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以「《金剛經(jīng)》的智慧共建和諧社會」

  以「《金剛經(jīng)》的智慧共建和諧社會」

  「以《金剛經(jīng)》的智慧,共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以下分三個層面作一簡單的探討。

  一、「應無所住」這句話,是《金剛經(jīng)》的重心,其中妙理無窮。六祖大師從前聽到這句話,實時開悟自性,發(fā)明心地,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凈」。自性清凈,皆因無所住故!

  但凡夫喜歡分別知見,有所住,往往住在人事、金錢、感情、名聞利養(yǎng)上,或住在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上,總之所住的事情可多了!不是住在過去就是住在未來,不斷追求及計較得失。若把一種事物,無論是喜歡或不歡喜的,牢牢住在心中,將會成為自己煩惱痛苦的根源。

  金剛經(jīng)教導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但亦不離開色聲香味觸法而另有所住。于一切法,心不染污,如待人處事,吃飯穿衣,在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別,「明鏡當臺,物來即現(xiàn),物去即空。」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又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留影之心,水無留跡之意!箾]有我相、他相存在,就不會起瞋與愛,處眾就和諧了。

  二、「和諧是佛教要旨」

  佛陀一代時教,都不離和諧。他于二千多年前與僧團所制定的「六和敬」,也就是戒律,是僧團公約,人人必須遵守的六條守則。第一是「見和同解」,與大眾相處,首先建立共識,這是和諧的基礎!干砗屯 ,「口和無諍」都是「戒和同修」的具體表現(xiàn),一齊共事、同修,沒有異見與爭執(zhí)。每個人都充滿法喜,這就是「意和同悅」。至于「利和同均」,是從大和尚乃至清眾,一視同仁,待遇平等。道場遵守「六和敬」,就是如法的僧團,即得諸佛護念,龍?zhí)熳o持。于世法來說,家庭能遵守「六和敬」,家庭美滿;公司老板及員工遵守「六和敬」,這公司一定興旺成功。六和敬是從無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住(應無所住)而生的。

  三、無住而住,將心住于持戒、念佛

  和諧是以持戒為基礎。戒有廣有略,開合不同,但都不出身口意三業(yè)。略戒云:「守口攝意身莫犯,勿惱一切諸有情…,」教我們守護三業(yè),無論講話、做事,不要令他人討厭、起煩惱,舉手投足,有規(guī)律。有云:「瞻前顧后輕移步,左右回轉(zhuǎn)半展眸…!箖(nèi)心謙下,外行于禮。于行住坐臥,四威儀,所講三千威儀,八萬四千細行,都從戒生。

  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拐f明世間無常,如夢幻泡影、露電之不實,無常迅速,世人不知老殘原因,去整容、化裝,只在治標上求,不向根本(內(nèi)心)作。在座很多是年青人,但很快是中年,繼而就到晚年了,人生這么短暫,大家不要住在名聞利養(yǎng),忘卻自己的本來面目。世間豈有金玉滿堂,能令你千般快樂!假使給你應有盡有,難免生老病殘…無常總會到來。解決生死事大的辦法,但念阿彌陀佛。

  當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只要將分別妄心轉(zhuǎn)住在正念上,用持戒、念佛來收攝身心,煩惱漸漸減少,菩提時時現(xiàn)前,無有他非我是,眾緣和睦皆由此中生。以《金剛經(jīng)》的智慧,共建和諧社會,真是恰到好處。

  「此文是衍慈法師于2008年4月9日于北京法源寺,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和中華宗教交流會所舉辦漢傳佛教講經(jīng)交流會,宣講「以《金剛經(jīng)》的智慧,共建和諧社會」的札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