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五)

孝為佛法正道

  1、從“孝”字看佛教的緣起性空

  我們從“孝”字來看佛教的緣起性空,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組合加在一起是“孝”。“老”代表父母、師長,父母成就我們的肉身,師長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孝字上面是父母師長,下面是兒子,他們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體會到他們是一體性的。

  為何說他們是一體性呢?

  我們想想,兒子是哪里來的?是父母生育的啊。這個就是生起,就是緣生,是條件生的。在古圣先賢的《孝經(jīng)》講的很清楚,怎么來體會這個孝字?里面講到:“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謂之孝也。”究竟從哪里開始體會父母的恩德?就是要從身體開始,我們的發(fā)膚從頭到腳,頭發(fā)皮膚血肉骨頭內(nèi)外,五藏六腑都是受之于父母。我們做兒子的,一天里有多少時間想到——我的一切都是來自于父母啊!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平時老是想“我、我、我……我的身體,我的什么……”有想過我們是從哪兒跑出來的嗎?是從泥土來的嗎?天天講“我”,“我”在哪里?“我”從哪里來?

  我們的身體發(fā)膚是從父母處出來的,是父母給的。這個就是緣起,緣就是條件,起,就是生起。我是從哪些條件跑出來的?是通過父母這樣的因緣條件把身體給了我們。是不是?我們的一切都從父母那里來。沒有父母你從哪里來?就是說我們最重要的身體都是從父母來,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身體,其他的就免談了。假如我們是一堆土、一塊石頭,沒有身體,哪里有“我”?哪有我的房子和種種事業(yè)?兒子從哪里來?沒有身體,哪來的兒子?兒子是從我們的身體來的。沒有父母,我們的身體那里來?所以,連我們的兒子、孫子也是從父母的恩德那里來的。有父母,才有我們后面的一切結(jié)果。

  古圣先賢在《孝經(jīng)》里講的最重要的一句:“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這個“不敢毀傷”有兩層含義,一是說從我們的身體是接受父母的恩德不敢毀傷;另外一層是指,我們的一切都是從父母來的理念,這種理念更重要。不僅僅是從身體的角度來說,身體是父母的恩賜,對身體哪敢有一點點的忽視、傷害?而這個“我的一切都來自父母”的理念更重要。我的一切都來自父母,內(nèi)心非常的珍重,非常的恭敬,時時刻刻都會想,都在理念上體會它,沒有一點點傷害、忽視這個理念,這叫“不敢毀傷”。

  從這一層理念開始,我們明白了,這才叫孝的開始。不是說我掙了錢,到超市里買好吃的、好穿的給父母就是孝。“孝”一定要從自身上體會,體會我的一切都是來自于父母,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德。

  既然我的一切都是來自于父母,我們是接受了父母的恩德,那實際就找不到一個“我”。我們想下哪個東西是“我”?是“我的”?都是父母給的。哪有獨立的一個我?這個“我”是不能獨立存在?

  用佛教的概念來說“我”是什么意思呢?“我”具有這三性:永恒性、獨立性、主宰性。而實際我們是沒有這三性:沒有永恒性、沒有獨立性、沒有主宰性。

  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我”在哪里?佛教認為“我”其實是“無我”,無永恒性、無獨立性、無主宰性。我的一切都來自于父母,我能獨立嗎?我能永恒存在嗎?我能自己說了算嗎?我們自身沒有一樣東西,哪兒來的主宰呢?我們都是緣起的,都是條件的組合,都是恩德所成就的,哪里來主宰、獨立、永恒的事實?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父母給我們傳遞天地恩德——地水火風四大,把地水火風傳遞到我們身上,它們是我們身體的組合部分,四大也是一直都在變化的,也是沒有永恒性的,它們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145)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