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法藏大師的華嚴思想初探 四、法藏大師法界緣起說的組成

  四、法藏大師法界緣起說的組成

  通過對上舉《華嚴經(jīng)》要品的解釋,即可顯現(xiàn)法藏大師成立華嚴思想的根本背景,但從《華嚴經(jīng)》整體上獨特的“說相”與“結構”看,卻是依《華嚴經(jīng)旨歸》中的“十門”、《華嚴策林》中的“九義”,及《五教章》的施設異相的“十異”為主要組織。這些都是由《文義綱目》、《探玄記》的注釋而發(fā)展教理組織的程序。但其組織基礎,仍依《華嚴經(jīng)》之如來顯現(xiàn)為圓成法界的組織論。

  所謂如來顯現(xiàn)的內容,乃站立在緣起觀上而論,故法界緣起,即以正覺的《華嚴經(jīng)》思想為基本,所以成立緣起論為藏大師成就其思想體系的基礎。因此,華嚴的宗旨即該攝因果二門,因是普賢的行愿,果乃舍那之業(yè)用,是以諸界為體,緣起為用,體用全收,圓攝于一際的妙論。

  藏大師對于經(jīng)義的詮明,特以“十玄門”的“十義十對”擴展而顯示十無礙,即是以“十玄”門為一經(jīng)的根本思想,將經(jīng)內所含妙意,以法相圓融的“十因”來樹立緣起的基礎而開顯妙旨。

  藏大師為鞏固智儼大師的緣起說組織,乃承其思想以染法、凈法、染凈合說三種來樹立法界緣起組織。

  所謂染法緣起,分為皆集一心門、攝本從末門、攝末從本門、本末依持門等四門;凈法緣起則分為本有、修生、本有修生、修生本有等四門;染凈合說乃分為翻染現(xiàn)凈門、以凈應染門、會染即凈門、染盡凈漏門等四門。對于染法,乃依智儼大師的緣起一心與依持一心擴展為四門,至于染凈合說即是藏大師新成立的卓見。他對第三說的焦點,乃針應智儼大師的染法“攝末從本門”,將凈法對染而別立一門。

  法界緣起說的樹立,成為如來藏緣起思想的體系。如此的緣起說組織,仍依《華嚴經(jīng)》的根本思想之十玄門,總攝緣起說體系而成立。故繼續(xù)之而解釋“十地品”的一心,使有關十重唯識組織得以更明顯。即:相見俱存、攝相歸見、攝數(shù)歸王等三為始教。次即以末歸本、攝相歸性、轉真成事、理事俱融等四配于終、頓二敦。接下來的融事相入、全事相即、帝網(wǎng)無礙等三,乃圓教中之別教,總具十門成就同教的組織。

  對于始教位的三重,乃依《攝大乘論》、《唯識論》、《解深密經(jīng)》、《二十唯識論》、《觀所緣論》、《大乘莊嚴經(jīng)論》;而終頓二教的四重,即依《楞伽經(jīng)》、《勝曼經(jīng)》、《寶性論》、《起信論》等而解釋。但前者是依阿賴耶識思想,后者是如來藏思想,然智儼大師的心識說,乃依《攝論》思想的始終二教說而闡明。但藏大師卻是依《起信論》而解釋;且將《攝論》配同于始教位!兜卣摗酚凇笆仄贰,乃全部被《華嚴經(jīng)》攝盡,即阿賴耶識緣起與如來藏緣起,共為法界緣起的體系。故藏大師的緣起論組織則屬兩者間的綜合。故所謂性相融合,即屬其教理組織的方法論,尤其屬圓教的后三重,即依《華嚴經(jīng)》而融合前二者成就第三立場的法界緣起,乃藏大師獨自的卓越見地

  如果以理事而論,即是緣起相由、法性融通、緣性雙顯、理事分無等四門。如以因果的顯示,即“究竟果證”與“隨緣約因”而解釋“十玄門”的妙旨。又將緣起相由與法性融通展開為無礙十因,即緣起相由,乃針對事,法性融通是理,故事事無礙的論證,最終歸攝于緣起相由。故藏大師常以緣起相由門作為顯理的旨趣。

  緣起相由門分為:諸緣互異的異體門、諸緣互應門的同體門、應異無礙門的雙辨同異等三門。此三門各具互相依持的“相入”與互相形奪的“相即”,及體用雙融的“即入同時”等三義。將之再組織成立的是十義,即:諸緣各異、互遍相資、俱存無礙、異門相入、異體相即、體用雙融、同體相入、同體相即、俱融無礙、同異圓備等:但第十的同異圓備?偨Y,而二門的即入是內含本法的三義所展開。是以諸緣互異門稱異體門;諸緣互應門稱同體門,而應異無礙門則由無礙所綜合。因此,緣起無礙的論證顯理即歸攝于同體與異體的兩面,也可以說是“相即”與“相入”原理性的妙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