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玉林通琇禪師悟道因緣

  玉林通琇禪師悟道因緣

  湖州報恩玉林通琇禪師,磬山天隱圓修禪師之法嗣,俗姓楊,常州江陰人。通琇禪師十九歲投磬山天隱圓修禪師出家,并受具足戒,后奉命充當(dāng)侍者,隨堂坐香。

  一天晚上坐香,還未開靜(坐香完畢,擊板為號),通琇禪師便走出禪堂,來到丈室。

  圓修禪師見了,便問:“今日香完何早?”

  通琇禪師道:“自是我不去坐也。”

  圓修禪師道:“見甚道理不去坐?”

  通琇禪師道:“即今亦無不坐。”

  圓修禪師聞言,驀地從案頭上拈起《石屋錄》,問通琇禪師:“者(這)個是甚么?”

  通琇禪師道:“卻請和尚道。”

  圓修禪師道:“你不道,教老僧道。”

  通琇禪師道:“情知和尚不敢道。”

  圓修禪師道:“《石屋錄》。我為甚不敢道?”

  通琇禪師道:“隨他去也。”

  圓修禪師道:“贓誣老僧!”

  通琇禪師一時無言以對,透過不得,不覺淚如雨下。

  那天晚上,通琇禪師從丈室退出之后,站在圓修禪師的單寮附近,一夜未曾合眼,心里一直想著圓修禪師

  前面所說的話。

  到五更的時候,圓修禪師將他喚進(jìn)寮房中,安慰道:“不用急,我為你舉則古話。當(dāng)初有個龐居士,初見人時,也似你一般,孤孤迥迥,開口便問人‘不與萬法為侶者是誰’。馬祖當(dāng)時為甚踏向前一步,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與汝道’?”

  通琇禪師道:“某有一頌。”

  圓修禪師道:“汝頌云何?”

  通琇禪師遂呈頌云:

  “不侶萬法的為誰,誰亦不立始親渠。

  有意馳求轉(zhuǎn)睽隔,無心識得不相違。”

  圓修禪師道:“不問你不侶萬法,要你會一口吸盡西江水。”

  通琇禪師一聽,言下大悟,遂拂袖而出。

  從此以后,通琇禪師機(jī)辯大發(fā),凡有詰問,皆當(dāng)機(jī)不讓,應(yīng)對無滯。

  通琇禪師悟道后,一度于蓉城江干閉關(guān)隱修。適逢圓修禪師移住武康報恩寺接眾。圓修禪師多次飛書敦促通琇禪師云:“老僧在報恩,精神日不如前,當(dāng)知我必不久人世。得書即來,有最要語分付。”

  通琇禪師收到圓修禪師的書信之后,即出關(guān)前往報恩,覲省圓修禪師。

  剛到報恩,見了圓修禪師,通琇禪師先不作禮,卻直接走近前,叉手而立,說道:“狂兒國土,父不容過(這個是狂兒的國土,即便是父親,亦不許經(jīng)過)。者(這)個峰頭,還是老漢住處么?”

  圓修禪師道:“你且站下腳,與你道。”

  通琇禪師一聽,驀地掀翻香案,拂袖而出。

  圓修禪師于是高聲道:“將拄杖來!”

  通琇禪師遠(yuǎn)遠(yuǎn)地應(yīng)聲道:“劍去久矣!”

  第二天,圓修禪師上堂說法。維那師準(zhǔn)備白椎(擊椎白眾),通琇禪師喝住道:“待我問了話白椎。”

  說完,通琇禪師便問圓修禪師:“昔日大唐國里無禪師,而今國里還有么?”

  圓修禪師拈起拄杖,作棒打的樣子,說道:“看棒!”

  通琇禪師于是大喝一聲,圓修禪師亦喝。

  通琇禪師接著又大雖一聲,轉(zhuǎn)身說道:“不是狂兒多意氣,只因曾透上頭關(guān)。”

  說完,便退出。

  圓修禪師于是大喝一聲,通琇禪師亦喝。

  這時,維那師開始白椎。通琇禪師遂高聲說道:“嘆死氣!”

  通琇禪師得法后,初住湖州報恩。后奉清世祖(順治皇帝)之召入京,于萬壽殿大弘祖道。曾作《客問》一冊,深得清世祖之嘉許。清世祖特封賜他“大覺普濟(jì)能仁國師”之號。通琇禪師晚年回到浙江,于西天目山,創(chuàng)建禪源寺。后于康熙乙卯年(1675)七月,圓寂于江蘇淮安之慈云庵。享年六十二歲。有《玉林通琇國師語錄》十二卷行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