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處事,惟寬惟厚

如瑞法師:圣賢處事,惟寬惟厚

  弘一律師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經(jīng)講過一篇《改過實驗談》,提到“改過十事”。其中第三事是“寬厚”,說全了就是:“寬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要明白為什么“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就先得明白“寬厚”之義。寬,寬容、寬宏;厚,仁厚。寬厚是指接人待物寬宏大量,仁義厚道。怎么理解呢?

  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說。這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天體運行那樣不停地運轉(zhuǎn),努力向上進;而且,也要像大地承載萬物那般博大、寬厚,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品德來承擔遠大的事業(yè)。這個比喻容易理解。

  上古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叫皋陶。他生于堯帝之時,活了106歲,歷經(jīng)百年,嘔心瀝血地輔佐堯、舜、禹三世,可算是功高德厚之人,有著極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他曾經(jīng)提出為人的九德,說成白話就是:

  “一、寬厚而莊重;二、溫和而有主見;三、講原則而謙遜有禮;四、聰明能干而敬業(yè);五、善于變通而有毅力;六、正直而友善;七、直率而有節(jié)制;八、剛強而務實;九、勇敢而符合道義。”

  并且認為:“如果人們每天能夠堅守上述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實行,就可以做卿大夫。如果每天能恭敬地實行其中的六德,就可以成為諸候。”

  現(xiàn)在引述皋陶先者的第一德寬厚而莊重,是要給我們一個啟示:在接人待物之時,我們應該寬宏大量、仁義厚道,但也少不得莊重。

  故南懷瑾居士說:“一般來說,寬厚的人比較隨和,無可無不可,久之別人就會對他失去敬畏心。如果神態(tài)莊重,別人就不敢輕視。

  你只要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優(yōu)秀領導者,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都具有寬厚而又莊重的特點,不怒而威,一看就像個大人物。只有寬厚而沒有莊重的管理者,下屬也許會喜歡他,卻不會敬重他,這樣就不容易確立權威。我們通常認為寬厚是一種美德,實際上,寬厚只有跟莊重合起來才是一種美德。”

  現(xiàn)在,明白“寬厚”之義了吧?要想具有如大地般“寬厚”之德,就要戒除“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刻,刻薄、苛刻。巧,機巧偽詐?梢赃@樣理解:如果說天地創(chuàng)造了萬物,那么,創(chuàng)造萬物的天地忌諱什么呢?概括起來就兩個字“刻、巧”。因為刻薄傷天德,而巧詐損福德。所以,要想培養(yǎng)自己“寬厚而莊重”之德,就必須改正“刻薄、巧詐”傷人害己的過失。這就是弘一律師提及這一事的意義所在。

  因此,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xiàn)實?梢,無論在家出家,都應該改過、積德、修善。但如果你懂得發(fā)菩提心,修解脫行,自然能超越圣賢,成就最圓滿佛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