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道

\

  在開始今天的分享以前,請大家先問一問自己:我在不在這里?我的心還在不在這里?有的人會習(xí)慣性地看一看手機,認為雖然我在看手機,但是老師說的話似乎也都聽見了。其實是你的耳朵聽見了,你的心并沒有聽見,你的心住在手機里。如果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注意著手機,那就不能夠?qū)W,?dāng)我們不專注的時候,六根都在分別運動,根本就沒有被收攝住,也就不能使我們做成什么事情。所以,大家來這里聽課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專注”。

  散亂在外的意志毀滅我們的根性。就像老子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因此,我在課內(nèi)課外最強調(diào)這一點,就是隨時覺察,隨時專注。

  專注地學(xué)習(xí),更要專注地去做,要把知行統(tǒng)一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也正是“專注”要求我們,做一個有心的人,做一個有愛的人,做一個理解生活的人。

  那么,生活又由那幾個部分組成呢?我們今天就從生活中最基本的家庭、事業(yè)、幸福與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這幾個方面來共同分享生活的“道”,生活的規(guī)律。

  一、家庭祥和之法——寵愛與敬重

  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它總是表達著一定的意思。“家”這個字是一個屋頂,下面住著一只小豬。這和先民的畜牧習(xí)慣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但我們也可以對這個字做一個譬喻:“家”這個字也在告訴我們,一旦回到這個被稱作“家”的地方,我們就要像小豬一樣快樂地生活。拋卻所有的煩惱,撕下一切的人格面具,做回真實的自己。

  但是為什么經(jīng)常有人會說,他不想回家呢?因為有的男人一想到要回家,或許就會想到家里有一只母老虎,兇巴巴的,一言不和,便會雞飛狗跳。女人們也不想回家,一回家冷冷清清的,要做飯,要收拾屋子,要帶孩子,哪有單身的時候那么輕松呢?這樣,雙方都覺得回家就是負擔(dān),都不愿意回家,慢慢的,這個家也就散了。

  《易經(jīng)》將男人比作天,女人比作地。于是很多男人就自以為“天”就是應(yīng)該高高在上的,所有的事情都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該由女人來做,“天”怎么能夠沾手塵俗呢?這當(dāng)然是傲慢的偏見,是一種誤解。男人是天,既然是天,就要擔(dān)負起天的責(zé)任來:包容大地,照顧好大地。所以,男人對女人要“寵”。不要總是覺得女人做家務(wù)、帶孩子是理所當(dāng)然的,你工作,她也工作;你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對方也是一樣的。當(dāng)你要指使女人干活的時候,多想想結(jié)婚前你所做的誓言,要體諒她,照顧她。女人將自己最好的青春給了你,陪伴著你,所以不要去苛責(zé)對方,而要把對方當(dāng)作另一個自己一樣地去愛。

  那作為女人呢?女人作為大地,就要永遠仰視著天,認為你的那片天是最好的,正是最好的,你當(dāng)初才選擇他。選他就要敬重他,不能因為對方有某些缺點或陋習(xí)就不斷地抱怨他、指責(zé)他,不能總是說別人掙多少錢,他掙不到,就是無能。這些話是很傷人的。按照這種邏輯,是不是比爾蓋茨的老婆還要去指責(zé)比爾不如奧巴馬擁有實權(quán)呢?人與人天然地從事著不同的工作,無論你是丈夫是清道夫還是總統(tǒng),他都是你選擇的那一片天。

  這樣,男人寵著自己的女人,女人敬著自己的男人,家庭才能夠和睦安詳。反之,如果天與地顛倒了,陰與陽失衡了,家庭便會產(chǎn)生種種不幸。

  質(zhì)而言之,家庭如果要達到和諧,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對方的個性。如果總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重新塑造對方,最后必將導(dǎo)致破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長,有自己的特性,切不可揠苗助長。對另一半是這樣,對孩子也是這樣。

  第二,要理解與包容對方的缺點。若是以自己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你問一千遍,得到的答案永遠都是你對他錯,你撞到桌子是桌子放的位子不好,撞到別的車是因為對方不懂開車,撞到別人時因為別人沒長眼睛。誰都不是神,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包容對方,理解對方。怎樣能夠包容和理解呢?那就要求你能夠有更寬廣的格局。如果你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用更開闊的視野來面對生活,就不會再為眼前的柴米油鹽,為當(dāng)下的是非成敗所左右了,也就能夠達成你的夢想。我們不要總是去羨慕別人,覺得別人做什么都能輕易成功,自己卻要走那么多的彎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有自己的成功方式,也有自己所理解的那種幸福理念,僅此而已。

  我們佛教所說的“佛”是什么呢?他不是專指一個人或者一尊像,我們更傾向于認為,佛是你心目中所渴望達到的那種圓滿的狀態(tài)。因此,佛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有差異的,并沒有固定的標準。

  你如果想讓家庭和睦,那么達到和睦的狀態(tài),你便成為佛。那么一個家庭何以能夠和諧呢?很重要的就是大家要相互謙讓,要學(xué)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為什么要講這些問題呢?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從更高遠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面對生活。否則,只是因為社會的壓力、輿論的影響、財產(chǎn)的牽連、孩子的束縛而走在一起,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樣的家庭又有什么意義呢?

  真正成功的事業(yè)、幸福的人生、美滿的人際關(guān)系,第一步都應(yīng)該從家庭做起。那么如何從家庭做起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和思想。比方說,你以前總是覺得對方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那你現(xiàn)在就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都應(yīng)該要感恩,要珍惜,不要等到家庭瓦解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汪曾祺曾經(jīng)寫過一則故事,叫做《螺螄姑娘》。一個單身漢從水里打撈起一個晶瑩剔透的螺螄,他覺得非常喜歡,就將螺螄養(yǎng)在自己的缸里。從那以后,他每天回到家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飯菜已經(jīng)做好了,而且非常美味可口。他本來以為是鄰居們幫他準備的,但是鄰居都否認了。他覺得非常奇怪,于是有一天提早回家在門口偷看里面的情況。他看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從螺螄里款款走出,幫他準備飯菜。他沖進門去,抱住了那個姑娘。他為了防止姑娘回到螺螄中,就把螺螄的殼藏了起來。后來,他們就結(jié)婚了,并且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生活滋長了他傲慢的情緒,他越來越覺得螺螄姑娘所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他對她頤指氣使起來,然而螺螄姑娘很大度,沒有放在心上。有一天,男人在逗他們的孩子時居然敲起了那個螺螄殼,一邊敲一邊說:“篤篤篤,你媽是個螺螄精。”螺螄姑娘感到非常生氣,于是就回到了螺螄里,再也沒有出來。那個男人因為自己造下的業(yè),很快就衰老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中的相互尊重有多么的重要。如果對于另一半的態(tài)度總是輕慢的、侮辱的,那怎么能夠維持一個家庭呢?

  從另一個角度講,西方有一個哲人曾經(jīng)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深深的理解不是流于表面的,不是說當(dāng)他成功的時候就理解他,當(dāng)他失敗了就不理解他了。深深的理解是要去理解對方的每一個習(xí)性,每一時的情緒。理解了,然后去包容。當(dāng)對方的語言像長矛一樣刺傷你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能將自己化為一潭水呢?不要去計較,不要去憎恨,家庭才能夠和諧。

  如果有人罵你是一頭豬,你真的是一頭豬,才會生氣;如果你是一個人,那為什么要生氣呢?為了語言的謊言而生氣,那多不值得呢?

  為什么在家里,你的嗔火會那么容易被點燃呢?比方說,對方說你是懶蟲,你說對方是潑婦,然后就大吵起來。這正是因為你們了解對方的弱點,剛好說了對方的弱點,這樣,嗔火一點就燃燒起來。所以,我們說要包容對方,了解對方不是指責(zé)對方的理由,而是包容和理解的基礎(chǔ)。

  同樣的一張嘴,他既可以說你貌若天仙,也可以說你年老色衰。為什么前面這句話會讓我飄飄然,而后面那句話會使我受傷害呢?同樣一張嘴一張一合,為什么會說出那么不同的話,對我們造成那么大的影響呢?如果我們總是放不下這些話,就會一直被別人所牽制,像木偶一樣,沒有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自己的內(nèi)心豐足,那么就不會受到這些外在的影響,你會堅持自己的道路,堅守自己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個美滿的家庭,其中一定有包容與接納的信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前段時間我看了由嚴歌苓的小說《繼母》所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叫做《幸福來敲門》,里面所說的情節(jié)非常地貼近生活。電視劇表現(xiàn)了一個繼母如何用自己的愛,用自己的堅持和付出來尋找自己的幸福,真的很有意思,很讓人感動。她之所以能找到幸福,就是因為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對于幸福的渴求。這樣,一旦遇到不幸的情況,她也能夠?qū)⑵滢D(zhuǎn)化為幸福。

  雖然作為一個出家人,我們無法組建自己的家庭,但是我每天都要接受很多在家的朋友關(guān)于家庭問題的咨詢。當(dāng)他們遇到問題來問我時,我就會把自己對于家庭的理解告訴他們。甚至有一次,我還去幼兒園,對那些幼兒園老師講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非常難教育,他們總是想要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頭上。自己想要學(xué)鋼琴沒學(xué)成就讓孩子學(xué),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就讓孩子學(xué)書法。他們沒有考慮過孩子自己是不是喜歡,到最后,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總是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這樣,不但孩子學(xué)不好東西,而且家庭的和諧也就被破壞了。只有根據(jù)孩子的興趣來引導(dǎo)他,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要時時想著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樣樣都行的人,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短長的。

  二、事業(yè)成功之法——愿景與專注

  其實你們做企業(yè)也是一樣的,也要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我所開的店,所做的企業(yè)嗎?這真的能使我廢寢忘食而為之拼搏嗎?沒有這種喜歡,就很難專注,不專注就很難成功。只有當(dāng)你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一個工作,才會連做夢也想著如何做好它,那又怎么會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所以,當(dāng)一件事情總是做不成,開店總是虧本,這時候,我們不能怪別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怪自己的心念還沒有改變。當(dāng)心念改變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充滿棱角的地方,現(xiàn)在就像一潭靜水;原來陰云密布的荊棘小道,現(xiàn)在變成了陽光明媚的康莊大道。

  過河的方式遠遠不止一種,為什么我們偏要弄得全身濕透而不肯沿著河岸繞一個彎呢?這就是所謂生活中的智慧了。當(dāng)我們圓潤婉轉(zhuǎn)地運用自己的思維,達成自己的理想非常容易,但是當(dāng)我們一直處在僵化的思維狀態(tài)時,到處都是銅墻鐵壁。

  智慧是什么?轉(zhuǎn)一個觀念,換一種活法,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寸步難行。你能包容別人,你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能理解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接納。

  生活真的很簡單,不是別人給你的,而取決于你自己的作為。當(dāng)我們來上一節(jié)課,不要期望老師能夠開示給你什么靈丹妙藥,使你能夠在一瞬間立地成佛。只有當(dāng)你自己一直都在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樣能夠達成某種狀態(tài)的時候,老師一句不經(jīng)意的開示也能夠使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不要期望在沒有漸悟的情況之下突然靈犀一點,成為圣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按照我們佛教的說法,每一個人成佛都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要經(jīng)過反反復(fù)復(fù)的修證,也就是自己內(nèi)在的提升,才能夠最終達到圓滿的結(jié)果。

  日本著名的企業(yè)家稻盛和夫?qū)⑺簧慕?jīng)驗總結(jié)成書,他將自己的成功簡簡單單歸納為八個字:正念、利他、福德、堅持。

  “正念”。發(fā)正念一心為客戶著想,而非抱著訛詐他人之財?shù)男膽B(tài)來從事自己的事業(yè)。如果客戶來到你的店里,你心里想的是如何把他口袋里的錢都騙走,他還會再來嗎?客戶之所以會再次光顧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以自己的真心帶給了客戶他所需要的東西,為他的需求考慮。至于你的利益,這是隱藏不見的,當(dāng)你對他付出了,為他帶去了他要的東西,同時也就很自然地實現(xiàn)了你自己。

  “利他”。利他就是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瓷先ニ坪醺冻隽四闼械臇|西就是吃了虧,但是實際上,莫大的福報就體匿在利他之后。我們所針對的群體有怎樣的需求,他們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我們出家人說修行成佛的整個過程中所要堅持做的就是利他,要不斷地施舍,以各種形式施舍,如果你沒有錢,那你還可以布施自己的技術(shù)、心態(tài)、微笑等等,這個付出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我五年之前來到嘉興香海禪寺的時候,大家可能無法想象,這里只有一間很破舊的房子而已。周圍都是農(nóng)田和荒草,根本沒有人知道這里原來還有一座寺院。在這短短的五年時間里,我們投入了近六千萬的資金來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shè)。在這個過程中,我每做一件事情,就會不斷地問自己,我打造這個平臺究竟是為什么?我所做的這件事情應(yīng)當(dāng)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利益別人?你們手上的這本小冊子是我們?nèi)昵熬幱〉模谶@三年中,我們印刷結(jié)緣了八十九萬冊之多。這期間,無論是誰,只要打一個電話來問我們要這本冊子,我們就會無償?shù)丶慕o他。有些朋友說,在這三年中,這本小冊子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口袋,每當(dāng)他心情頹廢、猶豫不定的時候,他就會打開這本小冊子來翻看,每次都會有所啟發(fā)。我們要向我們的共產(chǎn)黨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什么?就是“為人民服務(wù)”。只要別人有這個需要,我們就要幫助他做心靈的建設(shè),這就是利他。

  “福德”。我們知道,一個企業(yè)如果要經(jīng)營得很好,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那么人才是靠什么來吸引的呢?是文化。企業(yè)文化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是企業(yè)經(jīng)營者的使命感和價值觀。那么什么樣的人會有正面的使命感和積極的價值觀呢?就是有福德的人。我發(fā)現(xiàn)那些成功的人,他們的身上好像有一種氣,這種氣會讓你感到,與他在一起,你會有一種很陽光、很喜樂的感覺,會覺得自然而然地被他所感染。這種人的身上兼有福報和德行。

  “堅持”。我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有的時候,挫折可能會使你看不起自己,甚至失去方向。這個時候,你就應(yīng)該時刻拿出原先的目標提醒自己,在出發(fā)時,你所設(shè)想的樣子。五年之后要做到什么程度,十年之后又是怎樣。事業(yè)要有方向,人生要有計劃,這樣,每一天你都會充滿了使命感。如果你真的這樣做,就不會今天去和朋友打麻將,明天去和同事泡酒吧了。這些道理講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要做到卻非常難。我們時常容易向生活妥協(xié)。自己遠大的愿景在生活中漸漸地淡化,我們會安于每天平靜的、一成不變的生活,躲在溫暖的被窩里而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在安逸中沉默或者死亡。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心躺進一張溫床,要一直提醒自己努力前進,不要停息,等你止息的時候便迎來了死亡。

  我的房間的面積是二十平方米,但是三面墻壁上全部放滿了書。讀書就像做事業(yè)一樣,你也必須告訴自己,我這個月必須讀完多少書,今年必須讀完多少。如果你發(fā)現(xiàn),讀這本書索然無味,你就可以大聲地念出來,在念誦的過程中,往往就會產(chǎn)生非常不同的感受。不要遇到一點不懂的地方或者一些艱澀的言辭就停止讀書。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的心是飽滿而堅實的,他不需要追求過多的外界刺激,就可以達到喜樂和豐盈的狀態(tài)。我們知道,有一些著名的作家,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xiāng),甚至十幾年時間都是窩在自己的書房里足不出戶,但是他的作品向人們呈現(xiàn)的世界卻是巨大而完整的。這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們呢?就是書籍。書籍與他們的心靈實現(xiàn)了無分別的對接,這個時候,他們不再需要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聲色娛樂之中。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就強迫自己放一本書在自己的口袋里,隨時隨地閱讀。不要認為哪些知識與自己無關(guān),就不去閱讀。這個世間的知識,沒有一樣是和你沒有關(guān)系的。農(nóng)民種地的知識和你有關(guān)系,工人煉鋼的知識也和你有關(guān)系。那些作家本身是個學(xué)者,但是他也能夠把一頭牛、一匹馬寫得活靈活現(xiàn)。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他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學(xué)習(xí)。我自己雖然是一個佛教徒,但是也讀《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因為閉門造車的求知方式會使人在盲目中相信,在盲目中妄自尊大,這是非常可怕的。

  我們的事業(yè)也就是這樣,首先要確立一個無所局限的愿景,然后按照這個愿景發(fā)正念,依正道,行正事,得正果。如果要問事業(yè)成功的秘方,那便是不斷地把自己推到懸崖邊,拒絕安逸,以不屈的信念來實踐自己的愿景,不要彷徨,不要猶豫,不要放棄。

  三、人際和諧之法——感恩與回饋

  你們來這里三天,認識了多少人呢?三個、五個,還是十個人呢?人際關(guān)系的問題時時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當(dāng)中,我們時時都要學(xué)會面對。

  組織行為學(xué)中,有一個理論,簡單來講就是那些聚集在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家人,因為與你的人際圈非常近似,因此在你遇到涉及人際調(diào)動的問題時,往往很難幫助你。當(dāng)你要調(diào)換工作或者尋找新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能夠幫到你的實際上是在你的密切人際圈之外的那些相對不太熟悉的人。他們與你的人際關(guān)系差異比較大,可能反倒可以幫助你。因此,所有在不經(jīng)意中認識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這個理論來說,誰對你的幫助會最大呢?正是與你敵對的、不和的人。因為你們的差異性最大,當(dāng)你試著和這些人交往的時候,你的能量才能得到最大的激發(fā),你也方才能夠超越自己。所以,越是敵對的人,差異性越大的人,你越要想盡辦法靠近對方,向?qū)Ψ綄W(xué)習(xí)。

  還有一點,要盡量與比你優(yōu)秀的人交往。從他們身上,你可以更加快速地進步。為什么我要讓大家看書?因為每一本書都是最優(yōu)秀的人,最有遠見卓識的人所做的總結(jié),看書就等于在和偉大的人進行交往。不看書的人,等于失去了一半的人生。

  當(dāng)你周圍的人越多,所結(jié)的緣分越多,你身邊的磁場就會越強大,你的人生也就更容易成功,更容易獲得幸福。

  既然這個世界的一切莫不是與你相關(guān)的,那么你就要學(xué)會感恩。在企業(yè)中,每一個員工都要學(xué)會感恩。做老板的,首先要感恩自己的員工,感恩員工的家庭,感恩你的客戶,感恩你的競爭對手,感恩工商所。

  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德國有一個猶太人,他的鄰居是一位納粹黨的年輕人。那個猶太人每天早上碰到年輕人,都會跟他打招呼,但是年輕人從來沒有理過他。后來二戰(zhàn)爆發(fā),猶太人被抓進了集中營。有一天,納粹黨人受到上級命令,要槍斃集中營里的十個猶太人。執(zhí)行任務(wù)的就是那個年輕人,他逐個點數(shù)猶太人,當(dāng)他點到那個猶太鄰居的時候,他停頓了一下,跳開了他的名字。于是,那個猶太人免于一死。這是什么?這就是因果。你總是不能夠知道,自己今天所做的哪一件事情的結(jié)果會在哪一天以何種形式回饋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要總是和人過意不去,你只要把自己的心敞開,一切的問題就都能夠迎刃而解。

  有一次,一個義烏的老板跟我抱怨說:“現(xiàn)在的員工真難管理,現(xiàn)在的客戶真難維系。”其實,他在跟我抱怨的時候,身價已經(jīng)有幾個億了。我跟他說:“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你的錢來自于哪里,你就要想盡辦法回饋它。”你回饋地越多,就會得到越大的福報。你一定要記得回饋每一個給過你幫助的人。不要認為這個人以前幫過我,但是現(xiàn)在沒用了,就不再理他,這樣,你的路就會越走越窄。這句話是事物存在的一個基本原理,這就是感恩,這就是付出。

  一位律師的太太曾經(jīng)跟我分享了一個思想。她說,當(dāng)她和她的先生以前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人幫助了他們。后來,她先生也以各種方式回報了那個人。但是回報之后,她的先生就說:“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報了他,那就不必再和他接觸了吧。”他的太太這時候就說:“當(dāng)一個人幫助了你,他一生都是你的恩人。”這句話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品味。如果在你的人生中,時時都有這樣感恩的心,那么就不愁身邊沒有人來幫助你。

  感恩就是一種力量,感恩就是持久的燦爛,感恩就是無局限的視野,感恩就是無限的付出帶來的廣大福澤。

  一個心懷感恩的人,家庭美滿和諧,事業(yè)左右逢源,人際通達無限。

  因此,一個員工,不管他在你的企業(yè)是做一個月,還是十年,他都是你的有緣之人,我們都要學(xué)會感恩。感恩他在這里繼續(xù)工作,也要感謝他的離開。員工的離開可以帶給你反思,經(jīng)過反思,你將得到更快地成長。

  我自己也在做管理。我們每一天早上都有晨會,每天晚上都有養(yǎng)息香分享。分享什么呢?分享自己感恩的心,分享自己美好的感受。在這樣的分享中,人與人的關(guān)系會變得非常融洽。

  四、人生幸福之法——心量與惜福

  我們都渴望幸福。許多人覺得幸福離自己很遠,但是我覺得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這并不是順境中的人所說的話。我認為,幸福有一個基本的要素,不是金錢,不是權(quán)力,也不是金玉滿堂長命富貴,而是一個人的心量。

  人心就好比是水。如果你的心只有一杯水那么大,那么即使是一粒小石子投進去都會掀起漣漪;那么如果你的心像大海一樣廣闊呢?即使是一艘船在你的身體上行駛,你也不會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會那么驚恐呢?一旦生意上虧了錢,或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煩,就會怨天怨地,覺得生活欺騙了你呢?

  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副球拍,我特別地珍惜和喜歡它。后來,它不小心被弄丟了,我好幾天都睡不著覺,一直在自責(zé),一直在反思這件事情。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從前的那件東西早已經(jīng)是無關(guān)痛癢了。那么今天的事情對于明天的你來說還不是一樣的嗎?一家店倒閉了,一個店長離開了你,你的家庭出現(xiàn)事故了,這些事情對于今天的你來說都是一件大事,那時間再推二十年呢?這些事情還是一樣要消失在時間的流中?那么為什么我們今天會難受,會寢食不安呢?

  當(dāng)你用這樣的思維來面對人生的時候,你就會好好地來面對每天所做的事情,不會再懈怠,也不會再有怨懟。記住,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過程,生命的組合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一去無返,明天尚未到來,因此,今天就是最重要的時刻。

  當(dāng)你把你所要打掃的地方整理得近乎完美,把你的店面經(jīng)營地齊齊整整,你就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這種幸福來自于哪里呢?就來自于你自己的心。因此,要用心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我坐飛機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誤點,那我就安靜下來看自己的書,早到晚到目的地有什么差異呢?安坐于當(dāng)下才是最重要的,何必要抱怨呢?當(dāng)你抱怨的時候,就會加快心的毀滅,還不如接受,一旦選擇接受,喜樂和幸福就會回到你的身邊。

  不要認為別人總是比自己好,因此就羨慕別人。要時刻地學(xué)習(xí)欣賞自己的狀態(tài),幸福就會接踵而來。別人問我:“當(dāng)和尚有什么好?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也不能結(jié)婚。”我說:“當(dāng)你晚上想睡覺,你的伴侶想看電視;或者你想看體育,她想看娛樂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像我這樣自由自在的有多好了!”這不是勸你們出家。只是想讓大家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當(dāng)你生病的時候,你的伴侶會給你倒茶、吃藥,會照顧你,不是嗎?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因為差異性而展現(xiàn)的,因此完全不必去羨慕別人。你開十萬的車,別人開一千萬的車,不都是一個代步工具嗎?當(dāng)你去羨慕別人的時候,你就成為別人的奴隸,別人就成為你的主人。

  你甚至可以去觀想一下,所有自己珍惜的東西都失去的時候,會怎么樣?如果失去了權(quán)位要怎么辦?失去了金錢要怎么辦?失去了親人要怎么辦?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要怎么辦?當(dāng)你把這些問題都思考過以后,你就會知道,人生的究竟意義。就不會再盲目地去羨慕別人,去追索那些根性虛無的東西了。這時候,幸福的指數(shù)就會乘以倍數(shù)地增加。你就會感到人生天大地大。

  人生中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沒有其他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要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東西;丶乙院,試著去干那些臟活、累活,不要把這些事情留給自己的另一半了。試一試,生活就會變得非常不同,原來那種挑剔的眼光馬上就會消失了,你也馬上就會認識到別人的付出。

  這就是幸福的法則:打開心量,珍惜生活。

  無論是在家庭、事業(yè)、生活、人際交往當(dāng)中,都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時時以自己為中心。當(dāng)你把自己看得越低,越是謙和,越是像水一樣地柔和,你人生的深度就會越深,你的人生也就會更加精彩。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