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心懷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國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親被稱為‘慈母’;在佛教里面,代表慈悲精神的是觀音菩薩;在我們一般大眾的印象中,觀音菩薩總是顯現女性形象。女性象征著慈悲,那么慈悲的內容、范圍是什么呢?

  從我們的認知來講,‘慈悲’的范圍可大可小,層次可低可高。第一個層次,范圍小的慈悲,指的是普通的愛,就是愛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自己所屬的團體。盡管愛的對象是有限的,但這樣的愛一樣算是‘慈悲’,因為是無條件的奉獻、無條件的照顧、不希望求得回饋,所以是‘慈悲’。如果說愛是有條件的,例如男女之間的愛,目的是希望得到對方的愛,這種互相的、彼此交換的愛,其實是一種‘投資’,雖然可以稱做是愛,但不能叫做慈悲。

  第二個層次高一點、范圍大一點的愛,是去愛世界所有的人。這種愛雖然也有對象,但沒有一定的范圍,偉大的宗教家、政治家都有這樣的心懷。他們不要求得到回饋、名利、地位,也沒有民族、宗教的界限,只是將愛奉獻給所有人。但是如果宗教家只愛自己宗教之中的人,不愛其它的人,那層次就不夠高,范圍也不夠大。

  不知道諸位是否在祈愿觀音殿里看到一幅畫?那幅畫是我的理想,也就是第二個層次的慈悲。在那幅畫中,全世界各宗教、各民族都有代表在里面,雖然是不同的民族、人種、國家、文化和宗教的人,可是就我們講的大慈悲心來看,都是完全平等、相同的。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將不同民族、宗教的人,全都變成佛教徒,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是大慈悲心,而是大自私心了。

  最高層次的慈悲,也就是第三個層次的慈悲,是沒有對象、沒有目的的。這個層次的慈悲,沒有‘我有慈悲心,要愛人、奉獻給人’的想法,但卻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就能永遠的、無限的幫忙;只要有地方需要奉獻,就奉獻。奉獻之后,就像‘船過水無痕’那樣,心中什么也沒有,沒有任何痕跡,沒有自己做了奉獻的事,也沒有被奉獻的人。這種層次是佛、是菩薩的慈悲,就像觀音菩薩那樣,叫做‘大慈大悲’,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第一個層次的慈悲,是不求回饋的奉獻,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第二個層次的慈悲,是可以經由練習、學習而達成,所以我們可將目標定在第二個層次。如果我們不努力達到第二層次的慈悲,這個世界將永遠有戰(zhàn)爭,永遠有沖突,永遠會因為信仰、文化、種族、性別的不同,而彼此敵對、彼此歧視。不過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仍應從第一個層次做起,如果放棄了第一個層次,不愛父母、家人、朋友,卻去愛所有其它的人,這是本末倒置的。

  我常常聽到、看到夫妻兩人吵架的時候,彼此都覺得不公平,例如:太太問她的先生:‘你究竟愛不愛我?’先生也會問:‘那要問你自己,究竟有沒有愛我?’兩個人總是在比較究竟誰愛的多、誰愛的少。事實上,夫妻倆人生活在一起,要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例如只有太太會生孩子,先生并不會,如果一定要去比公平,夫妻倆人就很難會有交集點。

  如果從慈悲來看夫妻相處之道,夫妻相處也應該是無條件的。對方既然是你的太太或先生,你就要愛他,無限的、無條件的奉獻給他,這就是家庭相處時的慈悲。一個家庭里,不論是太太、先生,只要一個人有慈悲心,而不是自私心,這個家庭一定會非常和諧。團體、社會也是如此,所以自己要懷抱慈悲心,也希望大家都有慈悲心。

  就像這次會議在法鼓山舉行,我們從沒想到諸位要回饋什么法鼓山,但我們很樂意舉辦這樣的活動,因為舉辦這個活動對大家有用、對世界有用,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法鼓山做任何事,都是朝這個方向思考,不去想對我們有什么用、有什么好處。雖然我們從不思考這些,但很奇怪的,我們越是奉獻的多,護持我們、共同來推動我們理念的人,就 越來越多,這樣的結果,使我們對這個世界抱持著很大的希望。

  什么希望呢?就是只要有慈悲心,我們這個世界就有希望;一個團體有慈悲心,這個團體就有希望;一個國家有慈悲心,這個國家就有希望;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有慈悲心,那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也就是天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