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第十四課 菩薩十地

  行者發(fā)菩提心,作度他事業(yè),即是菩薩,然此菩薩,雖發(fā)大心,而德學的修養(yǎng)皆不夠,不過具名而已。所以菩薩從初發(fā)心,雖經(jīng)十住 (1)、十行 (2)、十回向 (3)、歷時一阿僧祗劫,亦不過是三賢 (4) 位上,或地前 (5) 的凡夫菩薩,若論地位,僅止于見道 (6)。一定要再進一步,登入初地,暫進至十地,乃名十圣 (7) 位,或地上 (8) 的法身菩薩,此時才可以稱為修道。若把三賢,比諸學校中普通科,那么,十圣或十地,就是菩薩的?屏。

  第一歡喜地。菩薩既滿初阿僧祗劫之行,初窺心性,破見惑,證二空理,成就檀波羅蜜,生大歡喜,名歡喜地。第二離垢地。菩薩斷思惑,除毀犯之非,使身清凈,成就戒波羅蜜,離一切垢名離垢地。第三發(fā)光地。菩薩滅無明,而得三明 (9) 成就忍波羅蜜,心光開發(fā),名發(fā)光地。第四焰慧地。菩薩于三十七品道 (10),圓滿具足,進而修習力無畏 (11),不共佛法 (12),遠離懈怠,成就波羅蜜,使慧焰熾盛,名焰彗地。第五極難勝地。菩薩為利益眾生,外習諸技藝,內(nèi)成就禪波羅蜜,極難制勝,名極難勝地。第六現(xiàn)前地。菩薩住解脫法門,修空無相無愿三昧,成就般若波羅蜜,使現(xiàn)前差別盡泯,名現(xiàn)前地。第七遠行地。菩薩斷諸業(yè)果細現(xiàn)行相,起殊勝行,廣化眾生,成就方便波羅蜜,備遠行資糧,名遠行地。第八不動地。菩薩住無生忍,斷諸功用,身心寂滅,猶如虛空,成就愿波羅蜜,于涅槃心,湛然不動,名不動地。第九善慧地。菩薩滅心相,證智自在,具大神通,善護諸佛法藏,成就力波羅蜜,善運慧解,名善慧地。第十法云地。菩薩廣集無量道法,增長無邊福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依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成就智波羅蜜,有如大云,雨大法雨,名法云地。

  【注釋】

  (1) 行人既得十信后,進而修十住,即一、發(fā)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生,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頂住。

  (2) 菩薩修行,雖于十信十住,滿足自利,然而利他之行未滿,故復須修十行之益之。即一、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嗔恨行,四、無盡行,五、離疑亂行,六、善現(xiàn)行,七、無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實行。

  (3) 菩薩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謂之回向。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二、不壞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處回向,五、無盡功德藏回向,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無縛解脫回向,十、法界無盡回向。

  (4) 十住十行十回向向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盡,尚有塵沙無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但稱三賢,或地前菩薩。

  (5) 十住十行十回向向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盡,尚有塵沙無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但稱三賢,或地前菩薩。

  (6) 大乘菩薩,于初僧祗之終,終四善根之加行,頓斷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謂之見道。

  (7) 十地位上的菩薩,稱為十圣,或地上菩薩。

  (8) 十地位上的菩薩,稱為十圣,或地上菩薩。

  (9) 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稱為三明。

  (10)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數(shù)共三十七品,為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三十七道品。

  (11) 如來的十力為: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yè)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又如來的四無所畏為: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12) 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惟佛獨有,不與三乘共有,故云不共。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己舍,七、欲無滅,八、精進無滅,九、念無滅,十、慧無滅,十一、解脫無滅,十二、解脫知見無滅,十三、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xiàn)在世無礙。

  【習題】

  (一) 何謂三賢?

  (二) 何謂地前菩薩?地上菩薩?

  (三) 何謂見道?菩薩要修到甚么地位,才可以稱為修道?

  (四) 初地何以名歡喜地?

  (五) 十地何以名法云地?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