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開示
禪修開示
明奘法師
我們的生活,就像昨天衍真法師講的那樣,你可以選擇平淡的生活,也可以選擇另類的生活,但是你無法選擇一個沒有煩惱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煩惱是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它隨時、隨地發(fā)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修行就是要解決這些煩惱。可是作為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對煩惱有一些習慣性地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比如說,某某不聽我的話,所以他會讓我煩惱,那么我為了快樂,某某就必須聽我的話,這就是我們一般人的心里模式。想想看,在我們生活中是不是基本上是這種心理模式啊?我不開心,然后不開心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前,我們認為有一個原初的因,那個過程我們有時候會忽略,但是對于這個原初的因,我們總會推向外去尋找,引發(fā)它。
大家有沒有干過很重的體力活?干完了滿頭大汗、滿臉灰塵,這時再去照鏡子,鏡子里面的我變成什么樣了?披頭散發(fā)、滿臉污垢、滿身污濁汗水,然后我們就認為我真的很糟糕,糟糕到很污濁、很不干凈了,然后我們努力地想粉碎鏡子里那個“污濁的我”,讓他消失。做得到嗎?但是我們經常這樣做,是不是?
一個我已經很憤怒,一個我已經很躁動,但是就是想把那個已經躁動的我平靜下來,總是在那個地方去用功,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思維。
有另外一類人,會比較聰明一點,他們怎么做呢?他會想:“哦,我看起來這么臟,大概是因為這面鏡子。”然后用力去擦鏡子,把鏡子擦得光光的。但是鏡子干凈了,鏡子里面那個我有沒有干凈一點?沒有。問題出在哪里?出在我。那么一切禪修的修行基礎在哪里?在自己。
但是,問題接著又來了,既然一切禪修的修行基礎在我,那么,在我的哪個地方?在心上?好,既然大家認為修行的基礎在心,我們已經明白了這一點了,禪修的基礎在心,那么大家現在開始把腿子盤起來。(大家盤腿端坐)
能做到雙盤的就雙盤,能做到單盤的就單盤。如果單盤也有一定的難度,你就散盤吧。散盤也有個基本要求,就是盡量讓里面那只腳的腳跟向會陰靠攏,用腳后跟抵住會陰處。坐的姿勢是很重要的。
能夠做到雙盤的就一點點往上加,加上來以后不要急,先就這么坐,再慢慢調整放松。自己隨便地左晃晃右晃晃,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笑)全身放松,不要急,讓頭、頸、肩、腰、腿這幾個關鍵的地方放松。
大家已經慢慢地覺得修行是以心為本的,昨天晚上已經教過大家數息了,這個禪修以數息為基礎,你必須掌握數息的禪修技巧,先讓你的心有個工作的對象。這個心看不見摸不著,對不對?但是十五分鐘之后,你這顆心應該既看得見,也摸得著,F在就讓我們開始十五分鐘的禪修。把眼鏡摘下來,眼睛都閉上吧。
(止靜)
(開靜)
問:我們數息到底應該數呼還是數吸?
答:并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一般來講,身體素質差的人就數吸,身體比較強壯那就數呼氣。早上比較清醒,可以數吸氣。中午比較困,不妨有意地深呼吸幾下。剛才打瞌睡你們試一下看?是不是很舒服?還有這個“困”嗎?困的時候,就加重呼吸。當然不要總這樣,做個三次到五次就行了。晚上人比較放松了,為了更好地放松,也可以數呼氣。
我現在想了解一下剛才短短的十四分鐘里面,有誰打瞌睡了?
甲:我剛才打坐有睡著的意思。
乙:我數到三五下,頭就點了一下,然后一直在點。
丙:我差不多在十分鐘的時候就有點困了,就有點往前倒或者往后倒。往后倒比較精神,因為我怕砸到別人。
奘師:你怎么知道是十分鐘的?(笑聲)打坐中犯困是正,F象,并不是只有他們幾個人。還有沒有誰困的?有沒有疼的?疼得舉手,麻的舉手,脹痛的舉手,癢的舉手。(笑聲)沒有癢但忽然發(fā)現莫名其妙,好像來大仙了,自己莫名其妙搖晃的,有沒有?(多數人舉手)啊!這么多大仙!(笑聲)
剛才我說到,通過十五分鐘禪修,你一定會找到心在哪里。心既然沒找到?那它就一定會流失出去。流失到哪里去了呢?這次禪修我們這個心,它的主要工作對象是什么?也就是心的所緣是什么?所,廁所的所;緣,緣份的緣。(笑聲)記得深刻了吧?所緣,就是這一次禪修中,心的工作對象。應該是什么?應該是“吸——吐——吸——吐”。但是似乎它已經不在這里了,心跑那去了?跑到腿痛上去了、麻上去了,跑到猜想過了多少時間上去了,在開小差?赡苷麄的心,完全是在想“這里真是不舒服,又亂,家里多舒服啊”,“我家在海南島”,“我家在拉薩”,“我家在青藏高原,多么清爽,要在那里打坐多好”。東想西想的舉手。(多數人舉手,笑聲)好,那誰在這十五分鐘真真正正心沒有任何雜念,完全在自己呼吸上的舉手。舉高一點!(沒人)哦,那就我舉的高!(大笑)
也就是說十五分鐘沒有誰能做到自己的心完全在所緣的呼吸上面。為什么?不是因為你們是凡夫,所以才會這樣,我也有妄想。我想到回去了,我想到五臺山打坐,走入那個清涼的環(huán)境,我不會出這么多的汗。好熱!我也有妄想。那也就是說,我們這顆心已經習慣了不是回憶過去,就是去想未來,它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模式,F在我要禪修,好比不讓心亂走路,不讓心掉回到回憶里。心追憶過去的事情,這叫“掉”;心去設想未來的事情,這叫“舉”。好比有個事情我把它舉起來,懸著,就像西方神化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明天還沒有發(fā)生,未來還沒有來到,禪修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已經想到:“我要第一個沖到廁所去”,“我要第一個進到水房去”。(笑)我已經舉了一個關于未來的念頭。
慢慢地去規(guī)范這顆心,既沒有這個“掉”,也沒有那個“舉”,也沒有眼前的“睡魔”。這是禪修最核心的三個障礙,即心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懸想、或者眼前的困。這也就是昏沉和掉舉。
禪修的障礙來自這些,但這是人人都要面臨的,不是說你有我和他沒有。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因為修行就是一種培養(yǎng)自己與自己的原有生活認知劃一個分水嶺的生活方式。所以出點問題那是天經地義的,假如不出問題那就奇怪了。有沒有天生的釋迦?有沒有天生的羅漢?沒有。雖然我們大家將來都有可能成為羅漢,尤其在24號那天估計很多男生都會成為光頭的“羅漢”……呵呵,你看,又是掉舉吧,我們又想到別的了。
我們回到禪修中來,這三個問題是人人要面對的,每個禪修者都要面臨這些問題。那么出現這些問題了,怎么辦才是關鍵呢?
給肉體一巴掌:啪!你別回憶啦;啪!你別亂想啦!管用嗎?這種愚蠢的方法是無效的。那應該用什么方法?有誰試過嗎?坐到三分鐘還很安靜,到了第四分鐘開始想,到了第四分半鐘覺得:哎呀!我不該妄想啊!有用嗎?沒用。為什么?心就像一頭奔跑的野牛,你要把它拴住,可是它聽你的話嗎?不聽。因為我們的心已經習慣于當奔馬、當野牛、當狂象,所以不可能完全被我們馴服。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順著它?好,讓他像孫悟空翻一個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一樣翻吧,翻完了,到這里寫上:齊天大圣到此一游。有用嗎?跟著習慣跑是凡夫習氣,更糟糕。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怎么看?明明知道,不管它,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但它仍然是一種有為法。最省力的辦法是什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人家在那邊唱歌,但是你在這邊讀書,或者你在卡拉OK,把別人都吵瘋了你還在這邊陶醉,這樣的事情有沒有?有。那么禪修就是讓你做一件陶醉其中的事。什么事?呼吸!你只管你的呼吸,你不需要管那個妄想,也不需要管你的疼癢酸麻脹冷熱。這些是禪修者要經歷的共同階段,只不過有人先經歷這個,有人先經歷那個。這就是禪修。
佛法的禪定和世間的四禪八定有很多共通處。那些練氣功、練道家丹法、練印度瑜伽、乃至西方傳教士的冥想禱告,都具有禪修的功能,但是那都停留在世間禪定的層面上。
禪修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其中一個條件是環(huán)境。一個適合禪修的環(huán)境很重要。假如現在讓你在柏林禪寺門外面那個廣場上,坐在那個花壇邊、水池邊,你坐得住嗎?很多人圍觀:“哎!你看那個年輕人,肯定精神有問題”。是不是?干擾就來了。所以環(huán)境很重要。但它不是首要的條件。
那么第一個條件到底是什么?(營員回答:“閑著!)閑著?這是說你的福報。你得有那個閑。這個不是首要條件。把心放下?也不是。“放下”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有禪修的意愿。如果你根本不想禪修,覺得禪修像進牢獄一樣,還能產生禪修的樂趣嗎?不可能。
所以第一個最關鍵的條件,是你想要禪修的意愿!拔姨貏e想要修行”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即使其他條件都具備,也不管用。如果希望每一次的禪修都有一個好結果,“我很想禪坐”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環(huán)境。除了想坐的意愿,也有好的環(huán)境。接下來,如果你進來了,但是坐下來不知道干什么,行不行?進來之后你把腿一盤,好像李洪志那樣子(笑聲)后面搞個光,然后就升天了,行嗎?或者金庸的武打小說,大周天通了,小周天通了,你坐在這兒就“周天周天”了(笑聲)。行嗎?方法對嗎?所以第三個非常關鍵的條件,就是要有正確的禪修方法,或者說技巧。每一次的禪修要想坐得好,這三個條件不可以缺少。
那為什么要把空調關掉呢?你們有沒有感覺,當你禪坐以后,冷空調的氣息,會擾亂你的臟腑,讓你覺得不舒服?你們或許會有這種體驗。打坐的時候毛孔都會張開,如果我們在空調下打坐,涼風一吹進來,很容易不舒服,好像身體里面缺油一樣,這里那里皺巴巴的。所以禪修中還要注意對身體的自我保護。
我們一開始就已經講到,禪修的基礎是以心為本。大家從剛才十五分鐘禪坐到現在一起聊天,有沒有找到心在哪里?看來十五分鐘還比較短,應該坐到二十五分鐘,再讓大家找找心在哪里。禪修與心是最直接相關的,所有的禪修都是為了解決心的問題。
禪修要避免什么問題呢?
第一、不要讓心流離失所在對于痛癢脹麻的感覺上。人家坐得挺好,只有我坐得不好,那我也坐得好,于是疼啊我忍,癢啊我忍,跟自己的疼痛作斗爭。你不是跟自己的心做朋友,而是跟自己的痛覺作斗爭,把心從應該關注的對象上拉開了。要記住:從禪修的原則來說,不要讓心流離失所在對于痛癢脹麻的感覺上,那不是要禪修的目的,這是首先要避免的。
第二要避免什么呢?(營員回答:不要亂想。)亂想是無法制止的。剛才已經說了,因為你已經習慣于亂想,沒事的時候都在瞎想、瞎琢磨,在這里編電視劇。大家編了多少了?一瞬間就可以編很多故事。人的心念是眼耳鼻舌身在意識里面留下的影子,佛教把它叫做法塵。閉上眼看不到了外色了;耳朵也可以捂上;鼻子有呼吸很自然;嘴巴不吃東西了,偶爾有唾液慢慢地咽下去,它的作用不大;身體會有一些障礙,疼、麻、脹等,會讓流失在觸覺上;更多的是妄想和昏沉,這些都是流失在意識的法塵。所以禪修第二個要避免的,就是讓心不要設定一個預期的目標。你希望一坐下來就坐得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像羅漢一樣,做得到嗎?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既然做不到,我們應該怎樣來調整我們的心態(tài)?接納、接受。接納這個狂躁不安的心,接受我的心還沒有完全訓練好,它仍按原有的方式在自由奔跑。這樣你才不會自我懲罰的情緒給抓住——哎呀,我怎么這么笨,我怎么坐不好?用這種心態(tài)懲罰自己。然后你試了好幾次——“我無法控制這顆心,完了!”沮喪的情緒來了!鞍!我不適合禪修,我很糟糕,我腿又痛,要不就困,反正我還是下次再說吧,這次的機會讓給別人吧。我走了這里的空間大的多了,也輕松一點。”自己給自己找了很多很多的借口,然后準備開溜了。有沒有這樣想的?剛才可能還沒有,因為只給大家坐了十五分鐘。
好,現在開始盤腿。這次所有的人單盤五分鐘,有骨骼病變的就不要勉強。合上眼,記得剛才說的這些原則,再一次回到呼吸上來。
- 上一篇:禪宗思想和人生智慧
- 下一篇:奘師說禪(上海自道精舍)
- 明奘法師 :佛弟子和佛教徒不一樣
- 明奘法師:禪修小貼士
- 明奘法師 :禪茶無非一味
- 明奘法師:禪修開示
- 明奘法師:第十二屆禪修開戒
- 明奘法師:六祖壇經說什么
- 明奘法師:佛教的生命態(tài)度是智慧慈悲
- 明奘法師:宗教讓人敬畏 佛法讓人站起
- 明奘法師:素食館吃素成了我的痛苦經歷
- 明奘法師:生命是一條無盡的長河
- 明奘法師:壺蹤茶影
- 明奘法師:“佛教與氣候變化”研究項目訪談錄
- 明奘法師:不及時的答復-關于思與不思
- 明奘法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 明奘法師:企業(yè)家的心靈環(huán)保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 明奘法師:也許會引發(fā)爭議的答問
- 明奘法師:與新浪網友的問答
- 明奘法師:最優(yōu)秀的人才來做和尚
- 明奘法師:石佛寺第一屆動中禪開營
- 明奘法師:石佛寺第一屆動中禪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