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精進修行一段時間后,就會變得懈怠?

能弘法師:為什么精進修行一段時間后,就會變得懈怠?

  有一個人問了我一個問題,說師父為什么有時修行一段時間特別好,可以感覺身心輕松,身體都很不錯。那感覺正好,過一段時間,就不想那么努力了,不想那么用功了。就想吃喝玩樂,不想那么嚴格要求自己了,然后就不太好了,經(jīng)常有這種反復(fù),這為什么?

  這就是業(yè)障來了,過去的那種由貪嗔癡,發(fā)動身口意去造業(yè)的那種慣性的業(yè)力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得小心,不能被騙了。業(yè)障現(xiàn)前,就得多懺悔,然后多用功,才能夠不被業(yè)力牽著走,也不會給它障住。不然就會馬失前蹄,摔一個嘴啃泥。

  就像治病一樣,我們?nèi)タ瘁t(yī)生治病,有時候,這個病剛開始吃藥有些起色,過段時間好像又不太好了,所以這就是反復(fù),也是正常的。

  我們的生死大病,由業(yè)力所驅(qū)趕的輪回,它是有反復(fù)性的,所以要注意,功夫用的再好,千萬不能大意,不能興奮過度,歡喜要適當。法喜充滿但是不能離了正念,離了正念,覺得很好了,就錯了,就懈怠了,有時候業(yè)力就來了。

  當然這個精進用功要注意,不要有時候你猛的用功,不要命的用功,熱血沸騰;等一下又涼一段時間,干脆不用功了,放逸了,這個不好。用功要連綿不斷,假如太緊要放松點,但不要放逸;放的太松了,要提緊點。要會調(diào),注意自己的業(yè)障習(xí)氣。

  有的老居士修行很多年,或十幾、二十幾年學(xué)的很好的,后來以為我已經(jīng)很不錯了,不好好學(xué)了,最后就放逸了,最后就染污,變成一副業(yè)障相。本來是解脫的氣氛有些顯現(xiàn),但是一放逸,解脫的氣氛就沒有了,相應(yīng)于解脫實際上不是真解脫。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凡夫,所以我們修的再好,別大意。只要你沒有開悟,你就是凡夫。開悟才是圣人。

  所以凡夫就有凡夫的業(yè)障習(xí)氣,所以不能跟著業(yè)障習(xí)氣去,跟著習(xí)氣去,那你就成不了圣人了。所以我們無始以來輪回,都有那個慣性的執(zhí)著,慣性的業(yè)習(xí),所以這個是要小心的。還是要嚴謹?shù)膶Υ约旱男扌小?/p>

  修行最少要到最后一口氣還在修,修到什么時候呢?修到你要斷氣之前,還在修。這樣才可以。注意,沒有斷氣之前,不能停,你一停就壞了。你修到斷氣之前還在修,就是修著修著就斷氣了,那即使不解脫,不開悟,最少往生凈土或者往生善道沒有問題,因為他到最后一口氣還在修!他是善的,他在正念中,那善的正念,只能往善的方向沖去。

  就好像開車一樣,你往一個方向開,一直開不停,最后就是停了下來,它也還是往前沖。那這一下停了死了,就沖到極樂世界去了也可以;蛘邲_到天上,也不用掉地獄里了。

  所以最少要修到斷氣還在修才可以的。沒有斷氣之前,不能放逸的,也別懈怠。放逸跟懈怠是什么分別呢?放逸就是不修行,光造業(yè)。懈怠是不精進,有一搭沒一搭,那叫懈怠,他不是完全不修,他是有一搭沒一搭。

  我們精進要到最后一口氣,精進不是瞎精進,是斷惡修善的精進,保持正念的精進。

  那假如真正的修行到什么時候停止呢?小乘是到阿羅漢停止,大乘到成佛停止。也就是說你沒有解脫輪回,那來生還得繼續(xù)修,修成為止。你要成佛那得行菩薩道,今生沒成佛,來生繼續(xù)修,要修到成佛為止。這樣才行。

  那來生我們先不說,就說今生,就是到最后一口氣,死前還在修。所以大家要做長期的準備,修到最后一口氣,還在修,這就沒問題了。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華嚴大道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