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說法是只船 度己度人到彼岸(清遠法師訪談)

  講經說法是只船 度己度人到彼岸

  2008年12月7日,2008北京市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隆重舉行,當日,中國佛教協(xié)會教務部副主任清遠法師接受了佛教在線記者的采訪。以下是訪談內容:

  記者:您應該是第三次參加這樣的活動,而且其中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辦的那次您是組織者,請談談您對這次活動的看法。

  清遠法師:這次北京市舉辦的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可以說是今年春天在北京中國佛學院舉辦的全國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的一個繼續(xù),因為在舉辦那場活動的時候,我們就希望各地的佛教協(xié)會和寺院都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在佛教界形成一個講經說法的風氣,讓大家在講經說法的重要性上形成一個共識。北京市佛教舉辦的此次講經交流會,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記者:您覺得這些法師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因為有很多法師都是第一次登臺,依您的經驗,他們應該通過什么方式得到提高?

  清遠法師:這個活動的宗旨,就是要讓大家講起來,這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主要目的之一。因為你不講的話,就顯不出你的成績和潛力,同時也顯現(xiàn)不出你還有哪些不足。很顯然,有成績當然也有不足,但是我想成績應該是主要的。因為講總比不講好。至于不足,明眼人一看就會知道,通過評委的點評和最后的一些總結,這些不足都會被找出來,以利于將來講經的時候加以克服。

  記者:請您具體地談一下這些成績與不足。

  清遠法師:先說成績,有些法師在臺上能夠比較自然地表達出自己所要講的內容,同時基本合乎佛教的一些觀點,特別是有的法師能夠把學經的一些體會與自己的修行生活結合起來,這很不錯。當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些講經的法師可能因為平常沒有機會去講,經驗不足,所以抓不到要領,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表達什么,有的干脆拿了稿子去念,有的因為太重視了,反而不知道應該怎么去表達。我想,這些法師下去之后,應該會進行總結,也相信很快會得到提高。

  記者:您覺得他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得到提高?

  清遠法師:首先是多講,多學習,多實踐。二是要有好的善知識。這時候我覺得一個好的善知識,好的老師非常重要,比如學誠法師的那兩位弟子,一位賢因法師,一位賢杰法師,這兩位法師講的都不錯,他們都能夠比較好地把握自己所講經典的內容并宣講出來,也吸引了大家去認真地聽、認真地領會。

  記者:而且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運用一些實例。

  清遠法師:據我了解,他們平常周六、日都在講,所以經驗比較豐富。有些法師講的不太好,在提問的時候,沒能讓臺上臺下形成互動,或者讓下面的聽眾有所收獲,主要也是因為經驗不足。北京市的佛教寺院相對較少,而且有的寺院沒有講經的傳統(tǒng),所以挑選出能講經的法師就比較困難。因此,有的法師就認真地寫稿子,然后把稿子念出來,這樣做錯誤不會犯,但是不精彩,不能打動人,并且也顯得他不是那么懇切和真誠。我想講經法師的基本態(tài)度就是要慈悲、自信、真誠、懇切,這幾點如果沒能在講經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你就無法很好地表達出要講的內容,應該讓聽眾通過你的宣講對佛法生起信心,解開自己的一些迷惑,更加深入地理解佛教的一些基本精神。

  記者:那么佛教界的講經說法跟社會上的演講、講課、講座有什么不同?

  清遠法師:這也是這次講經交流會跟其他一些活動有所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們目前所關心的一個重點,為什么呢?因為所謂講經交流活動,實際上是結合了社會上一些演講會的形式,也結合了一些研討會論文發(fā)表的形式,也借鑒了電視臺主持人選拔比賽形式,所以它是一個比較新的形式,傳統(tǒng)上的法師講經是非常莊嚴、隆重的法事活動,會有一個很隆重的迎請儀式,光這個儀式就占了前面一大部分,起碼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左右,先對信眾形成一種攝受力,使他們靜下心來,然后在法師講的時候就會讓他們生起信心,產生對法的恭敬性。而在現(xiàn)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宣傳佛法,形成互動,讓大家更快地去了解佛法,卻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那么講經的方式就要與時俱進,就要跟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節(jié)奏方式相適應。比如看書,很多人會覺得太慢了,所以盡量通過在網絡上搜索,找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者看書愛看一些圖文并茂的,只要看一下圖片,看一下說明就了解了一些信息,當然這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因為太快地表達往往缺乏自身的內涵和沉淀。就像快餐一樣,有速度但缺乏營養(yǎng)。這就是我們有時候不能非常準確地表達佛經的原因。

  記者:他最初入門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方便快捷的方式對佛法有所了解,但是要作深入的理解,可能就達不到了。

  清遠法師:你講的非常對,因為聽經聞法只是一個方面,通過聽經可以生起信心,而依教奉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將法師所講的和自己信奉理解的,與修行結合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佛教是一個實踐的宗教,“講”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爸v”是一只船,要把人渡到彼岸,“講”也是一個指著月亮的指頭,要讓人因指見月,而不是光看到指頭的本身,看不到月亮在哪里。

  記者:您在最后總結的時候說到這樣的話:講經說法是一個法師的基本功;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不能講經說法的法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法師,您對這個觀點是怎么看的?

  清遠法師:講經說法是法師的基本功,我是非常認同這種說法的,但是何者為法師,實際上并沒有去深究法師一詞的含義,F(xiàn)在,法師的稱呼是很普遍的,有些剛出家的小沙彌也稱法師,這樣就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法師真正的含義和理應受到的尊重,象唐朝的玄奘法師那才是真正的法師。真正的法師要掌握很多經典,別人問起來,哪一宗哪一派,都能信手拈來,能夠隨時隨地解答別人的疑問,F(xiàn)在不論什么樣的僧人我們都稱為法師,實際上這是現(xiàn)在佛教教制不健全的標志。既然如此,不妨就號召大家都去講經說法。剛才說不會講經的法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法師,這句話應該從兩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作為法師就應該講法,這是毫無疑問的。講經說法是出家人的本分,哪個出家人都要去講,至于講得好壞另說,因為法師本身要面對信徒,就要將弘法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yè)。另一方面,法師在跟別人講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修學體會,可以把宣講變成一個互相印證的過程,教學相長,加深理解,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