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念佛自知錄(六)
第七期佛七(自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
本期適為百日念佛之半,亟應加以檢討,而策進行。茲約念佛拜佛靜觀三項,分別體驗如下:念佛雖較前圓轉,而妄想時起,未臻動靜一如也。拜佛雖較前如法,而筋骨累重,未達能所空寂也。靜觀雖白毫略成,而心神不定,未至止觀等持也。至于感應道交,金身現(xiàn)前,更屬恍惚渺茫,何敢妄語,甘墮阿鼻;叵氪舜閉關因緣,上托恩師之教導護持,下賴常住之四事供養(yǎng),而竟虛擲光陰,無所成就。反身自省,雖有慚愧之心,亦萌懈怠之意。若不深自悔責,淬礪初志,難免蹉跎歲月,空負修行之名,將何以上報四恩,下慰己靈耶?故本期心意,多在自怨自艾中。撮要記錄于左:
一、恒常精進
古德謂:‘學佛不難,而難于發(fā)心;發(fā)心不難,而難于勇猛;勇猛不難,而難于持久’。故無論做何事業(yè),開始未有不勵精矢勤者,及至日久,情移勢遷,怠忽心生,或少得為足,或畏難茍安,世法如是,學道亦爾。余發(fā)心閉關念佛,何嘗不欲克期求證,乃竟時半唐捐,倘不死盡偷心,再接再厲,勢必淪墮覆轍,難遇良機,古人云:‘這著錯了真成錯,再想今日便不能’興念及此,不寒而栗,今不發(fā)憤,噬臍何及?
二、勿忽小節(jié)
儒書云:‘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凈土法門,亦必須日日銖積寸累,漸修頓悟。例如念佛時,勿謂一字一句之不清而忽之。拜佛時,勿謂一動一旋之失檢而忽之。凈觀時,勿謂一意一識之放逸而忽之。何也?小病不慎,終成大眚。若自積極方面言之,則一言之妙,一行之善,皆應敏勉觀摩,消歸自性。佛言:‘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fā)善念,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每讀地藏經(jīng),為之凜懼。故自今日起,注重小節(ji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不希瑞應
念佛見瑞應,本為修行工夫之征驗,但不可少存希求之心,否則不唯無益,反起魔障。印光大師云:‘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臺,遇境斯映,蕓蕓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行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破壞凈心’。余素服膺此文,今在關中,更覺為金石之言,故從此只圖耕耘,不問收獲。
四、不畏邪魔
魔由心生,亦由心滅。余嘗自慚工夫太淺,不夠起魔程度,近日忽得耳鳴之癥,晝夜耳邊如無數(shù)蟬鳴,唧唧不休,走筆白師,答謂:‘念佛太急,心火上炎,或致魔境發(fā)現(xiàn),不必睬他’。余除遵囑療養(yǎng)外,同時轉念,此唧唧之聲,如作天樂鳴空想,或作佛聲浩浩想,詎不有益修行乎?不料在一轉念間,則視為喧擾可厭者,立時化為輕清悅耳矣。古人有點石成金之論,余何敢妄詡,惟知寶王三昧,十大礙行,誠于修行,有大裨益也。
- 上一篇:百日念佛自知錄(七)
- 下一篇:百日念佛自知錄(五)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