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白話文

18、嚴刑善政的政治家

  「我們的國王──無厭足王,每天在正殿上推行王道的政法。他日夜勤勞,從沒有一點厭倦。用王法教化眾生,使民眾生長在和平、秩序、正義的國家中。我們的王,見有才德可用的,就加以攝收錄取,決不使野有遺賢。反之,如有犯法亂紀的,應罰者罰,應治者治,也決不姑息放任。我們的王,裁斷民間的諍訟。被人欺凌的孤弱,給以王法的保障,解除他們的怖畏。王道政治的推行,使人民實行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無貪、恚、癡的菩薩戒。我們的王,是一位內圣而外王者」!

  學生模樣的某青年,滔滔不絕的答復善財,末了指著王宮說:「你去見國王嗎?這早晚,還在勤政殿呢」!善財聽了,別過了他,順手轉兩個彎,就望見推行王政的勤政殿。遠遠的見無厭足王,高坐在莊嚴的寶座上,顯出了自在的威力。在他的前面,有誰敢與他作怨敵呢!

  眾多的大臣,各站在自己的職位上,共同辦理王國的政事。有更多的勇將,拿起武器,負起侍王衛(wèi)國的責任。那時,有無數(shù)民眾,違犯了王國的政法,有偷盜他人財物的,有殺害人命的,有淫亂的;還有邪見唱道邪說惑眾的,怨結瞋恨的,貪污嫉妒的。對于這般造作惡業(yè)的眾生,國王照著他們應得的罪罰,有斷手足的,截耳鼻的,斬首的,火焚的,用這些嚴酷的刑罰,一一的苦治他們。

  善財見了犯罪者所受的苦痛,生起無限的悲憫心,對國王執(zhí)行的嚴刑苦治,心中大以為不然。心想: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才要修學菩薩行。像無厭足王的這樣逼惱眾生,甚至加以殺害,這簡直是殘暴不仁,惡中的大惡!這那里是菩薩,那里值得我參學!

  正在這么想的時候,忽然感覺空中有天神在警告他:「你應當紀念善知識──普眼長者的教導」!善財心想:我確是常常憶念他,從來也不敢忘記他的指導呀!「那么,你應當信善知識的引導,為什么要疑惑呢?要曉得,菩薩有善巧的方便智,他攝受眾生,調伏教化,護念守衛(wèi)眾生,度脫眾生,這都不是皮相的認識所能思量擬議的。這應該觀察他的原因與效果,然后再下判斷。你不是為參學而來嗎」?

  善財放下了自己的成見,一直來見國王。頂禮后,向國王說:「圣者!我已發(fā)了大菩提心,但不知應該怎樣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承善知識的引導,所以特地遠來,請求圣者的教導」!

  無厭足王聽了,見王事已辦理清楚,就起身下座,拉著善財?shù)挠沂终f:「你到這邊來」!

  把善財帶到宮中,指著寶座說:「坐!一同坐下了好講話。善財!你看我的宮殿如何?你看:廣大無比的寶宮,莊嚴的講堂,樓閣,羅網(wǎng),端正而進退有禮的宮女。你想!假定我殘暴不仁,真的大作惡業(yè),會有這樣的富饒自在嗎?這是我的菩薩道,叫做如幻解脫門。我所治理的國民,因過去養(yǎng)成了殺盜淫亂等惡習,物以類聚,風紀壞到極點。用其它的方便,都不容易使他們離開惡業(yè)。我為了調理折伏這一般眾生,所以用種種嚴厲的刑法,治罰作惡業(yè)的惡人,使那些作惡的眾生,知道國法的尊嚴,不容他不謹慎顧慮,迫得他斷十惡,行十善,或者發(fā)菩提心。

  我用這善巧的方便,達到了利益眾生的目的。關于此種辦法,批評我的,當然不知道我。就是同情我的,或者以為我嫉惡如仇,以為我亂世用重刑,殺一警百,這同樣不知道我。其實,在我洞達諸法如幻的意境中,并沒有真實的眾生,真作惡,真受罰,無非是以幻治幻的方便。不要說是人,就是一蚊一蟻,我也從沒有起一念的惡意,或者動作身體言語去惱害他,使他受苦。

  人人都可以為善,生一切善法;惡人不過是善緣不具而已,悲憫他都來不及,還肯去恨他殘害他嗎?善財!這就是我所知所行的法門了」!到這時,善財不覺恍然大悟:推行王法,目的在利益眾生,十善戒是刑政的本質,是使人不失其為人的條件。王國政教的推行,使人不得不止惡行善,成立普遍的階梯解脫的社會。怪不得政治修明的國家,雖不談仁義說道德,卻遠非政治腐敗空談道德的可及。無厭足王的大方便,悲心悲政,深深的引起善財?shù)耐,開始他的贊美與修學了。

  國王說:「善財!大道不可思議,殊途不妨同歸。附近妙光城的大光王,你去參訪他,看他的政治如何?這或者更適合你的根性吧」!

  善財起身,禮謝了國王,出來到妙光城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