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復(fù)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jié),然后病起,身遭苦患,生分轉(zhuǎn)微,不蒙大師敎?zhǔn)跀溦]說法,然遇諸余多聞大德修梵行者,”雖然沒有碰到像佛陀這樣的善知識,但碰到多聞大德修梵行者:比如說同修的善知識,他已經(jīng)聽了很多的正法,自己又修得清凈梵行,又有所成就,像這樣的善知識的指導(dǎo),“敎?zhǔn)跀溦]說法,得聞法已,斷五下分結(jié)!北热缯f舍利弗他很快就證阿羅漢,雖然沒有因緣聽佛陀的教授教誡,但如果你能聽到像舍利弗、目揵連。。。這些解脫的圣弟子、阿羅漢們開示,也一樣的可以得到利益,一樣的可以幫助你斷五下分結(jié),“阿難!是名敎?zhǔn)跀溦]聽法福利!边@個就是教授教誡聽法福利。從這一經(jīng)我們也知道喔,臨終蠻重要的。
“復(fù)次、阿難!若比丘先未病時,不斷五下分結(jié),乃至生分微弱,不聞大師敎?zhǔn)跀溦]說法,復(fù)不聞余多聞大德諸梵行者敎?zhǔn)跀溦]說法,”沒有聽聞大師說法,也沒有辦法聽到這些解脫的善知識說法!叭槐讼人芊,獨靜思惟,稱量觀察,得斷五下分結(jié)!边@個很重要喔!這個是什麼意思?你雖然還沒斷五下分結(jié),臨命終前也沒有得到像佛陀這樣的大師的引導(dǎo),也沒有聽到這些解脫的阿羅漢、圣弟子們的指導(dǎo),但是你過去已經(jīng)聽聞圣法,學(xué)了很多的正見、正法,你只要在那個時候,把這些聽聞過的正見、正法,提起來思惟,靜靜的一個人在法上去思惟、稱量觀察。
在我們身心苦痛,臨終的時候,正好把我們學(xué)的正見、正法拿出來思惟觀察。就利用我們身心的苦痛,身心所遭受的——受,去實驗、去實證、去考察、去觀察,如果你能這樣子的話,一樣可以斷五下分結(jié)。那麼就知道,我們平常所學(xué)的、所熏習(xí)的、所多聞的正見,那個時候還是用得上,如果我們平常連正見也沒有聽、法也沒有受、什麼都不懂、邪見一大堆,臨命終一定顛倒!當(dāng)然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最好,(如果)沒有,你只要把那個正見、正法拿起來,當(dāng)下觀察思惟,一樣的可以證入、可以體會!鞍㈦y!是名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毕惹八玫、所聞的這些正法,也可以產(chǎn)生這樣的福利作用。
“復(fù)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jié),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闭嬲陌⒘_漢是貪、瞋、癡的永斷、煩惱盡滅,是愛盡解脫。這里講的斷五下分結(jié),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表示他只是三果,還不是四果的阿羅漢,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下。如果是這樣子的人,“然后得病,身遭苦患,生分微弱,得聞大師教授教誡說法,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大師說法福利,”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就知道了,三果以前的他可以得三果,到三果了可以證阿羅漢,都進一步了。比如講你還在初果或者是二果,你聽了大師或者是善知識的教授教誡,或者是依法來思惟觀察,你就能夠證入到三果,就是斷五下分結(jié)。三果、斷五下分結(jié)的人,貪瞋癡還沒有完全斷盡,聽了教授教誡的話,他可以證到愛盡解脫,就是證阿羅漢、四果。
“復(fù)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jié),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覺身病起,極遭苦患,不得大師敎?zhǔn)跀溦]說法,然得諸余多聞大德諸梵行者敎?zhǔn)跀溦]說法,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敎?zhǔn)跀溦]聞法福利!焙蜕厦嬉粯,如果沒能到聽像佛陀這樣的大師教誡,聽已經(jīng)解脫的善知識、梵行清凈的善知識教授教誡,一樣的也可以解脫。
“復(fù)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jié),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其身病起,極生苦患,不得大師敎?zhǔn)跀溦]說法,不得諸余多聞大德敎?zhǔn)跀溦]說法,然先所聞法,”跟前面是一樣的,你過去聽到正法,“獨一靜處思惟,稱量觀察,”你只要靜靜的去思惟這些法義,觀察自己的身心,“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思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币惨粯拥目梢宰C阿羅漢、解脫。
“何緣叵求那比丘,不得諸根欣悅,色貌清凈,膚體鮮澤!叵求那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jié),彼親從大師聞敎?zhǔn)跀溦]說法,斷五下分結(jié)”佛陀告訴他、叵求那比丘沒有生病以前,還沒有證到五下分結(jié),也就是他還沒有證三果。佛陀去開示他以前,他還沒有證三果,所以從佛陀的教誡教授中,他斷了五下分結(jié),就是證了三果,“世尊為彼尊者叵求那,受阿那含記!卑⒛呛褪侨。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佛說此經(jīng)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這一經(jīng)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平常的聞法、平常學(xué)習(xí)的正見很重要,我們平常得正法、正見,依法修行,證果本來就不難。當(dāng)然有的人不一定活得很老,時間不夠了當(dāng)然也會來不及,聞法當(dāng)生能受用當(dāng)然最好,既使沒有(大受用),臨終前還有這樣的福利,如果你親近的是一個真正解脫的圣者,你臨終前,他給你的指導(dǎo)、他會開示你,你也許可以證到三果,如果你已經(jīng)證三果了,還沒有證阿羅漢,他的開示也許你證阿羅漢,這是親近善知識的重要。
如果今天沒有辦法碰到這樣的善知識,但你所聞的法是正法、是正見的話,在臨終前一樣可以利用最後的機會,依法思惟、觀察,也一樣可以得受用解脫。那(相對來說)這個是不容易的,為什麼不容易?這個要相當(dāng)?shù)挠?a href="/remen/zhengni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正念、正思惟。前面幾經(jīng)看,有的人一痛、一苦、受不了,不正思惟就來了,定力不夠、信心不夠,對佛法僧還沒有不移,就會退悔。所以我們平常的熏習(xí)很重要喔,能親近一個真正的大善知識是很重要的,能當(dāng)下受用最好,不然呢,臨終也有這樣的福利。這一經(jīng)給我們很大的信心。
我們今天從導(dǎo)師的論著里,那是導(dǎo)師一生的心血啊,我們從中得到正見,得到正法,讓我們有個入處,我們真的要感謝,既使我們不能親身親近、不能接受指導(dǎo),但至少我們得了正法、正念、正知,要善於把握,好好的思惟、好好的觀察,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會有受用,這個我們要有信心,真的是非常非常難得的因緣。
再看下一經(jīng)是13359經(jīng),這一經(jīng)是關(guān)于闡陀比丘的,他是怎麼樣臨終的,大家看這一經(jīng)也很精彩。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尊者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疾病困篤,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疾病困篤,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舍利弗尊者聽說闡陀比丘生病了,就告訴摩訶拘絺羅“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疾病困篤,當(dāng)往共看,”舍利弗就找拘絺羅一起要去探病,“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綎床欲起,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汝且莫起,尊者舍利弗,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鄙崂ジ薪偭_尊者去看闡陀,就對闡陀尊者講:你所患的病還可以忍受嗎?病苦是增加了呢,還是減少了一點、慢慢好一點呢?就是問病的一種語氣,跟前面幾經(jīng)說的都一樣,“尊者闡陀言: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zhí)刀自殺,不樂苦活,” 闡陀尊者就回答說:我今天的病,很苦很痛受不了,非常的痛、非常的苦,沒有辦法忍受,這個病苦,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所以我想拿刀子來自殺,不想過這種痛苦的日子,不想再活著啦。
“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闡陀!汝當(dāng)努力,莫自傷害!”舍利弗安慰他、鼓勵他,你一定要努力:不要傷害自己、不要自殺,“若汝在世,我當(dāng)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dāng)給汝如法湯藥!蔽覀儚倪@里就可以看出尊者舍利弗的慈悲,他安慰尊者闡陀,你不要沒有信心,不要傷害自己,要努力、要打拚。如果你留在人間,我會跟你來往,我不會不理你的。“汝若有乏,我當(dāng)給汝如法湯藥。”你缺乏什麼,你有所需要,我都會如法的給你,我會給你湯藥、給你醫(yī)療上必須的幫助,“汝若無看病人,”如果沒有人招呼你、照顧你,“我當(dāng)看汝,”我會照顧你,“必令適意,”會讓你滿意的,“非不適意,”不會讓你在那邊煩惱,我會盡量的幫助你。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像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他們證了阿羅漢都非常慈悲的,對這些同參善友,都非常非常的愛護。
“闡陀答言;我有供養(yǎng),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他的意思是說,我在這里受到的供養(yǎng)很好、很多,沒有缺乏。這些婆羅門長者對我很尊敬、很照顧,不管是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都有,都照顧得很周到、沒有缺乏!白杂械茏有掼笮姓,隨意瞻病,非不適意!边有一些后學(xué)弟子們,跟從他學(xué)法的,這些弟子們也一樣的很照顧他,不是沒有人照顧他!暗壹膊】嗤幢粕,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但是這些外在的照顧,并沒有辦法減少他身心的苦患,(此苦)實在是沒有辦法忍受。我們從這個地方就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醫(yī)學(xué)就發(fā)達多了,像現(xiàn)在癌癥的末期也是很痛、很苦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就有嗎啡、麻醉藥,只要給他適量的麻醉藥,那他就不會那麼痛苦,F(xiàn)在人就條件好多了,過去很多人在臨命終,為什麼那麼苦?實在是病到後期,有的都真的很痛、很苦、很難忍受的。我們現(xiàn)在也是一樣喔,癌癥的末期都是很痛、很苦的。我們沒有身受的人不知道,所以我們對癌癥、臨終的病患要多照顧,就是在這里,因為他真的是很苦、很痛的。
- 上一篇:大師敎?zhǔn)谡f法福利
- 下一篇:見滅知滅故
- 體方法師: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guān)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體方法師: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體方法師: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dāng)下
- 體方法師: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體方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體方法師:身苦與心苦
- 體方法師: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體方法師: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體方法師: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體方法師: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