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黃檗山慧禪師悟道因緣

  黃檗山慧禪師悟道因緣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縣)黃檗山慧禪師,疏山匡仁禪師之法嗣,洛陽人。少時出家,專學經(jīng)論,后又增受菩薩戒。通過一段時間對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禪師深感戒律深邃駁雜,微細難防。

  一日,他大發(fā)感嘆道:“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減,支本通別,制意且殊。既微細難防,復于攝善中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

 。垡馑际钦f,菩薩戒中的攝律儀戒,與我過去所受的聲聞戒,都是講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長短、戒條增減、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別(差別)、制戒用意等方面,頗多不同。既然攝律儀戒中的這些復雜的規(guī)定細微難防,加上攝善法戒中的種種要求,能實行的也很少,更何況修持饒益有情戒呢!再說世間如夢幻泡影,身命又有什么可留戀的呢?]

  于是,他便放棄了經(jīng)論、戒律等義學方面的學習,想投身于水,以肉體布施于水中的鱗甲之類。主意已定,他便來到河邊,準備投河。就在這時,他偶然碰到兩位禪者。通過交談,兩位禪者知道了他的苦惱,便指點他說:“南方頗多知識,何滯于一隅?”

  慧禪師接受了二位禪者的勸告,遂回心轉意,決心南下參學。當時,正是宋金對峙的時候,關津守得很緊,出入非常不容易;鄱U師便央求守關的官吏,說道:“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官吏明白了他的求道志向,便不再阻止他,讓他過關,并且對他說:“師既為法忘身,回時愿無吝所聞。”慧禪師欣然答應了,并向他們表示感謝。

  不久,慧禪師便來到疏山(今江西撫州境內(nèi))匡仁和尚座下。

  一日,匡仁和尚坐在法堂里接受大眾的參問。

  慧禪師先顧視大眾,然后提問道:“剎那便去時如何?”

  匡仁和尚道:“逼塞虛空,汝作么生去?”

  慧禪師道:“逼塞虛空,不如不去。”

  匡仁禪師一聽,便不再理會他。

  下堂后,慧禪師向首座和尚請益。

  首座和尚道:“適來祇對(回答)甚奇特。”

  慧禪師道:“此乃率爾,敢望慈悲,開示愚昧。”

  首座和尚道:“一剎那間還有擬義否?”

  慧禪師被這一問,言下頓省,于是便禮謝首座和尚。

  慧禪師悟道后,便留在南方傳法,后住黃檗山,繼任祖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