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圓澄禪師悟道因緣
湛然圓澄禪師悟道因緣
圓澄禪師,號湛然,別號散木,大覺方念禪師之法嗣,俗姓夏,會稽人,生于大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圓澄禪師天資穎悟,善于言辯,大目昂鼻,哆唇露齒,頗有異相。圓澄禪師少時從玉峰禪師出家,開始讀書識字。
一日,圓澄禪師來到丈室,請求玉峰禪師傳授他經(jīng)典。
玉峰禪師喝斥道:“丁字不識,不作苦行,求甚么經(jīng)?”
圓澄禪師道:“尚求參悟大事,何事區(qū)區(qū)文字?!”
玉峰禪師一聽,非常詫異,于是送給他一本《法華經(jīng)》,囑咐道:“此諸佛骨髓。珍重熟讀,自有得。”
圓澄禪師后辭玉峰禪師,投隱峰禪師座下參學(xué)。
隱峰禪師見圓澄禪師應(yīng)對機(jī)敏,便道:“是兒似可參禪。”
得到隱峰禪師的鼓勵,圓澄禪師身心踴躍,喜不自勝。但是,他每次見到隱峰禪師,雖欲有所問,卻苦于無處下口。這樣恍恍惚惚地過了七天,后來,終于得以入室向隱峰禪師請益。隱峰禪師遂教他參“念佛的是誰?”
圓澄禪師于是回到寮房,苦心參究,目不交睫,經(jīng)三日三夜,終于有省。
第二天,圓澄禪師便把自己所悟之事告訴了隱峰禪師。
隱峰禪師聽了,便道:“似則似,是則未是。”
圓澄禪師一聽,只好慚愧而退。
神宗萬歷十年(1582),圓澄禪師前往天荒山,禮謁妙峰禪師。妙峰禪師于是為他落發(fā),并勸他一心念佛。
圓澄禪師二十五歲那年,有一天在葉家山采茶,無意間聽到有人唱誦傅大士的《法身偈》——“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物主,不逐四時凋”——當(dāng)即豁然有省,從此慧解大開,一切義理,無不通達(dá)。
不久,圓澄禪師便往云棲寺,從祩宏禪師受具足戒。之后,他又前往禮謁南宗和尚。
初禮南宗和尚,圓澄禪師便問:“海底泥牛銜月走,是甚么意?”
南宗和尚大喝一聲。
圓澄禪師茫然莫測其旨。于便前往天妃宮閉關(guān),自誓要克期取證。
在閉關(guān)期間,圓澄禪師終日危坐,一語不發(fā)。
一日,圓澄禪師偶然翻閱語錄,讀至雪竇禪師與僧論柏樹子之公案時所作《行者頌》——“一兔橫身當(dāng)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后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參見“雪竇重顯禪師悟道因緣”章)——從此,便死中得活,能夠轉(zhuǎn)機(jī)著語。
后來有一天晚上,圓澄禪師獨坐室中用功。忽然燈滅,圓澄禪師便隔著窗戶向他人取火,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有所省悟。
事后,他就此事作了一偈頌,讓人呈給南宗和尚。南宗和尚看了,說道:“我道他是個人,猶作如是去就耶?”
圓澄禪師聽了南宗和尚的評語,心中迷悶不已。于是用功更加精勤。
萬歷十六年(1568)的某一天,圓澄禪師忽然回憶起乾峰禪師“舉一不得舉二”之話頭,終于豁然大悟。從此以后,一切公案無不了然,出語盡脫窠臼,不存規(guī)則。
[乾峰禪師“舉一不得舉二”之話頭的具體內(nèi)容是:越州乾峰和尚上堂:“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時云門禪師從大眾中走出,說道:“昨日有人從天臺來,卻往徑山去。”乾峰和尚道:“典座來日不得普請。”說完,便下座。]
圓澄禪師于是出關(guān),參禮錦堂禪師,請求印證。
錦堂禪師一見他,便大加贊賞,說道:“宗門寥落極矣,再振之者非子而誰?!”
萬歷十八年(1568),有一天晚上,圓澄禪師正在靜坐,處于凝寂之中,忽然虛空一聲霹靂,聲大如地震。須臾之間,他從定中驚醒,遍體汗流,頓覺如脫重負(fù)。
當(dāng)時,圓澄禪師正好三十歲。
不久,圓澄禪師又重上云棲,參禮祩宏禪師。
祩宏禪師便舉“海底泥牛銜月走”之話頭,勘驗圓澄禪師。
圓澄禪師于是將身邊的一位僧人推出,說道:“大眾證明。”
祩宏禪師一聽,便點頭稱可。
圓澄禪師徹悟后不久,即回到吳越一帶,白天以乞食為生,晚上則宿于塔山金剛神像的腳下。
一天,大學(xué)士朱金庭、太史陶石簣、太學(xué)張濬元等人,同游應(yīng)天塔下的寶林寺。他們一行來到天王殿前,忽然聽到圓澄禪師的鼾齁之聲。于是上前將他弄醒,問道:“何人?”
圓澄禪師道:“無事僧也。”
接著,他們又與圓澄禪師酬問數(shù)語,大為驚詫,相顧說道:“語淡而味永,高人也。”
于是,他們便問:“依止何所?”
圓澄禪師道:“饑則化食,倦則此地打眠耳。”
從此以后,圓澄禪師聲名大震,士大夫之流都爭相歸敬。
萬歷十九年(1569),大覺方念禪師朝拜普陀山回來,至紹興時,暫居于大善寺,后應(yīng)信眾邀請,于止風(fēng)涂說法。圓澄禪師聽說后,即投其座下,請求印證。
方念禪師問:“‘止風(fēng)涂向青山近,越王城畔滄海遙’時如何?”
圓澄禪師道:“月穿潭底破,波斯不轉(zhuǎn)眉。”
方念禪師于是又問他洞上宗旨如何。
圓澄禪師于是呈偈云:
“五位君臣切要知,個中何必待思維。
石女慣弄無針線,木偶能提化外機(jī)。
井底紅塵騰靄靄,山頭白浪滾飛飛。
誕生本是無功用,不覺天然得帝基。”
方念禪師一聽,遂贊嘆道:“語句綿密,不落終始,真當(dāng)家種草也。”
。鄯N草,猶言佛種,意謂佛性之于人,猶如草木之含種芽,人人本具,故名。后專指能夠延續(xù)佛法慧命之大根器者。]
于是便將衣法交付給圓澄禪師,并作偈云:
“曹溪一滴水,佛祖相分付。
吾今授受時,大地為甘露。
咄!五乳峰前無鏃箭,射得南方半個兒。”
圓澄禪師后出世于會稽云門傳忠廣孝寺,此后屢遷名剎,先后住持過徑山萬壽禪寺、嘉興東塔寺、紹興云門顯圣寺以及天華寺,前后傳法二十余年。一時法席大振,學(xué)眾輻湊。后于天啟六年(1626),圓寂于顯圣寺,世壽六十六歲。生前著有《楞嚴(yán)臆說》、《法華意語》、《金剛三昧經(jīng)注》、《涅槃會疏》、《慨古錄》、《宗門或問》等著作行世。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