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講座

南師《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六講

  “復有二種取骨鎖相。一取假名彩畫木石泥等所作骨鎖相。二取真實骨鎖相。若思惟假名骨鎖相時。爾時唯名起鎖勝解。不名骨鎖。若思惟真實骨鎖相時。爾時名起骨鎖勝解。又即此外造色色相三種變壞。一自然變壞。二他所變壞。三俱品變壞。始從青瘀乃至膨脹。是自然變壞。

  ……而今現(xiàn)在如是次第種種不凈。諸現(xiàn)在世我之所有似凈色相。此凈色相于現(xiàn)在世雖有凈相。于未來世不當不凈如今現(xiàn)在外不凈色。無有是處。我此色身去來今世。曾如是相當如是相現(xiàn)如是相。不過如是不凈法性。如是名為尋思彼時。云何名為尋思彼理。謂作是思。若內(nèi)若外都無有我有情可得;蛘f為凈或說不凈。唯有色相唯有身形。于中假想施設(shè)言論。謂之為凈或為不凈。又如說言壽暖及與識。若棄舍身時離執(zhí)持而臥無所思如木。既死沒已漸次變壞分位可知。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缽舍那。謂依慈愍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由欲利益安樂意樂。于諸有情作意與樂發(fā)起勝解。是慈愍相。若能如是解了其義。如是名為于諸慈愍尋思其義。彼既如是解了義已復能思擇。此為親品此為怨品此中庸品是一切品。皆他相續(xù)之所攝故。于中發(fā)起外事勝解。”(30卷)

  修法,修不凈觀開始,然后到白骨觀,所以,以聲聞乘的修法,非走這個路子不可。那么不凈觀,我看大家不要念了、不要修了,你們看起來多么干凈啊,什么鼻涕呀、眼淚呀,里頭發(fā)脹啊、發(fā)爛啊都不要了,想得到……

  哎,現(xiàn)在告訴你們,你們修不凈觀、白骨觀,第一,你們修不起來,對不對?(同學:不想修,還沒有修。)假設(shè)要修的話,肯修不肯修?肯做這個觀想嗎?(同學:肯的。)怎么肯呢?開肉店的啊?

  這個不凈觀,要照他這一套,真正修到不凈觀,不簡單!要真修到了心得止、得觀了以后,一定——不凈觀到達什么境界呢?自己的內(nèi)臟,就是眼睛張著、閉著,看得清清楚楚,氣走到哪里,血走到哪里,都很清楚,乃至身上哪里有細菌,哪里有壞了,都看得清楚啊,那才是真做到了不凈觀。做到了不凈觀不是究竟啊,第一步要到達這樣進一步要達到空。

  那么你們大家,尤其是女孩子們,不管比丘尼也好,你們一作不凈觀就會嘔吐,想到自己里頭臟得要死就會吐。其實,也可以很快地過去,一個信念,上座這一步可以透過去了,就曉得自己此身根本是又臟又臭,這一念就屬于不凈觀了,就可以到達了,意思懂了嗎?

  那么所謂白骨觀,也不一定非叫你觀起來不可。你曉得此身一上座就死上座就念死也是一個方法——佛法有十念觀法,你曉得嗎?哪十念。课抑v了好幾次,你們有許多人應該考得出來,哪十念?謝**說。ㄍ瑢W:念佛、法、僧、戒、施、天、休息、安般、身、死。)不錯,一百分。最后是念死。

  其實佛法的念佛、念法、念僧……念僧怎么念?和尚?怎么念?(同學:念圣賢僧。)圣賢僧怎么念?念哪個圣賢僧?是濟顛和尚?是不是濟顛和尚?(同學:文殊菩薩。)文殊。磕钜磺惺ベt、得道的人,并不是要你一個個想起來,念不是觀啊。相信不相信過去有得道的人?隨時以得道的人做榜樣,念念照他如此修,真正一個和尚是誰?就是像佛一樣的努力修他也就是僧。

  念佛、念法、念僧,那么,為什么念天?信天主教?信天主教也沒有錯,天主教這個天主屬于哪一天?在我們佛法里頭屬于哪一天?(同學:大梵天。)是不是大梵天還是問題,那要研究他的神學教理,是梵天不錯,是不是大梵天,這是問題。圣母瑪利亞是什么人也是問題,是在哪一天。還不是念這個天。一切修行,老實講,不管你大乘小乘,修了一輩子、三輩子、七輩子,充其量還只是證得升天果位而已哦。

  所以佛給你們想一個方便法門,不要這樣一層一層樓爬,超出三界很難——橫超直走,到西方去!免得在三界里頭,你爬幾層樓,中間電梯卡住了的話,不上又不下,很困難。

  所以一切修行,念天,你不要認為我是學佛的不信天,升天有沒有你的份,還是問題。欲界天就要十善業(yè)道都修好,十善業(yè)道你修好了哪一點?你不要背名詞,你修好哪一點了?你沒有修。磕悄憔褪切奘異簶I(yè)道嘍。所以,十善業(yè)道里得一善就可以升天,當然,是哪一層天有問題差別。為什么得善可以升天呢?善念到了,它就是世間法的定,所以你看世間人,真正一個好人很老實,很定境;越壞的人;活動得越厲害,腦筋越靈光,定反而不夠。所以,四禪八定,三界禪天里頭都是定靜,至善……所以念天……

  這些都不談,十念不談。實際上,真的佛法的修法應該把第十念的念死擺在最前面!為什么佛擺在最后?叫你們學佛的人先學死,誰干?所以他只好擺在最后是叫學佛的人知道人最后都會是死。上座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死了,不上座也隨時覺得自己死了,一堆白骨,白骨也化掉了,那么你白骨觀不修也可以了,你做到嗎?自己身修不了,化不了,化得了可以不要修了。

  好,現(xiàn)在講到不凈觀、白骨觀,現(xiàn)在我們拿白骨觀來給你講。第二段,452頁,最后倒數(shù)第七行開始。

  “復有二種取骨鎖相”,就是說,白骨觀怎么去觀呢?有兩個方法。

  “一取假名彩畫木石泥等所作骨鎖相。” 你們白骨觀觀不起來,坐在那里拼命啃腳趾頭,自己拿自己的“火腿”拼命啃,想把火腿肉吃了,自己的人腿想吃光,然后想白骨呈現(xiàn)出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做工夫。块]起眼睛想里面看到骨頭,對不對?你不是在吃自己的肉,吃完了,白骨才啃得出來嘛,對不對?所以你們觀不出來,對不對?白骨看不到影子,對吧?是不是?你走錯了路子,用錯了方法,你怎么會看得到自己的骨頭呢?除非內(nèi)視、內(nèi)觀已經(jīng)證得,如果你一定能夠看到自己內(nèi)臟、看到自己骨頭,你已經(jīng)差不多了修行已經(jīng)差不多算上路了,那你能夠做到嘛?

  所以,你第一步做什么呢?叫你取“假名”的觀,看畫像的白骨也可以,木頭做的、石頭做的……所以買了許多白骨模型給你看,你觀的時候,你上座的時候,不要看你那個白骨,你就看那個模型的影像存在就行了嘛。模型影像你觀好了以后,你真把這個模型的——你知道是假的,這也是無分別影像,你永遠定到那個模型的影像上,你現(xiàn)在這個身上就起作用了。

  可是你們笨得啊,比死還要笨!所以講你們笨的要死太輕松了,比死還要笨!拼命啊,反轉(zhuǎn)來找自己身體里的骨頭,你有本事會看到自己身體里的骨頭?做不到的事硬去做,所以:觀不起來呀,我觀不起來!你當然觀不起來,不能如理作意,理都不通,又不肯看經(jīng)教。

  現(xiàn)在彌勒菩薩告訴你了,你第一步做白骨觀,取“假名”的、“彩畫”的、木頭做的、石頭做的、泥巴做的,“所作骨鎖相”,那個模型你把它觀起來,就觀在、定在模型,等于觀一個明點,一個道理嘛。

  現(xiàn)在,你們模型的白骨都觀得起來嗎,有沒有?你們試試看,觀不觀得起來?也觀不起來,我告訴你……原因是什么?你們還是拿眼睛去觀。我現(xiàn)在講那個模型白骨,你們看到過沒有?看到過。我現(xiàn)在說看到過的那個白骨模型的樣子,你們有沒有啊?意境上有沒有?意境上有就對了嘛!誰叫你拿眼睛去看啊!這不是觀起來了嗎?!你也能夠聽話、也能夠看書,意境上那個白骨的影像就有了嘛,懂了吧?

  我說的話你們永遠聽不懂,現(xiàn)在是彌勒菩薩教我說,我就照彌勒菩薩那么說,你們看懂了,等一下下課,好好拜彌勒佛啊。

  “二取真實骨鎖相” ,第二個辦法是看真的骨頭。那到哪里看?只有到醫(yī)院解剖室里去看,也可以到古代的墳墓里看。

  “若思惟假名骨鎖相時,爾時唯名起鎖勝解,不名骨鎖;若思惟真實骨鎖相時,爾時名起骨鎖勝解。” 這就是說,你觀想的時候,觀一個白骨的模型,你觀起來了,這叫做“起鎖勝解”,在理論上不叫做“骨鎖”,因為真的白骨你還沒有看過,“起鎖勝解”有了,已經(jīng)對了,不過名稱不同。你真看過白骨,一個死人的白骨你看慣了,你現(xiàn)在一觀,把那個死人——還不要把你變成白骨觀起來,這個叫做“骨鎖勝解”,那么,白骨觀初步觀起來了。

  你們現(xiàn)在都有白骨觀沒有。恳贿吢牻(jīng),一邊那個模型影像有沒有?你看多輕松啊,也不要著力。哎呀,你們好像在殯儀館工作的人一樣,打起坐來拼命在那里撿白骨啊,到處都撿不到,黑洞洞的,一片白骨在哪里呀?在哪里,你怎么找到?意識上那個影像就來了,對不對?多輕松啊,觀起來了,你還可以說話,還可以做事,你慢慢把這個影像一定,定住了。不要用力,一用力定。喊ミ,老師叫要定住——完了,白骨跑掉了。嘿,你越不管它,那個白骨模型……一邊笑,意識在嘛,笑還在笑,看還歸看,那個白骨就觀起來了。你體會一下,這樣一觀起來,你也在聽講話,意境上就很寧定了,懂了沒有?都懂了。

  “又即此外造色色相,三種變壞,一自然變壞,二他所變壞,三俱品變壞。” 這一觀起來了以后,你從外觀就可以了解宇宙萬有、人生的生命“三種變壞”。譬如我們現(xiàn)在老了,頭發(fā)白了,樣子也變了,雖然沒有變成死人,這個老相就是死相的前奏,很難看。肌肉也松了,什么都……慢慢,已經(jīng)在變壞了。你們沒有出家以前,吃過豬肉沒有?菜場買來的豬肉……你不相信,明天買一塊豬肉,買半條豬來擺在這里,擺三天,你看,你就看,不凈觀你就看出來了,這個豬肉不要放冰箱里,慢慢就變軟了、變稀了、變臭了、變青顏色了,慢慢變?yōu)趿,變爛了,都是一灘膿水,包你全堂人在這里都臭得坐不住。我們也一樣,“自然變壞”。“他所變壞”,吃藥吃錯了,爛了;或者什么東西被火燒了,這些等等。如果連骨頭都壞了,就是“俱品變壞”。

  “始從青瘀乃至膨脹,是自然變壞。” 老了,皮膚皺了,慢慢顏色也黑了,烏起來,青了,瘀就是一塊一塊,都不對,變壞;乃至如何被蟲吃了,如何變成水了,這些等等等等……我們都跳過去了,你們自己看。最后下面一欄,倒數(shù)第四行:

  “而今現(xiàn)在如是次第,種種不凈,諸現(xiàn)在世,我之所有似凈色相,此凈色相于現(xiàn)在世,雖有凈相,于未來世,不當不凈,如今現(xiàn)在外不凈色,無有是處。我此色身,去來今世,曾如是相、當如是相、現(xiàn)如是相,不過如是不凈法性,如是名為尋思彼時。” 就是說,我們觀一個白骨觀觀起來,上面不凈觀、白骨觀就曉得,雖然看模型,同時道理上要知道,現(xiàn)在我這個身體,看到是人,最后就是那個樣子。所以這個樣子,白骨觀那個影像一定,真的觀起來,有什么屁的氣可以生啊?有什么他對得起我?誰對得起我?誰對不起我?最后大家都是那么一個白骨,而且白骨還化成灰塵,你現(xiàn)在跟他生氣,哦,他不對,你對,你什么對呀?你白骨對著泥巴!你對?!如此而已。所以說,白骨觀、不凈觀觀起來的人,貪嗔癡不是沒有了,自然清凈,降服了。

  說“不凈色”一切等等,“我此色身去來今世”,過去、現(xiàn)在、未來,我們活著都有這個色身,是四大做成的。“曾如是相,當如是相”,最后都要爛了,都是白骨,白骨還沒有了,變成灰了,“現(xiàn)如是相,不過如是不凈法性”。所以,上來一盤腳,一打坐,你就把身體一丟,管它呢,你一上座的時候,就把身體當做屙一坨大便在這里,你就跑開了,兩腿一盤……等于你上廁所一樣,我們上廁所,上去了以后,“砰砰”一聲,掉到那個桶里去,看都懶得看,臭死了。你上坐以后,當這個身體已經(jīng)死了嘛,白骨一堆,臭東西一個,算了,一空念,就完成了嘛。

  就是你們沒有這個魄力,有這個魄力,上面這個路可以不走啊,懂了嘛?但是這個入道方法,名為“尋思彼時”。

  “云何名為尋思彼理?” 這個道理在哪里?

  “謂作是思,若內(nèi)若外,都無有我、有情可得。” 你白骨觀真做成了,或者上座也好,隨時覺得自己是狗屎一坨,萬一我們一口氣不來,有幾條狼狗過來,呵,我們還不是狼狗的火腿,呵,它正好吃,這沒有什么了不起,這個里頭沒有真我,亦“無有情可得”。

  “或說為凈,或說不凈”,或者叫它是凈或者不凈。

  “唯有色相,唯有身形”,現(xiàn)在我們活著,就是四大構(gòu)成的這個色、這個相,就是身體的形狀。

  “于中假想施設(shè)言論,謂之為凈,或為不凈。” 什么叫好看不好看?干凈不干凈?干凈不干凈、好看不好看、善與惡、是與非,都是假想的名詞,人類的思想、妄想構(gòu)成的一套觀念,都把它拿掉了,無所謂凈與不凈。所以,先叫你做不凈觀,以后無所謂凈與不凈了,不垢不凈,反正是個假東西。

  “又如說言壽暖及與識,若棄舍身時,離執(zhí)持而臥,無所思如木,既死沒已,漸次變壞,分位可知。” 所以,我們活著是什么東西?三個東西,唯心唯識所變,心識跟著兩個東西,煖與壽,身體還有熱能……等于電冰箱一樣,你電插上,有電;等于燈光,一開了,有電就有熱力。有煖力、有電力就有壽命存在,沒有電、沒有壽命,識也跟著散開了,在這個色身上散開了。所以,等到這個識離開身體的時候,煖、壽一離開,身體冰到哪一部分——所以死的時候,身體哪一部分涼了、冰了,煖跑開了,壽這里也沒有了,命也沒有了,這一部分的識也離開了。所以,整個身體完全冷卻了,煖、壽散掉了,識也跑開了,這個肉體沒有相干了。所以識跟暖、壽兩個連著的。

  那么,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了,你們是不會用腦筋的了,為什么學佛修定要修四加行,先要得煖呢?而且四加行真得定了以后,一定得煖哦,為什么理由呢?你們?nèi)⑷,正思維去。

  好,現(xiàn)在不跟你們講活的,講死的了,又說死又說活,麻煩。下面這一段一直到這里都是毗婆舍那,做不凈觀、白骨觀。你不要看我給你們跳過去,因為我懶得講,這些道理你們應該懂?墒怯幸稽c哦,不要我跳過去了,你們下課了,看都不看,不要說已經(jīng)懂了,我吩咐你們聽這個話,聽到?jīng)]有?要仔細看一遍啊。第一能夠自利,第二還能利他。將來你們出去,年紀大了教化人、度化人,你看懂了,就可以教那些剛?cè)腴T的初步方法,在我已經(jīng)講了千百萬道,我懶得說了,所以跳過去了。你們不要跟著我跳過去了,你們爬都不會爬,不要學跳了,知道嗎?好,那我跳到下面一頁: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 不凈觀、白骨觀,理論、方法彌勒菩薩講了,現(xiàn)在告訴我們怎么修慈悲觀。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缽舍那,謂依慈愍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由欲利益安樂意樂,于諸有情作意與樂,發(fā)起勝解,是慈愍相。” 作慈悲觀。第一,上面所講三門六事的原則不要拋掉,“謂依慈愍增上”,發(fā)起慈悲心,你要曉得,先由不凈觀、白骨觀修到了,慢慢才有慈悲心發(fā)起了,依次序硬是這樣。

  你們現(xiàn)在覺得:我很慈悲。算了吧,慈悲?“酒杯”喲。悲,什么悲?你們是很慈悲啊,慈悲自己。前面的止觀定相沒有做到,發(fā)不起來悲心的,我告訴你,真慈悲是那么容易發(fā)?!所以,為什么慈悲排在這里來?由于不凈觀、白骨觀自己真修持到達了以后,然后再翻過來慈眼看眾生世界,都是值得憐憫的,才能做到比較性的無我。如果不凈觀、白骨觀沒有修成,你說我無我,無我?呵,碰你一下下,你蹦起來比復興大廈還要高三倍!做不到的,不要瞎扯了。所以學佛不可以躐等,是呆板的。

  所以說,依于慈悲的心理,“增上正法”,不但只聽正法,要正法聽了增上力,“聽聞受持增上力故”,好好地研究法,好好聽善知識的,“聽聞受持”的“增上力故”。“由欲利益安樂意樂”,要想達到自己真發(fā)起慈悲心利益別人,安樂自己——慈悲心真發(fā)起,自己意識境界已經(jīng)是非常平安、非?鞓贰

  你以為說,“哎呀,我這個人最喜歡哭了,喜歡掉眼淚,老師,大概是悲心太嚴重。”那是你淚腺有毛病,愛哭而已,悲心不是這個道理。

  “于諸有情作意與樂發(fā)起勝解”,使一切眾生給安樂。例如,假如我們做到了那個定境,自己在清涼中、在清凈中、無煩惱中,看到煩惱眾生,哎呀,無比的悲憫;看到那個混蛋的人,無比的悲心,希望他能夠達到安樂的境界,不要被煩惱和貢高我慢、貪嗔癡火所消滅,才起慈悲心,這樣“是慈憫相”,慈悲顯相出來了。

  “若能如是解了其義,如是名為于諸慈愍尋思其義。彼既如是解了義已,復能思擇,此為親品,此為怨品,此中庸品,是一切品,皆他相續(xù)之所攝故,于中發(fā)起外事勝解。” 他說,慈悲心真發(fā)起來以后,才曉得“親品”,什么是“親品“?慈悲、愛一切眾生。譬如我們每一個人,你們同學在這里,你們憑良心講,一般你們在座的同學,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家出家,也有二三十個,你們講老實話,你們對每個同學都有好感嗎?不要講慈悲,都有好感嗎?不要你們搖頭,也不要你們點頭,你們坐在那里我都有數(shù)。你們有沒有一個比較喜歡一點,有些大部分比較不喜歡,每一個都有吧?都有,對不對?那個比較喜歡一點,想對他好一點,那個是你的“親品”,但是,這是凡夫的親品。慈悲心發(fā)起來的,走正法的人應該是怨親平等。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三瑜伽處之二

  云何勤修緣起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缽舍那。謂依緣性緣起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諸法滅故彼彼法滅。此中都無自在作者生者化者能造諸法。亦無自性。士夫中間能轉(zhuǎn)變者轉(zhuǎn)變諸法。若能了知如是等義。是名尋思諸緣起義。復審思擇十二有支若內(nèi)若外而起勝解。是名尋思諸緣起事。復審思擇無明支等前際無知后際無知。如是廣說如前分別緣起支中。是名尋思緣起自相。復審思擇如是一切緣生諸行。無不皆是本無今有有已散滅。是故前后皆是無常皆有生老病死法故其性是苦不自在故。中間士夫不可得故。性空無我。是名尋思緣起共相。”(三十一卷)

  怨親平等,不管是冤家、是“親品”,都是愛,甚至于嬉笑怒罵,心中對他都是悲心,值得憐憫者,可憐的眾生,那么才是“中庸品”,這還不是菩薩慈悲,這還是聲聞乘慈悲。

  換句話說,所謂慈悲發(fā)起來以后,修到慈心發(fā)起,為什么發(fā)起慈心?使自己得安樂,使一切眾生求得安樂。那么,慈悲過了發(fā)起來以后,所謂慈、悲、喜、舍,四種心理都要發(fā)起。

  這一卷完了,你們?nèi)タ础,F(xiàn)在講三十一卷: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三瑜伽處之二”

  “云何勤修緣起觀?” 你們把次序記著,他教我們的修法,最好是能夠一步一步按次序做到,不凈觀、白骨觀、慈悲喜舍,不是理論,是工夫,一步一步親證到,然后修法,觀法,那么,觀法是觀“緣起”。

  什么是“緣起觀”呢: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缽舍那”,這句話他始終叫你注意,六事所緣,義、事、時等等,剛才講過了。

  “謂依緣性緣起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諸法滅故,彼彼法滅。此中都無自在、作者、生者、化者、能造諸法,亦無自性。士夫中間能轉(zhuǎn)變者,轉(zhuǎn)變諸法。若能了知如是等義,是名尋思諸緣起義。” 這一段要非常注意,后世學唯識法相的學者,“緣起性空啊,無自性啊……”抓到無自性三個字,禪宗什么其它宗講有自性:“那是外道知見啊……”經(jīng)上的理論都來了,可憐啊,書都沒有讀懂。

  所謂緣起性空,是講諸法現(xiàn)象,所謂唯識法相宗,講一切萬有,有現(xiàn)象可見的,有形象可知、可了、可意識到的,皆是緣起所生,其性本空,無自性,它本身沒有單獨可以存在的——不是永恒存在的東西,無自性。因為現(xiàn)象界一切法相皆無自性,所以轉(zhuǎn)法相,法相可以轉(zhuǎn)了,所謂轉(zhuǎn)八識可以變四智。這個無自性的性空,是指法相的性空。那個性空的后面,那個阿賴耶識轉(zhuǎn)成真如大圓鏡智,你叫它“大圓鏡子”也可以,叫它“大扁鏡子”也可以,管他叫什么,那個東西,那個東西空不空?既不空也不有。在理論上叫它中道也不中,說個中已經(jīng)落邊了。那個東西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個道理先告訴你們一下。

  現(xiàn)在,你看他觀緣起,怎么觀?“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諸法滅故,彼彼法滅”,等于《大乘起信論》“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兩句話在這里講,“如是如是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諸法滅故,彼彼法滅”,宇宙萬有一切法相,皆是因緣所生,因緣湊合就是法界的現(xiàn)象,有形的現(xiàn)象,萬有就形成了,唯心識所造。

  心識就是剛才講的煖、壽、識,煖壽一散,唯識一歸位了以后,這個人的肉體我就不存在了,在這個現(xiàn)象界不存在了,“法滅”。“此中都無自在”,一切宇宙萬有的現(xiàn)象、萬法,“都無自在”,你自己做不了主。“作者”,沒有另外一個主宰能夠造得出來的。

  假定有一個主宰能夠造萬物,請問:這個主宰是萬物造他,還是主宰的外婆造他呢?此中無“作者”,即無主宰。也無一個“生者”,譬如人生人,媽媽生孩子,沒有爸爸還生不出來,必須要三緣和合。光有男的沒有女的,沒有媽媽還生不出來呢;光有男女精蟲卵藏結(jié)合,中間沒有識的中陰加上也生不出來。所以,一切“無自在”、無“作者”、無“生者”,也無“化者”‘能造諸法”。

  總而言之,一切萬有,包括我們的生命一樣,誰都做不了我們自己的主,這個肉身做不了主,我們的思想、思念也做不了主,因為思念是意識的幻化法、緣法,也是因緣法,“亦無自性”。

  所以,一切萬法,它本身沒有獨立自在的性質(zhì)、性能——拿現(xiàn)在概念一加,你大概可以了解。它們一切萬法,它本身沒有獨立永恒存在的自在的性能與性質(zhì),懂了吧?這個意思懂了沒有?好,懂了,下面你就有辦法了。

  “士夫”,怎么叫士夫啊?就是中國文化的“士大夫”三個字,把“大”字去掉,“士夫”就是知識分子,有智慧的人。“中間能轉(zhuǎn)變者轉(zhuǎn)變諸法”,自性可以做主,可以轉(zhuǎn)變,因為它是因緣生的,所以轉(zhuǎn)識可以成智,轉(zhuǎn)煩惱可以成菩提。可是一般后世學者講緣起性空,不曉得他讀書怎么讀的。“士夫中間能轉(zhuǎn)變者”,所以能夠轉(zhuǎn)變,因為它是緣生性空,所以我自性可以做主轉(zhuǎn)變;因為諸法它自己“無自在”,不能“生者、化者”,但是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不能叫它為主宰,叫它是“真如”也好、叫它是“性”也好、叫它是什么都無所謂,叫它“如來”也好、叫它是“般若”也好、叫它是“中道”也好、叫它是“歪道”也可以。所以,一切是唯心造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識所轉(zhuǎn)變的。

  “若能了知如是等義”,假設(shè)一個學佛的人,徹底明白、了解了這個道理,那么你有資格說“尋思諸緣起義”。你對于緣起性空的道理,修這個法門就可以證入,不一定做白骨觀、不凈觀,或者是修明點。你打起坐來就是尋思,把理參透了,一樣能成佛!就是修“法”!懂了沒有?這就是修有分別影像,都包括在里頭。

  “復審思擇十二有支”,現(xiàn)在講十二因緣。你們覺得很熟?不要輕易放過。

  “若內(nèi)若外,而起勝解,是名尋思諸緣起事。復審思擇,無明支等,前際無知,后際無知,如是廣說如前分別緣起支中,是名尋思緣起自相。” 譬如十二因緣,你們都很熟了,沒有出家以前都知道吧?無名緣行,行緣識,現(xiàn)在背來沒有?上次問你們都背不來,現(xiàn)在背來沒有?都背來了,馬上考都考得出來吧?這個背不來,你真是白出家、白學佛了,居士們也白學佛了,基本佛學。無名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為什么那么逼你們?十二因緣都不能夠隨口按次序講出來,不但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學佛,跑到這里浪費時間干什么?十二因緣你真參透了,成佛有余,我告訴你!可惜現(xiàn)在只當一個學理來講。

  現(xiàn)在告訴你,“尋思諸緣起事”,十二因緣都是緣起性空嘛。十二因緣的第一個無明是怎么來的?你參參,這叫你正思維了,我們?nèi)魏我荒顏恚銈冞@個思想念頭來,你有把握叫它下面我要想什么,做得到嗎?一覺睡醒了,叫它明天一早睡醒的第一個念頭想什么,我們自己有沒有把握?有沒有?所以,任何一個念頭來,都是莫名其妙來的,莫名其妙就是無明,你做不了主,這一個無明之念也是無自在,也無作者、無生者,也無化者,能造無明之法,無明緣起怎么來的。所以,“是名尋思諸緣起事”。

  “復審”,叫你仔細思擇,你觀察自己,也就是觀心法門,觀“無明”這一支,這一念——任何一個念都是無明來的,怎么來的不知道嘛。“前際無知”,這一念沒有動以前,這一念在哪里,你知不知道?“前際”就是這個念頭沒來之前它在哪里,你知不知道?“前際無知”,你不知道啊,無明啊。“后際無知”,這個念過了,到哪里去了,你知不知道?你說沒有了,沒有,到哪里去了?你知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前際無知,后際無知”。當你這一念在這里,你知不知道?也不知道,你被無明支配了,你怎么知道?所以,三際你都不知道,此所謂無明,因為現(xiàn)在就是無明一念。

  你先把現(xiàn)前無明這一念搞清楚。我們這個念頭一來,本身就是無明,念頭來:我要喝茶。哎,趕快就動手了——無明緣行。然后,哎,這是烏龍?清茶吧?不曉得他喝過沒有?——行緣識。哦,這是茶哦,清茶,哎呦,凍頂,好!——識緣名色,都來了。啊,味道舒服!——名色緣六入,六根接觸到。所以,這一念都是十二因緣,你先把現(xiàn)前這一念的十二因緣參透了,再來……你以為佛法那些……你背得來十二因緣的名詞,黑板上背出來,然后給人家講,有什么用?

  你看小說就寫得很好,《濟公傳》那個小說,濟顛和尚,他明知道凈慈寺那個廟子要起火了,劫數(shù)來了,他也沒有辦法。睡到半夜,濟顛和尚把狗肉吃飽了,半夜起來提著鞋子就跑,“哎呦,無明發(fā)嘍!不得了,無明來了!無明來了、無明來了……”大家和尚氣死了,滿廟子都要打他,這個家伙,半夜睡覺把我們都叫醒了……他是告訴大家廟子要燒了,哈。

  “一念無明起,八萬障門開”啊。所以,念念清明就是道了,念去念來是念念清楚,那你就在道中行了,就是覺性。十二因緣是這個道理啊,厲害不厲害?你們都曉得十二因緣,都會背,背了有什么用?倒背如流也沒有用!還是流注,唯識流注了。所以,這個話都不是我說的吧?我不過是再替彌勒菩薩傳話,傳清楚一點,是不是?書上講的對不對,沒有錯吧?我沒有講錯吧?

  “如是廣說如前分別緣起支中,是名尋思緣起自相。”你要仔細尋思這一念無明,第一步。

  “復審思擇,如是一切緣生諸行,無不皆是本無今有,有已散滅,是故前后皆是無常,皆有生老病死法故,其性是苦,不自在故,中間士夫不可得故,性空無我,是名尋思緣起共相。” 你把無明這一念先觀察清楚,才曉得一切皆是因緣所生,“緣生”,這一念動了,“緣生”。“無不皆是本無今有”,前面沒有的見聞覺知到六塵,而今有,現(xiàn)在有了無明。

  “你們這些混蛋。!怎么不聽課!”(老師大聲罵人)嗨,我逗你們呢,你聽了很難過,“我們在留心聽啊……”你看蔡希文瞪眼睛:怎么搞的啊,老師!(眾笑)都是你一念無明,“本無今有”,緣起,因為我這樣一罵,這一念無明就緣了,“本無”,本來沒有這個境,外緣一引,你就起來,依他而起,“本無今有”。“有已散滅”,現(xiàn)在說:“蔡希文,我逗你的啦,嘿嘿……”這一念就沒有了,緣起完了這一念,“有已散滅”,緣起還滅。是故,在這一念之間觀察,一切皆是無常,這一念生、住、異、滅就是生老病死。不了此一念,所以是苦啊,被這一念騙了,被依他起騙了一輩子,騙了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此中是苦啊,是不自在啊,所以要觀自在。

  所以,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中間似乎我們不可得故,沒有一個我,就是這一念緣起,是個虛泡,這一念連影子都沒有,“性空無我”,它的本身、本來是空無我。這個空不是沒有哦,不是斷滅的空。

  所以,在這個地方念念觀察清楚,就是修行,叫做“尋思緣起共相”。

  不但我如此,你也如此,一切眾生都如此,乃至一條狗睡在那里好好的,你看,狗睡在那里,它在那個無明中,那個時候,狗睡覺睡得很舒服,那個是什么無明?昏沉無明中。然后你過來給它一腳,它“汪”——我做了狗,你看到了,一念就輪回做狗。但是你說:“乖乖乖,對不起啊,我踢錯了,使你……給你一片牛肉。”它走了,它也緣起性空,“有已散滅”,它依他而起,無我相,“汪”叫一下,你給它搞清楚,你不過是踢錯了,它也不咬你了。“緣起共相”,在一念上參好十二有支。所以,為什么經(jīng)典告訴你,聲聞眾因參十二因緣證大阿羅漢果,是這樣參、這樣證,你們懂不懂?聽懂了吧?平常學的:哎呦,這個佛學我都聽懂了,都聽過,有什么用?不是佛學沒有用啊,是你沒有用佛學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