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僧寶傳 第十六卷
禪林僧寶傳 第十六卷
廣慧璉禪師
禪師名元璉者閩人也。得法於首山念禪師。住汝州廣慧寺。璉褊顱廣顙、瞻視凝遠。望見令人意消。嘗謂眾曰、我在先師會中。見舉竹篦子問省驢漢曰。喚作篦子即觸。不喚作篦子即背、作么生。省近前掣得。擲地上云。是什么。先師云瞎。省從此悟入。我道省驢漢。悟即大殺悟、要且未盡先師意旨。遮個說話、須是到此田地、方相委悉。情見未忘者、豈免疑謗。又見智門綱宗歌曰。胡蜂不戀舊時窠、猛將那肯家中死。曰祚兄消許多氣力作么。我尋常說禪、如手中扇子。舉起便有風、不舉一點也無。既稱宗師、卻以實法與人。好將一把火照看。與么開口、面皮厚多少。巖頭云、若以實法與人。土也消不得。知么、究取好。莫面面相覷、在此作么。內翰秘書監(jiān)知郡。楊億大年問曰。承云一切罪業(yè)、皆因財寶所生。勸人疏於財利、況南眾生、以財為命。邦國以財聚人。教中有財法二施、何得勸人疏財乎。璉曰、幡竿尖上鐵籠頭。大年曰、海壇馬子似驢大。璉曰、楚雞不是丹山鳳。大年曰、佛滅二千年、比丘少慚愧。大年嘗書寄內翰李公維。敘師承本末、其詞曰。病夫夙以頑舂、獲受獎顧。預聞南宗之旨、久陪上國之游。動靜咨詢、周旋策發(fā)。俾其刳心之有詣、墻面之無慚者。誠出席間床下矣。矧又故安公大師、每垂誘導。自雙林影滅、支履西歸。中心浩然、罔知所旨。仍歲沈痼、神慮迷恍。殆及小間再辯方位。又得云門諒公大士、見顧蒿蓬。諒之旨趣、正與安公同轍。并自廬山歸宗云居而來。皆是法眼之流裔。去年假守茲郡、適會廣慧禪伯。實嗣南院念、念嗣風穴。風穴嗣先南院、南院嗣興化興化。嗣臨濟、臨濟嗣黃蘗。黃蘗嗣先百丈海、海嗣馬祖。馬祖嗣讓和尚、即曹谿之長嫡也。齋中務簡、退食多暇;蜃、或命駕從之。請叩無方、蒙滯俱釋。半歲之後、曠然弗疑。如忘忽記、如睡忽覺。平昔礙膺之物、嚗然自落。積劫未明之事、廓爾現(xiàn)前。固亦決擇之洞分、應接之無蹇矣。重念先德、率多參尋。如雪峰九度上洞山、三度上投子。遂嗣德山。臨濟得法於大愚、終承黃蘗。云巖蒙道吾訓誘、乃為藥山之子。丹霞承馬祖印可、而作石頭之裔。在古多有、于理無嫌。病夫今繼紹之緣、實屬於廣慧、而提激之自、良出於鰲峰也。忻幸忻幸。大年所敘、詳悉如此。豈欲自著於禪林乎。予恨其手編傳燈錄。至首山之嗣、獨載汾陽。而不錄廣慧機語、何也。
贊曰、廣慧機緣語句。雖不多見、然嘗一臠知鼎味。大率如刀斫水不、見痕縫。真可謂作家宗師也。平生說法、如云雨。暮年止得一楊大年。魯國儒生、何其少哉。
翠巖芝禪師
禪師名守芝、太原王氏子也。少棄家、依[或作於]、潞州承天寺。試法花經得度、為大僧。講金剛般若經、名滿三河。學者追崇之。時昭禪師出世汾水。芝疑之往觀焉。投誠入室、特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升座揭香合子曰。明頭來明頭合、暗頭來暗頭合。若道得、天下橫行。道不得、且合卻。僧問、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實事請師舉。芝曰、兩段不同、向下文長。又問、滿身是眼、口在什么處。芝曰、三跳。進曰、不會。芝曰、章底詞秋罷、歌韻向春生。大眾僧俗中、皆有奇人。且如本朝楊大年。偈曰、八角磨盤空里走。金毛師子變作狗。擬欲藏身北斗中。應須合掌南辰後。要會么、一偈播諸方、塞斷衲僧口。又曰、魯祖見僧來、便面壁。南泉曰、我尋常向師僧道。未具胞胎已前會取。尚不得一個半個。大愚即不然。未具胞胎前會得、打折你腰。密諫李公守南昌。請住西山翠巖。開堂祝圣曰。睿算增延、法輪常轉。且道法輪如何轉。會么、須彌頂上笑翻身。卻來堂中疊足坐。阿呵呵、是什么。飯籮里坐卻受餓。和泥合水、且與么過。上士聞之熙熙。下士聞之肯可。思量卻成口過。要會么、一六三四二、直言曲七一。桃李火中開、黃昏後日出。芝譏呵學者、寡聞得少為足。曰、汾陽有十智同真法門。鍛佛祖鉗錘。今時禪者、姿質不妙、莫有成器者。僧問、如何是十智同真。芝曰、先師言。夫說法者、須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緇素不分。不能與人為眼目、決斷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弦。弦斷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飛。弦壯翼牢、空的俱徹。作么生是十智同真。如今一切點出。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智[或云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先師又曰。與什么人同得入。與誰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殺。什么物同得失。阿那個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志[或作智]。孰能總同參。那個同大事。何物同一質。有點得出底么。點得出者、不吝慈悲。點不出者、未有參學眼在。切須辯取、要識是非、面目見在。芝曰、先師曰。要識是非、面目見在。也大省力。後生晚學。刺頭向言句里、貪著義味。如驢舐尿處、棒打不回。蓋為不廣求知識、遍歷門風。多是得一言半句。便點頭咽唾、道已了辨。上座大有未穩(wěn)當處在。先師有十五家宗風歌、號曰廣智。其詞曰、大道不說有高低。真空那肯涉離微。大海吞流同增減。妙峰高聳總擎持。萬派千谿皆渤澥。七金五岳盡須彌。玉毫金色傳燈後。二三四七普聞知。信衣息、廣開機。諸方老宿任施為。識心是本從頭說。迷心逐物卻生疑。芝曰、此敘宗旨也。或直指、或巧施。解道前綱出後機。旨趣分明明似鏡。盲無慧目不能窺。明眼士、見精微。不言勝負墜愚癡。物物會同流智水。門風逐便示宗枝。即心佛、非心佛。歷世明明無別物。即此真心是我心。我心猶是機權出。芝曰、此敘馬祖宗派也。或五位、或三路。設施隨根巧回互。不觸當今是本宗。展手通玄無佛祖。芝曰、此敘洞上宗派也;蚓、或父子。量器方圓無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賢豪明漸次。芝曰、此敘石霜宗派也。有時敲、有時唱。隨根問答談諦當。應接何曾失禮儀。淺解之流卻生謗;螂p明、或單說。只要當鋒利禪悅。開權不為斗聰明。舒光只要辯賢哲。有圓相、有默論。千里持來目視瞬。萬般巧妙一圓空。爍迦羅眼通的信。芝曰、此敘溈仰宗派也;蛉帷⒒蛉。萬象森羅實不共。青山不礙白云飛。隱隱當臺透金鳳。芝曰、此敘石頭藥山宗派也。象骨鏡、地藏月。元沙崇壽照無闕。因公致問指歸源。旨趣來人明皎潔。芝曰、此敘雪峰地藏宗派也;蚍Q提、或拈掇。本色衲僧長擊發(fā)。句里明人事最精。好手還同楔出楔;蛱]、或垂手。切要心空易開口。不識先人出大悲。管燭之徒照街走。芝曰、此敘云門宗派也。德山棒、臨濟喝。獨出乾坤解橫抹。從頭誰管亂區(qū)分。多口阿師不能說。臨機縱、臨機奪。迅速機鋒如電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靈腦劈裂;蛸e主、或料揀。大展禪宗辯正眼。三玄三要用當機。四句百非一齊鏟。勸同袍、莫強會。少俊依前或窒礙。不知宗脈莫漫汗。永劫長沈生死海。難逢難遇又難聞。猛烈身心快通泰。芝曰、此敘德山臨濟宗派也。慈明有善侍者。號稱明眼悅。聞芝之風、自石霜至大愚入室。芝趯出履一支。善退身而立。芝俯取履、善輒踏倒。芝起面壁、以手點津。連畫其壁三。善瞠立其後。芝旋轉以履打、至法堂。善曰、與么為人。瞎卻一城人眼在。又有僧、稱講金剛經。問曰、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何。時有狗臥繩床前。芝趯之、狗起去。問僧解么。僧曰不解。芝曰、若解即成法相。作偈曰、沙里無油事可哀。翠巖嚼飯喂嬰孩。一朝好惡知端的。始覺從前滿面灰。嘉佑之初示寂、塔于西山。
贊曰、大愚翠巖皆余故園。少時往來兩山之間。有老衲大父友也。言芝無恙時事曰。眾未嘗登三十輩。屋老常以木拄將傾處。過者疑將壓焉。芝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傳舍。粥飯亦有不繼時。追繹其高韻、作偈曰。廬山殿閣如生成。食堂處處禪床折。我此三門如冷灰。盡日長廊卷風葉。
- 上一篇:禪林僧寶傳 第十七卷
- 下一篇:禪林僧寶傳 第十五卷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