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的法雨
西子湖畔的法雨
2006年4月20日
明 海
西湖的四月,正是最美麗的季節(jié)。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云集于此的時候,一場春雨霈然降臨,隨后,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拉開了帷幕。群賢畢至,高見紛呈。高僧們紛紛登臺,一展風采。庸愚的我心無旁騖、啜飲著這珍貴的甘露法味……
198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東語系的欒祖虎(我們戲稱他“老虎”),諱莫如深地對我說:“嘿,你知道嗎,臺灣星云大師要在北圖講演,我搞了一張票,你想聽趕緊到系里去弄票。”彼時我還是一個在校的學生,尚不知道星云大師為何人。但我還是到系里去找票,可惜下手太晚,票不多,已經發(fā)光。
幾天以后,又碰到“老虎”,他眉飛色舞地和我描述北圖講演盛況,見我饑渴難忍的樣子,把他從現場獲贈的一盤星云大師講法卡帶借給我聽。
這是我第一次聽星云大師講法的因緣。從那盤卡帶中我感受到了一顆睿智、敏銳、幽默的心靈。最奇妙的是,即使是簡單的話語從他口中出來,聽起來也有滋有味,馨香四溢。學佛后才懂得,這正是所謂“辯才無礙”,是從多生多劫口業(yè)清凈的功德而來。
“在佛教的歷史上,能夠在這么廣大的空間推廣、弘揚佛法,釋迦牟尼佛之后,星云大師一人而已。”——有一次,師父這樣評價星云大師。
聽星云大師說法,看他弘法、接眾之種種善巧作略,心里會不斷冒出這樣的念頭:真棒,太好了!佛法就是這個意思,佛陀就是這個意思!
再看星云大師幾十年為佛法奉獻所走過的路,看他的威儀行止,不禁想起佛經中的話“人中之寶,世所稀有”。藏傳佛教喜歡用“佛陀第二”來形容贊嘆高僧,此語用在星云大師身上,再確切不過。
這樣一位大師在以“和諧”為題的世界論壇上,且限時 5 — 8 分鐘的情形下,他會怎樣發(fā)言呢?我坐在聽眾席上,看到包括星云大師在內的第一輪九位大德走上主席臺時,心里既好奇又有些莫明其妙的緊張,心跳竟然也加快了。
星云大師終于走到發(fā)言席上。偉岸的身軀,行止如天人般的從容、高貴,慈祥的面容略顯疲倦,無言之中,已經和盤托出了,還要多說什么呢?
但凡夫如我仍未跳出言語的樊籠,還是凝神靜候那難得的法音:“在佛教二千多年的歷史上,我們佛教徒一直有個理想,就是希望佛教能在全世界得到傳播。現在,借著我們祖國的強大……”
對著從世界各地云集一堂的一千多位同道,大師氣定神閑,娓娓道來。
在簡短的應機寒喧之后,大師很快轉入正題:有一家人,早上男主人上班走了,子女也上學了,留下女主人在家料理家務。女主
人有事到門口,看到四位老人在門前站立,天氣很冷,又刮著風,女主人于是動了惻隱之心,邀請四位老人進屋喝杯熱茶。其中一位老人問:“你家男主人在家嗎?”女主人說:“我家男主人上班去了。”“你家沒有男主人,我們就不進去了。”
到中午,男主人和子女回家吃飯,女主人向丈夫提到門口的四位老人,丈夫說:“快,快去看看,如果他們還在,邀請他們進屋吃個飯。”
女主人遂到門外邀請四位老人進屋。其中一位老人開口了:
“我們四位,一位是財富,一位是平安,一位是成功,一位是和諧。我們有個規(guī)矩,每次只允許一人進去。”
女主人回屋向家人報告,男主人說:“請財富進來吧。”女兒說:“我要平安。”兒子說:“我要成功。”女主人說:“我要和諧。”最后女主人的意見被大家接受。女主人遂重新到門外說:“請 和諧老 先生進來吧。”這時老人們開口了:“我們還有個規(guī)矩,如果和諧進去,財富、平安、成功都隨著進去!” ……
講到這里,大師的包袱終于抖開,在時限之前,他以簡短的祝福結束發(fā)言,聽眾一片掌聲和笑聲。
星云大師沿襲了他一貫的講演風格,即以故事說理,他較少以理說理,多借事說理。他的故事充滿生活氣息,他的講述總是那樣沉著、從容,充滿人情味,在故事情節(jié)之外,別有一種意境、一種心態(tài)、一種涵養(yǎng)傳達出來,感染著聽眾。
世界佛教論壇,按說,應以論義為主。但大師沒有說理論義,更沒有運用任何抽象、怪僻的理論術語,而是堅持了出家人的本色,四兩撥千斤,在家常話中開顯大道理。誠如主持人的評價“感謝星云大師的精彩開示!”“開示”一詞道出大師講法的特色。出家人的講演就應該是“開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
因為坐在二樓,我只能通過顯示屏瞻視星云大師的慈顏。他臉上的安祥、睿智一如從前,許是為法忘軀的奔波的緣故,這位出家后奉獻了七十一年的老比丘,他的臉龐,他的眼神透出許多疲倦來,使我在歡喜贊嘆之余,心生感動與酸楚。
因而我也注意到他老講出的故事在字面寓意之外,無意識地透露出另一種心境或情結,即:進門,回家。
在去年五月海南三亞兩岸四地為“論壇”舉行的籌備會上,星云大師在發(fā)言中曾坦露心聲:“我們不希望被當作海外的法師,在大陸,我們被當作‘海外的',在臺灣,我們被當作‘外省的'……”
大師把佛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但他卻處處被當作“外人”,一個無家可歸、有家不能歸的“外人”。這一由眾生共業(yè)造成的傷痕痛在星云大師的心上,也痛在我們的心上。故事中四位老人都被請進家,吃上了溫暖的午餐,現實里“在寒風中站立”的星云大師不知還要等多久呵。
- 上一篇:六祖的“三無”和“二三昧”
- 下一篇:吉祥經講記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明海法師: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明海大和尚:請轉法輪的意思是什么?
- 明海法師:法俗眷屬是什么意思?
- 明海法師:佛有分別心嗎,為什么有的人生來就有錢、漂亮?
- 明海法師:紅塵自度,個人修行個人了
- 明海大和尚:如何跟沒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溝通?
- 明海法師:只要有一定的旋律、韻律,都可以叫做佛教音樂?
- 明海法師:在原始佛教中,是否有音樂?
- 明海法師:如何修慈心禪?以什么為對象來修行?
- 明海法師:凡夫有情緒是正常的,不要過分地苛責自己
- 明海法師:什么是五戒?佛為在家弟子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
- 明海法師:佛教徒可以燒紙錢給亡人嗎?
- 明海法師:修行人要注意哪些問題?該怎么做?
- 明海法師:佛教的師父是只屬于某個弟子還是某些弟子?
- 明海法師:什么是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
- 明海法師:佛教的忍辱是指什么?有智慧的忍耐
- 明海法師:原諒自己就是保護自己
- 明海法師:可以去道觀拜佛祖嗎?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