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

《楞伽經》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楞伽經 >

楞伽經詳解

  【原文】:“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yè)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xiàn)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云、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猿猴,樂不凈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咒、機發(fā)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

  【解說】: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什么叫做人無我?就是內不執(zhí)著于我,外不執(zhí)著于我所感知的六塵世界。

  陰界入聚,無知業(yè)愛生。陰是指五陰,也叫五蘊。界是十八界,入指六入或叫十二處。

  十八界:六根、六識、六塵的總稱。六根指的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是有色跟,只有意根是無色根。佛學同現(xiàn)代科學對意根的理解是不同的。佛學認為意根是無色根,類似精神范疇;而現(xiàn)代科學認為意根就是人腦,意識是從人腦中產生的。一個進入相當深度境界的大德高僧,他完全能體會到人腦里有什么。而事實上科學家們搞出來的東西是自相矛盾的,因為他們捕捉不到意根的真實存在便強行認定意根就是人腦。但解剖學卻發(fā)現(xiàn)人腦并非是意識的獨立器官,人腦的各個部分所掌管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有的部分接收眼識的信號,有的部分接收耳識的信號,有的部分接收鼻識的信號等等,人腦除了接受六塵信號外,還接受人體內部各個臟器官的信號。而意識在人腦中是可生起可不生起的,對于眼睛所見之物,我可以去分辨可以不去分辨。意識在人腦中并沒有一個特定的位置,不像掌管眼耳等識的大腦部分只能接收眼耳等傳來的信號。這種情況就像人與房子的關系,人相當于意識,房子相當于大腦,眼耳鼻舌身識相當于房子的功能,人可以利用房子里的這些功能,也可以不利用,人要利用這些功能,就等于將這些功能聯(lián)系了起來,這就相當于思維過程,人可以在房子里居住,也可以從房子里走出去,因此人腦對意識沒有決定意義。大腦解剖學的目的是想找到意識究竟之所在,但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人腦的不同部分分管不同的功能,并不存在一個專門的區(qū)域為意識所獨有,因此在大腦中找不到一個領導眼耳鼻舌身五識的真正的意根。這與佛學觀點是吻合的,而科學家認為意識來自大腦,這無疑是自己給自己扇了一個嘴巴。佛學認為,眼耳鼻舍身五根均有扶塵根和勝義根的劃分,比如眼根,當色塵入目的時候,眼睛里的什么東西接收到了色塵的信號?當然是眼睛里的感受器也就是視神經末梢,眼睛里的這個神經感受器就是扶塵根,扶塵根直接接觸外塵形成視覺影像,這個影像被傳到大腦中掌管視覺中樞的部分,這個視覺中樞就叫做勝義根。修行者無需通過解剖就可以了知人腦中各個部分的組成情況。除了眼根,耳鼻舌身四根也都有扶塵根和勝義根的劃分。

  那么諸根和諸識的關系又是怎么樣的呢?比如眼根與眼識,有人認為,眼根是眼識的種子,眼識是由眼根生出來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什么叫種子?種子在發(fā)芽生長過程中是要自身否定的,也就是說種子只有自己消失之后才能發(fā)生轉化。如果說眼根是眼識的種子,那么當眼識生起時,我們的眼睛是不是就消失了呢?因為眼睛就是眼根是種子。★@然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這種情況存在,那么耳鼻舌身諸根都將會消失,焉有我們這個肉身在?由此可見眼根也只是眼識活動的場所而已,眼根并非是眼識的種子,眼根和眼識都各有各的種子,眼根和眼識的種子均來自于阿賴耶識。眼根與眼識是因為有緣才結合到一起,是因緣和合而生的關系。耳鼻舌身的根與識同眼識的情況一樣,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

  有人問,眼識既然是非物質的,為什么也會老?比如年紀大了,人的眼睛會變花。人的眼睛變花與眼識無關,是眼根老了,眼識絕不會隨眼根老而老,眼識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怎么能體現(xiàn)老?如果眼識也會變老,那么這種變化應該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改變的,比如對你的眼睛進行手術或者給你戴一副眼鏡,這些都應該無法再讓你看清東西,因為你的眼識老了?墒聦嵣,當你戴上眼鏡時,你就看清東西了,這說明你的眼識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你的眼睛。同時也說明我們這個肉身是假的,就像穿舊的衣服一樣,太破了,應該換一換了。

  關于根與識關系的問題,即便是那些弘法20多年的高僧也經常搞不清,搞不清這個問題,就無法斷除我見,極其不利于修行。先說到這,明天接著談這個話題。

  意識與意根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不僅是佛學界爭論的焦點,同時也是科學界爭論的難點,從目前的研究角度來看,佛學上的說法要比科學上的說法更科學。

  現(xiàn)代科學依然從唯物論出發(fā),堅持認為意識是人腦的反映,人腦是意識的根。但他們無法在大腦中找到意識存在的場所,因為大腦中各個部分的功能都是不一樣的,并不存在一個能將各個部分功能統(tǒng)一起來的專屬意識的區(qū)域,而意識卻能統(tǒng)一那些功能,能夠在那些功能之間建立聯(lián)系,從而產生分析、分別、判斷等的思維過程。但意識的產生并不依賴于人腦的功能,去不去想是意識自己的事,大腦管不著,比如有些小朋友上課時精力不集中,老師在前面講,他卻在想心事,老師講的是什么,他一句也沒聽到,老師講話的聲音傳沒傳到他的耳朵里呢?傳到了,他的大腦也接收到了信號,但是這個信號卻沒能傳回耳朵,因而無法引起聽覺,這說明大腦對意識無控制作用。但意識必須借助大腦各種功能提供的信息資料才能引起思考,意識與大腦要因緣和合才能起作用。至于所謂的獨頭意識,說這種意識可以不需要眼耳鼻舍身提供的信息而獨立思維,比如閉上眼睛思考某個方程的解或者回憶一天當中所經歷過的事,但這些思維過程都需要有眼耳鼻舍身先前提供的資料才行,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大腦可以理解為一個搜集信息的倉庫,意識隨時都可以到這里來調用資料,至于意識是否要用到這些資料,那是意識自己的事,大腦不能決定意識的行為,比如我今天累了,那些事暫時不想了,我需要休息。那么這里的問題就出來了,我需要休息,這明顯是一個決定性的行為,而意識只有分別判斷分析等功能,并不能做決定,既然大腦管不著意識,那是誰在管意識?這個管理意識的東西就是人我,什么是人我呢?人我在哪里?這個人我就是末那識,也就是意識的根,即意根。顯然意根不同于其他諸根,眼耳鼻舍身五根都是有色根,都是物質根,而末那識則是無色根,是非物質根。意識必須依末那識才能生起,它要服從末那識的指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不喜歡用腦思考,一動腦就覺得累,因此意識不是想生起就能生起的,如果意識是由大腦決定的,大腦里有意識,當大腦看見或聽到什么的時候,意識必然生起,因為這是大腦的功能,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人們常常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有被心暗示或在逼迫的情況下,意識才不得不生起,這個心就是末那識,比如上級下達命令,要求某科研所的科技人員務必要在一周內完成某項工程的調研報告,否則做開除處分,命令一下,科技人員的腦細胞立刻就活躍起來了,想不認真都不行,因為萬一被開除就意味著丟掉飯碗,生存權將受到威脅。而末那識就是本能識,是人我,我的利益和生存權受到侵犯那絕對不行,因此強行要求意識生起,玩命也要完成這項任務。

  末那識既然稱作識,說明它也有了別作用,它為什么不自己去思考呢?因為末那識的了別作用只對內境,不緣外境,它只對阿賴耶識的見分進行了別,這種了別因被打上主觀的烙印而被我癡、我見、我愛、我慢四大煩惱所覆蓋,因而它的了別作用十分差,雖然也全面但不客觀,沒有理性,它必須生起意識才能辨清。末那識在失去理性的情況下,常常會受騙上當,貪愛是末那識的根本特征,這個特征是由其生存本能決定的,生存本能要求其必須貪必須愛否則無法生存無法延續(xù),這是身不由己的事情,但在沒有理性的情況下,這種必須是盲目的、失控的,會釀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比如小孩子因貪吃陌生人的奶糖被騙走賣掉,某機關領導因貪色之故被女方訛詐,結果導致名譽掃地、丟官喪職、家敗人散。因此末那識常常是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代名詞。從前有一順口溜:屯老二進城,腰扎麻繩;先進飯館,后進剃頭棚;喝瓶汽水,不知道退瓶;看場電影,不知道啥名;挨一眼罩不知道哪

  從前有一順口溜:屯老二進城,腰扎麻繩;先進飯館,后進剃頭棚;喝瓶汽水,不知道退瓶;看場電影,不知道啥名;挨一眼罩不知道哪兒疼。這首順口溜道出了末那識的真諦,這屯老二可能是頭一次進城,一見到這么大的城市頓時懵了,不知道哪是哪兒了,你要說他什么都沒看著,他卻什么都看到了,最起碼跟農村不一樣,但你要問他看到什么了,他卻說不清楚。進來倒是進來了,你倒事先有個規(guī)劃呀,起碼應該明確自己進城干什么來了,不懂的地方勤打聽打聽,別亂闖啊,可倒好,一進城就做顛倒事,正常來講是不是應該先買條腰帶換上,把頭剃了,洗個澡,然后再進飯館,他卻先進飯館后進剃頭棚,喝汽水不知退瓶,看電影不知啥名,挨揍還不知道哪兒疼,你說他顛倒不顛倒?這就是混蛋的末那識。

  末那識要想弄明白事理必須生起意識,但意識被末那識染污之后,也時常成為末那識的工具,而無法改變末那識的意志,比如妻子懷疑丈夫在外面包養(yǎng)情婦,因為她親眼見到丈夫和一個年輕的女子一起聊過天。于是末那識便命令意識進行分析,意識越分析末那識便越懷疑,意識暗中提醒末那識要抓住證據(jù),可是末那識已經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將他的丈夫殺了。后來得知,那個女的是被她丈夫開除的職工,那天談話談的就是這件事。妻子一聽登時暈死了過去。末那識總是對重大變故產生悔悟,不走極端它就是執(zhí)迷不悟。佛祖說末那識如刀鋒不能自割,說的就是末那識的頑固不化,不可理喻。末那識是非理性的代名詞,它時時刻刻都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我必須說了算,我總是對的,我不可能有錯誤,誰說我犯錯誤也不行,誰侵犯我的利益也不行,在迷霧當中它無法反省自己,就像刀鋒不能自己割自己一樣。

  有人問,既然意識是緣末那識生起的,那么意識就是末那識生的了?錯誤!理由是如果意識是末那識所生,說明末那識是意識的種子,意識一生起,末那識馬上消失,就如同樹種變成樹,樹種就消失了一樣?墒聦嵣,末那識恒時存在,除了成佛之外,包括大菩薩在內的一切眾生都無法斷除末那識,檢驗末那識很容易,比如面對美食你饞不饞?面對美色你心動不?當別人扇你嘴巴子你憤怒不?丟錢之后你懊惱不?所有非理性的本能沖動都屬于末那識。由上可見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是領導者,但不是種子。末那識與意識的關系就好比皇帝與宰相的關系,宰相要服從皇帝的命令,但宰相不是皇帝所生,宰相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皇帝才能行使權力。因此意識要想發(fā)揮作用必須依末那識,否則無人賦予它宰相的權力。意識是末那識從阿賴耶識那里喚醒的種子,依附于末那識,唯末那識所用。末那識的種子也來自于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而生。阿賴耶識的種子之所以會變現(xiàn)出七轉識,是因為阿賴耶識緣無明故。由上可知一切世間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世上沒有離緣之法。單獨的法都無法運行,正如皇帝不能離開大臣,大臣不能離開皇帝是一樣的道理。

  有人問,末那識那么白癡為什么還能指揮意識?劉禪也很昏庸,為什么還能領導諸葛亮?末那識是人我的體現(xiàn),我是中心,一切都要為我服務,我連自己的意識都管不了,這個我還有什么用?意識只是我的工具而已。劉禪是國家的象征,諸葛亮再有水平也只能為國家服務。

  意識的功能是比較全面的,既能緣前五識和大腦,也能緣末那識和阿賴耶識,而且意識還能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獨立思考,意識具有周遍計度的特性,但它的周遍計度與末那識不同,意識只能對某一特定事件進行周遍計度,讓意識做數(shù)學題的同時背英語單詞,這顯然行不通。而末那識則是全面計度,但一件事也計度不明白,全是稀里糊涂。

  在世間法中,末那識并非一無是處,它是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的代名詞,一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商也很重要,感情豐富的人交際就廣泛,感情冷漠的人朋友就少;感情豐富的人易結善緣,因而成就菩薩道的可能性就大;感情冷漠的人心里只有他自己,那他永遠也無法入菩薩道,成佛更別想。精力充沛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業(yè),精力不濟的人很難有所作為。

  如果說意識代表理性,末那識則代表非理性。理性大于非理性的人易于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理性等于非理性的人,比較適合當領導,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既要有相當?shù)那樯逃忠挥兄腔,感染性、親和力、感召力是情商的體現(xiàn),智慧則是管理能力的體現(xiàn);理性小于非理性的人則適合做奴才,只一味地盲從,而無清晰的見解。有人問,既然末那識這個非理性主宰意識,為什么意識這個理性還能大于非理性?齊桓公比管仲大,但齊桓公自己沒主見,很愚昧,事事都聽管仲的,甚至稱管仲為仲父,管仲權傾朝野,但卻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yè),說明齊桓公雖然愚昧,但他情商很高,能有效感化管仲,他知道管仲一切都為他好,他為什么不聽呢?

  末那識是主觀,阿賴耶識是客觀。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分離,則主觀反映客觀,末那識成了認識客觀的主體,體現(xiàn)為生命的過程。當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合一時,則表示人我與物我相合,主觀無法再顯現(xiàn)客觀,則表示生命的結束?陀^載著主觀的種子在六道里開始輪回。主觀是人我,是假我;客觀是真我。當修行者徹底斷滅末那識的時候,阿賴耶識則轉化為純凈的真識,并剎那轉識成智,進入如來地,從此永遠不生不滅,化為永恒的真我。

  以上所講就是六根和六識,六塵就是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外境界。六根、六識、六塵合在一起就是十八界。六入是指六塵入六根的現(xiàn)象,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進入眼耳鼻舍身意六根的現(xiàn)象。六塵從六個不同的地方而來,進入六個不同的根,合起來就叫十二處,六入和十二處是一個意思。六入從廣義上說應分為外六入和內六入。外六入就是六塵進入六根的現(xiàn)象,這六根是指扶塵根,直接與外界相接觸,因此外六入屬于我所的范疇,也就是被我所識別的對象。當不再關注外塵世界,只專注我心的時候,只能表明你斷除了我所,并不表明你真正做到了人無我,內在的我,你依然沒有斷掉。要想斷除我,還要斷除內六入,內六入也就是從眼耳鼻舌身意傳遞到大腦各個中樞的影像,這些影像被稱為六個勝義根。斷掉這六個勝義根才算斷掉了我,我與我所都斷掉了,內外皆無我就進入了人無我之境。十八界和六入共同作用就形成了五蘊。

  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總稱。蘊就是聚集的意思。蘊與陰是一個意思,都有凝聚、沉降之意,陰與陽是相對的,升華則為陽。五蘊有時也稱作五陰。

  各種色聚在一塊就叫色蘊。這里的色指的是物質,包括我們的身體(眼耳鼻舍身五根)和一切可見不可見的外塵世界(色聲香味觸五塵)。佛學認為一切色都是由四大轉化而來,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大是廣的意思,廣大無邊,覆蓋整個宇宙,所有時空下的物質及其變化都是由地水火風轉化而來。種表“能生”義,是一切物質的源頭和起點。從宏觀到微觀皆由四大所變。

  地大顯堅性,這是地大的自性,地大愈盛則堅性越強,堅性強則具覆壓承載之功用,這種承載的作用是與萬有引力相當?shù)模热缥覀冋驹诘厣,地面對我們有承載力。假如從地面上往起跳,我們將看到,不論跳多高最終都要落回地面,這就是萬有引力的作用。若沒有萬有引力,我們站在地面上則感覺不到地面對我們的承載力的作用,我們只要輕輕一跳就可以逃離地球的控制飛向無窮的宇宙,這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感覺到地面的堅實是因為有萬有引力拉我們的緣故。因此萬有引力是地大的根本特性。

  水大顯濕性,這是水大的自性,水大越強則濕性越強,濕性強則具粘著、親和、溶解、溶蝕、腐敗、攝集之功用,水能攀援溝通一切物,一切生物化學反應都必須在水解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而水解就是電離作用,因此電磁力就是水大的基本特性,一切生命現(xiàn)象都是電磁力轉化而來。

  火大顯暖性,這是火大的特性,火大越強則暖性越強,暖性強則具成熟、燒煅、毀滅之功用,火大是原子與原子之間以及原子核內部發(fā)生激烈反應的表現(xiàn),而宇宙中最重要的能量反應是原子核聚變和裂變,原子核反應是生命獲取能量的最主要的來源,譬如太陽,分分秒秒都在進行著激烈的熱核反應,才保證了我們地球有充足的能源,使生命得以存在和發(fā)展,假如沒有太陽,哪里還有生命的存在?而原子核之間的反應屬于強相互作用,因此強相互作用是火大的基本特性。

  風大顯動性,這是風大的自性,風大越強則動性越強,動性強則具生長運化之功用,風大還具有無孔不入的特性。這里所說風不要僅僅理解成空氣所成風,一切動都屬于風大,地球在動,高山隨地球動這都屬于風,這是從宏觀上所見。微觀上講,X光能穿透人體,而X光的運行速度是光速,你說它動沒動?它能穿透人體說明它無孔不入,但它并不厲害,因為厚鉛板可以阻擋它穿透,有沒有任何物質也阻擋不了的物質呢?有!那就是中微子,在中微子面前一切其他物質全是空的,它在穿越物質時不會對任何物質造成損壞,它的傳遞速度更不會因為穿越而減弱,不論多么強大的吸引或排斥力都不能對它有絲毫影響,打個比方說,我們用手去推墻,感覺墻在排斥我們,而任何墻不論它有多厚密度有多大,都絲毫也排斥不了中微子,也吸收不了中微子,中微子在物質中穿梭就如同在真空中散步一樣逍遙自在,飄然而過,沒有任何障礙。中微子被看做是宇宙演化的基石,自然界的孩子。中微子的這種奇怪的特性被稱作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風大的基本特性。

  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現(xiàn)代物理學上的四種最基本的相互作用。物理學認為整個宇宙就是由這四種相互作用輾轉變化而來。而佛學認為整個宇宙是由四大種轉化而來,這四大種恰與現(xiàn)代物理學上的四種最基本相互作用一一對應。過去有人說古人受認識能力限制,把世界理解成是由地水火風構成的,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思想,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對于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只能對他說佛學上的四大是全面的,完整的,概括了整個宇宙,這四大種既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恰好揭示了這個物質世界的最深層次的秘密。

  為什么說這四大種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呢?我們可以通過易經來計算出來。如果您懂得易經,就不難理解,這四大種與易經上的四象是一一對應的,太陰、少陽、太陽、少陰即是四象。太陰與地大、萬有引力相對應,少陽與水大、電磁力相對應,太陽與火大、強相互作用相對應,少陰與風大、弱相互作用相對應。這四象顯示出了陰陽變化關系的極限,無法再增加,再增加就不再是四象了。

  根據(jù)易經,我們還可以推算出四大種與基因密碼子對應關系,組成基因密碼子的堿基一共有四個,分別是鳥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堿基要想實現(xiàn)配對必須是一正一負才行,兩個電性相同的堿基無法配對,再根據(jù)各自所攜帶正負電量的不同,從而得到鳥嘌呤與太陽、強相互作用、火大相對應;腺嘌呤與少陰、弱相互作用、風大相對應;胸腺嘧啶與少陽、電磁力、水大相對應;胞嘧啶與太陰、萬有引力、地大相對應。四個堿基是構成64個基因密碼子的最基本單位。由上有充分理由說明生命大廈的最基本微觀單位四個堿基是由地水火風變化而成的,再從宏觀上看,情況更清晰,比如組成我們身體的骨骼和肌肉具有承載的作用,顯堅性,因而屬地大;血尿汗等顯濕性,屬水大;身體的溫度、能量顯暖性,屬火大;呼吸、運動屬于風大。胖子為什么出汗多?因為他地大,承載的水多,所以水大。胖子身上能量多,火大,所以一運動就喘得厲害,導致風大。

  世界上任何物質都是由這四大變化而來,只不過不同的物質地水火風含量不同罷了。比如水,水除了由水大構成外,因其具有流動性,因而顯風大;因其固液汽等形態(tài)的變化表明它有火大,冬天為冰,表明火大小,春天為水表明火大一般,水遇熱變蒸汽,表明火大大;水相對于地來說堅性小,但相對于空氣來說,堅性大,如果沒有堅性,如何能承載船舶?空氣堅性更小,因而船舶無法在空氣中航行,但飛機因為速度快,風大大,導致空氣的堅性增強,從而能承載飛機在天上飛。

  現(xiàn)代物理學有四種基本力的相互作用,佛學上的地水火風四大種,易經上的四象說的都是一個道理,揭示的都是物質世界最根本的問題。只是闡發(fā)的角度不同,物理學主要是從功用上來講;佛學主要是從構成上來講;易經則是對前兩者的高度概括,是抽象的抽象,闡明的主要是變化關系。有些類似于數(shù)學符號。而生命基因學則是上述前三者變化的特例,是具體的科學,四個堿基是可見可研究的,恰好可以作為前三者的例證。從佛學上來說,生命就是四大因緣和合而成的,四大互相攀援相合時就表現(xiàn)為生命生長過程;四大分離生命進程就結束。當人活著的時候,總感覺他是個人,是個鮮活的人,是個與眾不同的人,感覺他是存在,他的身體當中有一個自我?墒钱斔懒艘院,化為泥土時,你再去找找看,他在哪里?由物質構成的這個肉身里有我嗎?沒有!那么到底有什么?有四大呀!四大分離了之后,并沒有消失,而是又進入其他方式的變化過程里去了。比如人的尸體被細菌和昆蟲吃掉,則變成細菌和昆蟲身體的一部分。四大就相當于四個人在表演一場戲,演出一個精彩的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就相當于一個人生命的過程,當表演結束時,節(jié)目落幕,生命也就結束了,這四個人各自回家一切都散了。

  上面所講的是佛學五蘊當中的色蘊,色蘊由四大變化而來,從中我們看到,色蘊當中是無我的,或者說這個我是假的,因為我并不能主宰我自己,最起碼,我的身體不屬于我,我無法控制。如果這個身體屬于我,歸我管,那么我就有辦法命令我的身體在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再長了,永遠保持年輕的狀態(tài),甚至我能讓自己返老還童,我還能讓我的身體永遠不生病,可是我管不了我的身體,我的身體生病時,病情該怎么發(fā)展并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我是無奈的。如果我的身體歸我管,當饑餓襲來時,我就會命令它不許餓,它就不餓了。可是我做不到,我必須填飽肚子。我成了我身體的奴才,為了這個身體而四處波本,一生的忙碌到頭來全是一場空,因為我無法保住我的身體。我從生到死整個過程都被誰牽著,這個誰是誰呢?就是四大!四大分離的時候,連與我說聲再見都沒有便悄然離去,因為我是奴才,四大是主子,豈能在乎我?我只是四大表演的節(jié)目而已,它們玩夠了就去尋找新歡去了。

  上面簡單講述了色蘊無我,明天我們繼續(xù)講五蘊中其他幾蘊看看里面有沒有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