冬參夏講”的做法,夏安居時多以講經(jīng)為主。但愚以為這并沒有達到安居最佳的積極效果,針對現(xiàn)在僧團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是應(yīng)該恢復(fù)過去各宗道場普遍重視戒律學(xué)習(xí)的做法。
從深層意義層面上講,嚴格遵照佛制安居,可以逐漸養(yǎng)成尊重僧人戒德、夏臘的風(fēng)氣,大眾和合而住,以戒臘或德行厘定僧團內(nèi)在秩序,從而避免“依據(jù)世俗能力進行定位,無形中將僧團導(dǎo)向世俗化”的傾向(濟群法師:《一個根本,三大綱領(lǐng)》)。
總之,中國當代佛教應(yīng)該重視佛制安居制度,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損益,對于各地寺廟的道風(fēng)建設(shè)以及提升中國佛教21世紀的整體形象,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 上一篇:佛教在當前文化環(huán)境下的困境
- 下一篇:論諸法真實義
相關(guān)閱讀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相關(guān)名詞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秘訣就是早發(fā)現(xiàn)并除掉自己的習(xí)氣毛病
- [紅茶]紅茶有哪些?紅茶的種類
- [禪宗公案]只履歸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 [佛與人生]遠離顛倒夢想
- [佛學(xué)常識]過去七佛都有誰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問題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點錯誤
- [華嚴經(jīng)]整衣束帶,當愿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 [綠茶]六安瓜片產(chǎn)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禪宗五家]臨濟宗楊歧派創(chuàng)始人方會大師簡介
- [生活故事]明心見性,緣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體澄澈,意氣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著的光陰
- [佛與人生]生滅無常
- [佛學(xué)常識]佛有哪三身
- [其他漢傳法師]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