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念中的世界 再回首夢斷歸途
你是不是經常有流浪漂泊的感覺?有人說,在哪里呆著就要買房子,不然感覺像在流浪。我想,這不是房子的問題,而是心的問題。
我們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大到經濟蕭條,公司破產,股票大跌,小到你的身體機能跟你開一點小玩笑,你都會擔心受怕。三界不安,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保護自己。活著買房子,死了買墓地,開車買車保,就醫(yī)買醫(yī)保,養(yǎng)老買養(yǎng)老保。保險業(yè)發(fā)達不是沒有理由的?墒潜kU并沒有讓你真正的安心,因為你面對死亡時,你還是一樣無知和恐懼!
先對于可見的不安,佛陀更關心的是不可見的不安。孤獨,無法被理解,以及自我的不穩(wěn)定,這些隱藏的不安,足夠摧毀一個人。沒有徹悟的人,永遠是最孤獨的人。我們試著用語言等各種行為來溝通,但是語言卻成為了我們溝通的障礙。譬如最平常的,你說面條好吃,你能用語言來表達好吃的感覺嗎?語言在溝通上是多么蒼白無力。佛陀拈花,迦葉微笑,禪宗不立文字,“說的,打三十大棒,說不得,打三十大棒”。溝通的障礙,自我的不穩(wěn)定,加上我們總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就有了結婚生子社交、家族團體乃至任何組織,而這些,不過是我們潛在的保險!
人總是活在別人的回憶和記憶當中,當世界上所有認識你的人都得了失憶癥,你說你存在嗎?當世界末日時,地球只剩下一個孤島,孤島只有你一個人,沒有任何生物,你說你存在嗎?存在,誰來證明?不存在,那你是誰?我們妄想的“自我”,其實從來沒有存在過!
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安全過,自我的本質就是不穩(wěn)定的。在輪回中,世間法會告訴你各種獲取安全的方法。你從小父母就教育你,好好讀書,賺很多錢,嫁個金龜婿,或者找賢內助,然后生個孝順子,安心養(yǎng)老,到了八十歲,放心的往棺材一躺,一生就此了了。如果能像電腦程序一樣運行,那我們就沒有任何恐懼了?墒無常就像病毒一樣,隨時隨刻都會破壞程序的運行。比如突然生個討債鬼,或者公司破產,或者在不惑之年得了不惑之病,或者死神突然降臨,這都讓人感到沮喪。
從物質上追求不過是低級的求保護的方法,最高級的求保護莫過于宗教追求。拜懺誦經朝山放生等,釋門之中有求必應,求什么得什么,長壽富貴。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來作以上的種種事業(yè),不過是構成更好輪回的因罷了!
我們一直把“自我”當成了一個寶貝,建立種種的圍城來保護他不受傷害。但自我是什么?色身是我嗎?你天天為他刷牙,為他洗澡,為他吃喝拉撒睡,為它的面子而動嗔恨心,動貪心。如果你叫這個色身不死,不生病,它會聽話嗎?色身是我,那哪個部分是我呢,眼耳鼻舌身?五臟六腑?我們找不出來。愛恨情仇的情緒當做我,凡夫妄念紛飛,從早上睜開眼睛到困覺時,甚至在夢中我也是妄念不斷。念頭像一盤渾濁的水,時而冒出張三李四,時而冒出車子房子,時而冒出美女鈔票。像瀑布一樣川流不息。念頭本來如幻,念頭是我嗎?我們常說,我的車子,我的公司,我的老婆,我的孩子,一切我使用過的,都冠名“我的”。有了我的,就衍生了你的,他的,好人的,壞人的,善人的,惡人的,兩元對立就產生了。但是佛陀告訴你,諸法無我,任何事物都沒有自性,也根本沒有一個我的存在。色身不是我,四大不是我,五蘊也不是我。自我不存在,我們花費了畢生時間,累劫精力來鞏固的自我,其實是個虛無的東西。自我本身就是一個騙局,你會感到什么呢?
有個居士跟我說,她跟她先生說,生活就像一場夢,夫妻也像一場夢。她先生嚇到了,馬上要給她洗腦。就像我說,我在學佛時,有許多人會驚訝勸導我,生活怎么美好,為什么要學佛呢?當一個在做美夢時,最好不要突然驚醒他,要給他準備的時間。驚醒后他會無所適從了。佛陀習慣給別人時間的。佛陀不單刀直入的說,地獄只是你的嗔念的化現,餓鬼不過是你貪心的化現,畜生是你無明的化現,天道是你持戒福德的化現,極樂是你清凈心的化現。佛陀說,你可以行善,放生,持戒,念佛,你就不會跑到三惡道,跑到天道,往生到極樂,還給你講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金銀琉璃,沒有眾苦,讓你心靈有個皈依。這是佛陀的方便。
你現在和我一樣,破不了自我?墒悄阋埠臀乙粯樱桓市哪闶裁炊紱]有擁有,那我告訴你,你現在的只是妄想(概念),擁有“我擁有某某某某”的妄想。當你沒有車子時,你說你擁有車子,那是妄想,你有了車子后,你說你擁有車子,這仍然是妄想。夢中說夢兩重虛,知道不?你不過是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夢境。因為物體是物體,你是你,你只能擁有使用權,并沒有任何所有權的。我們所有的造作,包括種種善業(yè),惡業(yè)在妄想中進行的。你覺得那是善嗎?那是你的妄想。要成佛是要拋棄善和惡,美和丑種種對立。你作善事,感召到的善報,惡事感召的惡報。妄想有用嗎?你看不破時,它對你來說,還是有作用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妄想的結果。所以,佛陀說,你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陀也說,你要不思善,不思惡,善惡都拋棄,成佛要拋棄任何對立。
我們在妄想中生,妄想中死,妄想中得到,妄想中失去。妄想執(zhí)著的習氣,無始劫來已經堆積太深了。禪宗提倡話頭,參“父母未生時面目。”參“念佛者是誰。”參,參,參,直到明心見性。凈土提倡念佛,一心不亂,以毒攻毒,以一個佛號的念頭,制服其他念頭不起。破除妄想,心清凈了。安住當下,不要想太多嗎,會減少你的妄念。我們常常想太多了。其實可以過得更單純的,肚子餓了,吃些能哄過肚子就行了。困了,能睡的下也行了,你睡著后,你還會發(fā)現你躺在席夢思上還是躺在地上?一睡著時,時間空間都沒了,還記得色身在哪里嗎?而在證悟的佛陀看來,如果心能自在的話,席夢思和稻草是沒有區(qū)別的。但我們不控制好心,卻一味的去改變環(huán)境。好比車夫見馬車不走,不趕馬,卻拼命趕車,抱怨車!
佛法是心法,不是高居在殿堂之上,也不是白紙黑字,也不在于你拜了多少拜,朝了幾座山,念了幾部經。禪宗公案中,法達誦華嚴三千部,拜見六祖頭不著地,六祖批評,我慢心不降服,與佛法不達。很多人把誦經、拜懺、念佛當成炫耀的資本,這就與佛道相違背了。佛法不是生活的點綴。很多人都說,我現在還年輕,拼命賺錢,等孩子成家立業(yè),年老有空就去寺院拜拜佛念念佛,寺院成了養(yǎng)老院了。在他們看來,佛法不過是讓一種更高級的消遣方式罷了。如果在選擇搓麻將和佛法上,打麻將更重要的話,她是不會去念佛,而是呼朋喚友的去搓麻將!
我們妄想還表現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帶有很強烈的知見。你是不是覺得,非得開哪款車,非得穿什么品牌,非得住在怎樣的房子?吹胶妥约合嗨频木歡喜,不同的就排斥。從這點看,每個人都是熱心的傳教士。這個毛病在佛教徒身上也有。修凈土的說,末法時代只有彌陀能就度,禪密只會害人。有的說,只能念某部經,念某個佛號,其他的都沒有作用。佛陀開示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法皆為第一,適應眾生種種根基,哪有這么多執(zhí)著和分別的!
師父常說,來聽經,你要放下你的妄想執(zhí)著分別。就像水桶,你裝的滿滿的,我的東西又怎么能倒進去呢。可我們的水桶從來沒有倒空過,妄想也沒有斷過。耀華的“沒有想太多”給我的影響很大,因為我們總是想太多了。想過去的,過去已經過去,過去心不可得。想未來的,未來的還沒到,未來的事情不是你做主,是“無常”在做主,未來心不可得,現在的,瞬間就成為過去,現在心不可得。抓住當下,當下,就可以了!
快樂其實很簡單,把握當下。眾里尋她千百度,我們迷了,眼耳鼻舌身一直向外追求,色身香味觸,心向外攀緣,迷失了自己,像楞嚴經所講的,迷己為物,迷物為己,生生世世就有輪轉。只要收攏收攏向外奔逸的心,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 上一篇:人淡如菊——從容入世 清淡出塵
- 下一篇:要怎樣與小人相處?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