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威儀是什么意思?四威儀是指什么?
佛教威儀什么意思?四威儀是指什么?
威是威德,儀是儀態(tài),威儀是指出家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標準。謂起居動作皆有威德有儀則,即四威儀「行住坐臥」,此四者各有儀則不損威德,謂之四威儀。是比丘、比丘尼所必須遵守的儀則,亦即須謹慎日常的起居動作,以保持嚴肅和莊重。
凡是能夠使人肅然起敬者是威,使人起而效法者是儀人而能夠以其聲形容貌,使人尊敬而且期以效法者,便算是有威儀的人,反之便是沒有威儀。威儀做得好,行、住、坐、臥自然展現(xiàn)出一種氣度,令人望而生敬。威儀是每一個修行的人,所應該重視的行儀。有威儀的人,可以風行草偃,影響大眾并導化大眾,否則便會受到大眾的批評,乃至被大眾之所唾棄。
一個修道者的風姿,在舉止言談中皆可表露無遺,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也就是坐要有坐相,要像大鐘一樣,沉穩(wěn)莊重;站要有站相,要如松樹一般,正直挺拔;走路有走路的樣子,行走時要能像風,輕快敏捷;睡覺有睡覺的姿勢,必須要像彎弓般,右脅而臥(吉祥臥),這才像一個出家人。這是叢林里要求出家人,在行立坐臥之中,應有的風姿;你如果不重視這些基本的行儀,就是威儀不好。
過去古德有一首偈語,是對四威儀的形容,也提醒修行人在精進修道時,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很值得重視。所謂「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后輕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愧佛門修行人!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說,念佛的音聲,要像流水一樣,慢慢的誦念;走路要如雁群成行列隊,整齊畫一;合掌于胸前,要如捧著水一般端正;站立時,頭上好像頂著一碗油,精神飽滿;走路時,必須瞻前顧后,輕輕移步;看東西時,不可大動作的東張西望,只能左右回視半展眸;威儀動靜要經常保持莊重,才不愧為佛門修行人。
四威儀之「行」如風
行步徐徐牛顧視,高觀下盼不移神。
縱使觸目繞諸境,了了知心不受塵。
無塵莫未執(zhí)為宗,心境雙亡不住空。
任運安養(yǎng)到處所,行與行來豈異同。
不記山河是南北,誰知途路向西東。
謂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安詳徐行,猶如清風徐拂。行進時,兩眼平視,不左窺右瞄,不向外攀緣;移步時,勿踏蟲蟻,勿倉倉惶惶,或令鞋履拖拉出聲;當收攝身心,舉止動步,心存正念,一切時中,定慧等持,如法而行。
四威儀之「立」如松
住立端然絕思慮,寂寂不慮亦不緣。
縱使風塵千遍度,六入無聞玄更玄。
諸塵所以本來前,良由凈慮覺心源。
念念無依著究竟,菩提真門當自詮。
謂修道之人,非時不住,若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yǎng)三寶,贊嘆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站立之時,頭頸不偏不倚,身軀挺直,安穩(wěn)而立,猶如蒼松,不可輕率、歪斜或抖動;當心存正念,隨所住處,常念供養(yǎng)三寶、贊嘆經法,系心在道,思惟經義,如法而立。
四威儀之「坐」如鐘
坐等須彌不傾動,事緒縱橫心拒生。
閉目自知心不起,開眼觀塵與理平。
平與無干支可住,于中皎潔息無明。
明與無明俱不起,貪欲之心自不住。
謂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跏趺宴坐時,應攝心專注,身心安穩(wěn)不動,猶如大鐘。古德云:“身要放松,不得隨便;心要專注,不得緊張。”切勿前傾、后仰或左右歪斜;當端肅威儀,息緣絕慮,觀照自心,諦觀實相,如法而坐。
四威儀之「臥」如弓
高臥清虛住法印,外示乖慵內精進。
傍眠側臥不隨塵,展腳橫腰絕戲論。
心中慧劍利如霜,相貌觀瞻卻似鈍。
破納搭肚守真如,曲肘抵頭看漏盡。
謂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或時暫臥,則右脅宴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也。
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若睡眠時,當右脅而臥,以右手曲肱為枕,左手平舒于腿,雙腿微弓,兩足相迭,名為吉祥臥,亦名獅子臥法。右脅而臥,于諸臥姿中,最為有益,能令身得安穩(wěn),心不動亂。律云:“仰臥,是修羅臥;覆臥,是餓鬼臥;左脅臥,是貪欲人臥。”是故修道人不仰臥、不覆臥、不左脅臥,應右脅而臥,保持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
總說,學佛之人,尤其是初學者,走路不可以隨便,說話不可以輕率;當說則說,該怎么樣就要怎么樣,回歸他應有的威儀,才是修行。四威儀是為了攝心,是修行,是自利和利他,不僅僅是一個外在的儀表問題,威儀是嚴正攝根之相為威儀,僧是代表諸佛的清凈幢相。從個人的修學來講,威儀也是為了以后持戒打基礎,通過威儀讓身心寂靜,制止散亂,先從行為上拿掉粗猛的煩惱,觀照到粗猛的身口意上的問題,然后才逐漸有可能去覺察微 細的煩惱,真正走上修行的道路。
- 上一篇:什么是佛教?究竟可不可以佛道雙修?
- 下一篇:佛教的起源、目的及修行方法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低調做事,認真領會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著聽經嗎?
- 如斯的覺性
- 最早的居士是誰?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