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零七)

  我們能夠如理思維、如實通達(dá)感恩,可以培養(yǎng)對父母、師長、三寶的恭敬心、虔誠心、感恩心。到了大殿,“我能夠在這里聽聞到佛法,都是三寶的恩德、菩薩的恩德、護(hù)法們的恩德、眾生的恩德、天地的恩德”。拜下去非常虔誠、非常恭敬。感恩心就更不用說了,時時都在感恩。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天地就是大父母,自己現(xiàn)在的生身父母是小父母。所有一切生育我的,都是我的父母。

  孝是什么?體會到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給的,這就是孝!孝經(jīng)》里面怎么講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個就是孝的開始。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是父母給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所以非常清楚明白,非常重視,“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心就這么跑出來了。你知道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于這些恩德,是不是會感恩?是不是會孝順?你還會忤逆自己的父母、抱怨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師長不恭敬嗎?

  你不恭敬,就是有個“我”梗住了。“我”最大,佛也沒有了。有“我”的話,就很難孝順。大不了,怕人家說我不孝順,到了年節(jié),買兩斤好吃的水果、兩件好衣服給父母,這叫孝順嗎?“我給你買了兩斤水果,買了幾件好衣服,你不要說我不孝啊!”平常很多人就是這種心態(tài)。這個就是“孝”沒有好好體會,只是從外表上做個樣子,做給別人看的,希望人家說“你是個孝子,你對父母這么好……”往自己臉上貼點金,那是表面工作。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要說吃穿用的,連我們身上每塊肉、每塊骨頭、流的血,都是父母給的。要從這里去體會父母的恩德。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去體會,還有哪樣?xùn)|西自己不舍得?房子也舍得了,票子也舍得了。這個“孝”,要體會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才是真正的孝。“孝之始也”,就是從這里開始。

  這樣去體會,虔誠、恭敬、感恩、孝順都跑出來了,那么,你就自然知恩報恩。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師長、三寶、眾生的恩德。我們?yōu)槿嗣、為父母做一點事,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不是誰要我們做的。你不叫我做,我也要做,是要使用他們的恩德。這個就是知恩報恩。

  你懂得了知恩,自然就去會報恩,報恩的時候也不會說“我”在報恩。沒有“我”在為他們服務(wù),也沒有“為他們服務(wù)”之想。“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這是他們的恩德”。知恩報恩,自自然然就是我們大乘講的“度眾生”。也不會有“我在度眾生”的想法。這樣就真是在利益社會、利益人群了。

  知恩從內(nèi)在來說可以破煩惱。

  一般的人很難降伏我慢,什么都是“我、我、我……”自己有點成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以前韶關(guān)也有一個首富,幾個億的身家。他自認(rèn)為能夠搞定所有的人,“沒有我做不成的事”,狂妄到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的父親有一次被村里的人不小心撞傷了,有點殘疾。撞人的這家人比較貧窮,根本就沒有能力償還。他是幾個億的家財,治療也好,請人陪護(hù)也好,如拔根毫毛,都沒問題。

  但他就要折磨那家人,要他家人來照顧他老爹,從早到晚都由他們來照顧。后來他老爹死了,還要折磨他們,叫他們來披麻戴孝。胡作非為,狂妄自大,簡直到了沒有人性的程度。我慢如高山,目中無人,那很快完了。果然后來被查出來,他的很多事業(yè)都是官商勾結(jié),靠利益輸送得來的,被抓起來坐牢,整個事業(yè)“咔嚓”一下子垮掉了。

  一個人沒有感恩的心,怎么降伏這個煩惱?沒有感恩的心,很難降服我慢。稍微有點成就,便感覺這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是誰在成就你?都是父母、師長、三寶、眾生、天地在成就你。我們怎么樣能成就自己?根本就沒辦法。其實我們所做的事情是誰做的?都是大家?guī)兔ψ龅,別以為自己有本事。沒有所有的恩德,我們能夠成就什么?連自身都是要天地來成就,我們個人能成就什么?所以,一定要降伏我慢。

原標(biāo)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零七)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