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歸集(一)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思歸集發(fā)刊序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誠可謂三世諸佛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但以法門大而攝機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視之。謂為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yè)盡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yè)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v令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回。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千,進者億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己智,而不隨順如來誓愿攝受之道乎。修凈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yè)未斷,帶業(yè)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yè)盡情空之阿羅漢上,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固與專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數(shù)之天淵懸殊也。是知此之法門,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以是特別法門故也。余嘗有聯(lián)云,法門廣大,普被三根,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贊。佛愿洪深,不遺一物,故得千經(jīng)并闡,萬論均宣。華嚴普賢行愿品,盡華嚴世界海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均一致進行。依普賢菩薩教,以十大愿王功德,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彼矜己智而藐凈土者,為超過此諸菩薩之上,為是喪心病狂,求升反墜,弄巧成拙也。宏揚凈土經(jīng)書,多難勝數(shù)。如岑大師錄其佛菩薩祖師及近世各學人言論,(近世知識稱為學人者,以前有佛菩薩祖師故,切勿疑訝。)名思歸集。祈光作序。光少不努力,老無所能,但將五十九年所信之義書之,以塞其責。聊表普愿同倫,同生西方之愚誠。至于大智慧人之譏誚唾罵,所不計也。奚為之歌曰,應當發(fā)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xiāng)風月有誰爭。思歸諸君,祈各注意。 民國二十八年(1939)己卯冬至前三日七十九歲粥飯僧釋印光謹撰

  題思歸集(截句十首):

  萬論千經(jīng)語義繁。纂歸一卷便流觀。分明說與還家樂。好做豐碑指路看。

  佛言祖語輯精賅。凈土詩成正可懷。漫道有家歸未得。鄉(xiāng)心無盡似西齋。

  背父漂流五十年,F(xiàn)成家業(yè)在西天。思量金臂遙垂處。忍使如來望眼穿。

  業(yè)凈情空未易幾。法王方便妙難思。而今識得還鄉(xiāng)路。驀直趨歸七寶池。

  娑婆樂少苦尤多。欲斷生因可若何。浪子還家真樂事。原來慈父是彌陀。

  佛念眾生如憶子。眾生背父久離鄉(xiāng)。莫教逃逝長違遠。功德池中水正香。

  輪回萬劫與千生。早備資糧信愿行。十萬億程原在即。未應邊地住疑城。

  迷途未遠莫遲歸。準擬蓮邦歸去來。到得家園團聚處。藕花香里坐金臺。

  七重寶樹燦光華。九品香臺四色花。都攝六根成凈念。始知安養(yǎng)是吾家。

  法聽樓閣玲瓏處。身在毫光照耀中。水鳥風林都唱佛。無邊樂事是蓮宗。

  書云黃覺(一九四一年正月上元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