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宏法利生的事業(yè)(二)

  第七課 宏法利生的事業(yè)(二)

  須達多長者皈依佛陀,在喬薩羅國舍衛(wèi)城建筑祗園精舍,供養(yǎng)佛陀。這寺院的規(guī)模比竹林精舍更宏大。是佛佛陀在北方說法的根據(jù)地。 喬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和王后末利夫人,也皈依佛陀,成為忠誠護法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六年,回祖國探望年老的父王。阿難陀等王子及羅侯羅,后來都隨佛出家。當凈飯王高齡九十三,病重垂危時,佛陀再回祖國為父王臨終說法,送終扶棺,布施財物,以示孝敬。后來,姨母波波提、太子妃耶輸陀羅等五百 婦女亦出家,成為比丘尼。佛陀提高了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

  佛陀是大眾的安慰者和救護者,他愛護一切眾生如親人,替病比丘洗滌膿血,替瞎子比丘穿針縫補。釋迦族和拘利族爭水,他不辭勞苦,遠道去替他們調(diào)解,毗舍離疫癥流行,佛陀不怕傳染,進城安慰病人,教化病人。這一切的行動,都是大慈悲救世精神的表現(xiàn)。

  佛陀成道后,證悟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便提倡慈悲平等的教義,故他的弟子中,不論是男女老少,貧富貴賤, 加入僧團后, 便一律平等。優(yōu)婆離是理發(fā)匠,出家得道后,被尊為戒律學權威。清道夫須尼達,由佛陀親自接引他皈依佛教。出身歌舞伶人的安巴里也能修證到阿羅漢果。他們都是印度最低賤的首陀羅族的奴隸,皈依佛陀后,都能獲得應有的地位,佛陀真是歷史上第一位破除奴隸制度的人!

  佛陀以慈悲無畏的態(tài)度,深入民間,去傳播平實的道德與中道的真理,凡是和他接觸過的,聽他說過法的,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信仰。所以他的信徒,從國王、后妃、大臣、以至平民、乞丐、奴隸,應有盡有,遍布社會每一階級。

  問答

  1。祗園精舍是由誰建立的?在什么地方?

  2。喬薩羅國的那一位國王和王后也皈依佛陀?

  3。佛陀成道后幾年才回返祖國?他回國后又把誰帶離出家?

  4。佛陀在他的父王臨終時如何示孝敬?

  5。佛陀如何表現(xiàn)他的慈悲救世精神 ?

  6。佛陀怎樣提倡平等?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