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五戒

  略談五戒

  五戒制因—防非止惡

  道德標(biāo)準(zhǔn)

  何為五戒—儒家五常

 。ㄈ剩—不殺生

  (義)—不偷盜

 。ǘY)—不邪淫

  (信)—不妄語

 。ㄖ牵—不飲酒

  五戒制意—殺 生

  偷 盜

  邪 淫

  妄 語

  飲 酒

  具緣成犯—殺 戒(五緣)

  盜 戒(六緣)

  淫 戒(五緣)

  妄語戒(六緣)

  酒 戒(五緣)

  犯戒三品—(三)上品不可悔

  (二)中品可悔

 。ㄈ┫缕房苫

  每個團(tuán)體都要有組織的基本成員,組織則須訂有規(guī)矩 來約束成員。一個團(tuán)體的好壞與興衰,則視成員們對規(guī)矩的共識與遵守而定。佛法戒律佛教團(tuán)體的規(guī)矩,佛教的興衰則視佛教徒對戒律的遵循與否而定。戒律的宗旨是防非止惡,增進(jìn)人類的幸福,及人際間和平共處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一切宗教在心靈修持上,最有科學(xué)方法及次第的,要算是佛教了。佛法,修持次第分為: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戒學(xué)”乃用于對治惡業(yè),是行為的規(guī)范:“定學(xué)”用于除妄想、雜念,使心靈趨向平靜;“慧學(xué)”用于破我法二執(zhí),使行者斷惑證真?傊磺蟹ㄩT離不開以行為的規(guī)范作基礎(chǔ)。因此,戒學(xué)如地基,是修學(xué)佛法的根本。

  五戒制因

  佛法戒學(xué)中,以五戒為根本。五戒是根本戒;受持五戒能確保人身不失,堪入佛道中,不墮三惡道。釋迦牟尼佛徹底悲心,眼見眾生作善則升(生三善道),造惡即墮(墮三惡道),恐眾生不明因果,迷惑顛倒,因此,特別慎重地為在家弟子(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制立了五戒。研究制戒的目的,無非要弟子們認(rèn)識基本戒相,明了五戒的開遮持犯。如果您能發(fā)心受持五戒,終身持而不犯,來生定可確保人身不失。又,在受戒得戒體后,果能善護(hù)持三業(yè)(身、口、意三業(yè)),精誠地修持佛法,定可入佛道法;甚至,能了生脫死,得自在解脫。由此可知,佛陀制戒是居于慈悲度世本懷的。

  何為五戒

  既如佛陀基于慈悲制戎,身為修學(xué)者、首先當(dāng)知,何為五戒?我們簡單說明如下:

  一、不殺生——此戒是戒斷一切有情的命根。

  二、不偷盜——此戒即是不當(dāng)取之物、他人不與己之物或錢財,不可任意占為己有。

  三、不邪淫——此戒是禁止夫妻以外,異性或同性交媾的性行為。

  四、不妄語——此戒是戒止不誠實的言語。

  五、不飲酒——此戒屬遮戒(遮止犯前四戒),戒止飲用有昏醉性及酒氣的飲料。以上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的五戒。

  然而,五戒正好與中國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互呼應(yīng)。儒家五常,主要為了實現(xiàn)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幸福與安樂;佛教五戒,不只為了造福現(xiàn)實人生,并且是追求究竟出世的基礎(chǔ)。佛法是屬世出世法中最卓越的。故古德有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迷了世法即凡夫,悟了世法即圣人。吾人若欲轉(zhuǎn)凡成圣,破迷啟悟,受持五戒是必要的。

  五戒制意

  世間的每條法律,都有它制定的特 別意義:佛制立五戒也有特殊的意義。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討五戒中每條戒個別的制意。

  一、殺生戒——佛陀制立此戒有下列幾項制意:(一)不入道:犯殺戒者,不得入佛道中。(二)違大悲:殺生違反佛教大悲的本懷。(二)背恩養(yǎng):眾生都是吾人多生父母,殺生有違恩養(yǎng)。(四)傷善緣:殺生與眾生結(jié)冤業(yè)失善緣。(五)應(yīng)敬生:眾生皆有佛性,殺生是不敬重的行為。(六)背無畏:菩薩行者應(yīng)施予眾生無畏,殺生違反護(hù)生的原則。(七)乖四攝:殺生乖違菩薩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八)命珍貴:一切有情生命皆可珍可貴。

  二、偷盜戒——其次,佛陀制立盜戒,其制意如下:(一)不入道:犯盜者,不入佛道中。(二)犯國法:偷盜違反國家的法律。(三)惱眾生:一切資生之具是眾生生存的依托,偷盜惱害眾生。(四)違六度: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般若),以布施度為首,今豈可反而偷盜呢?(五)背四攝:菩薩四攝法中,亦以布施為首,偷盜則背四攝。(六)壞信心:人際間相處,應(yīng)以誠信為首,偷盜壞人信心。

  三、邪淫戒——制立邪淫戒亦有特殊的制意,其制意如下:(一)眾惡源:有偈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癥。”邪淫是萬惡的端始。(二)生死本:一切眾生皆以淫欲各正生命,淫業(yè)是生死輪回之本。(三)損德行:邪淫損害個人道德,妨害社會風(fēng)化。(四)不入道:邪淫者不能入正道中。(五)擾靜心:邪淫心會擾禪定靜心。(六)入魔網(wǎng):邪淫為魔道所攝。

  四、妄語戒——佛陀特為弟子們制立妄語戒,其理由如下:(一)不入道:妄語不實,不得入佛道中。(二)誑惑人:妄語欺誑眾生,惑亂眾生。(三)開惡端:妄語在前,行惡在后是通俗狀況,妄語開一切惡門端始。(四)閉善路:妄語關(guān)閉一切人天善路。(五)實語益:實話可利益他人,其利益多于妄語。(六)鬼神棄:妄語屬虛誑,為一切正直鬼神所唾棄。

  五、飲酒戒——飲酒是遮戒,是為防患犯戒而制立;戒的制意有六:(一)失禮儀:酒能亂性,酒后會失禮儀。(二)破凈戒:酒能迷人亂理智,致使狂亂破禁戒。(三)失定慧:飲酒使人迷惑顛倒,而失一切定慧功德。(四)損財利:飲酒、酗酒使人損失財利。(五)增疾。猴嬀剖谷松砩显黾蛹膊。(六)生災(zāi)禍:飲酒后亂性,往往因此造成了災(zāi)禍。從上我們簡要明了五戒,每條戒制定的特殊意義。五戒,每一條戒皆要有具有成犯的因緣,才算犯戒。對此,我們認(rèn)為有必要詳盡說明,以便修學(xué)者能徹底地了解。具緣成犯

  修學(xué)者于發(fā)心受戒后,每犯一戒都需因緣具足始可成立。若因緣不足,則只有犯戒因罪,而無犯戒的果罪。以下,我們一條一條地研討五戒的具緣成犯:

  一、殺戒——殺戒具五緣成犯:(一)是眾生的。(二)眾生想。(三)起殺心。(四)興方便。(五)命根斷。如果在于犯戒時,具足了以上五緣,即時構(gòu)成了犯戒。

  二、盜戒——本戒具六緣成犯:(一)有主物。(二)主物想。(三)有盜心。(四)是重物。(五)興方便。(六)離本處。

  三、淫戒——淫戒具五緣成犯:(一)是眾生。(二)是正境。(三)有染心。(四)起方便。(五)與境合。

  四、妄語戒——本戒具六緣成犯:(一)是眾生。(二)眾生想。(三)起誑心。(四)覆實事。(五)言明了。(六)前人解。

  五、酒戒——酒戒具五緣成犯:(一)是酒。(是酒想)。(三)有飲心。(四)無重病。(五)人口咽。以上,我們一一略述五戒具緣成犯。我們當(dāng)知,每破一條戒,必須各種因緣具足方可成立。(亦如世法上,法官判罪證據(jù)具足方可。)現(xiàn)在,更深入明了每條戒的具緣成犯,下面,我們共同研討五戒的開緣。

  五戒開緣

  世間的法律有法外留情之處;佛法亦復(fù)如是。五戒除了止持之外,另有每條戒的開緣。佛法五戒每條戒的開緣如下:

  一、殺戒——開緣有二:(一)誤殺:失誤或無意地殺害眾生,不構(gòu)成犯戒罪。(二)狂亂心:精神病患或狂亂心者,雖未舍戒,殺生亦不構(gòu)成犯戒罪。殺戒,雖有開緣不犯性罪,但殺生業(yè)(縱使是誤殺)卻有后世果報罪。

  二、盜戒——開緣有六:(一)與己想:取物時心中無盜意,唯想他人與己。(二)己有想:取物時心存“己有”想,而無絲毫盜意。(三)糞掃想:取物時想此是糞掃物(他人丟棄之物),無有盜心。(四)暫用想:取物時心中無有盜意,但存暫用想。(五)親厚想:取物時心存想此物屬己親朋好友,他人絕不見怪,心中又無絲毫盜意。(六)誤取:由于疏忽或混亂情況下,誤取他人物品。

  三、淫戒——本戒開緣有三:(一)睡無覺知:在深睡中被人奸淫,無有覺知。(二)本無淫意:被怨逼行行淫,行淫時內(nèi)心無有覺樂想(如刀割、火觸體之覺)。(三)不受樂想:被怨逼行淫,內(nèi)心無一點淫意及受樂想(如火燒身之覺)。貪欲是眾生輪回之本,開緣有嚴(yán)格地限制。在家居士與己夫妻非道(大便道、口道)、非時(佛菩薩圣誕、齋日時)行淫,亦屬犯邪淫戒。

  四、妄語戒——開緣有四:(一)增上慢:修行中因增上慢心,妄言非實)而言己證果、得定、見光、見華……等。(二)唯說果位:唯說果位,而未言己已證。(三)急言誤說:因心急躁或其他狀況下誤言。(四)病狂亂說:因精神或心理狂亂而胡言亂語。妄語中,一切小妄語。但無誑惑他人之心都通懺悔,唯大妄語(未證言證)屬犯根本重罪,不通懺悔。

  五、酒戒——本戒開緣有三:(一)患重病時:持戒者,犯重病時,須酒療治。(二)非酒莫療:患重病時,非酒莫療。(三)白眾方服:持戒者有上兩種情況時,秉白僧眾而開緣服用。(服用時當(dāng)生慚愧心,節(jié)量而服之。)前四戒是屬性戒,第五戒酒戒是屬遮戒(遮止犯前四重戒)。從此,我們可見佛陀智慧的深入及圓融無礙。五戒開緣簡介完了,最后我們研討犯戒的三品差異。

  犯戒三品

  修學(xué)者于受持五戒中,如有犯戒,則應(yīng)了知犯相和境想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不通懺悔(屬犯根本重罪),中、下品則通懺悔。以下幾個表格,希望您一一對照而一目了然。

  一、犯相:

 。痢⑸掀凡豢苫诟咀镆粴⑷嗣鼣。(若殺生身父母阿羅漢圣人,即犯逆罪。)二盜取他物值五錢。三邪淫人道。(女有三處,男有二處)四妄語向人說證果乃至羅剎來到我所等彼領(lǐng)解

 。隆⒅衅房苫诮奖阕 下品可悔遠(yuǎn)方便罪一殺若后因是死殺人不死。者,仍犯不可悔罪。發(fā)心欲殺人而未殺。二盜取而未離處。發(fā)心欲盜而未取。三邪淫二身和合,止而不淫。發(fā)心欲淫而未淫。四妄語誤說,而未遂本心。說不了了,前人未了解。向聾?不解語者說。發(fā)心欲妄語而未言。

 。谩⒅衅房苫诘攘髯 下品可悔等流罪一殺殺天龍鬼神。殺不死,下品可悔方便罪。殺畜生殺蠅蟻蚊蟲等,及用有蟲水者,亦爾。二盜取他物,值不滿五錢。取他物,值三錢以下。三邪淫人余處。(非道)四妄語向天龍鬼神說,或向解語畜生說證果等,彼領(lǐng)解。向人說旅風(fēng)土鬼來至我 所。(旅風(fēng)土鬼,次于羅剎等,故為等流。)小妄語。又兩舌、惡口、綺語等。(若言不了了者,犯下品可悔方便罪)。向不解語畜生說證果等。

  D、中品可悔根本罪五飲酒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闕一闕二)飲之能醉人者。

  下品可悔方便罪五飲酒欲飲而未咽。

  下品可悔等流罪五飲酒凡作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不能醉人者。(但體是酒)

  二、境想:

 。、

  一殺人—人 想

  人疑上品不可悔。

  非人想

  非人—人 想

  非人疑

  非人想

  —中品可悔。(非人者,天龍鬼神。若畜生,屬下品可悔。)

 。、

  二盜他 物他物想他物疑—上品不可悔。(且約值五錢以上物)

  非他物想

  非他物他物想

  非他物疑

  非他物想

  —中品可悔。

  —無犯。

  三邪淫道—道 想

  道 疑上品不可悔。

  非道想

  非道—道 想

  非道疑

  非道想—中品可悔。

 。、

  四妄語

  向 人—人 想

  人 疑—上品不可悔。(且約大妄語)

  非人想

  向非人—人 想

  非人疑

  非人想—中品可悔。

 。拧

  五飲酒

  酒——酒 想

  酒 疑—中品可悔。

  非酒想

  下品可悔。

  非酒—酒 想

  非酒疑

  非酒想—無犯。

  五戒誦戒儀軌

  上 香

  禮 佛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三稱三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

  懺 悔

  我弟子某某

  往昔所造諸惡業(yè) 皆由無始貪?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三稱三拜)

  誦 戒

  第一不殺生是優(yōu)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二不偷盜是優(yōu)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三不邪淫是優(yōu)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四不妄語是優(yōu)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第五不飲酒是優(yōu)婆塞(夷)戒,我弟子某某受持

  發(fā) 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 佛道無上誓愿成? 向

  誦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迥向

  普愿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禮佛三拜而退)

  說 明

  戒為菩提根本,成佛正因。受戒后,必須半月誦(初一、十五日),以資警策。為環(huán)境不許如法誦戒時,可端身正坐,心存恭敬,觀想默念,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受戒不易。諸仁者,好自珍重!

  結(jié) 語

  在家居士能受持五戒,功德不可思議。個人的修持,可算更上一層樓,又在佛法學(xué)習(xí)過程中也有了基礎(chǔ)。如果,您已受過五戒,您當(dāng)對本文所言的戒相和每條戒的開遮、持犯多加留意,以防盲從而失去了受戒的功德。果能終身持戒不犯,確保人身不失,以絕對的,修持佛法亦可走上正途矣!所以,世上多一人持五戒,世界即多一分的幸福。欲使世界和平,人人應(yīng)守五戒;欲使佛法弘化,人人應(yīng)持五戒。最后,讓我們共同將持戒的功德與福份,向法界一切有情,同成佛道。

  請常吟:

  “南無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