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道品·第二十品

  道品·第二十品

  解脫之道(注3)

  所有道中八正道(注1)最殊勝,所有法中四圣諦(注2)最殊勝;

  所有境界中不執(zhí)著(涅槃)最殊勝,兩足眾生佛陀最殊勝。 (偈273)

  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之外,再沒有證入清凈知見的正道了,奉行此正道吧!魔波旬就無能為力。 (偈274)

  奉行此正道,就可以滅盡諸苦,此一正道也是我滅盡諸苦,證悟圣果(成為佛陀)時所宣說的正道(法)。 (偈275)

  你們應(yīng)該自己努力,如來只是指出正道而已,奉行此一正道并且禪修的人,可以解脫魔波旬的束縛。 (偈276)

  一群比庫伴隨佛陀到某一村子去化緣后,回到祇樹給孤獨園。當(dāng)天傍晚,他們在一起討論路途的情況,尤其有關(guān)當(dāng)?shù)氐纳酱ǖ貏,究竟是平地或山巒起伏,泥土路或碎石路等等。佛陀聽到他們的話后,就過來告訴他們:「比庫們!你們現(xiàn)在所談?wù)摰穆窙r是外在的環(huán)境,比庫應(yīng)該只關(guān)注圣者的修行之道,并且精進修習(xí)可以引領(lǐng)至涅槃的修行!

  備注:注1:「八正道」即中道,可用來證悟涅槃。注2:「四圣諦」:苦、集、滅、道。不管佛陀出世與否,四圣諦永遠存在世間,佛陀只是指出四圣諦而已 。注3:佛陀是第一位主張人可以不用依賴超自然或或外在的力量,而自行證得解脫的宗教師。

  -----------------------------------------------------------------------

  觀無常

  諸法無常,如果能夠以智慧如此觀照,就能厭離諸苦,這就是清凈道。 (偈277)

  一群比庫各自依佛陀給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到林子里去禪修,但是卻進步遲緩,他們便回去見佛陀,請佛陀給更適合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佛陀于是透過神通,明白這些比庫在迦葉佛時,曾修習(xí)無常觀,所以佛陀就告誡他們:「比庫,一切緣起法,都是無常(注)!

  備注: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不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都遵守?zé)o常、苦和無我的永恒定律,沒有任何超自然的神祇可以改變或停止這永恒定律。眾生的所有問題和苦,都根源于我們執(zhí)著于瞬間的感覺,及東西和一切事物的不確定性。我們的貪欲和無常之間的沖突,造成精神或肉體的痛苦。明白觀照這永恒定律的人,可以獲得內(nèi)心的和平與滿足。

  -----------------------------------------------------------------------

  諸行皆苦

  諸行皆苦,如果能夠以智慧如此觀照,就能厭離諸苦,這就是清凈道。 (偈278)

  一群比庫各自依佛陀給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到林子里去禪修,但是卻進步遲緩,他們便回去見佛陀,請佛陀給更適合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佛陀于是透過神通,明白這些比庫在過去迦葉佛時,曾修習(xí)苦觀,所以佛陀就告誡他們:「比庫!一切緣起法,都令人難以忍受、不完美,所以都是苦 !

  -----------------------------------------------------------------------

  諸法無我

  諸法無我(注),如過能夠以智慧如此觀照,就能厭離諸苦,這就是清凈之道。 (偈279)

  一群比庫各自得到佛陀給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后,到林子里去禪修,但是卻進步遲緩,他們便回去見佛陀,請佛陀給更適合他們的禪觀指導(dǎo)。佛陀于是透過神通,明白這些比庫在過去迦葉佛時,曾修習(xí)無我觀,所以佛陀就告誡他們:「比庫!一切緣起法,都是無我,不受人左右。」

  備注:所有緣起法都是無常、苦和無我。厭離它們的人可以證得涅槃。無我是佛陀的重要觀點。

  精進,莫放逸

  應(yīng)當(dāng)努力修行時不努力;年輕力壯,但意志與思慮不堅定,怠惰的人,無法發(fā)現(xiàn)可以證得智慧的正道。 (偈 280)

  舍衛(wèi)城的一群年輕男子在佛陀的允許下出家,加入僧伽,佛陀并且給他們觀想的題目。這些初出家的比庫,除了一人以外,全部到林子里去禪修。他們?nèi)找共恍莸鼐M修習(xí),所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全都證得阿拉漢果,便回去向佛陀頂禮問訊。而其中唯一未到林子里去禪休的提撒比庫,因為未精進修習(xí),所以毫無成就。

  當(dāng)提撒比庫發(fā)現(xiàn)其他比庫的修持都比他好時,后悔曾經(jīng)浪費時光,他就下定決心,要不眠不休的禪修。當(dāng)天晚上經(jīng)行時,他不小心滑倒,而跌斷大腿骨,其他比庫聽見他的哭叫聲時,都跑去幫忙。

  佛陀知道這次意外事件時,說:「比庫若在應(yīng)該精進修習(xí)的時候,虛度時光,不知精進修習(xí),無法證得禪定和清凈!

  護持身、口、意

  愿言語謹(jǐn)慎,調(diào)伏心意,不以身作惡;愿如此清凈身口意的人可以證得圣者所宣說的正法。 (偈 281)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和勒叉那比庫下山時,看見一只豬面人身、悲慘的餓鬼。這時候,大目犍連尊者只是微笑;氐骄釙r,勒叉那比庫問尊者,因何微笑?尊者回答說,因為他看見那只滿嘴蛆蟲的豬面人身餓鬼。佛陀這時候也說,在他證得究竟智慧,成為佛陀時,也曾親眼目睹該餓鬼,佛陀因此敘說該餓鬼的前世因緣:

  在過去佛時,這餓鬼是一位經(jīng)常為人講經(jīng)說法的比庫。有一次,他到有兩位比庫居住的一處精舍去。停留期間,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氐娜?a href="/remen/huanx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歡喜聽他說法,他因此想到,如果能使這兩位比庫遠離該精舍,而為自己獨有,就再好也不過了。他于是開始分化離間這二位比庫,使他們爭論不休,終于都離開精舍。因為這惡業(yè),他在死后,長期遭受苦報。今生,他也生為豬面人身,繼續(xù)受苦。

  佛陀因此說:「身為比庫,應(yīng)內(nèi)心祥和,不可造身、口、意的惡業(yè)!

  只有知識,但不能加以領(lǐng)悟是沒有用的定中生慧,無定則慧減,明白這種道理的人,應(yīng)該自行努力,以增長定慧。 (偈282)

  波思拉是一資深的比庫,不僅深深理解佛法,并且教導(dǎo)比庫佛法,但也因此十分貢高、自負(fù)。佛陀清楚他的弱點,希望加以改正,引導(dǎo)他走上修行的正道,所以每當(dāng)波思拉比庫來頂禮問訊時,佛陀就稱呼他:「無用的波思拉比庫!」幾次聽到佛陀如此稱呼自己時,他仔細思考其中的含意,終于了解佛陀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自己雖然對佛法具有廣泛的知識,卻不曾認(rèn)真精進禪修,所以未能證得圣果,連初禪也沒有。

  因此,他在未知會任何人的情況下就離開了,前往非常遙遠的舍衛(wèi)城外一處有眾多 比庫的精舍。他首先去見最資深的比庫,并謙卑地請他擔(dān)任自己的導(dǎo)師,但這比庫為了使波思拉能真正謙卑,就要波思拉去請求第二資深的比庫擔(dān)任導(dǎo)師。他就去見第二位比庫,但第二位比庫也同樣告訴他去見另一較資淺的比庫。他于是輾轉(zhuǎn)來到一位年輕的阿拉漢沙馬內(nèi)拉處,最后這沙馬內(nèi)拉在確定波思拉比庫會敬謹(jǐn)接受教導(dǎo)后,才答應(yīng)擔(dān)任波思拉比庫的導(dǎo)師。在這沙馬內(nèi)拉的指導(dǎo)下,波思拉比庫收攝心念,如實觀身,精進禪修 。

  佛陀透過神通知道波思拉比庫正在精進禪修,就放光,勸誡他要堅定,努力精進,發(fā)展更高的心靈境界。不久,波思拉比庫就證得阿拉漢果。

  五位年老的比庫和一位年老的女人

  砍伐欲望之林,但不要傷及真正的樹木 (注),欲望之林只能生出恐怖。

  所以,比庫!砍伐大大小小的欲望之林,脫離欲望之林。(偈 283)

  如果對女人仍存有一絲絲之情愫,內(nèi)心就仍然受系縛,如同小乳牛仍離不開母牛般。(偈 284)

  從前,舍衛(wèi)城里有五位朋友,年老的時候,他們一起出家。

  他們習(xí)慣回老家去化緣。其中一位的妻子烹飪手藝很好,并且妥善照顧他們,因此他們最常去化緣的地方,就是她家。

  有一天,她突然生病了,并且遽然逝世。五位老比庫十分傷心,同聲哭泣并稱贊她的德性。

  佛陀勸誡他們:「比庫們!你們深感憂愁、哀傷,那是因為你們未能解脫貪、瞋、癡,這三毒像一座大森林,砍掉它吧!你們就能解除心靈的污垢!

  注:佛陀說砍伐森林時,有些新出家的比庫誤解佛陀的意思,所以佛陀進一步說,砍伐欲望之林,而不是真正的森林。

  -----------------------------------------------------------------------

  觀想蓮花

  斷除貪愛,如同摘秋天的百合花;勤修圣者(佛陀)所說,可以引領(lǐng)人走上寂靜涅槃的正道。 (偈285)

  從前有一金匠的年輕兒子在舍利弗的引領(lǐng)下出家,加入僧伽。他在得到舍利弗給他 “觀身不凈”的禪觀指導(dǎo)后,就到林子里去禪修,但卻絲毫沒有進步。他因此兩次回去找舍利弗,請舍利弗進一步指導(dǎo),但仍然沒有起色。最后,舍利弗只好與他一齊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年輕比庫是金匠的兒子,過去幾世也都是金匠的兒子,因此另外給他觀想的題目。佛陀不要他觀想?yún)拹旱氖虑,反而要他從愉快的感覺開始觀想。佛陀運用神通力量,創(chuàng)造一朵美麗的蓮花,并且要年輕比庫把蓮花種在精舍外面的土堆中。

  年輕比庫開始集中心念在這朵又大又香的蓮花上,終于除去障礙,內(nèi)心充滿法喜,禪修也漸漸有進步,最后并且證得四禪。

  這時候,佛陀又運用神通,使蓮花瞬間枯萎。年輕的比庫看見蓮花瞬間枯萎,花色不再鮮活亮麗,終于明白蓮花和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一樣,都是無常的。他因此更進一步了解苦、空、無我的究竟真理。這時候,佛陀再度放光,告誡他要去除貪愛。年輕比庫也正念現(xiàn)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誨,終于證得阿拉漢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