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善知識需要哪幾個條件?善知識的重要性

常暘法師:依止善知識需要哪幾個條件?善知識的重要性

  我們學(xué)佛之人,如果遇不到自己的善知識,你想在此生修行得到大利益,那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末法眾生福薄障深,無緣得見諸佛顯現(xiàn),親聆教法,而這個經(jīng)典浩如煙海,所謂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若沒有善知識的引領(lǐng),如何于一望無際的佛法海洋中找到方向呢?這樣也正如現(xiàn)在很多人學(xué)佛多年,卻得不到佛法的核心要領(lǐng),結(jié)果呢,佛法是佛法,自己是自己,問題是問題。作為我們在家居士,能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完全依仗善知識的引領(lǐng)。

  為什么這個善知識對我們學(xué)佛來講如此的重要呢?我們打一個比喻,就像我們人生病了,如果你沒有醫(yī)生,你也知道有很多藥,但你怎么樣下手來治自己的病呢?佛陀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你也不知道哪個法門適合自己?你也不知道自己病在哪里?你也沒有醫(yī)生,那你怎么辦?其實善知識就好像是醫(yī)生這樣的一個角色,他可以對你的病情診斷,而且給你配藥。

  我們能否遇到善知識?首先是要有自己的因緣福報;第二,要有智慧的抉擇。所以如果能如法依止善知識,確實是我們在家居士修行的捷徑。遇到善知識,你要依止,當然善知識對你也需要考核,因為這是我們修道當中最莊重的一件事情。

  你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依止善知識呢?首先,你對修行解脫是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二點,你要生起對善知識的凈信,就是你所親近善知識,你必須具有絕對的信心,觀察善知識的功德,而不要去觀察他的過失。

  我們都知道人沒有成佛之前,他都是不圓滿的,所以我們不能依靠自己的情緒和立場,隨意去評判,特別是我們境界低,那怎么可以去評判境界高的人呢?再說凡夫的心是充滿主觀的。你如果以這樣的心去觀察善知識,那你就會犯下一個非常大的過失,甚至誹謗圣者,輕者也是誹謗三寶,這個罪是非常重的。

  所以我們對依止師要生起凈信和絕對的恭敬心,善知識所教授的法,我們要依教奉行,甚至視師如佛,因為我們不會對佛陀生起這種行過之心!視師如佛的重點不在于師長是否具備了與佛陀無二無別的功德,而是在于這種凈信,對我們修學(xué)佛法有很大的幫助。

  再者,要念恩生敬,在無盡生死輪回中,我們能聽聞佛法,種下善根,不曾離開善知識的教導(dǎo)之恩。不僅是今生的善知識,也包括過去生的善知識。若沒有善知識的攜手相扶,我們可能仍在三惡道沉淪。所以,應(yīng)時常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還有要以身、口、意三業(yè),供養(yǎng)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教奉行,所有的供養(yǎng)當中以“法供養(yǎng)最”,因為親近善知識,就是要聽法,我們遵照正法修行,最終讓我們解脫。

  通過上面這些并非否定我們自己的見地,我們肯定要有自己的見地,但是當你們沒有建立正見的時候,你的見地多數(shù)都是錯的。所以你要對善知識具有這種信心,要依教奉行。當你建立了自己的正見以后,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當你的想法與善知識相沖突的時候,你要無條件的聽從,不然的話,我們在修行路上也會走彎路。

  當我們具足了這些條件,找到了生命當中有緣的善知識,我們就要向善知識提出,我要依止你修行,那善知識可能會舉行簡單的依止禮。把這種法益建立,把這種關(guān)系建立,就是把這種因果建立,有如是因,才會有如是果。

  我們學(xué)佛從皈依三寶,引領(lǐng)我們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是我們啟蒙的善知識。皈依三寶以后,我們真正要修行,也是要依止善知識,才會讓我們在修行路上更加順暢。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你也不知道無常先到來,還是你解脫以后才無常來臨。這個是充滿未知的,所以我們要跟自己的時間賽跑,把這件事情做好,你就會得到無量的功德。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