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7 觀結使 四 正念觀法

  練習17 觀結使 四 正念觀法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眼根(耳、鼻、舌、身、意),了了分明色塵(聲、香、味、觸、法),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舍,了了分明已棄舍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在本經(jīng)提到觀六根、六塵的那一品中,我們看到“結使”(internal formations)這個概念。這個詞的梵文是“samyojana”,它也可以被譯作“結”、“束縛、羈絆”、“凝聚”,或者“捆綁在一起”。

  結使可以分為兩類,(1)五鈍使(the Five Dull Knots):貪(desire)、嗔(anger)、癡(confusion)、慢(pride)、疑(doubt),(2)五利使(the Five Sharp Knots):身見(view of the body as self)、邊見(extreme views)、邪見(wrong views)、見取見(perverted views)和戒禁取見(superstitious views or unnecessary ritual prohibitions)。后者比較容易修正。當眼觀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物或者心了別法的時候,是否會產(chǎn)生結使,要取決于我們的心接受這些印象的方式。當有人對我們說話不友善的時候,如果我們理解原因,不把這些話放在心上,我們根本就不會感到被觸惱,心里就不會起疙瘩。如果我們不理解原因,感到被觸惱,心里就會起一個疙瘩。這個疙瘩的實質就是嗔恨。當我們誤解了某個人的言行的時候,心里所形成的疙瘩的實質就是無明(癡)。癡常常會引發(fā)嗔、慢、貪和疑。癡這個結使,就是對事物缺乏清晰的觀察,它是其它所有結使的基礎。

  與結使相關的受往往是苦受,但是有時候,結使與樂受有關系。當我們執(zhí)著于某種色、聲、香、味、觸或法的時候,一個以貪為本性的結使就形成了。開始它可能與某種樂受相連。但是,因為我們執(zhí)著于它,我們就被束縛住了。當執(zhí)著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受就開始變成了苦受。任何來自酒、煙草或者具有漂亮外表的毒品、美味、音樂或贊揚的話,都有可能在我們的心里打上一個疙瘩,一個以樂受而開始的結使。一旦我們有了這樣一個結使,我們就會被它捆得死死的,于是,我們便被迫一再地去尋找感官對象,以便重復這種樂受。

  落入愛河也是一個結使,因為這一舉動以盲目執(zhí)著為基礎。落入愛河這個詞組本身聽起來就是災難性的。人們經(jīng)常談到相思病,就仿佛落入愛河是一種病似的。“被閃電擊中”(coup de foudre)這一法語表述,把落入愛河描繪成猛烈的一擊。作家Nguyen Binh曾經(jīng)說過:“哎呀,只有神仙才能拯救墮入愛河的人。”但是,沉浸在愛中可以使人發(fā)生變化,盲目地執(zhí)著、自私和占有欲,都會被理解和給我們所愛的人帶去快樂的能力所取代,我們不會要求什么特殊條件,也不指望任何回報。用這種方式來轉變這種沉浸在愛中的生存狀態(tài)就是轉變結使。

  我們心中憂愁的感覺也是一種結使,它是由貪、嗔、癡、慢、疑生起的。如果這些煩惱的根源沒有被轉化掉,那么,憂愁的感覺就會一直存留在我們心中。 在日常生活中,憂愁的種子可能被播種在我們的意識中,有時候有他人的原因,有時候沒有他人的原因。別人說的話或做的事情可能會使我們心中產(chǎn)生疙瘩,但是如果我們催生智慧、寬容和慈悲之種,那么,他們的言行就不會在我們心中造成任何結使。這取決于我們接受日常生活中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鎮(zhèn)定、放松、充滿智慧和慈悲,不以自我為中心,那么別人的言行就沒有力量在我們心中形成結使。

  如果我們根據(jù)四念處的教義去生活,那么,我們就是在修習正念地觀察結使的生、住、異、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修習圓覺,是為了能夠及時地辨認出剛剛生起的結使,并且想辦法轉化它。如果我們允許結使在我們的心中越長越大,那么,終有一天,它們會控制我們,這樣,轉化它們的工作就會變得極其困難了。貪、嗔或疑之結使一旦生起來,我們就要對它給予全部的注意力,以便它能夠被轉化過來。當它第一次生起的時候,這個結還是很“松的”,“解結”的工作也很容易。

  當我們與另外一個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對方轉化彼此在對方心中所造成的結使。通過修習理解和愛語,我們能夠給予對方很大的幫助?鞓凡辉偈且患䝼體的事情。如果對方不快樂,我們也不會快樂。因此,轉化對方心中的結使,也就是為我們自己帶來快樂。妻子可能會在她丈夫心中制造結使,丈夫也可能在他妻子心中制造結使。如果他們繼續(xù)這樣彼此在對方心中制造結使,總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毫無快樂可言。因此,一旦一個結使已經(jīng)形成,比如說妻子吧,她應該知道她自己的心中剛剛打了一個疙瘩。她不應該忽視它,而應該花時間去觀察它,并且,在她丈夫的幫助下,把這個結使轉化掉。她可能會說:“親愛的,我有一個結使。你能幫助我嗎?”當丈夫和妻子的心態(tài)還很輕松、沒有塞滿許許多多的結使時,要解開它還比較容易。

  就象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一樣,任何結使的原材料都是愚癡。如果我們能夠看出我們心中的結使是由愚癡造成的,我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解開它。在練習十二(正念地觀察受之來源與本性)、練習十四(正念地觀察嗔恚)和練習十五(慈悲觀)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如果我們認識到緣起和多重因果,我們就能夠看清我們心念的根源和本性,并且轉化它們,改變不愉快的心態(tài)。正念地觀察就是觀察并見到法性。結使的轉化就是這種觀察的結果。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