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

宣律師

--------------------------------------------

宣律師

大唐乾封二年春二月,西明寺道律師逐靜在京師城南故凈業(yè)寺修道。律師積德高遠,抱素日久。忽有一人來至律師所,致敬申禮。具敘暄涼,律師問曰:“檀越何處?姓字誰耶?”答曰:“弟子姓王名璠,是大吳之蘭臺臣也。會師初至建業(yè),孫主即未許之,令感希有之瑞,為立非常之廟。于時天地神祗,咸加靈被,于三七曰,遂感舍利。吳王手執(zhí)銅瓶,傾銅盤內(nèi),舍利所沖,盤即破裂。乃至火燒錘試,俱不能損。闞澤、張昱之徒,亦是天人護助,入其身中,令其神爽通敏,答對諧允。今業(yè)在天,弘護佛法為事。弟子是南方天王韋將軍下之使者。將軍事物極多,擁護三洲之佛法,有斗爭凌危之事,無不躬往,和喻令解。今附和南,天欲即至,前事?lián)眙[,不久當至,具令弟子等共師言!辈痪脧陀腥藖,云姓羅氏,是蜀人也。言作蜀音,廣說律相。初相見時,如俗禮儀,敘述緣由,多有次第,遂用忽忘。次又一人,云姓費氏,禮敬如前。云:“弟子迦葉佛時,生在初天,在韋將軍下。諸天貪欲所醉,弟子以宿愿力,不交天欲,清靜梵行,偏敬毗尼。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余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之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人少黠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diào)伏。佛臨涅槃,親受付囑,并令守護,不使魔嬈。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見行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氣,上薰空界四十萬里,諸天清凈,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付囑,令護佛法。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并為惑亂。將軍棲遑奔至,應(yīng)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弟子性樂戒律,如來一代所制毗尼,并在座中聽受戒法!币騿柭芍兄T隱文義,無不決滯。然此東華三寶,素有山海水石,往往多現(xiàn),但謂其靈而敬之。顧訪失由,莫知投詣。遂因此緣,隨而咨請。且沈冥之相,以理括之,未曾持觀,不可以語也。宣師又以感通記問天人云:“益州成都多寶石佛者,何代時像,從地涌出!贝鹪:“蜀都元基青城山上,今之成都,大海之地。昔迦葉佛時,有人于西洱河造之,擬多寶佛全身相也,在西洱河鷲山寺。有成都人往彼興易,請像將還,至今多寶寺處,為海神蹋船所沒。初取像人見海神于岸上游,謂是山鬼,遂即殺之。因爾神瞋覆沒,人像俱溺,同在一船。其多寶舊在鷲頭山寺,古基尚在,仍有一塔,常有光明。令向彼土,道由郎州過,大小不算,三千余里,方達西洱河。河大闊,或百里,或五百里。中有山洲,亦有古寺,經(jīng)像尚存,而無僧住。經(jīng)同此文,時聞鐘聲。百姓殷實,每年二時,供養(yǎng)古塔。塔如戒壇,三重石砌,上有覆釜。其數(shù)極多,彼土諸人,但言神冢。每發(fā)光明,人以蔬食祭之,求其福祚也。其地西北去西州二千余里。問去天竺非遠,往往有至彼者。自下云云至晉時,有僧于此地。見土墳隨出隨除,怪不可平。后見拆開,深怪其爾。乃深掘丈余,獲像及人骨在船。其髏骨肘脛,悉皆粗大數(shù)倍,過于今人。即迦葉佛時,閻浮人壽二萬歲時人也。今時劫減,命促人小,固其常然,不可怪也。初出之時,牽曳難得。弟子化為老人,指撝方便,須臾至周,滅法暫隱。到隋重興,更復出之。蜀人但知其靈從地而出,亦不測其根源。見其花趺有多寶字,因遂名焉,又名多寶寺!庇謫:“多寶字是其隸書,出于亡秦之代。如何迦葉佛時,已有神州書耶?”答曰:“亡秦李斯隸書,此乃近代遠承。隸書之興,興于古佛之世。見今南洲四面千有余洲,莊嚴閻浮,一方百有余國,文字言音,同今唐國。但以海路遼遠,動數(shù)十萬里,重譯莫傳,故使此方封守株柱,不足怪也。師不聞乎?梁顧野王,太學之大博也,周訪字源,出沒不定,故玉篇序云:“有開春申君墓得其銘文,皆是隸字!瘷z春申是周武(明抄本無周武二字)六國同時,隸文則非吞并之日也。此國篆隸諸書,尚有茫昧,寧知迦葉佛時之事。決非其耳目之所聞見也!庇謫:“今西京城西高四土臺,俗諺云:是蒼頡造書臺。如何云隸書字古時已有?”答曰:“蒼頡于此臺上,增土造臺,觀鳥跡者,非無其事。且蒼頡之傳,此土罕知其源;蛟泣S帝之臣,或云古帝王也。鳥跡之書時變,一途今所絕有。無益之言,不勞述也。”又有天人,姓陸名玄暢,來謁律師云:“弟子是周穆王時,生在初天,本是迦葉佛時天,為通化故,周時暫現(xiàn)。所問高四土臺者,其本迦葉佛于此第三會,說法度人。至穆王時,文殊、目連來化,穆王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耸灸峦踉:‘高四臺是迦葉佛說法處。\’因造三會道場。至秦穆公時,扶風獲一石佛,穆公不識,棄馬坊中,穢污此像。護像神瞋,令公染疾。公又夢游上帝,極被責疏。覺問侍臣由余,便答云:‘臣聞周穆王時,有化人來此土,云是佛神。穆王信之,于終南山造中天臺,高千余尺,基址見在。又于蒼頡臺造神廟,名三會道場。公今所患,殆非佛為之耶?’公聞大怖,語由余曰:‘吾近獲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棄之馬坊。得非此是佛神耶?’由余聞,往視之,對曰:‘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凈處,像遂放光。公又怖,謂神瞋也,宰三牲以祭之。諸善神等,擎棄遠處。公又大怖,以問由余。答曰:‘臣聞佛清凈,不進酒肉,愛重物命。如護一子,所有供養(yǎng),燒香而已,所可祭祀,餅果之屬。’公大悅。欲造佛像,絕于工人。又問由余,答曰:‘昔穆王造寺之側(cè),應(yīng)有工匠!煊诟咚呐_南村內(nèi),得一老人,娃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于三會道場見人造之,臣今年老,無力能作。所住村北,有兄弟四人,曾于道場內(nèi)為諸匠執(zhí)作,請追共造。依言作之,成一銅像。相好圓備,公悅,大賞賚之。彼人得財,并造功德,于土臺上造重閣,高三百尺。時人號之高四臺,或曰高四樓。其人姓高,大者名四;或曰,兄弟四人同立故也;蛉〈笮置阅恐,故有高四之名,至今稱也!庇謫:“目連舍利弗,佛在已終,如何重見?”答曰:“同名六人,此目連非大目連也。到宇文周時,文殊師利化為梵僧,來游此土,云欲禮拜迦葉佛說法處,并往文殊所住之處,名清涼山。遍問道俗,無有知者。時有智猛法師,年始十八,反問梵僧:‘何因知有二圣余跡?’答曰:‘在秦都城南二十里,有蒼頡造書臺,即其地也!衷:‘在沙河南五十里,青山北四十里,即其處也!謫朶‘沙河’、\‘青山’是何語,答曰:‘渭水終南山也。\’此僧便從渭水直南而步,遂得高四臺,便云此是古佛說法處也。于時智猛法師,隨往禮拜。不久失梵僧所在。智猛長大,具為太常韋卿說之,請其臺處,依本置寺,遂奏周主,名三會寺。至隋大業(yè),廢入大寺。因被廢毀,配入菩提。今京城東市西平康坊南門東菩提寺西堂佛首,即是三會寺佛。釋迦如來得度大迦葉后,十二年中,來至此臺,其下見有迦葉佛舍利。周穆王游大夏,佛告彼土見有古塔,可返禮事。王問何方,佛答在鄗京之東南也。西天竺國具有別傳,云歲長年,是師子國僧,年九十九夏,是三果阿那含人,聞斯勝跡,躬至禮拜。又奏請欲往北岱清涼山文殊師利菩薩坐處;实勐勏,敕給驛馬內(nèi)使及弟子官佐二十余人,在處供給。諸官人弟子等,并乘官馬。唯長年一人,少小已來,精誠苦行,不乘雜畜。即到岱州清涼山,即便肘行膝步而上,至中臺佛堂,即是文殊廟堂。從下至上,可行三十余里,山石勁利,入肉到骨,無血乳出。至于七日,五體投地,布面在土,不起不食。七日滿已,忽起,踴躍指揮,四方上下空界,具見文殊師利菩薩圣僧羅漢。從者道俗數(shù)十人,有見不見。復有一蟒蛇,身長數(shù)里,從北而來,直上長年,長年見喜。銜師腳過,變?yōu)樯。諸人懼怕,皆悉四散,唯長年一人,心不驚動。種種靈應(yīng),不可具述!甭蓭熡謫柼烊嗽:“自昔相傳,文殊在清涼山,領(lǐng)五百仙人說法。經(jīng)中明文殊是久住娑婆世界菩薩。娑婆則大千總號,如何偏在此方?”答曰:“文殊是諸佛之元帥,隨緣利見,應(yīng)變不同。大士大功,非人境界,不勞評泊,但知仰信。多在清涼山五臺之中,今屬北岱州西,見有五臺縣清涼府。皇唐已來,有僧名解脫,在巖窟亡來三十余年,身肉不壞,似如入滅盡定。復有一尼,亦入定不動。各經(jīng)多年。圣跡迦藍。菩薩圣僧,仙人仙花,屢屢人見。具在別篇,豈得不信!庇謫:“今五臺山中臺之東南三十里,見有大孚靈鷲寺,兩堂隔澗猶存。南有花園,可二頃許,四時發(fā)彩,色類不同,四周樹圍。人移(移原作侈,據(jù)法苑珠林二二改)花栽(栽原作伏,據(jù)法苑珠林二二改)別處種植,皆悉不生。唯在園內(nèi),方得久榮(榮原作營,據(jù)法苑珠林二二改),人究年月,莫知來由,或云漢明所立,或云魏孝文帝栽植。古老相傳,互說不同,如何為實?”答曰:“但是二帝所作。昔周穆之時,已有佛法,此山靈異,文殊所居。周穆于中造寺供養(yǎng)。及阿育王,亦依置塔。漢明之初,摩騰法師是阿羅漢天眼,亦見有塔,請帝立寺。其山形像似靈鷲山,名曰大孚,孚者信也。帝深信佛法,立寺勸人。元魏孝文,北臺不遠,常來禮謁,見人馬行跡,石上分明,其事可驗。豈唯五臺獨驗,今終南、太白、太華、五岳名山。皆有圣人為住持佛法,令法久住。有人設(shè)供,感訃徵應(yīng)。事在別篇,不煩此術(shù)也。”又問:“今涼州西番(音盤)和縣山裂像,出何代造耶?”答云。迦葉佛時,有利賓菩薩,見此山人,不信業(yè)報,以殺害為事,于時住處有數(shù)萬家,無重佛法者。菩薩救之,為立迦藍,大梵天王手造像身,初成以后,菩薩神力能令如真佛不異。游步說法,教化諸人。雖蒙此道,猶故不信。于時菩薩示行怖畏,手擎大石,可于聚落,欲下壓之。菩薩揚威勸化,諸人便欻回心,敬信于佛。所有殺具,變成蓮花,隨處街巷,華如種植。瑞像方攝神力,菩薩又勸諸清信士,令造七寺。南北一百四十里,東西八十里,彌山亙谷,處處僧坊佛殿。營造經(jīng)十三年,方得成就。同時出家者,有二萬人,在七寺住。經(jīng)三百年,彼諸人等,現(xiàn)業(yè)力大,昔所造惡,當世輕受,不入地獄。前所害者,在惡趣中,又發(fā)惡愿,彼害我者,及未成圣,我當害之;若不加害,惡業(yè)便盡,我無以報。共吐大火,焚燒寺舍,及彼聚落,一時焚蕩?v盜得活,又以大水漂溺殺之,無一得存。時彼山神,寺未破前,收取此像,遠在空中;寺破已后,下內(nèi)石室,安置供養(yǎng)。年月既久,石生室滅,至劉薩訶師禮山,逆示像出。其薩訶者,前身元是利賓菩薩。身首別處,更在別篇也。”又問:“江表龍光瑞像,人傳羅什將來,有言扶南所得,如何為定?”答曰:“此非羅什所得,斯乃宋孝武帝征扶南獲之。昔佛滅后三百年中,北天竺大阿羅漢優(yōu)婆質(zhì)那,以神力加工匠,后三百年中,鑿大石山,安置佛窟,從上至下,凡有五重,高三百余尺。請彌勒菩薩指揮,作檀室處之。玄奘師傳云,百余尺;圣跡記云,高八丈。足趺八尺,六齋日常放光明。其初作時,羅漢將工人上天,三往方成。第二頭牛頭旃檀,第三金,第四玉,第五銅像。凡夫今見,止在下重,上四重閉。石窟映徹,見人臟腑。第六百年,有佛柰遮阿羅漢,生已母亡。后生扶南國,念母重恩,從上重中,取小檀像,令母供養(yǎng)。母終,生揚州,出家,住新興寺,獲得三果。宋孝武征扶南,獲此像來都,亦是羅漢神力。母今見在,時往羅浮天臺西方諸處。昔法盛曇無謁者,再往西方。有傳五卷。略述此緣。何忽云羅什法師背負而來耶?”宣律師因問:“什師一代所翻之經(jīng),人多偏樂,受持轉(zhuǎn)盛,何耶?”答曰:“其人聰明,善解大乘,已下諸人同時翻譯者并雋。又一代之寶也,絕后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譯,以悟達為先,得佛遺寄之意也。”又問:“俗中常論被秦姚與抑破重戒,云何得佛意耶?”答曰:“此非悠悠凡所籌度,何須評論。什師德行在三賢,所在通化,那繁補闕,隨機而作。故大論一部,十分略九。自余經(jīng)論,例此可知。冥祥感應(yīng),歷代彌新,深會圣旨,罕逢難遇,又蒙文殊指受,令其刪定,特異恒倫。豈以別室見譏,頓亡玄致者也!庇謫:“邡州顯際寺山出石像者,何代所立?”答曰:“像是秦穆公所造。像元出處,是周穆王造寺處也。佛去世后,育王第四女,又造像塔,于此供養(yǎng)。于時此寺有一二三果人住中,秦相由余常所奉敬。往者迦葉佛時,亦于此立寺,是彼沙彌顯際造也。仍將本名,以顯寺額。”又問:“金玉華宮南檀臺山上,有磚塔,面別四十步,下層極壯,四面石龕,傍有碎磚,又有三十余窯磚,古老莫知何代,然每聞鐘聲?”答曰:“此穆王寺也,名曰靈山。至育王時,敕山神于此造塔。西晉末亂,五胡控權(quán)。劉曜京都長安,數(shù)夢此山佛見,在磚塔中坐。語曜曰:‘汝少飲酒,莫耽色欲,黜去邪佞,進用忠良!撞荒軓,后于洛陽,酒醉落馬,為石勒所擒。初曜因夢所悟,令人尋山訪之,遂見此像,坐小磚塔,與夢符同。便毀小塔,更造大者,高一十九級,并造寺宇。極存壯麗,寺名法燈,度三百僧住之。曜沒趙后,寺有四十三人,修得三果。山神于今塔后又造一寺,供三果僧。神往太白,采取芝草,供養(yǎng)圣僧,皆獲延齡。寺今現(xiàn)在,凡人不見。所聞鐘聲,即是寺鐘也。其塔本基,雖因劉曜,仍是穆王立寺之處也,又是迦葉如來之古寺也。至貞觀年,于玉華北慈烏川山上,常見群鹿來集其所,逐去還來。有人異之,于鹿集處,掘深一丈,獲一石像,長一丈許,見今供養(yǎng)!庇謫:“荊州前大明寺旃檀像者,云是優(yōu)填王所造,依傳從彼摸來,將至梁朝。今京師復有,何者是本?”答曰:“大明是本像。梁高既崩,像來荊渚。至元帝承圣三年,周平梁后,收薄國寶,皆入北周。其檀像者,有僧珍師藏隱房內(nèi),多以財物贈遺使人,像遂得停。至隋開皇九年,文帝遺使人柳顧言往迎,寺僧又求像,令鎮(zhèn)荊楚。顧是鄉(xiāng)人,從之。令別刻檀,將往恭旨。當時訪匠,得一婆羅門僧,名真達,為造。即今西京大興善寺像是也,亦甚靈異。本像在荊州,僧以漆布幔之。相好不及真者。大明本是古佛住處,靈像不肯北遷故也。近有長沙義法師,天人冥贊,遂悟開發(fā),別除漆布,真容重顯,大動信心。披覿靈儀,令檀所作,本無補接,光趺殊異,象牙雕刻,卒非人工所成。興善像身,一一乖本!庇謫:“涪州相思寺側(cè),多有古跡,篆銘勒之,不識其緣。此事云何?答曰:“此迦葉佛時,有山神姓羅,名子明,蜀人也。舊是持戒比丘,生憎破戒者,發(fā)諸惡愿:令我死后,作大惡鬼,啖破戒人。因愿受身,作此山神。多有眷屬,所主土地,東西五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年啖萬人已上。此神本僧為迦葉佛兄,后為弟子,彼佛憐愍,故來教化,種種神變,然使調(diào)伏,與受五戒,隨識宿命,因不啖人?趾笮淖,故佛留跡。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頂。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現(xiàn)在,其郭下寺塔,育王所立。見付囑儀中!庇謫:“南海循州北山興寧縣界靈龕寺,多有靈跡,何也?”答曰:“此乃文殊圣者弟子,為此山神,多造惡業(yè)。文殊愍之,便來教化。遂識宿命,請為留跡,我常禮事,得離諸惡。文殊為現(xiàn),今者是也。于貞觀三年,山神命終,生兜率天。別有一鬼,來居此地,即舊神親家也。大造諸惡,生天舊神憐之,下請文殊,為現(xiàn)小跡。以化后神,又從正法。故今此山,大小跡現(xiàn),莫匪有由焉。見付囑儀!庇謫:“沁州北山石窟佛,常有光明。此像出來久近耶?”答曰:“此窟迦葉佛釋迦佛二時備有,往昔周穆王弟子造迦葉佛像也!庇謫:“渭南終南二山,有佛面山、七佛澗者!贝鹪:“此事同于前。南山庫谷天藏,是迦葉佛自手所造之藏也。今現(xiàn)有十三緣覺,在谷內(nèi)住!庇謫柎送脸饔蟹,是殷時、周昭、莊王等造,互說不同,如何取定?”答曰:“皆有所以。弟子夏桀時生天,具見佛之垂化。且佛有三身,法報二身,則非凡見,并化登地以上。唯有化身,被該三千,百億釋迦,隨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魯莊,俱在大千之中。前后咸傳一化,感見隨機,前后何定。若據(jù)法報,常自湛然,不足嘆也。”又問:“漢地所見諸瑞像,多傳育王第四女所造,其爭幽冥,難得其實,此事云何?”答曰:“此實不疑,為育王第四女。厥貌非妍,久而未出,常恨其丑,乃圖佛形相,還如自身,成已發(fā)愿。佛之相好,挺異于人如何同我之形儀也。以此苦邀,彌經(jīng)年月,后感佛現(xiàn),忽異本形。父具問之,述其所愿。今北山玉華、荊州長沙、楊都高悝、及京城崇敬寺像,并是育王第四女造;蛴袝涔怩,依梵本書。漢人讀者,罕識其文。育王因?qū)⒋讼?令諸鬼神,隨緣所感,流傳開悟。今睹像面,莫非女形。其崇敬寺地,本是戰(zhàn)場。西晉將末,有五胡大起,兵戈相殺,此地特多地下人骨,今掘猶得。所殺無辜,殘害酷濫,故諸神鬼,攜以鎮(zhèn)之。令諸冤魂,得生善念。周朝滅法,神亦徙之。隋祖載(法苑珠林二二載作再)隆,佛還重起。”又問:“幽冥所感,俗中常有。神去形朽,如何重來,或經(jīng)七日多日,如生不異?”答曰:“人稟七識,各有神(神原作人據(jù)法苑珠林二二改)。心識為主,主雖前去,余神守護,不足怪也。如五戒中,一戒五神,五戒便有二十五神,戒破五神去,余者仍在。如大僧受戒,戒有二百五十神,亦戒戒之中,感得二百五十,防衛(wèi)比丘。若毀一重戒,但二百五十神去,余者恒隨。”律師又問天人曰:“其蜀地簡(簡原作蘭,據(jù)道宣律師感通錄改)州三學山寺,空燈常照,因何而有?”答曰:“山有菩薩寺,迦葉佛正法時初立,有歡喜王菩薩造之。寺名法燈。自彼至今,常明室表。有小菩薩三百人,斷粒遐齡,常住此山。此燈又是山神李特,續(xù)后供養(yǎng),故至正月,處處燃燈,以供佛寺云爾!(出《法苑珠林》)

【譯文】

唐高宗乾封二年春季二月,西明寺律師逐靜在京都城南原凈業(yè)寺修習佛道。逐靜律師積德高遠,久持道心。一天,忽有一人來到律師的住處。施禮致敬,相互道過寒暄之后,律師問道:“施主家住何處?尊姓貴名是什么?”此人答道:“弟子姓王名璠,是大吳國時蘭臺的臣民?瞪畷◣煯敵鮼淼浇I(yè),國主孫權(quán)沒有立即允許他傳教,令其感召希世之珍寶,為他建立非常之寺廟。當時天地諸神都以威靈相助,康僧會法師在三七那一天,便感召得到了佛祖遺骨舍利。吳王手拿銅瓶傾倒在盤內(nèi),盤子被舍利所沖擊,當即破碎。又用火燒錘擊,都不能使舍利受損。闞澤、張昱等人,也因得到天人保佑與幫助,天人進入他們的身體,才使其神思敏捷清爽,能夠?qū)Υ鹆鲿吃释。如今我們已升?以弘揚保護佛法為職事。弟子是南天王韋將軍屬下的使者。將軍的事務(wù)極多,他要擁護三洲的佛法,凡是各處出現(xiàn)爭斗、危機的事情,將軍無不親自前往,進行曉喻調(diào)解。如今南洲剛剛平復和解,天王就想立即到此,只因事情繁雜有所耽誤,不久就會到來的,天王讓弟子等人先與律師談?wù)!辈痪糜钟幸蝗说絹?自稱姓羅,是蜀地人。說話全是蜀地口音,大談佛教的律相之法。初見面時,禮儀如同俗眾,講述起佛法之緣由來則極有見地,于是讓人忘了他原先的俗態(tài)。接著又來了一個人,說是姓費,禮儀方方也如羅氏一樣。他說:“弟子在迦葉佛時生于第一層天,在韋將軍屬下供職。天下諸人多為貪欲迷醉,弟子憑借自己的宿愿,不惑于貪欲,以清靜為本,奉行佛法,尤敬重佛藏中的戒律。韋將軍以童真之心奉事佛法,不受貪欲之煩擾。天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共同管理四方天下,往返保護,扶助所有的出家人。四方天下之中,北方天下佛法流布不廣,影響較小;其余三方天下佛法弘揚廣大,影響比較普遍,然而出家之人多數(shù)違犯禁戒,嚴格恪守戒律的人為數(shù)較少。東方天下與西方天下,人們不那么精明聰慧,自身的煩惱也就難于遷化。南方天下的人,雖然多有犯罪行為,但是只要認真感化令其從善,他們那精明靈活的心性比較容易馴服。釋迦佛祖在臨近涅槃升天之際,諄諄囑咐弟子門徒,并令其謹慎守護佛法,不讓妖魔鬼怪侵擾。如不嚴加守護,如此違戒犯規(guī),哪里還有人奉行我佛之法教的。所以,佛祖的諄諄教誨與至誠告誡,我輩不敢不奉行。戒律雖然受到一些破壞,我們?nèi)砸源缺癁閼?盡力去保護出家之人。只要他們修行善事,過去的各種過錯都可以不咎,善事多了就會忘記過去的污點,不必記取以往的過失。況且人世中的臭氣,上薰空界四十萬里,諸位天人心境清凈,對此臭氣無不厭惡。但因受到佛祖的囑咐,令其盡心守護佛法,何況天人尚與世人共同棲止于同一個天下,所以諸位天人不敢不來到天下。韋將軍是三十二名天將之中,最有弘揚守護佛法之誠意的。世間有許多魔男魔女,輕侮戲弄出家人,出家人中的道力微弱者,都受到他們的迷惑攏亂。一有這類事情發(fā)現(xiàn),韋將軍便急忙奔波而到,應(yīng)該適時地將他們剪除掉。所以只要韋將軍有事要辦,需要到四位天王住處時,天王見了都起來迎接。這都是因為韋將軍能以童真之心修行,又能精誠守護佛法的緣故。弟子稟性喜愛戒律,如來佛祖一代所創(chuàng)制的律藏經(jīng)典,我都在講堂上聆聽接受過。”律師便向他詢問律典中諸多文字隱晦處的含義,費天人無不給以決滯釋疑。然而東方華土對待佛法的態(tài)度,往往就像一向?qū)Υ庋勰軌蚩吹靡姷纳胶K粯?只是認為佛法靈驗、實用所以才去敬奉它。這樣來看待和探求佛法佛理就失去了它的根由,不能領(lǐng)悟它的深層底蘊。又因這樣的緣故,伴隨而來的現(xiàn)象就是多為實用目的而去諮詢祈請佛教。而佛法本身是對三界萬物之中深邃玄幽之相,通過法理予以概括,這是肉眼凡胎無法看得見的,也是不能用語言具體明確的加以宣示與指述的。宣律師又將《感通記》中記載的內(nèi)容來詢向費天人道:“益州成都的多寶石像,是什么時代的佛像?”費天人答道:“蜀都的原址在青城山上,現(xiàn)在的成都當時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遠在迦葉佛(釋迦牟尼十六弟子之一)時代,有人在西洱河摹擬多寶佛全身形相制造了多寶佛石像,放在西洱河鷲頭山寺廟里,后來有個成都人到西洱河去興易,帶著這座石佛像往回走,走到現(xiàn)在的多寶寺那個地方,被海神踩翻了船而沉沒了。因為當初那個取像的成都人,看見海神在岸上游逛,以為是山鬼,便把海神殺了,所以惹怒了海神,如今海神便把他的船掀翻了,結(jié)果是在同一條船上的人與佛像都沉到了水底。那尊多寶佛石像原先所在的鷲頭山寺廟,舊廟遺址仍然存在,仍有一座寺塔,寺塔經(jīng)常放射出亮光。假如要到那個地方去,就需路過郎州,大道與小路都放在內(nèi),須走三千多里路才能到達西洱河。西洱河特別寬,有的地方寬一百里,有的地方則寬達五百里。河的中間有山島,島上有古廟,寺廟里仍有經(jīng)書與佛像存在,但沒有僧人居住。經(jīng)書的文學與我們看到的一樣,寺廟內(nèi)還時常聽到有鐘聲響,當?shù)氐陌傩斩急容^富足,每年四、八兩月,他們都按時去古塔供奉祭奠。寺塔好像受戒時的壇臺,由三層石塊砌成,塔頂覆蓋著鉛盆。這種寺塔,那個地方極多,當?shù)厝朔Q為神冢。每當寺塔發(fā)射亮光時,人們使用素食菜果等祭祀,祈求神靈賜福、保佑。這個地方往西北走距離西州兩千余里。距天竺國不太遠。過去常常有人到過那個地方。再往后說就說到晉代了,晉時有個僧人在這個地方,看見地上有一座土墳,他平掉之后緊接著還冒出來,隨平隨冒,他奇怪土墳平不掉,后來便被他挖開了。挖開之后又奇怪怎么那樣深,于是繼續(xù)往下挖。掘到一丈多深時,掘出了佛像、人骨與船。骨頭架子上的肘骨與脛骨特別粗大,相當于現(xiàn)在人的幾倍,這是迦葉佛時代,壽命長達兩萬歲的閆浮人,如今時劫減少,人的壽命短促了形體也短小了,這是正,F(xiàn)象,不足為怪。那位僧人挖得石像之后,因為拖不動;便化成一位老人,指揮調(diào)遣起來就比較方便了,不大一會兒就安排妥當了,把石像暫時埋藏了起來,到了隋朝又重新發(fā)掘了出來,石像于是又出現(xiàn)在世上。蜀地人只知道這座神像是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但并不了解它的根源是怎么回事。他們見石像腳背上刻有‘多寶\’二字,于是就稱它為多寶石像,又稱安置石像的廟為多寶寺。”宣律師又問到,“石像上刻的‘多寶\’二字屬于隸書,隸書出于秦代。怎么在迦葉佛時代就已有了神州的隸書呢?”費天人答道:“秦代李斯的隸書,原是近代對遠古時代的繼承,隸書的興起出現(xiàn)于古佛時代。現(xiàn)今南土四周有一千多個海島,莊嚴閻浮,那里有一百多個國家,他們的文字語言都與大唐國相同,只因海路遙遠,動輒幾十萬里,得不到轉(zhuǎn)譯傳播,致使你們這個地方封閉自守,這也是不足為怪的。律師沒有聽說過嗎?梁朝的顧野王是太學之中學識最為淵博的人,他四處考察文字的起源,也沒找到確切的答案,所以在《玉篇》序中說:‘有人打開春申君的墳?zāi)沟玫剿你懳?銘文全是隸書體文字!榇荷昃菛|周列國時代的人,可見隸書非秦國吞并六國之后才出現(xiàn)的。六國時代到底是篆書還是隸書,尚且不可測度,怎么能知道迦葉佛時代的事呢。所以,隸書到底起源于何時,絕不是單憑耳聞目睹的現(xiàn)象就能斷定的!毙蓭熡謫柕:“現(xiàn)在長安城西的高四土臺,俗稱蒼頡造字臺。怎么說是隸書字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有了呢?”費天人答道:“蒼頡在這里堆土為臺以觀察鳥的足跡,這件事不是沒有。但關(guān)于蒼頡其人,人們很少知道他的來源,有人說他是黃帝的臣民,有人說他是古代帝王。鳥跡之書時時都在衍變,一成不變的事現(xiàn)在絕對沒有。這是無須分辯的,用不著多費否舌!庇钟袀天人,姓陸名玄暢,前來拜見律師道:“弟子是周穆王時生在初天的,本是迦葉佛時代的天人,為了開導教化世人的緣故,周穆王時暫時現(xiàn)身。你所問的高四臺,它本是迦葉佛在這里舉行第三次法會,講說佛法度脫人的地方,到了周穆王時,文殊與目連前來教化,穆王聽從他們教化,他們就是列子所說的“化人”;烁嬖V周穆王說:‘高四臺是迦葉佛講說佛法的地方。\’穆王便在那里修造了三會道場。到了秦穆公時,扶風得到了一尊石雕佛像,穆公不認識,便扔到了馬棚里,佛像身上弄得非常臟。佛神生氣了,便讓穆公得了病,穆公又夢游見到天帝,受到嚴厲的責罰。夢醒后詢問侍臣由余,由余便答道:‘臣聞周穆王時,有兩個化人來到這片國土,說是佛神!苣峦醴浅P欧钏麄,在終南山上修造了中天臺,高一千多尺,中天臺的遺址現(xiàn)在仍然保留著,又在蒼頡臺上建造了神廟,叫作三會道場。您現(xiàn)在的災(zāi)禍,全是因為不尊敬佛神而招致的!彼啬鹿犃舜鬄榭謶,對由余說:‘我最近得到一尊石雕人像,石像的穿戴不是現(xiàn)在人服飾的款式,我把它扔到馬棚里了。莫非這就是佛神嗎?”由余聽了,前往馬棚里一看,對穆公說:‘這尊石像真的是佛神。\’穆公把石像拿回來清洗干凈,安放在十分清凈的地方,佛像便放射出光芒,穆公又恐懼了。以為佛神放光是在生氣,便宰豬殺羊擺供祭祀。不料善神們把這些牛羊等肉統(tǒng)統(tǒng)拿到遠處扔了。穆公更加恐懼了,便問由余這是怎么回事。由余答道:‘我聽說佛家素凈,不吃酒肉,為的是愛惜生物的性命。如果得到一個佛像,供奉的時候只要燒香就行,用來祭祀的供品也都是素食果蔬之類!鹿犃舜鬄楦吲d。他要制作佛像,苦于沒有工匠,又詢問由余怎么辦,由余答道:‘在從前周穆王修造寺廟的附近,應(yīng)當有工匠。’于是,便在高四臺南面的村莊里找到一位老人,此人姓王名安,已經(jīng)一百八十歲了,王安說他曾在三會道場看見過別人制造佛像,但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老了,無力制作;在自己村莊的北邊有兄弟四人,當年曾在道場內(nèi)當工匠親手制作過佛像,可以找他們四人一起制造。秦穆公便照著王安的話辦了,找到這兄弟四人,制成一尊銅佛像,銅像的形相端莊豐滿,穆公十分滿意,大加賞賜四位工匠。工匠們得到賞賜的錢財后,都用來修造了功德,在蒼頡土臺上修建了幾層樓閣,樓閣高達三百尺,當時人們稱它為高四臺,有的叫它高四樓。這兄弟四人姓高,老大叫高四,所以樓閣起名高四臺或高曰樓;也有人說,用‘高四\’給樓臺命名,是因為樓臺本為高氏四人共同建造的?傊。高四臺的名字與建造人有關(guān),現(xiàn)在人們?nèi)匀唤兴@個名字!毙蓭熡謫栮懶䲡程烊;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目連與舍利弗,;這兩位佛子早已不在人世,為什么后來又出現(xiàn)了呢?天人答道:“跟他們同名的有六個人,這個目連不是原先那個大目連。到了北朝宇文周時,文殊師利佛化為佛僧,來到北地游化,說要到迦葉佛講說佛法的地方去禮拜,還要到文殊住過的地方去。這個地方就是清涼山(即五臺山)。他遍訪僧人與俗眾,沒有人知道這些事情。當時有個智猛法師,年僅十八歲,他反問這位佛僧:‘你根據(jù)什么知道有兩位先圣的余跡?’佛僧答道:‘在秦國都城南面二十里處有座蒼頡造字臺,那就是當年迦葉先圣講說佛法的地方!终f:‘在沙河以南五十里,青山以北四十里,就是那個地方!敲头◣熡謫査鸤‘沙河’、\‘青山’指的是什么地方,佛僧答道:‘指的是渭水與終南山。\’這位佛僧便從渭水出發(fā)一直往南走去,于是找到了高四臺,便說這就是當年迦葉佛講說佛法的地方。當時智猛法師也跟著他到那里去禮拜先圣余跡。不久,這位佛僧便不見了。智猛長大后,把這件事跟太常韋卿說了,請他在高四臺這個地方,依照原樣建立了寺廟,寺廟建成后便奏報了北周皇帝,命名為三會寺。到了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廢除了三會寺。因為寺廟被廢棄,里面的佛像便配置在菩提寺內(nèi)。如今京城東市區(qū)西平康街南門東邊菩提寺西殿的佛首,就是當年三會寺內(nèi)的佛像。釋迦如來佛祖得度大迦葉之后,第十二年,大迦葉來到這座高四臺,臺下現(xiàn)有迦葉佛的遺骨舍利。周穆王游于大夏時,佛告訴他你們那個地方現(xiàn)有古塔,可以回去到那里禮拜供奉。周穆王問古塔在什么地方,佛說在都城鄗京的東南方。據(jù)西天竺國的圖書資料記載,說這年有個師子國僧人叫長年,現(xiàn)年九十九歲,是三果阿那含人,聽說鄗京東南有古塔,他便親自到那里禮拜。他又奏請皇帝。要到北岱清涼山文殊師利佛安放的地方去;实勐犃朔浅8吲d,賜給他宮內(nèi)用的驛馬以及弟子官佐二十余人,供他使用。出發(fā)之后,各位官人弟子都騎著官馬,唯獨長年一人徒步走路,因他從小到今,一直堅持修練苦行,從來不騎牲畜。到了岱州清涼山后,長年使用雙肘雙膝著地,肘行膝步而上,直至中臺佛堂,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廟堂。從下面到佛堂這樣跪行了三十多里,沿途山石鋒利,刺破了肌肉直到骨頭,竟沒有血漿流出來。到了第七天,累得趴倒在地上,面頰貼著泥土,爬不起來,也不進飲食。這樣整整七天期滿之后,忽然從地上站了起來,歡蹦跳躍,神揚氣爽,只覺得四面八方上下空間,處處都能看見文殊師利菩薩與圣僧羅漢。跟從他的幾十名僧人俗眾,有的也能看見,有的則什么也看不到。又有一條身長幾里的巨蛇從北面爬來,直接撲向長年,長年見了非常喜歡。巨蛇用嘴含過法師的腳之后,立即變成僧人的形狀。眾人見了十分懼怕,紛紛四散奔逃,唯獨長年一人,心不驚動神情坦然。種種靈驗報應(yīng)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細述!毙蓭熡謫柼烊说:“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文殊曾在清涼山上統(tǒng)領(lǐng)五百名仙人講說佛法。經(jīng)書里明文記載著文殊是長久住在娑婆世界的菩薩。娑婆世界則是大千世界的總稱,為什么他偏偏只在清涼山這個地方呢?天人答道:“文殊師利佛是諸佛的元帥,隨處都能見到,因緣變化不同。此乃大士大功,并非常人之境界,不必在此評斷,只管信仰就是了。雖然如此,文殊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住在清涼山的五臺之中,此地現(xiàn)屬北岱州西部,設(shè)有五臺縣清涼府。唐朝以來,有位僧人名叫解脫,他在巖窟死亡三十多年了,遺體一直沒有腐敗,就象園寂入定的一樣。又有一位僧尼,也是入定不動。他們的遺體都經(jīng)過了許多年沒有敗壞。圣跡與寺院,菩薩與圣僧,仙人與仙花,屢次出現(xiàn)在人的面前。所有過些,都在別處有所記載,怎能叫人不相信呢!甭蓭熡謫柼烊说:“現(xiàn)在五臺山中臺的東南三十里處,有一座大孚靈鷲寺,兩座殿堂隔河相望,至今猶在;寺院南面有花園,占地面積兩頃左右,一年四季都開花,只是顏色種類不同,花園四周有綠樹環(huán)繞。人們將里面的花草移到別處栽種時,都不能成活,只有在這個花園里生長,才能永久繁榮。人們追究這座寺廟建于何年何月時,都沒有考證出準確年代,有人說寺廟是漢明帝時建立的,有人說花草是魏孝文帝時栽植的。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各種說法互不相同,到底哪種說法是真實的呢?”天人答道:“確實是兩位帝王建造的。從前,在周穆王時,就已有了佛教,這座山特別靈明神異,是文殊居住的地方,周穆王在這座山里修造了寺廟,供奉佛法。到阿育王時,也依舊例設(shè)置了寺塔。漢明帝初年,摩騰法師是阿羅漢天眼,也看見這里有寺塔,便請明帝在這里建立寺廟。這座山的形狀象靈鷲山,名字叫大孚,“孚”就是“信”的意思。明帝深信佛法,便在這里建立寺廟勸導世人。元魏孝文帝的都城在離五臺山北臺不遠的地方,所以常常來這里禮拜供奉,現(xiàn)在石頭上清晰地看到有人馬走過的痕跡,就是這件事情的證明。豈止五臺山有靈驗,如今終南、太白、太華等五岳名山,都有圣僧名僧住在那里主持講說佛法,以圖佛法久存。這些地方也都有人前去設(shè)供祭祀,都能感應(yīng)靈驗。所有這些事情,別處都有記載,此不贅述!甭蓭熡謫柼烊爽F(xiàn)在涼州西番和縣斷裂的佛像,是什么年代制造出來的,天人答道:“迦葉佛時代,有個利賓菩薩,看到這座山里的人不相信因果報應(yīng),以殺害生靈為能事,當時住在這里的有幾萬戶人家,沒有一個敬重佛教的。菩薩為了救拔他們,便為他們在這里建立了寺院,大梵天王親手制造了利賓佛像,佛像制成后,菩薩的神力能使它與真佛設(shè)有不同。菩薩到處游化,講說佛法,教化每個人。人們雖然蒙受佛教的教化,卻仍然不信奉佛法。這時,菩薩便施行了恐怖方法,讓佛像手舉著大石頭,石頭可以驟然落下來,要壓住下邊的人。由于菩薩顯揚神威以示勸化,人們便忽然回心轉(zhuǎn)念,開始敬信佛法。所有殺害生靈的器具,于是變成了蓮花,蓮花開滿了各處的大街小巷,就象種植的一樣。佛像剛剛收斂了神力,菩薩又勸說那些清真的信徒,讓他們修造七座寺廟。要在南北一百四十里、東西八十里的范圍之內(nèi),漫山遍谷,處處都有僧舍佛殿。營造過程長達十三年之久,才得以全部建成。同時出家修道的,多達兩萬人,他們都住在這七座寺院里。經(jīng)過三百年的長期修練,這些人的道業(yè)法力都大了,從前所做的惡行,當世減輕了罪過,不再被打入地獄。從前被他們殺害的,在惡趣之中又發(fā)下惡愿:那些殺害我們的人,乘其未能成佛的時候,我們應(yīng)當把他們害了;如不加害于他們,他們的罪蘗便會消除,我們就沒有理由和辦法予以報復了。于是,他們便一起口吐大火,焚燒了寺院僧舍,直到那些人聚居的地方被大火洗動一空為止,縱使有人茍活于火災(zāi)、又以大水淹沒溺死,結(jié)果是沒有一人能夠幸存。當時那個地方的山神,在寺廟尚未倒塌之前,收取了利賓菩薩的神像,運到很遠的空中;寺廟破毀之后,山神又把菩薩的佛像安置在地下石室中供奉。后來年頭太多了,石像仍然存在而石室卻已不見了。等到劉薩訶法師前去拜山時,石像便從地下冒了出來。那個薩訶法師的前身,原是利賓菩薩,利賓菩薩的石像已經(jīng)身首異處。這都記載在別處了!甭蓭熡謫査淆埞馑碌恼滟F佛像,人們傳說是西域僧人羅什帶來的,也有人說是從扶南國得來的,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天人答道:“這尊佛像不是羅什帶來的,而是南朝宋孝武帝征扶南時獲得的。昔日佛祖去世三百年時,北天竺的大阿羅漢優(yōu)婆質(zhì)那,將神靈之力施加給工匠,工匠在以后的三百年間,開鑿大石山,安置佛窟,從上到下共有五層,高三百余尺。請來彌勒菩薩指揮安排,制作檀室放在那里,玄奘法師的《傳》說,檀室高一百余尺,《圣跡記》則說,高八丈,腳背為八尺,在六齋日經(jīng)常放射光芒。當初制作的時候,羅漢將工人送到天空,如此送上三次才制作成功。佛窟的第二層安放的是牛頭旃檀,第三層安放的是金像,第四層是玉像,第五層是銅像。普通人現(xiàn)在看見的,只是最下邊的第五層,上面四層都關(guān)閉著。整個石窟光閃閃的,能夠照徹人的肺腑。石窟建成后的第六百年,有位佛奈遮阿羅漢,他剛生下來母親就死了。他又出生在扶南國,因為念及母親生育自己的重恩,便從石窟最上面的一層拿了一個小檀像,讓母親供奉。母親死后轉(zhuǎn)生到揚州,長大后出了家,住在新興寺,證得三果。宋孝武帝征扶南時,得到了這尊小檀像帶回了京都。也是借了奈遮阿羅漢的神力、母親如今仍然健在,時常到羅浮天臺等西方各個地方去,從前那里的法盛曇沒有人去拜謁,母親去的地方還要往西。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傳》五卷略加論述,怎么忽然說什么這尊檀像是羅什背到這里來的呢?宣律師于是問道:“羅什法師一代人翻譯的佛經(jīng),人們大都偏愛,所以從那之后,修習佛法的情況開始興盛起來。這是什么原因呢?”天人答道:“鳩摩羅什這個人聰明智慧,善于理解大乘教義,在他主持下一起參與翻譯的人也都是佛教界的俊才。羅什是那個時代的珍寶,是空前絕后的人,使人望塵莫及。所以他所翻譯的佛經(jīng),以領(lǐng)悟和傳達佛法的教義為主,是最接近佛祖遺著之真義的!甭蓭熡謫柕:“通常都說羅什法師被秦人姚興逼迫,破除了佛教嚴格的戒律;怎么說他是最得佛祖遺教之真義的呢?天人答道:“這個問題不是蕓蕓凡眾所能理解的,無須多加評論。羅什法師的德行在于佛事三賢,宗旨之所在是感通教化眾生,哪能糾纏和拘泥于小節(jié)的缺失,應(yīng)當隨因機緣而行事。所以經(jīng)他譯釋的《大智度論》這部經(jīng)書,十分省略為九分,其余的經(jīng)論如何,道過這個例子就可以推知。對于佛法教義的沉思感悟,理解越來越新,象他那樣能夠深刻領(lǐng)會先圣的旨意,實在很少見到。他又蒙受文殊的指點傳授,讓他刪定譯釋的經(jīng)論,所以大大超過普通人的翻譯。對他這樣的人。怎能因為他被逼收納妻室而加以譏笑,從而一筆勾銷他深刻的造詣和卓著的建樹呢!甭蓭熡謫栐谮蒿@際寺山上出現(xiàn)的石像是什么時代建造的,天人答道:“石像秦穆公時制造的,石像原先出現(xiàn)的地點是周穆王建造寺廟的地方。佛祖去世之后,阿育王的第四個女兒又建造了佛像和寺塔,在這里供奉,這時在這座寺廟里住著一至三個得到證果的僧人。秦穆公的宰相由余常常到這里供奉。在從前迦葉佛時代,也在這里建立過寺廟,是那個沙彌顯際所建造的。后來這座寺廟仍采用本來的名字,匾額上題的是‘顯際寺\’。律師又問金玉華宮南面檀臺山上有座磚砌的古塔,塔的四面各為四十步寬,底層極為雄壯,四面都有石龕,石龕旁邊有小塊的磚,又有三十余塊窯磚。塔的形狀十分古老,不知是什么時代建造的,然而塔內(nèi)常常聽列有鐘聲。天人答道:“這是周穆王時的寺廟,名字叫靈山。到阿育王時,敕令山神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塔。西晉末年出現(xiàn)動亂局面,五胡亂華控制政權(quán),劉曜建都于長安。他幾次夢到在這座山上看見有佛坐在塔里,佛對劉曜說:“你要少喝酒,不要沉醉于色欲,要罷黜奸邪運用忠良。劉曜不聽佛的勸告,后來在洛陽酒醉落馬,被石勒擒獲了。當初,劉曜被夢境所提示,派人尋訪這座山,果然見到這里有個佛像坐在小磚塔里,與他夢中見到的完全一致。他便令人毀掉小塔,重新建造了大磚塔,塔高一十九級,同時還建造了寺廟,寺廟極為壯麗,寺廟的名字是法燈寺,引度了三百名僧人住在寺內(nèi)。劉曜滅亡于石趙之后,法燈寺內(nèi)有四十三位僧人修練證得三果,山神在現(xiàn)今的大塔后面又建造了一座寺廟,用以供養(yǎng)這些證得三果的高僧。山神到太白山上采取靈芝卓,供養(yǎng)這些圣僧,這些圣僧便得到了長壽。這座寺廟現(xiàn)今仍在,但是凡人看不見,F(xiàn)在常常聽到的鐘聲,就是這座寺廟里的鐘聲。磚塔本來的基礎(chǔ),雖然經(jīng)過劉曜的翻新改建,但仍是周穆王時建寺廟的地方,又是迦葉如來時代古寺的舊址。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在玉華宮北面慈烏川山上,經(jīng)常見到一群鹿集在一個地方,把它們趕跑后還返回來,有人感到奇怪,便在這個地方往地下挖,掘到一丈深時得到了一尊石像,身高一丈左右。這尊石雕佛像現(xiàn)今還供養(yǎng)在寺廟里!甭蓭熡謫柷G州前大明寺內(nèi)的旃檀佛像,據(jù)說是優(yōu)填王所制造的,被依傳從那里來帶到了梁朝;如今京城長安又有一個這樣的檀木佛像;這兩個之中哪個是本像?天人答道:“大明寺里的那個是本像,梁高滅亡后,佛像來到了荊州。梁元帝承圣三年于北周平掉南梁朝后,把國寶都收集到北周,當時那尊檀像被一住僧珍法師隱藏在房內(nèi),贈給前來收集國寶的使者許多財物,檀像便保留了下來。到了隋文帝開皇九年,文帝派遣使者柳顧前往荊州迎請?zhí)聪?寺僧又懇求留下檀像讓其守護荊楚之地,柳顧是這個地方的人,所以聽從了寺僧的請求。他令人另外刻制一尊檀像,拿去向皇帝復命。當時訪求匠人時找到一位婆羅門僧人,名字叫真達,是真達為他刻造了檀像。這尊檀像就是如今長安大興善寺中的那尊檀像,也很靈異。本像在荊州,由僧人用漆布幔帳遮蓋著。佛像的仿制品,制作的形相無論怎么好,也不如本像。大明寺本是古佛的住處,所以有靈氣的檀像不愿遷移到北方。近來有一位長沙寺的義法師,在天人的點化之下開發(fā)覺悟了,于是除去了遮在檀像上的漆布幔帳,使檀像的真面目重新顯示了出來,大大感動了信徒的心懷。揭去帳幔后重新看到了佛像風采,發(fā)現(xiàn)檀像的制作本無沾補銜接之處,光著的腳背尤其為特異,就像象牙雕刻的一樣,絕對不象人工制作的。而興善寺的檀像軀體,處處都與本像不同。”律師又問他涪州相思寺旁邊,有很多古跡,上面有用篆字刻寫的銘文,認不出是什么意思。這件事怎么解釋呢?天人答道:“這是迦葉佛時代的事。當時有個山神姓羅,名叫子明,蜀地人。這位山神過去是個受戒的僧人,平生憎恨破壞戒規(guī)的人,發(fā)下惡愿說:我死之后一定要化為大惡鬼,吃掉這些破除戒規(guī)的人。這一惡愿便兌現(xiàn)在他身上,他死后成了這里的山神。山神下面有許多部屬,他所管轄的地方,東西長達五千余里,南北也有兩千多里。他與部屬每年吃掉萬人以上。這位山神轉(zhuǎn)世之前的那位僧人本是迦葉佛的兄長,后來迦葉佛憐憫這位本是自己大哥的弟子,便來教化他,運用了種種神變之法終于使他服從,給他受了五戒,接著他便認識了宿命,于是不再吃人了。恐怕他以后變心,迦葉佛便留下了這些佛跡。阿育王在這些佛跡上建起了寺塔,寺塔坐落在山頂上。山神便藏在山頂上的石頭里。塔是白玉石徹成的。這位山神現(xiàn)在仍在,他住的地方下面的那座石塔,是阿育王建立的。在囑咐的文章中可以見到!毙蓭熡謫査虾Q荼鄙脚d寧縣邊界處的靈龕寺,有很多佛靈的神跡,這是怎回事?天人答道:“這些神跡都是文殊所留下的。文殊先圣有個弟子在這里做山神,作了很多惡業(yè),文殊憐憫他便來對他施行教化,他便認識了宿命,請文殊先圣為他留下神跡,自己好常常禮拜,從而脫離惡業(yè)。文殊就為他顯現(xiàn)了神跡,如今見到的神跡就是這樣來的。在唐太宗貞觀三年山神命終,托生于兜率天。另有一個山鬼來到此地居住,這個山鬼就是原來那山神的親家。他又大作惡業(yè)。生在兜率天的那位原山神憐惜他,便下來請文殊為他顯現(xiàn)小的神跡,用以教化后來的山神,文殊又照過去那樣為他顯現(xiàn)了小的神跡。所以如今在這座山上顯現(xiàn)的神跡,沒有不是有來由的。在囑咐的文字中可見!甭蓭熡謫柷咧荼鄙绞呃锏姆鹣癯37懦龉饷,這里的佛像是什么時代制造出來的?天人答道:“這座石窟在迦葉佛與釋迦牟尼佛兩個時代都有,你說的佛像是從前穆王弟子所制造的迦葉佛的佛像!甭蓭熡謫査寄仙脚c終南山上的佛面山、七佛澗是什么時代出現(xiàn)的,天人答道:“這件事與前面那件事相同,南山上的庫谷天藏是迦葉佛親手所造的庫藏,F(xiàn)有十三位緣覺住在谷內(nèi)!甭蓭熡謫査说赜性S多佛像,傳說是殷周時代昭王、莊王等制造的,說法不一,如何確定?天人答道:“這些說法都有依據(jù)。弟子夏桀時有了天,都受到佛的教化。況且佛有三身,其中法,報二身,平常人看不見,但這二身也都化登在地上;獨有化身,替身該有三千,有百億個釋迦牟尼佛,隨著人的感悟時時都可以見到,或先或后時間不確定,或者在殷末見到,或者在魯莊公時見到。這百億個釋迦佛的化身都在大千世界之中,時間先后成為一統(tǒng),人們隨著不同的機緣隨時都可能感悟而見到,到底是先還是后怎么能夠確定呢!假若依據(jù)法、報二身,這個問題就更為清楚了。這是不足驚嘆的!甭蓭熡謫柼烊说:“漢地所見到的許多佛像,常常傳說是阿育王的第四個女兒所制造的,這些說法的依據(jù)都不明確,很難得出可靠的結(jié)論,這件事情怎么解釋呢?”天人答道:“這是事實,不用懷疑。因為阿育王的第四個女兒相貌不揚,很長時間嫁不出去。她常常報怨自己太丑,便畫佛的形相,希望自身也能有佛的相貌。佛像畫成后又發(fā)愿道:‘佛的相貌這么好,超出于常人,怎么能同我的相貌相比呢!’從此之后她苦苦祈求,經(jīng)過許多年月后,終于感應(yīng)到佛形出現(xiàn),她自己的形貌驟然改變了。父親問她是怎么回事,她便告訴了發(fā)愿祈求的經(jīng)過。如今北山玉華寺,荊州長沙寺,楊都高悝寺以及京城長安崇敬寺內(nèi)的佛像,都是阿育王第四個女兒所造的。有一幅畫像畫著她光著腳背,靠著一本梵文書。漢人讀者,很少有認識梵文的。阿育王便把這幅畫像,讓鬼神們隨緣感悟,到處流傳以開悟他們。如今看到的佛像面部,沒有不是女性的臉型的。崇敬寺那個地方本來是戰(zhàn)場,西晉末年有五胡亂華,互相以刀兵格殺,這個地方地下有許多人的骨頭,現(xiàn)在還能挖到。所殺的都是無幸,生靈遭涂炭,所以鬼神們帶來佛像鎮(zhèn)壓冤魂,讓冤魂們能夠產(chǎn)生善良的心愿。北周朝滅絕佛法時,神靈也遷移了,隋祖楊堅時佛教中興,佛像又返回來了!甭蓭熡謫柸怂乐笕杂懈袘(yīng)的事在平常人中也常發(fā)生,神魂走了形體爛了,為什么還能活轉(zhuǎn)來,有的過了七天甚至許多天,還與活著時一個樣,這是什么原因?天人答道:“人有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等),每一識都有神守護,其中以心識為主,主雖然走了,其余各神仍在守護著,這是不足怪的。比如五戒之中,每戒有五神,五戒便有二十五神,一戒破了五神便走了,其余二十神仍然存在。又如大僧受戒,一戒有二百五十神,也在每戒之中都感到有二百五十神在防衛(wèi)著僧人。如果破了一重戒,那就只有二百五十神失去,其余諸神仍然跟隨著僧人!毙捎謫柼烊说:“在蜀地簡州三學山寺內(nèi),有空燈常照,這空燈因何而有?”天人答道:“三學山上有一座菩薩廟,這是迦葉佛正法時剛建立的,由歡喜王菩薩建造。寺廟的名字叫法燈。從那時到現(xiàn)在,一直有燈光照到室外。有小菩薩三百人,絕食長壽,常住于此山。此燈又是后來山神李特繼續(xù)供奉的,所以每年到了正月,處處燃起燈燭,說這是供奉佛寺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