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善知識需要哪幾個條件?善知識的重要性
我們學(xué)佛之人,如果遇不到自己的善知識,你想在此生修行得到大利益,那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末法眾生福薄障深,無緣得見諸佛顯現(xiàn),親聆教法,而這個經(jīng)典浩如煙海,所謂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若沒有善知識的引領(lǐng),如何于一望無際的佛法海洋中找到方向呢?這樣也正如現(xiàn)在很多人學(xué)佛多年,卻得不到佛法的核心要領(lǐng),結(jié)果呢,佛法是佛法,自己是自己,問題是問題。作為我們在家居士,能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完全依仗善知識的引領(lǐng)。
為什么這個善知識對我們學(xué)佛來講如此的重要呢?我們打一個比喻,就像我們人生病了,如果你沒有醫(yī)生,你也知道有很多藥,但你怎么樣下手來治自己的病呢?佛陀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你也不知道哪個法門適合自己?你也不知道自己病在哪里?你也沒有醫(yī)生,那你怎么辦?其實善知識就好像是醫(yī)生這樣的一個角色,他可以對你的病情診斷,而且給你配藥。
我們能否遇到善知識?首先是要有自己的因緣福報;第二,要有智慧的抉擇。所以如果能如法依止善知識,確實是我們在家居士修行的捷徑。遇到善知識,你要依止,當然善知識對你也需要考核,因為這是我們修道當中最莊重的一件事情。
你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依止善知識呢?首先,你對修行解脫是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二點,你要生起對善知識的凈信,就是你所親近善知識,你必須具有絕對的信心,觀察善知識的功德,而不要去觀察他的過失。
我們都知道人沒有成佛之前,他都是不圓滿的,所以我們不能依靠自己的情緒和立場,隨意去評判,特別是我們境界低,那怎么可以去評判境界高的人呢?再說凡夫的心是充滿主觀的。你如果以這樣的心去觀察善知識,那你就會犯下一個非常大的過失,甚至誹謗圣者,輕者也是誹謗三寶,這個罪是非常重的。
所以我們對依止師要生起凈信和絕對的恭敬心,善知識所教授的法,我們要依教奉行,甚至視師如佛,因為我們不會對佛陀生起這種行過之心!視師如佛的重點不在于師長是否具備了與佛陀無二無別的功德,而是在于這種凈信,對我們修學(xué)佛法有很大的幫助。
再者,要念恩生敬,在無盡生死輪回中,我們能聽聞佛法,種下善根,不曾離開善知識的教導(dǎo)之恩。不僅是今生的善知識,也包括過去生的善知識。若沒有善知識的攜手相扶,我們可能仍在三惡道沉淪。所以,應(yīng)時常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還有要以身、口、意三業(yè),供養(yǎng)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教奉行,所有的供養(yǎng)當中以“法供養(yǎng)最”,因為親近善知識,就是要聽法,我們遵照正法修行,最終讓我們解脫。
通過上面這些并非否定我們自己的見地,我們肯定要有自己的見地,但是當你們沒有建立正見的時候,你的見地多數(shù)都是錯的。所以你要對善知識具有這種信心,要依教奉行。當你建立了自己的正見以后,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當你的想法與善知識相沖突的時候,你要無條件的聽從,不然的話,我們在修行路上也會走彎路。
當我們具足了這些條件,找到了生命當中有緣的善知識,我們就要向善知識提出,我要依止你修行,那善知識可能會舉行簡單的依止禮。把這種法益建立,把這種關(guān)系建立,就是把這種因果建立,有如是因,才會有如是果。
我們學(xué)佛從皈依三寶,引領(lǐng)我們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是我們啟蒙的善知識。皈依三寶以后,我們真正要修行,也是要依止善知識,才會讓我們在修行路上更加順暢。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你也不知道無常先到來,還是你解脫以后才無常來臨。這個是充滿未知的,所以我們要跟自己的時間賽跑,把這件事情做好,你就會得到無量的功德。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xué)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xué)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明末四大高僧是誰?明末四大高僧簡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xí)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yīng)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zhuǎn)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xué)習(xí)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yīng)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guān)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yīng)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夢參法師]念經(jīng)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xué)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