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與佛教的關(guān)系

  舍利、塔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上)

  農(nóng)歷五月初三日(公歷2012年6月9日),哈爾濱極樂寺「開山祖師上倓下虛上人及第六任方丈慈法老和尚舍利塔落成開光慶典暨建寺九十周年、慈法老和尚圓寂七周年、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功德圓滿,四眾弟子法喜充滿,共沐佛恩。極樂寺內(nèi)幾位信眾,以非常恭敬、虔誠的態(tài)度,來向?qū)掃\大和尚請示有關(guān)「舍利」、「塔」的問題;大和尚隨機開示,受教者深感法益,F(xiàn)將大和尚開示全文刊出,愿與諸讀者網(wǎng)友分享、交流,以增廣佛學知識。

  (一)舍利究竟是什么?

  「舍利」在一般人看來頗具神秘或神圣性的意義。從古至今,通常人的遺體焚化后,只會剩下骨灰一堆,但佛門的高僧大德卻能留下形色、數(shù)量各異的舍利。因此,舍利常被視為僧尼們修行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遷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強信眾對佛教及對修行人的恭敬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么?教界、學界至仍無定論?梢哉f,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凡情所能測度的。曾有人進行所謂科學研究,說舍利是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是因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多飲山泉水等,因鈣質(zhì)沉淀,積聚而產(chǎn)生的。又有些外道,認為舍利就是他們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由精﹑氣﹑神所煉成的「丹」。這些說法都是「無稽之談」;殊不知道,其實佛教的「舍利」有種種不可思議之處,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體內(nèi)的產(chǎn)物。

  「舍利」是梵語Saria的音譯,也有譯作「設(shè)利羅」、「室利羅」的,意思是「身骨」,也曰「靈骨」或「堅子」。但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來自人的身體而言。因為舍利大多從人的遺體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據(jù)佛經(jīng)上說:釋迦牟尼佛陀后,弟子們將其遺體火化,結(jié)成了許多晶瑩明亮、五光十色、擊之不碎的珠子,稱為舍利子。還有其他的身體、牙齒、毛發(fā)等等,也稱為舍利。后來又加以擴演,凡德行較高的僧人死后燒剩的骨齒遺骸,也稱為舍利。因此,舍利又稱為「身骨」。

  不過,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時,呂元益居士刻《龍舒凈土文》,刻至《祝愿篇》時,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還有善女人繡經(jīng),針下有礙,發(fā)現(xiàn)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經(jīng)時,從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議的事跡。還有高僧在洗澡時,弟子為其揩背,出現(xiàn)舍利。雪巖欽禪師剃頭時,頭發(fā)變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議的是,宋朝長慶閑禪師圓寂焚化時,正刮大風,大風將煙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煙所到之處,屋上、樹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來共有四石之多。這豈是現(xiàn)代科學或外道所能臆測或解釋的?

  這種非身骨的舍利,不但古人能獲得,就是現(xiàn)代人也有很多不同的例子。如燃燈供佛,心誠至極,會感應道交,在燈花中得到舍利,這就是佛教中稱為「燈花報喜」的現(xiàn)象。例如,印光大師皈依弟子楊佩之(慧潛)居士就曾在燈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蘇州靈巖山寺印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印公親書靜公講義》,恰逢大勢至菩薩圣誕日,燈降舍利,在燈盤中發(fā)現(xiàn)一顆較大的舍利,精瑩潔白,若水晶珠一般。這種「燈降舍利」的現(xiàn)象,平時也有發(fā)生,從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燈盤中得到四大、五小共九顆舍利(見該書了然法師《刊書因緣感應記》)。據(jù)印光大師所說,這是因為「精誠之極,佛慈加被,為之示現(xiàn)者!(《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覆楊佩文居士書》)由此可見,舍利的功德,不是凡情所能妄測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們荼毗后燒出的結(jié)晶體。這種結(jié)晶體,堅固如金剛,閃閃發(fā)光,形態(tài)各異,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塊、牙齒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稱為「五色舍利」。例如近年圓寂的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五臺山凈如法師,荼毗后發(fā)現(xiàn)有各色舍利5000余顆,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等。不同顏色的舍利,到底代表著什么?據(jù)美國萬佛城的宣化上人開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發(fā)舍利;赤色的,則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jīng)卷!(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jīng)淺釋》)。

  所以,我們一般所說的舍利,單指生身舍利而言。舍利到底是什么,固然不是凡情所能測度,但舍利的作用卻是非常明顯的。生身舍利與法身舍利(經(jīng)卷)一樣,具有弘法的價值。釋迦牟尼佛涅槃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八國分成八份,建塔供養(yǎng)。至公元三世紀,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佛教大興。近年(1987),在我國陜西扶風法門寺發(fā)現(xiàn)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對于佛法的弘揚具有重大意義?墒,弟子們?nèi)砸l(fā)問;「世尊示寂后,為什么要留下舍利?」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在《法華經(jīng)。如來壽量品》中,世尊親口說: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yǎng)舍利,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眾生既信服質(zhì)直意柔軟,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

  舍利、塔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下)

  (二)供養(yǎng)﹑瞻禮舍利出現(xiàn)種種不可思議之現(xiàn)象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之舍利,能令眾生產(chǎn)生企慕與渴仰、信服佛法之心。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xiàn);留下舍利,讓眾生建塔供養(yǎng),目的無非為令眾生恭敬之心,如經(jīng)上所說:「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鼓酥痢敢恍挠姺,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進地修行。如果我們至誠恭敬供養(yǎng)佛的舍利,自然會感應道交,感佛現(xiàn)身。古今均有許多事例可以證明。如《法華經(jīng)》中,佛自言:「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xiàn)有滅不滅!共瘛溉甑扔兄钦,勿于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顾宄瘯r,天臺智者大師讀《法華經(jīng)》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鬯即髱熡∽C:「非汝莫識,非我莫證!勾耸驴蔀樽C明。

  由前人的例證,可知供養(yǎng)﹑瞻禮舍利出現(xiàn)種種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舉了一個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給他幾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發(fā)現(xiàn)舍利變成幾百顆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觀,每人見到的景象都不一樣,而舍利的大小高下亦會轉(zhuǎn)變。舍利的種種靈異,可謂「神變無方」,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堅固,具有不可思議的弘化力量。瞻禮舍利,人皆獲益。印光大師說舍利的靈異現(xiàn)象,乃是「佛菩薩欲令一切見聞者,深植善根,特為示現(xiàn)!(《印光法師文鈔》)所以,佛教的舍利,實非凡情世智所能妄測。

  不過,舍利的產(chǎn)生,實是修行人的道力所成,這是確定無疑的。印光大師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之表相耳!顾,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圓寂荼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篩出許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們的舍利,還會表現(xiàn)出種種神異現(xiàn)象。如印光大師生西百日后荼毗之時,煙白如雪,并現(xiàn)五色光;鸷蟆笝z骨色白﹑質(zhì)堅,重如礦質(zhì),觸之作金聲。頂骨裂五瓣,如蓮華。三十二齒全存。發(fā)現(xiàn)舍利無數(shù)。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塊式。其色,有紅、有白、有碧、有五彩!褂纱丝梢,舍利的出現(xiàn)足以證明是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

  而更奇異的是,無錫袁德常居士,因來遲了,所有舍利都被分別取去,只剩骨灰,失望之余便至誠懇求,結(jié)果于灰中得舍利三顆,歡喜不已;他將這三顆舍利,與少量骨灰一起包好,無比恭敬、小心翼翼,帶回無錫;當打開讓大家一同觀看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有五色舍利無數(shù),無限驚喜與感恩。(《印光大師言行錄.大師史傳》)

  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后所遺下的舍利,也有種種神異的現(xiàn)象。老和尚火化后,共撿得較大的舍利子100余顆,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撿拾一空。一位遲來的信徒,在火化爐前跪求一夜,天明時竟然在膝頭上找到一顆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廣欽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結(jié)果一次又一次發(fā)現(xiàn)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無法在骨灰中尋覓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師父慈悲,結(jié)果磕了三次頭,就連得三顆。還有一個姓張的老翁,是廣欽老和尚的在家弟子,當他從臺北趕到臺南妙通寺火化場后,火化爐中舍利子早被先來的信徒撿完。他悲從中來,哭到火化爐前,抓起兩把爐灰,用手帕包起,乘車回臺北,一路上默念「阿彌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將爐灰置于漆盤中,出現(xiàn)三十余顆晶瑩透徹舍利子,確實是不可思議。

  (三) 舍利、塔與佛教的關(guān)系

  由于舍利產(chǎn)生的種種靈異感應與現(xiàn)象,因此在佛教中,舍利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神圣物,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佛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所謂「見舍利猶如見佛真身」。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和恭敬,信徒們都爭相領(lǐng)取舍利供奉;為了保存舍利,就必須有莊嚴的建筑物以安奉,于是「塔」便產(chǎn)生了。前面說到,釋尊圓寂、滅度后,當時篤信佛教的八位國王,將所分得的釋尊舍利子與遺骨、所持品、頭發(fā)等遺物,建塔「窣堵波」(stupa)以供奉。從此以后,「窣堵波」(stupa)(舍利塔、佛塔的前身)即成為佛教圣物的代名詞。

  釋尊圓寂、滅度之后的三百年前后,佛教當中的「法藏部」正值興盛時期,并倡導供奉舍利塔、佛塔的殊勝功德。根據(jù)《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記載,篤信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更在全國建造八萬四千座窣堵波(stupa),以紀念釋尊的圣跡;并將舍利分送全印度各地。由此不難看出,當時「窣堵波」(stupa)的重要程度,以及崇高地位,而白馬寺佛塔,則是中國最早的佛塔。

  其中,中國式「佛塔」、「舍利塔」,其組織架構(gòu),大致上可以分為塔剎、塔身、基座,以及地宮等四大部份。地宮的用途,是作為埋藏佛經(jīng)、佛骨,以及高僧大德的舍利子等神圣物品。

  自古相傳,狀似佛缽,圓冢的基座,乃是釋迦牟尼佛升座垂下的袈裟。歷史悠久,窣堵波(stupa)經(jīng)常被視為佛教最高境界的涅槃,人格圓滿釋尊的智者意象、表征,以及法身的境界,因此禮敬舍利塔、佛塔,即禮敬釋迦牟尼佛。

  當塔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印度的塔已經(jīng)過了較長的發(fā)展時期,除了墳冢之外,還有在靈廟石窟內(nèi)建造或雕刻的塔。譯成中文的時候,各家所譯均有不同,有音譯的,有意譯的,也有按其形狀譯的;例如: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圖、浮屠、浮圖、方墳、圓冢、高顯、靈廟等等。據(jù)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所載,即有二十多個譯名。而「塔」字究竟起于何時,歷來在辭書、字典以及佛學經(jīng)典方面,均有不少的考證。

  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著名學者阮元,在他的《經(jīng)室集.續(xù)集三. 塔性說》一文中,作了概括的敘述:東漢時,人們把釋迦牟尼佛的教義和傳教人都稱為「浮屠」。而他們所居住、所崇拜的別無他物只是一座七層、九層、高數(shù)十丈,層層有樓梯欄桿的建筑物,古印度文稱作「堵波」。晉、宋年間,翻譯佛經(jīng)的人,把「堵波」這個字與中國的原有東西相比較,沒有這樣的東西,也沒有相應的文字。于是唯有把它譯做「臺」;可是臺又顯不出它的高妙,于是便另外造出一個「塔」字來。

  「塔」前綴先見于葛洪的《字苑》!杆惯@一字造得很好,它采用了梵文佛字”BUDDHA”「布達」的音韻,較舊譯「浮圖」、「佛圖」更為接近。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義,也就是「埋佛的土!,這就十分切合實際內(nèi)容了。

  佛教的傳播,一是利用佛經(jīng)來說教;二是以形象化的實物或圖畫來宣傳,佛像、佛塔就是最突出的形象。因此,佛教傳入我國的時候,佛塔就隨之而來了。

  「寺」,本來是古代的官署名稱,除帝王的宮殿之外,要算是較高貴的了。因此,為印度高僧修建的房屋完成之后,就命名為寺。從此,佛寺這一名稱便成為了佛教建筑的一種普遍用語。

  以上簡要說明舍利、塔、寺與佛教的關(guān)系。

  值此哈爾濱極樂寺「開山祖師上倓下虛上人及第六任方丈慈法老和尚舍利塔落成開光慶典」圓滿之日,謹以唐朝釋道世〈法苑珠林〉中一首《舍利頌》以為紀念:

  金軀遺散骨,寶塔遍天龍。

  創(chuàng)開于十塔,終成八萬興。

  珠蓋靈光變,剎柱吐芙蓉。

  屢開朝霧露,數(shù)示曉靈征。

  紅霓相映發(fā),風搖響和鐘。

  仙鸞往往見,神僧數(shù)數(shù)從。

  獨超群圣上,含識普生恭。

  鉆椎擊不碎,方知圣叵窮。

  (全文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