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涌泉寺的禪宗傳承略述

  鼓山涌泉寺的禪宗傳承略述

  鼓山位于福建福州東郊,嶺上有巨石,其形如鼓,故稱鼓山。山由數(shù)峰組成,其最高者稱大頂峰。其他尚有白云峰(俗稱小頂峰)、鳳池山、香爐峰、缽盂峰、東峰、雙髻峰、獅子峰等。自唐建中四年(783)靈嶠禪師降伏毒龍開山,梁開平二年(908),閩王審知建寺延請神晏國師居住,至今千余年來,鼓山始終為禪宗名剎,被稱為“閩剎之冠”。

  鼓山在歷史上,可謂高僧輩出。鼓山開山祖師靈嶠,籍貫、生卒年等均不詳。元賢《鼓山志》刊于清初順治年間的稱:“華嚴(yán)開山靈嶠禪師,未知何許人。先是鼓山有毒龍藏焉,每作風(fēng)雨,損人禾稼。唐建中四年,郡從事裴胄請師遣之。師入山誦《華嚴(yán)》于潭傍,龍出聽法,遂引去。裴公乃奏請立寺,賜名‘華嚴(yán)\’” 。 虛云《增訂鼓山列祖聯(lián)芳集》中則說:“唐開山靈嶠禪師。師生中唐時,姓里不傳?驾d諸籍,曾證心于馬祖!睋(jù)史料記載,馬祖于南岳懷讓門下開悟以后,大約于開元、天寶之際,來到福建建陽的佛跡嶺傳法。靈嶠禪師或許即于此時向馬祖參學(xué)禪法,故鼓山開山屬于南岳禪系。因此后不久遭遇會昌法難,寺院即告荒廢,于后世影響不廣。

  真正奠定鼓山千余年來禪宗基礎(chǔ)的當(dāng)推開山第一代祖師神晏國師。神晏為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大梁人,俗姓李。幼惡葷膻,樂聞梵鐘之音。十二歲染疾甚篤,夢神人賜藥而頓愈。次年,夢梵僧告之曰:“出家時至矣!”遂從衛(wèi)州(河南)白鹿山道規(guī)禪師出家,歷參諸禪德。及參雪峰義存,機(jī)緣相契,徹悟心源,得嗣其法。雪峰圓寂后,閩帥王審知為其造鼓山涌泉禪院,請師入住,舉揚(yáng)宗旨,歷三十余年。天福年間(936—944)示寂,謚號“廣辯圓覺興圣國師”。有《玄要集》一卷行世。神晏國師上承的禪宗傳承如下:青原行思一石頭希遷一天皇道悟一龍譚崇信一德山宣鑒——雪峰義存一鼓山神晏,所以從禪宗法系上看,神晏屬于青原一系,但不屬于后來的禪門五宗中的任何一宗。

  根據(jù)《玄要集》、歷代《鼓山志》及虛云《增訂鼓山列祖聯(lián)芳集》等記載,在五代時期了覺智嚴(yán)繼神晏之后出任鼓山住持,是為第二代。“了覺智嚴(yán)大師參興圣國師,得其法,居第一座。天福四年(939),興圣遷化,舉代其席!

  入宋以后,鼓山歷代住持如下:第三代了宗智岳大師,第四代了悟清諤禪師,第五代清球禪師,第六代法廣禪師,第七代法謙禪師,第八代常遵禪師,第九代圓應(yīng)禪師,第十代如或禪師,第十一代常恪大禪,第十二代德建禪師,第十三代慶麟禪師,第十四代啟詩大師,第十五代德蓀大師,第十六代定慧顯宗大師,第十七代祖月善譽(yù)大師,第十八代圓覺潛洞大師,第十九代有需禪師,第二十代禪鑒體淳大師,第二十一代慶璋禪師,第二十二代邦靖木蛇禪師,第二十三代佛鑒法勛禪師,第二十四代竹庵士硅禪師,第二十五代圓覺宗演禪師,第二十六代佛心本才禪師,第二十七代別峰祖珍禪師,第二十八代蓬庵宗逮禪師,第二十九代山堂僧洵禪師,第三十代石庵師翊禪師,第三十一代木庵安永禪師,第三十二代寒巖道升禪師,第三—卜三代夢堂守愚禪師,第三十四代小庵德最禪師,第三十五代直庵元嗣禪師,第三十六代海庵南瑩禪師,第三十七代孤峰惠深禪師,第三十八代檜堂祖鑒禪師,第三十九代芥庵慧意禪師,第四十代自牧行謙禪師,第四十一代枯禪自鏡禪師。第四十二代廣慧德融禪師,第四十三代北山宗信禪師,第四十四代不群清越禪師,第四十五代無行達(dá)真禪師,第四十六代無關(guān)普門禪師,第四十七代月庭至華禪師,長四十八代佛慧元智禪師,第四十九代介石法琪禪師,第五十代皖山正凝禪師,第五十石室彌堅禪師。

  元代鼓山的歷代住持為:第五十二代俊明佛鑒禪師,第五十三代光聳佛慧禪師,第五十四代道杰在山禪師,第五十五代妙有無在禪師,第五十六代無見文鑒禪師,第五十七代隱山至詮禪師,第五十八代普邵師信禪師,第五十九代雪嚴(yán)至嵩禪師,第六十代無覺正知禪師,第六十一代海翁如山禪師,第六十二代不傳崇祖禪師,第六十三代玉巖崇室禪師,第六十四代自庵覺我禪師。

  入明以后,歷代住持為:第六十五代用明懋銅禪師,第六十六代大愚大賢禪師,第六十七代教中德遺禪師,第六十八代古木宗枝禪師,第六十九代方外大超禪師,第七十代光嚴(yán)師景禪師,第七十一代智潔禪師,第七十二代虛庵普凈禪師,第七十三代獨芳宗繁禪師,第七十四代藍(lán)田正玉禪師,第七十五代了心善緣禪師,第七十六代簡翁文[穹 -弓+丐]禪師,第七十七代民中無隱禪師,第七十八代古鑒朗明禪師,第七十九代心源祖達(dá)禪師,第八十代元暉德鑒禪師,第八十一代古規(guī)道恂禪師,第八十二代雅堂永宣禪師,第八十三代希圣原賢禪師,第八十四代道江口佛禪師,第八十五代慧欽禪師,第八十六代高庵圓清禪師,第八十七代一清天昊禪師,第八十八代月庵圓照禪師,第八十九代賢深禪師,第九十代澄芳性清禪師,第九十一代性聰禪師。

  關(guān)于宋元明時期鼓山歷代住持的法系傳承情況,據(jù)虛云老和尚的說法“大皆屬于南岳”:

  本山之開山靈祖受法子江西馬祖道一,屬南岳。開山未久,即遇唐武宗沙汰之劫,毀像滅法。當(dāng)時賢哲多遁隱空山,滅跡塵世,其嗣法為誰莫可稽考。幾百有余年(按:應(yīng)為一百二十六年)而興圣繼起,四傳而至了悟大師。其后住持,或選賢于他方,或由官府薦舉,以至于明性聰禪師,凡可數(shù)者九十代,大皆屬于南岳。

  據(jù)此可知,開山祖師靈嶠禪師屬南岳懷讓一系。興圣神晏國師及其弟子了覺智嚴(yán)、了宗智岳、了悟清諤四代相繼住持鼓山,屬于青原行思一系。其后六百余年時間中,鼓山八十七代住持大都屬于南岳禪系。

  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無異元來禪師應(yīng)請住持本山。時鼓山荒廢己久,元來住持以后,“始創(chuàng)規(guī)約,立職事,宗風(fēng)大振!痹嗡梅ㄓ诓芏醋趬鄄禑o明慧經(jīng)禪師,此后鼓山歷代相傳均曹洞法脈,無有紊亂。元來之后,其弟子雪關(guān)智閻于崇禎五年(1632)繼續(xù)住持鼓。

  明末清初之際,永覺元賢禪師住持鼓山涌泉寺,大揚(yáng)曹洞禪風(fēng)。他力倡真參實悟,深誡知解雜毒,主張學(xué)道者應(yīng)博參遠(yuǎn)訪,反對當(dāng)時閉關(guān)之風(fēng),力斥在家二眾濫受三衣。其禪學(xué)一反當(dāng)時流行學(xué)偈頌、學(xué)答話及上堂、小參等徒具形式的不良風(fēng)氣,成為當(dāng)時獨特的“鼓山禪”。此外,他又主張調(diào)和禪凈與儒釋思想,力圖調(diào)和禪宗內(nèi)部及臨濟(jì)、曹洞兩派間之對峙,且提倡師法百丈修持與勞動并行之精神。永覺元賢示寂后,相繼住持鼓山的是:第九十五代覺浪道盛禪師,第九十六代為霖道霈禪師,第九十七代惟靜道安禪帥,第九十八代恒濤大心禪師,第九十九代圓玉興五禪師,第一百代象先法印禪師,第一百一代淡然法文禪師,第一百二代常敏禪師法睿,第一百三代遍照興隆禪師,第一百四代清淳法源禪師,第一百五代東陽界初禪師,第一百六代道源一信禪師,第一百七代繼云鼎善祖師,第一百八代了堂鼎徹禪師,第一百九代慧周天智禪師,第一百十代滋亭通雨禪師,第百十一代圓智通完禪師,第百十二代鷺田通月禪師,第百十三代增輝新灼禪師,第百十四代密庵通梵禪師,第百十五代六坤通明禪師,第百十六代能持天性禪師,第百十七代云程兼忍禪師.第百十八代凈空兼印禪師,第百十九代光輝天明禪師,第百二十代鳳超兼飛禪師,第百二十一代宗通地諱禪師,第百二十二代宏志通華禪師,第百二十三代奇量徹繁禪師,第百二十四代今品耀華禪師,第百二十五代懷忠地圣禪師,第百二十六代妙蓮地華禪師,第百二十七代圓朗古月禪師,第百二十八代振光古輝禪師,第百二十九代達(dá)本悟源禪師。第百三十代虛云古巖禪師(又名演徹、德清,號幻游),為近代禪宗泰斗,在鼓山涌泉寺出家、受戒,并于鼓山傳法曹洞,兼嗣臨濟(jì),中興云門,匡扶法眼,延續(xù)溈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脈。其禪觀、年齒、苦行、操守,皆甚為世人推重,堪稱近代中國禪宗第一人。第百三十一代圓瑛法師,也是出家、受戒于鼓山。他被譽(yù)為“宗說兼通”,講學(xué)布教,譽(yù)享海內(nèi)。此后,盛慧、普雨、妙湛相繼住持,一直到現(xiàn)任住持普法法師。

  從上述可知,明末無異元宋以后,鼓山歷代住持均為曹洞宗法脈,根據(jù)其字號“慧元道大興,法界一鼎新,通天并徹地,耀古復(fù)騰今”,沒有任何紊亂,基本屬于無明慧經(jīng)的壽昌法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