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jīng)

《藥師經(jīng)》,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jīng)》一樣,《藥師經(jīng)》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之一!栋浲咏(jīng)》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經(jīng)》釋義

  【第四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個愿非常好,藥師佛在因地修行發(fā)愿,在來世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如果那些有情行邪道、修歪門邪道的法門,都可以讓這樣的眾生安住在菩提道中,讓這樣的有情從邪道上回歸于八正道當(dāng)中,并且身心安住在清靜無為的菩提境界當(dāng)中,慢慢地去了脫生死。菩提道,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這里的菩提道,是指三乘菩提為正道。

  正覺與邪道是相對而立的,沒有入究竟的正覺,都不免落邪,只要是斷善根的一切知見都是邪。但依普通標(biāo)準(zhǔn)而言,除了人倫道德等世間善法與出世的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為正道外,其它虛妄分別而執(zhí)都為邪道。因為執(zhí)道,與諸法實相及世間資生事業(yè)倫理道德相違。

  聲聞最初修的是苦集滅道四諦法,獨覺是修十二因緣的。修了聲聞獨覺二乘法的人,用大乘法讓他們回小向大,讓他們安住在菩提道中。所以說藥師佛發(fā)的這個愿非常的大。這個愿跟我們三界內(nèi)的緣分最好。修行和不修行的藥師佛都來管,只要聽聞我的名號,修行我的法,我都來管你。

  對二乘眾生,使其安立于大乘中;對邪惡外道眾生,則先破其頑迷,使其舍邪入正,安立于世間倫理道德,即佛教人天、二乘、五戒、十善法中,然后再由人天進(jìn)入三乘,再由三乘使其安立于大乘。這與法華會三乘歸一乘之理相符合,“皆以大乘而安立之”。從這里看藥師佛的心量,我們要行大乘的話,也要學(xué)佛的心量呀。

  第四個大愿叫安立大乘愿或者叫安立大道愿。中心思想是讓眾生都能走上正道,回歸于佛國。

  十方一切如來的悲心,從經(jīng)文當(dāng)中就能體驗到,對我們?nèi)鐑?nèi)的眾生,用他們的智慧和善巧來度化我們。那么我們在聽聞這么多經(jīng)典之后,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那也真的對不起諸佛菩薩了。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真誠的愿,沒有愿,修行就很困難。

  在人道上,《藥師經(jīng)》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學(xué)佛修行的居士或者出家的人都知道,我們生災(zāi)難了或遭病了都要去廟里做一個藥師普佛,因為藥師佛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事業(yè)順利。

  廟里做藥師普佛都要在早上,因為早上正好相應(yīng)了東方生氣叫紫氣東來,晚上做彌陀佛經(jīng)。廟里修法或者做一些法事的方法,我會在講經(jīng)的過程中慢慢的講給你們聽。到什么因緣就給你們講什么,這樣大家就會慢慢的了解,也就懂了很多很多的知識,把這些知識在自己內(nèi)心當(dāng)中串連起來,自己的智慧就會慢慢打開。

  大家平時要多看一些書,尤其中國古時候的書,里面都包含了一些密法口訣。在看的過程中就會體驗到,寫書的人對佛法、對中國古代的學(xué)問非常精通。不管修哪個門派的,看完《西游記》、《封神榜》,思維和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只是看個熱鬧,現(xiàn)在看的是內(nèi)容、是味道,《西游記》、《封神榜》里就有密法。

  唐僧自己去取經(jīng),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就是唐僧自心矛盾的映現(xiàn),是去還是不去,去的是誰來代表,不去的又是誰來代表,在里面攪和泥的又是誰來代表。大家在分析《西游記》、《封神榜》的時候,秘密法就會得到,智慧就在增加。

  智慧增加就是能量增加呀,身上的光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練過氣功的人走到你身邊,就會問你是否學(xué)過氣功?你肯定回答:沒學(xué)過氣功。那你身上怎么有這么強大的能量啊?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磁場強。你自己也覺得奇怪,怎么會有能量場?豈不知你已經(jīng)和宇宙相應(yīng)了,和很多法相應(yīng)了。

  大家在學(xué)習(xí)佛法的過程當(dāng)中,尤其要明白我們和藥師佛和阿彌陀佛的關(guān)系。廟里早上唱藥師佛,中午唱釋迦佛,晚上唱阿彌陀佛。東方代表藥師佛,也代表的是金剛部;西方代表的是阿彌陀佛,代表的是蓮花部;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導(dǎo)師,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這樣一一對應(yīng)就如法。

  藥師佛可以讓我們沒病沒災(zāi)。密宗金剛部的阿閦佛就是藥師佛,修的密法都是藥師佛法。

  【第五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shè)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第五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坏谖宕笤甘菍樾扌腥税l(fā)的愿。這句話是講等我將來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假如真的有無量無邊有情。有情從字面上翻譯主要是包括人類,其它的天人、非人也叫有情,也可以不叫有情,因為它沒有體,沒有體,就沒有肉沒有血沒有氣脈,可以不叫有情,但是它的確有思維,有思維就叫有情。我們統(tǒng)統(tǒng)把三界內(nèi)的這些都包括在內(nèi),這樣比較完整。如果單指人,就不叫無邊了,無量無邊是包括三界內(nèi)所有的有情。

  很多人就會鉆空子說:植物也有思維呀,一燒,它的葉子就卷起來了,它也會發(fā)出一種害怕的波段呀,通過科學(xué)驗證植物也是有情的。這樣大家就知道了,花草樹木都是有情物。山河大地也是有情的。有人就要問:水真的有情?是的,不信我們從河里舀兩杯水來,對著其中一杯念佛號,用慈悲心與它交流,幾分鐘之內(nèi)水就會沉淀下來,上面清清涼涼,喝起來非常甜美;另外一杯水,你對它胡說八道,說一會就用火把你煮了等,就跟人與人說惡毒的話一樣,那水的味道就很不好。水也是有情,因為水中有八萬四千種生靈,那就說明水也是有情的。

  石頭不能說話,但要是用一種傷害它的心去挖山挖礦,你的命可能就會被山埋住。很多聰明的老板挖山開礦的時候,都要請法師念經(jīng),把這些看不見的山神、仙往外度走。說山神、土地神呀,我是來開礦的,別傷著你們。你會看到一個很奇怪的景象,很多動物會排著隊走,我也是親自上場給人做的,雖然它是無情,但它的確是有思維。

  這里把三界內(nèi)的所有都稱為有情,最終都是有情,因為都要回歸于最初的那個地方,只不過現(xiàn)在分別它是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人和動物,這是后天分辨出來的。如果不分辨,就像釋迦佛所說的都是佛。正因為他說了這句話,我們才相信修行確實能證得佛果,當(dāng)下就會得到佛果。只要敢直下承擔(dān),佛國就在眼前。直下不承擔(dān),佛國是找不到的。

  在我藥師佛法中修行梵行。梵,譯為凈,超出五欲的清凈行,就為梵行。這個“我”不是單指的一個小我,這個“我”是大我是無我,是月藏玉兔日藏烏。梵行還有另外一個詞叫修戒,通過戒定慧打開自己的智慧。很多人也沒有通過戒,也沒有通過定,智慧就打開了,這是上根人,智慧根非常好,可以從慧定戒走,怎么走都沒有障礙。從戒定慧走也可以,聞思修都可以,這要看每個人的機緣與根性。佛說一句話,不管上根也好下根也好,最終是要成佛。成佛就不再受三界內(nèi)控制,不會受五行控制,這種情況下就為自在佛,所以說我們要明白梵行就是戒律。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者,使修行者具足戒。不缺就是具足戒。凡夫持戒修行到佛地,如渡海的浮囊,里面盛滿空氣,沒有一點漏洞,才能渡到彼岸。囊比如成戒,戒行無缺,才能到佛地;如果浮囊有孔,就會沉沒,所以戒不可片刻離開呀!傳戒者要如法傳授,受戒者要如實修行,方能具足,無所缺漏。

  三聚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聚戒是屬于出家人的,在家人是沒有的。

  攝律儀戒,即持身口七支等戒,就是止一切惡行,就是諸惡莫作,凡是佛制止的事,都不能作,如果作了就是犯,此即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即做一切善法,就是眾善奉行。凡是佛教授的事,如六度萬行,都要去做,如果不做,就是違犯,此即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即諸菩薩廣行四攝,饒益眾生,如果不做饒益眾生的事,即是犯戒。

  攝律儀,攝善法,通聲聞。而菩薩戒則以饒益有情為主,以攝律儀、攝善法為助。

  有許多人雖然沒有皈依,但那顆清凈的心已經(jīng)皈依了,因為相信了佛法,相信了佛的那種慈悲力,等于受了無形戒。到廟里讓師父給受戒,那是有形戒。

  只要我們發(fā)一個真誠不虛的愿,我們就可以得到戒體。很多人說沒有師父給受戒,或者說沒有出家怎么有戒呢?真的至心發(fā)愿,愿就為戒。

  受戒和不受戒結(jié)果真的不一樣,沒受戒之前的心都是不定的。今天有個人問我,說一打坐妄念就來了,不打坐沒有妄想。大家可以考慮一下,為什么一打坐妄念就來了,可從座上一下來什么妄念都沒有了,什么心煩的事都沒有了?這也是大家必須要解決的,必須要明白的,必須要經(jīng)歷的問題。

  受戒就會得到戒體,不受戒就沒有戒體。有戒體的人會如理如法按照戒、定、慧一步步的往上修,剛開始心情非常糟糕,越修越沉穩(wěn),越修越清靜,這是得戒體的人。

  沒有得戒體的人,只是懂得一點念經(jīng)或者做個早晚課,是不得戒體的。不得戒體的人,打坐就會越來越混沌,思想越來越慌張,感覺自己越坐越煩躁不安,說不出來的煩,七百年的事情、八百年前的谷子全想起來了,這就是惡種子或者是污染源開始排污了,腦子里生起的全是妄念。

  還有很多受過戒的居士沒有得到戒體,只是走了一個形式。很多出家的師父也是,雖然登了壇,但也沒有得到戒體,是名得到戒體。真正得到戒體的人,他的戒體和他的愿力是平等的,是不二的。愿不真實,戒也不真實,愿真戒真,愿假戒假。

  和尚一問:戒行受,不殺生,汝今能持否?如果你的心愿很慈悲能持,就是我絕對不會殺生,我能持這個戒,這個戒就得了,清靜心去接戒。如果用一種浮躁的心來受戒,上面問:戒行受,不殺生,汝今能持否?能持。這戒就不清靜,不清靜的戒,這戒受的就沒有用了,沒有用的戒,就是是名受戒了,走了一趟形式。形式的戒,得不到真正的戒體,所以說我們要至誠發(fā)愿就在這兒。

  真心皈依之后,你的真誠善念會感召龍?zhí)熳o(hù)法來保護(hù)你,因為你是佛家人,要修梵行的,將來是要度人的。所以說皈依的人,都能感應(yīng)到身邊多了一個人,有時候最少是一兩個人,有時五到八個,很多剛皈依的人馬上就有這感覺。老有人跟著,再大的兇事,都感覺到?jīng)]什么了不得的,好像就能躲過去,心里就有這個概念。皈依后膽子非常大,哪兒都不害怕,以前夜路不敢走的,現(xiàn)在自己走都不害怕。沒皈依以前,感到走到哪都害怕。

  當(dāng)你說出“煩惱無邊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兩個誓言的時候,菩薩一看這個佛子是要真心修行了,天龍護(hù)法就來保護(hù)。因為天龍護(hù)法有一個愿力就是保護(hù)真誠修行的人。不真心修行的人也保護(hù),因為他畢竟也是在那兒修,也要保護(hù),但和保護(hù)真心修行的,多多少少是有區(qū)別的。大家可以用實際來驗證,看我說的對不對。如果對了,就說明佛經(jīng)里的話沒有騙我們。如果沒對,那先找自己是哪個地方錯了。

  西方基督教派,教民犯錯誤了,要到教堂里去懺悔,至心發(fā)露,就把自己做的錯事向神父向教主傾吐出來,傾吐之后心就清靜了。再做錯事了,到了星期六星期天還要來懺悔。東方就是要去遵守道德,一是有為的道德,一是無為的道德。如果不遵守,戒就是假的。

  犯戒有一個限定,是在無意之中犯戒。如果不懂這里面的密意的話,犯了戒還指望藥師佛來救自己,心想反正還有藥師佛接著我,十八層地獄可能下不去了,這種念頭是錯誤的。有意去犯殺戒,藥師佛也不是貪官,走后門送點禮那是不行啊!那時候地獄的無常來了,大鎖鏈子咣啷咣啷地就來找你了。頭上三尺有神靈,做的每一件錯事都瞞不過呀。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大家越做錯事,越不愿意去懺悔,這個時候無明就會越來越厚,結(jié)果就會越來越愚癡,愚癡到一定地步出口都是邪說,像法末期和末法時期基本上都跟經(jīng)文上所說的一樣,魔的天下。有沒有覺悟的人呢?有!我們的機緣和福報不夠,很難碰上那些覺悟的人,善知識很難尋,真正修煉的修行人也很難見得到了。尤其藏地的那些大喇嘛修行非常好,也很慈悲,但我們的福報和因緣都不具足,見他們很難,就像我們見班禪一樣,很難很難的。如果機緣不到,福報又薄,如何碰上他?所以大家一定要發(fā)一個真誠的愿力。只有真誠的愿,戒行才會清靜,才能修好自己,走得踏實,最后才能證得無上菩提果。

  所有的佛都是一個慈悲心,都希望我們能真正的證得菩提。真正證得了菩提之后,天下清靜了,我們的身口意都清靜了,就是得了自性戒,自性當(dāng)中去持吧!所以說我們要發(fā)一個真誠的愿。

  『設(shè)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蝗绻袣Х噶耍犅勎颐栠得修我的法。不修藥師佛的法,不念藥師佛的名號,跟藥師佛不相應(yīng),那是不成的,犯了錯誤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因為是惡心做惡事。有時候善心做了壞事,是可以原諒的,大家經(jīng)常會犯這種錯誤的,因為方法善巧不夠啊,所以說就辦了壞事。

  大家要明白聽聞藥師佛的名號,并修他的法,然后才能還得清靜。殺了人的罪犯一聽藥師佛有這種愿,想通過念藥師佛的名號保他出來。藥師佛絕不會保你出來的,法律決不會放過你的,人間的道德決不會放過你。

  在無意之中犯錯誤的,或者確實是冤枉的,哪怕是善事辦錯了,我們都要懺悔。聽藥師佛的名號又修他的法,與藥師佛相應(yīng)了,內(nèi)心清靜了,藥師佛可能會派一個使者幫你把這個事情處理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派使者并不一定非得派一個天上的菩薩下來,比如說法官要判案,他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腦子里就起了一種慈悲的念頭:這個人真的是冤枉的,應(yīng)該好好的審一審。結(jié)果一審還真的是冤枉了。這就是藥師佛在幫忙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上這種事。大家不要認(rèn)為這種事是自己的命好,那只是一半。命好只是說明有福報,這福報是過去累世劫里供養(yǎng)過佛,這一世緣分具足又來學(xué)佛修行,于是兇事就化了。

  很多時候真的是這樣的,七拐八拐很大的事情不了了之,這在我們?nèi)粘I町?dāng)中經(jīng)常會碰上的,這也都是福報。生生世世都在修行,只不過自己的智慧沒那么好,但是每一次輪回的時候都在修行,不管做人、做動物、做花草樹木,都會投生到能聽聞佛法的地方,很多寵物也會生到學(xué)佛修行的人家,花草樹木也是這樣的。因為它生生世世就有學(xué)佛的種子,哪怕犯了錯誤變成了植物,這個植物就會被學(xué)佛的人買到家里或者種在廟里頭,這都是福報。

  我在香山曾經(jīng)養(yǎng)了一只黑貓,它天天跟我修行,我念佛,它趴到我身邊。我跪著念,它也跪在那里,它是趴在那兒跪。我雙盤坐在佛前修行,它就跑到我雙腿上。我念經(jīng),它就在那兒睡大覺,本來那貓很精神,但我一念經(jīng)它馬上睡著了,等我念完經(jīng)它馬上醒了,非常非常好的一個貓。后來因為我要走,就把它送給別人了。

  從這里大家應(yīng)該明白一個道理,不管變成什么,只要學(xué)佛的善根扎上了,都會去修行,這決不是騙人的話,我們是因為福報大變成人了,福報小一點的,可能就會變成人家的寵物,再小一點的可能就會變成花草樹木栽在廟里頭,在廟里頭能聽到佛法啊。

  大家一定要發(fā)個至誠的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