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尼二
妙 勝
妙勝,俗姓朱,江蘇青浦縣人,適富商趙某。年四十四,遭不如意事,乃勘破世情,披剃于蘇州西林庵。庵主為延十師,在該庵獨授大戒,請應(yīng)慈老和尚為得戒師。勝始研讀華嚴,終則歸心凈土。宗教皆通,辯才無礙。慈悲喜舍,樂善為懷。將一生積蓄,塑像裝金,重修西林庵,煥然一新。年六十一歲,得病,自知時至。有云林庵閔老師者,與勝素相識,夜得一夢,見勝授予白紙一卷,上書偈語四句:‘昔日風(fēng)光今何在,西方凈土早安排。今日真能離苦海,消遙自在上蓮臺。’閔醒即遺忘,旋又睡去。復(fù)見勝示偈,一再囑咐:‘不可忘記,要給慈惠師看。’明日,閔見慈惠,始知勝已于昨夜往生矣!是乃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三日也。世壽六十有一。
永 寶
永寶,俗姓羅,浙江黃巖縣人。母陳氏,夢見觀世音菩薩抱一女孩與之,且云:‘此女大有善根,必使出家。’寢后產(chǎn)寶。寶年十二歲,母為送黃巖優(yōu)缽羅庵,投式東老師太剃發(fā),法名文通。住庵三十余年。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隨眾早晚功課外,專持彌陀圣號。庵原為黃巖唯一女眾叢林,后受時局影響,遂至衰落。因移居慈溪吉祥庵,及纓絡(luò)河頭定香庵,十年后,至上海成都北路九六一弄四號,建定心庵。棲心凈土,念佛不輟。待人接物,慈悲為懷。戒律謹嚴,馳名遐邇。皈依弟子甚眾。開示痛切,惟囑:‘老實念佛,求生西方。瞥爾錯過,得度無日。’云云。圓寂前七天,預(yù)知時至。對助念弟子說:‘我已見觀世音菩薩,決定往生。’于西歷一九七六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四日晚,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而逝,世壽九十三。
圓 信
圓信,汪階玉長女。適曹某,生一女,成年病歿。因悟人世無常,遂出家。住蘇州小倉口楞嚴庵。常持誦楞嚴,念佛不輟。道心堅固,數(shù)十年如一日。一九七六年秋,身感不適,即臥床不起。病危時,有道友對信說:‘往生西方,最關(guān)重要。’信含笑點首,合掌稱謝。始終正念分明,安祥而逝。面貌如生,紅潤光澤。時為一九七六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八時,世壽七十有九。
宗 如
宗如,俗姓黃,名志學(xué),江蘇武進人,中年出家。早歲皈依圓瑛法師。披剃于蘇州紫竹庵,禮尼蓮凈為師。六十歲,就寶華山隆昌寺求授大戒。一生精修凈土法門,戒律謹嚴,樂于施舍。于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圓寂。雖在病中,正念分明,預(yù)知時至。直至往生,念佛不輟。容顏潤澤,有過生前。世壽八十。
道 因
道因,俗姓郭,揚州朔江縣人,住上海浦東爛泥渡路六二五號。幼即茹素,皈依高嚰寺來果老人,行持凈業(yè),兼事參究。中年夫故,乃勘破世緣,出家受沙彌尼戒,居蘇州善人橋馬崗山一小庵內(nèi)。文革中遷滬。因曾蒙虛云老和尚示修行法則,勸修凈土,從此恪遵不移。勇猛精進,一心持名。往生前,感微疾,自知不起,安排身后各事。臨終親見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正念現(xiàn)前,安祥而逝,世壽七十有一。終于一九七五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二日。
如 蓮
如蓮,俗姓許,浙江天臺縣人。嫁后,生一男一女。二十二歲,夫卒。族中大伯與人勾結(jié),欲將蓮出賣。鄰居一念佛老婦與蓮相處甚厚,知其謀,竊以告蓮。蓮匿老婦家。老婦教蓮默持大士圣號,祈求垂護,得免劫奪。數(shù)日后,擬往嵊縣,路遙,不知所趨。至新昌,見一船經(jīng)過,要求搭載。至嵊,見一青年尼在河邊浣衣,蓮即請求在庵暫住一夜。尼欣然,引見其師。師以蓮年青,舉止端莊,囑留庵內(nèi),佐理雜務(wù),并令學(xué)習(xí)功課。不久,師圓寂,其徒青年尼亦離庵他去,蓮遂繼承香火。住庵七年?箲(zhàn)軍興,蓮避難至杭,住祥符橋畔一庵中。解放后,庵改為學(xué)校,復(fù)遷居大仙庵,住十余年。蓮雖未受大戒,而謹身飭行,潔逾冰霜。蓮修持精進,欣厭心切,朝暮課誦,從不間斷。遇病不能支,必在佛前請假。日誦金剛經(jīng)三部、彌陀圣號五千、往生咒五百。逢十齋日,則誦地藏經(jīng)。所得襯施,充道糧外,輒以周濟貧乏。往生前一年,對人說:‘我住世只有一年多了!’一九六五年,年八十四歲。正月某夜,夢見二僧,對她說:‘今年二月,你將去世。’復(fù)就桌上,寫一‘死’字示之。蓮一見歡喜。至二月十五日夜,又夢見二僧來說:‘你十八日將去世。’醒后,召其侄至,立遺囑,囑咐后事。至十八日,香湯沐浴,請海善法師為料理坐缸焚化等事畢,端身正坐,手結(jié)彌陀印,一心念佛,并囑諸道友助念,眾見蓮面帶笑容,毫無病態(tài)。至午時,安祥生西。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